[美]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

[美]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

作者:[美]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1998-8

评分:8.8

ISBN:9787805676241

所属分类:世界名著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这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康考德郡的一块并不显赫的墓碑,矮小、简陋,甚至带有几分寒酸。与周围的墓碑相比,它是微不足道的。但岂不知,这块露出地面仅仅半截的石碑下,这块刻有“L.M.A.”三个字母和生卒年代的墓中,埋葬着一位了不起的美国女作家,她就是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1832-1888),《小妇人》(Little Woman,1868)的作者。奥尔科特出生于康乃狄克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Bronson Alcott,1799-1888)靠自学成为教师和学者,人称“康考德的圣人”。即便是家境到了最困难的时候,父亲也从来没有忘记在生活的实践中研究哲学与社会。他与友人们合办的学校破产以后,举家迁往康考德(Concord),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当时有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这种行为,认为他是个非常怪异的人。但是,爱默生却对他的这种性格十分欣赏,说他的内心世界极为丰富,但从来不屑于向世人打开窗户展示。柴宁(Dr.Channing)也对他这种靠为邻家打工赚钱养家的人另眼看待,说他用斧头劈柴是“对马萨诸塞州最富意义的抗议”。

奥尔科特家子女多,生活十分艰难。小时候她非常淘气,像个假小子一样每天都闲不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懂事。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的母亲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终日辛勤劳作苦不堪言。她从小立志长大后一定要把母亲从这无休止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

奥尔科特的家庭虽然贫困,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父亲就是他们的家庭教师。每天傍晚,忙碌了一整天的家长都会坐在谷仓里观看孩子们自编自演的话剧。每逢这一刻,他们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这种生活令人想起英国女作家勃朗特一家的境遇与奥尔科特一家是何其相似——物质生活贫匮,而精神世界何其充实。

在康考德的生活被奥尔科特称为最幸福的时光,“果园小屋”的小阁楼,是这女孩子读书写作的地方。在此,她写出许多速写、小说、诗歌和剧作。16岁时,她写了自己平生第一本书《花儿寓言》(Flower Fable)。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她得以与父辈的“先验论”学者们相识。她可以到爱默生家的书房中去尽情地翻阅各种书籍,也经常由梭罗叔叔陪着到湖边去散步。与这些学者的交流,为小奥尔科特学识的增长奠定了基础。那段时间里,奥尔科特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演员,继而又想当一个小说家,总之她立志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后来,平静的生活被美国的南北战争(1861-65)打乱了,奥尔科特投身于华盛顿的一所医院里做护士工作。在那里她度过了一段紧张而难忘的时光,并从此认识了什么是伤痛、疾病、性欲和死亡,这些对她本来孱弱的性格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不久,她因为身体原因而回到家中,为了谋生,她干过许多职业,诸如家教、裁缝、女佣和杂志社编辑等。

奥尔科特的第一本小说《心境》(Moods,1865)出版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小妇人》出版后,奥尔科特才为自己赢得了金钱和声誉。

与她同时期的美国女诗人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86)及英国女诗人罗赛蒂(Christina Rossetti,1830-94)一样,奥尔科特也是主张独身主义的,并且坚持认为婚姻是人生的一个陷阱。

《小妇人》出版后,奥尔科特又写作了《旧式女孩》(Old Fashioned Girl,1870)、《小男人》(Little Men,1871)、《工作》(Work,1873)及其他一些儿童作品,但其影响远不如前者。当年,有的出版商曾邀请她写一些儿童书籍,曾被她拒绝。原因就是她早就想写一部自己家庭的故事。她成功了,是那种真实而朴素的成功。就像这块只露出半截的墓碑,不事张扬,也不故弄玄虚。刻上三个字母和生卒年代,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凭吊和思考。

作品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朝圣

第二章 圣诞快乐

第三章 劳伦斯家的男孩

第四章 负担

第五章 友邻睦居

第六章 贝思发现了丽宫

……

第二部

第二十四章 闲聊

第二十五章 首次婚礼

第二十六章 艺术尝试

第二十七章 文学课

第二十八章 家务经验

第二十九章 出访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