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大学必须放在西方社会自治的传统中才能理解。大学的成立,就是共同体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纪欧洲那些自立的行会一样,自己制定规则,并自愿受这些规则的约束。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人人有责任,学生当然也有责任。这一点,当今中国大学的师生恐怕大部分都不理解。
只要学生们有自治的意识,不要等着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家聚在一起读书、讨论、组织活动,这就成了个不错的大学了。如今虽然外在的环境很难改变,但我相信:如果莘莘学子们对自己在大学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觉的话,他们至少还是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的。
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disputation(论辩)。这种“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然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现代社会是通过文献组织起来的。无论是在官僚系统还是在企业,文献体现着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如果你不能参与写作这些文献,不能有效地阅读这些文献,你就无法担任任何中高层的工作。
许多在大学里学习“无用”的东西的人,日后往往成为特别“有用”的人才。你查查美国企业总裁的学历就知道:拿MBA的人确实不少,但在本科时就读企业管理的人却不多。相反,许多人本科读的是文学、历史、艺术、中世纪研究等“无用”专业。
第一,大学是一个求知者的精神共同体;第二,师生的关系,不管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空间上都非常密切:大家住得很近,可以随时坐而论道:第三,真理是辩出来的,不是死记硬背地“学”出来的:大学要训练学生发展自己的论断,并能够应付不同观点的挑战,在思想的交锋中说服别人。
你看美国的常青藤,大部分学校的本科没有工商管理类的学位。只有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学院等少数例外。美国好的商学院,一般也避免要那些本科学管理的学生,觉得这样的人视野太窄,缺乏领袖素质,而希望招募学人文的那种具有领袖素质的人才。
人关怀什么,就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只关心自己下个月工资的人.也许一辈子都会为是否能拿到下一张工资单而操心。如果你关心人类命运、社会公正,你就更可能成为领袖。
中国公众意见领袖
聚焦高等教育中的132条常青藤法则
第一章 北大不教的东西
大学学什么?
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历史、文学和精英教育
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北大为什么不读不写?
不能上讲台的博士还是博士吗?
“陋室”求学
当年北大之“陋”
在北大学当“君子”
“淘粪”教给我了什么?
大学生,请先淘粪再打高尔夫!
淘粪乃国学
讨论班:大学的教学与文化
英语危机,还是教学危机?
以讨论班为例
“什么都写”就是什么都想
苏格拉底如何培养精英
反思精英白领危机
第二章 北大的经验与反省
从“寡妇班”考上北大
在中文系丧失了对文学的兴趣
八十年代北大的中文系和历史系
北大就是个雅典
八十年代北大文史第一人
在北大如何逃课作弊
北大和清华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自己
通才教育可能吗?
听讲座胜过听课,
我的“北大中文系英语”
英语白卷上北大
美国人是什么?
搬进留学生楼
从考研到就业
第三章 北大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精英教育的实质?
精英大学必须采取寄宿制
北大拆了旧宿舍建什么?
没有三角地的北大不是北大门
谁来拯救我们的大学?
北大清华在东亚的地位
港大领先北大清华一个时代
名校的距离
中美大学怎么比贡献?
考研困境说明了什么?
美国教授的工资单
阿忆挨骂,是在替体制受过
给北大新闻学副教授阿忆上一堂新闻课
校园游客
北大的改革开了危险的先例
第四章 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从“钟曲线”看中国大学的智力下降
人口的智商结构与大学对精英的选拔
弱势阶层提高了常青藤的智商
“教育如衣”导致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中国人为什么迷信大学?
破除专业教育的迷信
读书无用论和不读无用的书
“硕士猪倌”乃我时代之先锋
西方教育真是“知识交易”吗?
学生叫导师“老板”是哪国的规矩?
小心什么样的西方诡辩术?
中国的大学必须降级
让市场来调节高等教育
大学需要赢利模式
保密与告密
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批判:以高尔夫和博士为例
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
怎么培养败家子?
高尔夫错在哪里?
朱校长,何不食肉糜?
我给大学校长们扫精英教育盲
打高尔夫能让你成精英吗?
高等教育的超前腐败
高尔夫球场与大学体育
莫用公款培养宋徽宗
博士生:你何必钻垃圾桶里?
博士教育应该外包
当中国成了美国的头号博士预科
博士培养为什么不能“搭美国的便车”?
奶粉召回了,博士呢?
第六章 大学的诞生
中世纪的秩序
中世纪盛期的社会变动
大学和学院的成立
知识的权力与知识分子
附录 他是北大校友里我最佩服的家伙
——专访《草根才是主流》策划人孙勇
旅行对于吴淡如,就像是一种注定的召唤。她总是克制不住想要出去走走的冲动,她既能享受一个人旅行的自由与浪漫,也能拥抱有伴同
《沟通自由》内容简介:本书以作者十余年职场沟通的培训经验为基础,以受训企业和受训客户的反馈为标准,甄选7个沟通分析心理理论,
本书记录了1930年至1935年维特根斯坦在剑桥所作的讲演,内容涉及语言、数学和逻辑问题。这些笔记原始地记录下了他在思想发展的重
选编大师的作品不容易,那洋洋两千万字的大作,每一篇文章都折射着人生的历练,每一笔都凝聚着梁实秋——这位一代散文宗师的高度
泡一杯淡雅清香的中國茶,坐在瀰漫峇里島香氣的房間裡,透過燈籠的暖暖黃暈,回味充滿旅行氛圍的記憶。我在自己的房裡,享受著只
李银河教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性学是她一生的研究主业。这本书的内容,按话题分为性别、爱情、倾向、观念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内容简介:长风起落,荷裙飞舞,娇艳的荷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江岸,草色迷离,依稀的兰、蕙
《小说灯笼》内容简介:●○太宰治“人生三部曲”幽默浪漫小说集,带你重新认识太宰治。“明天的烦恼明天再烦。我只想开心、努力、
《创业融资2.0:实战与工具》内容简介:本书手把手教创业者融资,从融资的基础知识入手,向创业者介绍了:企业股权的入门知识,投资
《江村经济》内容简介:本书原是费孝通用英文写成的博士论文,原题《中国农民的生活》。是费孝通以人类学的方法对江苏吴江一个村庄
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价。“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日本基督教传教士、教育家清水安三与他的先后两位夫人清水美穗、清水郁子在北京朝阳门外的贫民窟创
《史汉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为作者历年研究《史记》、《汉书》及汉代文学思想的论文结集。作者认为《史》、《汉》之类经典文本的写
《现代文人与魏晋风度:以章太炎周氏兄弟为个案之研究》主要内容:“魏晋风度”与现代文人的关系,不是一个新问题,老一代的学者早
本书为作者在《万象》杂志上发表过的二十来篇“谈鬼”文章结集而成。目录1、小序2、也谈“水里的东西”(夹带一章)3、说僵4、避
《创新的逻辑:公司价值与商业模式重塑》内容简介:本书从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视角切入,阐述了创新的趋势和内在的逻辑。从人类文明史
《鲁迅文选》内容简介:鲁迅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突出地位,是无庸在此赘述的。然而,对他的认识和评价,在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
《树木希林:如此珍贵的我》内容简介:当采访看似顺利地进行,树木希林突然拿出癌细胞蔓延全身的扫描照片。时日无多的她,严肃地对
《山中庭院:京都乡居二十年》是一本记述维尼夏一家乡居生活的随笔。拥有英国贵族血统的维尼夏,离开贵族上流生活,在日本京都的
《老年疾病预警性诊治》内容简介:本书按照老年医学的特征,分为14个章节,内容包括老年与老年预防医学,老年患者的健康评估,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