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大学必须放在西方社会自治的传统中才能理解。大学的成立,就是共同体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纪欧洲那些自立的行会一样,自己制定规则,并自愿受这些规则的约束。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人人有责任,学生当然也有责任。这一点,当今中国大学的师生恐怕大部分都不理解。
只要学生们有自治的意识,不要等着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家聚在一起读书、讨论、组织活动,这就成了个不错的大学了。如今虽然外在的环境很难改变,但我相信:如果莘莘学子们对自己在大学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觉的话,他们至少还是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的。
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disputation(论辩)。这种“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然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现代社会是通过文献组织起来的。无论是在官僚系统还是在企业,文献体现着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如果你不能参与写作这些文献,不能有效地阅读这些文献,你就无法担任任何中高层的工作。
许多在大学里学习“无用”的东西的人,日后往往成为特别“有用”的人才。你查查美国企业总裁的学历就知道:拿MBA的人确实不少,但在本科时就读企业管理的人却不多。相反,许多人本科读的是文学、历史、艺术、中世纪研究等“无用”专业。
第一,大学是一个求知者的精神共同体;第二,师生的关系,不管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空间上都非常密切:大家住得很近,可以随时坐而论道:第三,真理是辩出来的,不是死记硬背地“学”出来的:大学要训练学生发展自己的论断,并能够应付不同观点的挑战,在思想的交锋中说服别人。
你看美国的常青藤,大部分学校的本科没有工商管理类的学位。只有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学院等少数例外。美国好的商学院,一般也避免要那些本科学管理的学生,觉得这样的人视野太窄,缺乏领袖素质,而希望招募学人文的那种具有领袖素质的人才。
人关怀什么,就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只关心自己下个月工资的人.也许一辈子都会为是否能拿到下一张工资单而操心。如果你关心人类命运、社会公正,你就更可能成为领袖。
中国公众意见领袖
聚焦高等教育中的132条常青藤法则
第一章 北大不教的东西
大学学什么?
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历史、文学和精英教育
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北大为什么不读不写?
不能上讲台的博士还是博士吗?
“陋室”求学
当年北大之“陋”
在北大学当“君子”
“淘粪”教给我了什么?
大学生,请先淘粪再打高尔夫!
淘粪乃国学
讨论班:大学的教学与文化
英语危机,还是教学危机?
以讨论班为例
“什么都写”就是什么都想
苏格拉底如何培养精英
反思精英白领危机
第二章 北大的经验与反省
从“寡妇班”考上北大
在中文系丧失了对文学的兴趣
八十年代北大的中文系和历史系
北大就是个雅典
八十年代北大文史第一人
在北大如何逃课作弊
北大和清华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自己
通才教育可能吗?
听讲座胜过听课,
我的“北大中文系英语”
英语白卷上北大
美国人是什么?
搬进留学生楼
从考研到就业
第三章 北大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精英教育的实质?
精英大学必须采取寄宿制
北大拆了旧宿舍建什么?
没有三角地的北大不是北大门
谁来拯救我们的大学?
北大清华在东亚的地位
港大领先北大清华一个时代
名校的距离
中美大学怎么比贡献?
考研困境说明了什么?
美国教授的工资单
阿忆挨骂,是在替体制受过
给北大新闻学副教授阿忆上一堂新闻课
校园游客
北大的改革开了危险的先例
第四章 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从“钟曲线”看中国大学的智力下降
人口的智商结构与大学对精英的选拔
弱势阶层提高了常青藤的智商
“教育如衣”导致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中国人为什么迷信大学?
破除专业教育的迷信
读书无用论和不读无用的书
“硕士猪倌”乃我时代之先锋
西方教育真是“知识交易”吗?
学生叫导师“老板”是哪国的规矩?
小心什么样的西方诡辩术?
中国的大学必须降级
让市场来调节高等教育
大学需要赢利模式
保密与告密
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批判:以高尔夫和博士为例
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
怎么培养败家子?
高尔夫错在哪里?
朱校长,何不食肉糜?
我给大学校长们扫精英教育盲
打高尔夫能让你成精英吗?
高等教育的超前腐败
高尔夫球场与大学体育
莫用公款培养宋徽宗
博士生:你何必钻垃圾桶里?
博士教育应该外包
当中国成了美国的头号博士预科
博士培养为什么不能“搭美国的便车”?
奶粉召回了,博士呢?
第六章 大学的诞生
中世纪的秩序
中世纪盛期的社会变动
大学和学院的成立
知识的权力与知识分子
附录 他是北大校友里我最佩服的家伙
——专访《草根才是主流》策划人孙勇
《Linux环境编程:从应用到内核》内容简介:本书将按照APUE的脉络,以笔者多年的Linux开发经验为基础,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讲解Linu
《孙中山研究(第八辑)》内容简介:本书是孙中山基金会主办的连续出版的专论集,列入“孙中山基金会丛书”,是目前在中国大陆以孙
追踪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的脚迹,无论是早期的“语丝派”,“论语派”,赞美母爱的“冰心体”,“跑野马”的徐志摩散文,还是被一
《谭诗录:实然非实然之间》内容简介:《谭诗录》是青年作家李瑾的一部诗论集。内容包括五十篇谈论诗歌本体存在问题的短章,涉及诗
《儒家与启蒙》内容简介:《儒家与启蒙:哲学会通视野下的当前中国思想》之所以名为“儒家与启蒙”,实有志于探究晚清以来互为表里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内容简介:为何我总谈人性?因为我记录在哪儿吃喝拉撒对你没价值,对我也没有价值;我想谈国家兴亡,但
《孔子》内容简介:该书是日本著名哲学家和辻哲郎研究孔子的专著,作者精通东西方哲学,被誉为“日本比较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书
"Allfirst-ratecriticismfirstdefineswhatweareconfronting,"thelate,greatjazzcritic...
《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5》内容简介:赛雷全彩漫画中国史大结局!超立体、超生动、超有趣的全彩漫画中国史!人人都能看下去的中国史
《衡水桃城区方言研究》内容简介:本书是《河北方言研究丛书》系列的第三本,是河北衡水桃城区方言的单点研究。桃城区方言隶属于北
作者希莉格主持「史丹佛科技創業計畫」(STVP)多年,是非常成功的創意與創業導師,專門教導大學生(特別是以當工程師為志向)如
《鲁迅杂文》内容简介:杂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古已有这的一种体截,在文艺理论古典名著《文心雕龙》中便有所论述。对于杂文写作,鲁
《游戏动漫人体结构造型手绘技法》内容简介:看到怦然心动的人物,脑中幻想出的美好画面呼之欲出,每每在这些瞬间都想拿起画笔把它
《各国大使眼中的“一带一路”》内容简介:“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倡议,契合共建国家的共同需求,为共建国家优
先锋艺术在今天已经成为时尚,先锋的命运也由过去的孤独,不被理解到今天的被迅速认同。想当初,社会对印象画派的接纳还颇费时日
《李清照诗词文选评》内容简介:《李清照诗词文选评》具体介绍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因其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际遇,创作出非凡卓异的诗词
《瑞士:多元文化建筑》内容简介:本书一共介绍了20世纪以来的205个瑞士建筑案例。每个案例都在给出基本信息的同时,附上了额外的介
《再生水回用与公众接受》内容简介:如今,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发展到几乎能生产出满足任何水质标准的再生水,污水处理技术已不再是制
《疾病的隐喻(2018年版)》内容简介:《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艾滋病及其隐喻》,在文
《鲁迅前期文本中的"个人"观念》采取语词梳理的方式,以《鲁迅全集》为文本范围,研究鲁迅前期文本(大致以1927年为界。包括日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