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笔者近十余年有关论著的选辑,所讨论的,主要是哲学的历史和哲学的理论。如笔者一再强调的,在哲学领域中,史和思、哲学和哲学史无法截然分离。无论在中国哲学的历史上,抑或西方哲学的演进中,现在被笔者们作为哲学史对象来考察、研究的体系,在其形成之际,更多地呈现为理论思考的结晶。换言之,它们在成为哲学的历史之前,首先是哲学的理论。史和思、哲学史和哲学理论的如上联系,决定了笔者们既不能就史而论史,也不能离开史来从事哲学的思考。
不过,肯定史与思的统一,并不是说,在具体的研究中不能有所侧重。事实上,从研究的过程看,不同的论题,往往指向不同的对象;后者既可以通过“史”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展开为“思”的形态。与之相应,根据具体对象与内容的不同侧重,本书也相应地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史”,下篇则首先关注于“思”。当然二者虽有所侧重,但并非彼此相分:“史”的考察总是渗入了“思”的视域;“思”的展开,则始终以“史”为源。“史与思”和“思与史”,既试图展示上下篇的不同侧重,又同时肯定了二者的相关性。
在“史与思”的总题下,所收论著主要涉及中国哲学史。就问题而言,包括善与真的追问、为何“在”与如何“在”的反思、天与人的辨析、存在与境界的定位,等等;就学派而言,讨论的对象兼及儒家与道家、玄学与理学;就历史时期而言,所论之域涉及先秦、魏晋、宋明,以及近现代和当代。从考察的方式看,这里试图体现问题与思潮、人物与学派、古典与现代的互动与呼应;这一研究进路所努力展示的,是中国哲学的智慧历程。
以“思与史”为篇目,论题更多地以哲学本身的理论为对象。从何为哲学的追问,到知性思维及主体间关系的阐释;从科学与人文的界定,到现代性的考察;从德性的讨论,到伦理的辨析;从形上之域的澄明,到文化与正义的关切;从扬弃存在与价值的分离,到走向真善美的统一,以“史”为背景的“思”从不同的方面回到人与人的世界,并由此走向真实的存在。
从更广的视域看,蕴含“思”融,同时又涉及“思”与“所思”之“史”与本于“史”之“思”的互的关系。所思当然不限于“史”:在终极的意义上,它以人与人的世界为其本源,但“史”无疑又从一个方面将“思”引向存在本身。思与史所体现的思与所思的统一,赋予哲学的智慧以具体的内涵。
当然,作为十余年问论著的辑录,本书在文献引征(包括所用文献的版本)、思想表述等方面也留下了不同时期的痕迹。为存历史的原貌,此次收录时,对这些形式或实质的印记,基本上未作改动。
本书是笔者近十余年有关论著的选辑,所讨论的,主要是哲学的历史和哲学的理论。如笔者一再强调的,在哲学领域中,史和思、哲学和哲学史无法截然分离。无论在中国哲学的历史上,抑或西方哲学的演进中,现在被笔者们作为哲学史对象来考察、研究的体系,在其形成之际,更多地呈现为理论思考的结晶。换言之,它们在成为哲学的历史之前,首先是哲学的理论。史和思、哲学史和哲学理论的如上联系,决定了笔者们既不能就史而论史,也不能离开史来从事哲学的思考。不过,肯定史与思的统一,并不是说,在具体的研究中不能有所侧重。事实上,从研究的过程看,不同的论题,往往指向不同的对象;后者既可以通过“史”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展开为“思”的形态。与之相应,根据具体对象与内容的不同侧重,本书也相应地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史”,下篇则首先关注于“思”。当然二者虽有所侧重,但并非彼此相分:“史”的考察总是渗入了“思”的视域;“思”的展开,则始终以“史”为源。“史与思”和“思与史”,既试图展示上下篇的不同侧重,又同时肯定了二者的相关性。在“史与思”的总题下,所收论著主要涉及中国哲学史。就问题而言,包括善与真的追问、为何“在”与如何“在”的反思、天与人的辨析、存在与境界的定位,等等;就学派而言,讨论的对象兼及儒家与道家、玄学与理学;就历史时期而言,所论之域涉及先秦、魏晋、宋明,以及近现代和当代。从考察的方式看,这里试图体现问题与思潮、人物与学派、古典与现代的互动与呼应;这一研究进路所努力展示的,是中国哲学的智慧历程。以“思与史”为篇目,论题更多地以哲学本身的理论为对象。从何为哲学的追问,到知性思维及主体间关系的阐释;从科学与人文的界定,到现代性的考察;从德性的讨论,到伦理的辨析;从形上之域的澄明,到文化与正义的关切;从扬弃存在与价值的分离,到走向真善美的统一,以“史”为背景的“思”从不同的方面回到人与人的世界,并由此走向真实的存在。从更广的视域看,蕴含“思”融,同时又涉及“思”与“所思”之“史”与本于“史”之“思”的互的关系。所思当然不限于“史”:在终极的意义上,它以人与人的世界为其本源,但“史”无疑又从一个方面将“思”引向存在本身。思与史所体现的思与所思的统一,赋予哲学的智慧以具体的内涵。当然,作为十余年问论著的辑录,本书在文献引征(包括所用文献的版本)、思想表述等方面也留下了不同时期的痕迹。为存历史的原貌,此次收录时,对这些形式或实质的印记,基本上未作改动。
本书是笔者近十余年有关论著的选辑,所讨论的,主要是哲学的历史和哲学的理论。如笔者一再强调的,在哲学领域中,史和思、哲学和哲学史无法截然分离。无论在中国哲学的历史上,抑或西方哲学的演进中,现在被笔者们作为哲学史对象来考察、研究的体系,在其形成之际,更多地呈现为理论思考的结晶。换言之,它们在成为哲学的历史之前,首先是哲学的理论。史和思、哲学史和哲学理论的如上联系,决定了笔者们既不能就史而论史,也不能离开史来从事哲学的思考。不过,肯定史与思的统一,并不是说,在具体的研究中不能有所侧重。事实上,从研究的过程看,不同的论题,往往指向不同的对象;后者既可以通过“史”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展开为“思”的形态。与之相应,根据具体对象与内容的不同侧重,本书也相应地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史”,下篇则首先关注于“思”。当然二者虽有所侧重,但并非彼此相分:“史”的考察总是渗入了“思”的视域;“思”的展开,则始终以“史”为源。“史与思”和“思与史”,既试图展示上下篇的不同侧重,又同时肯定了二者的相关性。在“史与思”的总题下,所收论著主要涉及中国哲学史。就问题而言,包括善与真的追问、为何“在”与如何“在”的反思、天与人的辨析、存在与境界的定位,等等;就学派而言,讨论的对象兼及儒家与道家、玄学与理学;就历史时期而言,所论之域涉及先秦、魏晋、宋明,以及近现代和当代。从考察的方式看,这里试图体现问题与思潮、人物与学派、古典与现代的互动与呼应;这一研究进路所努力展示的,是中国哲学的智慧历程。以“思与史”为篇目,论题更多地以哲学本身的理论为对象。从何为哲学的追问,到知性思维及主体间关系的阐释;从科学与人文的界定,到现代性的考察;从德性的讨论,到伦理的辨析;从形上之域的澄明,到文化与正义的关切;从扬弃存在与价值的分离,到走向真善美的统一,以“史”为背景的“思”从不同的方面回到人与人的世界,并由此走向真实的存在。从更广的视域看,蕴含“思”融,同时又涉及“思”与“所思”之“史”与本于“史”之“思”的互的关系。所思当然不限于“史”:在终极的意义上,它以人与人的世界为其本源,但“史”无疑又从一个方面将“思”引向存在本身。思与史所体现的思与所思的统一,赋予哲学的智慧以具体的内涵。当然,作为十余年问论著的辑录,本书在文献引征(包括所用文献的版本)、思想表述等方面也留下了不同时期的痕迹。为存历史的原貌,此次收录时,对这些形式或实质的印记,基本上未作改动。
杨国荣,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8~2000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作学术研究。著作有《王学通论》《善的历程》《实汪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心学之思》《理性与价值》《伦理与存在》《存在之维》等十余种;其中八种著作先后在海外出版。另有论文一百余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Philosophy:East and West等国内及国际学术刊物。
《叔本华与尼采》一书是西美尔一九○二/○三年间在柏林维多利亚女子中学所作的一系列报告的讲稿。这些讲稿不像一般专题报告,只是
这是一本风行欧美、脍炙人口的传记,自一九七八年面世以来,深受各地读者喜爱,印量逾百万本之多。其文字优美,内涵深刻,生动地
十大弟子传 本书特色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皈依他做弟子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何止千千万万?本书是星云大师佛教人物传记系列中的一本,以平实的语言,细...
思想着是美丽的 本书特色 科学文化随笔丛书。 出于自由人和人的意志自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的一切创造活动及其创造物都是美好的。然而,在人的一切活动及其作品中,思...
庄子的奔腾与庄共舞 本书特色 《庄子的奔腾与庄共舞》是王蒙对《庄子·杂篇 》的解读与阐释。王蒙对庄子的解读融合了自己的人 生体验和现实生活,新鲜独特,...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 本书特色 韩国首任女总统朴槿惠、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推荐阅读,畅销全球半个世纪的中国哲学入门书。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 内容简介 ...
做梦的艺术 本书特色 《做梦的艺术》:一个关于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的传奇故事一位人类学家学习印第安巫术的奇特纪录做梦的艺术 目录 译序自序一、古典的巫士与“做梦”...
基督教与近现代北京社会 内容简介 对北京基督教的历史作一个较为深入的探究,笔者较早就有此想法,但因为诸多原因一直未能动笔,拖至现在得以如愿,促使我完成此愿的是北...
许地山论道 内容简介 中国大陆研究道教而成“学”,系比较晚近之事。二十世纪初“国学”之名浙兴,道教研究列其中,被人偶尔涉及。“五四”运动后文史及医学史、化学史等...
传教士在明末以降的中西文化与宗教交流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观点直接影响到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杜赫德神甫虽
中国道教源流 内容简介 道教形成于东汉时期,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道教的教理教义,承继了东方伟大圣哲学老子的道家学说,蕴含着睿智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中...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内容简介 本卷是**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成果,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分五个专题展开,即:哲学观变革与时代精神、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阐释、马...
孔子真精神:《论语》疑难问题解读 内容简介 该书在《论语》研究上,实为当代传统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的特色是:一、澄清近百年国内外对孔子的误解,如“轻视妇女”...
虚空粉碎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圣严法师在美国带领四次话头禅修期间所做的开示结集,内容包括两大部分。**部分是阐释话头禅教法,例如修话头的阶段与身心现象、修行者的常见...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本书特色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著作单行本)》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
西方学者卷 补卷-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书特色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
论语 本书特色 “典藏”书系,旨在为广大读者普及文化知识,涵盖面广。孔子编著的《论语》是“典藏”书系中的一本。《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
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外作者合作研究的成果,是国内**部研究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原创作品。本书对产生并兴盛于法国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
《儒家主体精神探索:丁为祥学术论集》 本书特色 这里所选的十五篇文章,主要通过主体生存实践的视角,对儒学之发展历史进行了“点”式的解剖。...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中国文库. 哲学社会科学类 内容简介 上卷绪论**编总论小引/2**章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4第二章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32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