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季羡林《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

出版年:2006-6

评分:7.8

ISBN:9787801704764

所属分类:散文随笔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季羡林,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康庄镇,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人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吐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季羡林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作品目录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我最喜爱的书推荐十种书我的书斋我和书我和北大图书馆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利用时间才、学、识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关于考证我的考证再谈考证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必须中西兼通,中外结合,地上文献与地下考古资料相结合“模糊”、“分析”与“综合”谈翻译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汉语与外语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满招损,谦受益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我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范围学术研究发展的轨迹--由考证到兼顾义理我的义理一些具体的想法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治学经验之谈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胡适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朱光潜先生的为人与为学汤用彤先生的为人与为学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