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正儿(1887~1964)
Aoki Masaru
青木正儿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文学博士,国立山口大学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日本中国学会会员,中国文学戏剧研究家。
青木正儿,号迷阳,生于日本山口县下关。青木正儿自言少时就有“读净琉璃之癖”,在中学时代,喜读《西厢记》等中国古典作品,“很觉中华戏曲有味”,在大学学习时代,致力于“元曲”的研究。1908年进京都帝国大学后,师事狩野直喜(1868-1947)。狩野直喜是日本研究中国文学史的先驱之一。在狩野直喜的指导下,他广泛涉猎《元曲选》、《啸余谱》等曲学书籍,并对元杂剧进行了专门研究,1911年以《元曲研究》一文从京都帝国大学中国哲学文学科毕业。毕业后任教于同志社大学,1919年与京大同学小岛佑马、本田成之等组成“丽泽社”,创办《支那学》杂志。并在该杂志上发表《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文学革命》,是向日本介绍中国新文化运动及其中心人物胡适的第一篇文章。他还多次向胡适提供在日本搜索到的中国文学史资料。二十年代,他到中国访学,与胡适有直接的交往。1923年青木正儿任仙台东北帝国大学助教,后历任京都帝国大学、山口大学教授。三十年代,青木正儿就被中国学术界誉为“日本新起的汉学家中有数的人物”,后更被誉为“旧本研究中国曲学的泰斗”。著有《中国文艺论数》(1927),《中国近世戏曲史》(1930),《中国文学概说》(1935),《元人杂剧序说》(1937),《元人杂剧》(译注,1957)等,所著结集为《青木正儿全集》(10卷)。不过,最为学界熟知和影响深远的,还是他的成名作《中国近世戏曲史》。他曾多次向王国维求教,并游学北京、上海,观摩皮黄、梆子、昆腔,写成《自昆腔至皮黄调之推移》(1926),《南北曲源流考》(1927)两文。在此基础上,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明清戏曲史》。为了便于日人阅读,改题为《中国近世戏曲史》。所谓近世,是因为王国维把宋以前称为古剧,“余从而欲以元代当戏曲史上之中世,而以明以后当近世也”。
除中国戏曲外,青木正儿还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和风俗。他撰写的《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一书为“日本中国学文粹”丛书中一本。《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一书包括《中华名物考》和《华国风味》两部书稿,均未在中国国内出版过。此两部书稿属于风俗、名物学方面的著作,《中华名物考》收集了青木自1943年至1958年之间发表的有关名物的论考,题材从草木之名到节物之名,非常广泛。说起来,名物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汉代的训诂学,下经过明代的名义学,再发展为清代的考证的名物学。但是,在日本,以前只是追随中国的名物学,缺乏独立的发展。青木在其名物学中导入了虽然同样是考证学而不同于清朝考证学的近代考证学的方法,开启了通向新名物学之道的端绪,在开头的“名物学序说”中,他揭示了我国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的方向性。《华国风味》则旨在于介绍中国风味的饮食。而这两部书稿更处处透露着中国文化的种种相关知识、相关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青木正儿的一些中国文学研究著作不仅在日本颇有影响,在中国学术界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大事年表
1908年进入京都帝国大学学习。1911年京都帝国大学中国哲学文学科毕业。毕业后任教于同志社大学,1919年与京大同学小岛佑马、本田成之等组成“丽泽社”,创办《支那学》杂志。1920年著文介绍中国“五四”文学运动,评价了鲁迅的成就,这是日本学者首次提到鲁迅。鲁迅于1920年11月24日致信表示谢忱。1922年赴中国,并与画友组织“考盘社”,研究南画。1924年任教东北帝国大学。1925—1926年再赴中国研究戏曲,著作《中国近世戏曲史》,是研究明清戏曲的重要论著。1932年参加“岩波讲座”,主编《中国文学思潮》等。1935年获文学博士。1938年任京都帝国大学教授,与东方文化研究所共同校注《元曲》,成为京都派中国学的活跃人物。1947年从京都大学定年退职,1949年任山口大学文学部教授,并当选为日本学士院会员。1964年12月2日病逝。1966—1970年由春秋社出版《青木正儿全集》10卷本。
原序
吴序
译者叙言
附:译著者叙言
专门用语略说
第一篇 南戏北剧之由来
第一章 宋以前戏剧发达之概略
一、先秦时代
二、汉代
三、六朝及唐代
四、宋代
参考
一、《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二百八十本目录
二、《辍耕录》所著录之六百九十种院本名目
第二章 南北曲之起源
第一节 用于宋代杂剧中之乐曲
第二节 南宋杂剧与金院本
第三章 南北曲之分歧
第一节 元代杂剧之改进
第二节 南戏发达之径路
第三节 杂剧及戏文之体例
第四节 元代北剧之盛行与南戏之下沉
参考
一、《琵琶记》之开场
二、《小孙屠》之家门
三、《武林旧事》(卷一)所载时和所念诵之“致语”与“口号
第二篇 南戏复兴期(自元中叶至明正德)
第四章 南戏之复兴
参考
一、青木氏所引王世贞《艺苑巵言》之原文
二、《永乐大典》本《宦门子弟错立身》中歌咏传奇名之曲辞
三、沈璟《南九宫谱》所载之(刷子序)散曲
四、《永乐大典目录》所收之南戏
五、《南词叙录》所载“宋元旧篇”目录
第五章 复兴期内之南戏
第一节 《永乐大典》本戏文三种
第二节 《琵琶记》与《拜月亭》
第三节 其它元末明初之南戏
一、《荆钗记》
二、《白兔记》
三、镁杀狗记》
四、《金印记》
五、《赵氏孤儿》及《牧羊记》
第四节 成化、弘治、正德间之南戏
一、《五伦全备》
二、么香囊记》
三、《精忠记》(附《金丸记》)
四、《连环记》
五、《千金记》(附式四节记》)
六、《绣襦记》
七、《三元记》
参考
一、赵五娘之题真容诗
二、陆放翁咏蔡中郎之诗
三、《杀狗记》二十二出之下场诗
四、《明珠记》第六出之白
五、《浣纱记》第三十二出之白
六、关于《东窗事犯》的作者
七、《千金记》的命名
第六章 保存元曲余势之杂剧
第一节 明初之杂剧
第二节 周宪王之杂剧
一、道释剧
二、妓女剧
三、牡丹剧
四、节义剧
五、水游剧
六、其它之剧
第三节 王九思与康海
参考
一、《太和正音谱》所著录之“国朝三十三本”杂剧目录
二、《正音谱》所分杂剧之十五体
三、《香囊怨》谱人杂剧名之曲
四、西谛《中山狼故事之变异》摘录
第三篇 昆曲昌盛期(自明嘉靖至清乾隆)
第七章 昆曲之兴隆与北曲之衰亡
第一节 昆曲之兴隆
第二节 北曲之就衰与其末路
第八章 昆曲勃兴时代之戏曲(自嘉靖至万历初年)
一、李开先
二、郑若庸
三、徐渭
四、陆采(附李日华)
五、冯惟敏
六、王世贞
七、汪道昆
第九章 昆曲极盛时代(前期)之戏曲(万历年间)
第一节 先进之诸作家
一、张凤翼
二、梁辰鱼
三、屠隆(附郑之文)
第二节 吴江一派
一、沈璟
二、顾大典
三、叶宪祖
四、卜世臣
五、吕天成
六、王骥德
第三节 汤显祖
一、《紫箫记》及《紫钗记》
二、《还魂记》
三、《邯郸记》及
《南柯记》
第四节 其余诸家
一、梅鼎祚
二、汪廷讷
三、徐复祚
四、许自昌
五、陈与郊
六、王衡
七、许潮
八、其它著名之戏曲
参考
《望湖亭》、《翠屏山》为沈自晋所作之一证
第十章 昆曲极盛时代(后期)之戏曲(自明天启至清康熙初年)
第一节 吴江派余流
一、冯梦龙
二、范文若
三、袁于令
四、沈白晋
第二节 玉茗堂派
一、阮大铁
二、吴炳
三、李玉
第三节 其它诸家
一、吴伟业
二、李渔
三、尤侗
四、嵇永仁
五、朱佐朝及朱素臣
六、其它之传奇名著
七、杂剧作家
参考
一、鞠通生小传
二、《曲录》所载李玄玉撰三十三种曲目
三、归庄《万古愁曲》
四、《续离骚》之原引
五、《剧说》卷四所载之朱良卿二十九种剧目
六、《曲录》所著录之朱良卿三十种剧目
七、《曲录》所著录之朱素臣十八种剧目
第十一章 昆曲余势时代之戏曲(自康熙中叶至乾隆末叶)
第一节 康熙期诸家
一、洪升之《长生殿》
二、孔尚任之《桃花扇》、《小忽雷》
三、万树之《拥双艳三种》
四、周穉廉
第二节 乾隆期诸家
一、内廷七种
二、张坚之《玉燕堂四种》
三、唐英之《古柏堂传奇》及董榕之《芝龛记》
四、夏纶之《新曲六种》
五、蒋士铨之《藏园九种》
六、杨潮观之《吟风阁》及桂馥之《后四声猿》
七、沈起凤之《沈氏四种》
八、黄振之《石榴记》
九、无名氏诸作
参考
一、张坚之《江南一秀才歌》
二、夏纶剧中脚色与歌唱之异例
第四篇 花部勃兴期(自乾隆末至清末)
第十二章 花部之勃兴与昆曲之衰颓
第一节 花部诸腔
第二节 蜀伶之活跃
第三节 徽班之勃兴
第十三章 昆曲衰落时代之戏曲
第一节 雅部之戏曲(自嘉庆至清末)
一、舒位之《瓶笙馆修箫谱》
二、《红楼梦传奇》三种
三、周乐清之《补天石传奇》
四、黄燮清之《倚晴楼七种曲》
……
第五篇 余论
索引
校订后记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路翎代表作--旅途中国现代文学百家:路翎代表作--旅途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
《寂寞公路》内容简介:在过去三年里,莱勒整个夏天都在开车。他开车沿着95号高速公路向前行驶,沿着瑞典北部与外界隔绝的地形向西
性本爱丘山-田园·山水 本书特色 萃取千年诗词英华,展示人生诗意主题。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性本爱丘山-田园·山水 内容简介 田园与山水,不仅供给了人们的衣食...
集版本大成之红楼梦-(中册) 本书特色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本书特色 词学大师龙榆生作品版画插图版古诗词读本古诗词爱好者的**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内容简介 词学大师龙榆生作品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是龙榆...
《浮世澡堂》内容简介:《浮世澡堂》成书于1809—1812年,是日本江户时代古典文学中“滑稽本”的代表作品。轻雾缭绕的澡堂内家长里
沉默的大多数 本书特色 《沉默的大多数》为王小波杂文随笔作品精选集。其中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对日常生活、社会现象的评点,以及创作文论与少量书评。书中内容涉及...
本书系从叶嘉莹先生众多词学专论中辑出,篇目计有《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兼论晚唐五代时期词在意境方面的拓
中国戏剧史-余秋雨学术六卷 本书特色 本书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戏剧史。突破了传统的史料考订、剧目汇集等方式,而是把中国戏剧史和中国人的精神动态史连在一起...
无所归止:胡兰成集外集 本书特色 陈丹青题字推荐;民国才子胡兰成生平散佚文字首次完整结集;印证《今生今世》的**手文字。1.著名画家、作家陈丹青题字推荐;首次精...
《民法总则与生活》内容简介:全书以民法基本法律问题为抓手,通过研讨大量经典案例,帮助读者理解民法的基本原理,学会从民法的角
季羡林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季羡林先生的作品,珍贵的在一个“真”字。他自己曾经提到:“我的文笔是拙劣的,我的技巧是低下的。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
新编元曲三百首 内容简介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人有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挫折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蹇,依本...
菊谱 本书特色自屈原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至《神农本草经》言“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再到钟会称菊花“神仙食也”,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谁的灵魂更可悲 内容简介 这是我从文二十多年来的**本随笔集。都是这两年的作品,并无陈年老账。写这类杂文随笔,我的宗旨很简单。一是全说真事,不要半点虚的。能用事...
《成为作家》内容简介:什么人能成为作家?写作需要天才吗?作家是可以教会的吗?文学创作需要什么天赋、才能和技艺?作家的“黑匣
当时年少春衫薄-邂逅最美的花间词 本书特色 《当时年少春衫薄:邂逅□美的花间词》当作一枚橄榄,细细地含在嘴里,唇齿之间缭绕的便是清冽和醇美,如若将《当时年少春衫...
《诗词格律概要》虽然比《诗词格律》简单,而且基本内容也相同,但还是有它的特色。有些地方比《诗词格律》还要详细,例如,在讲
竹林七贤,诗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嵇康嵇康(2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编撰体例除原诗(词)外,特有诗(词)人简介、注释、鉴赏及插图。“诗(词)人简介”力求言简意赅;“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