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无头,债无主
■书评 □丁国强
在封建专制文化背景下,中国文人的命运注定是不幸的,无论是出世还是入世,无论是奴颜婢膝唯唯诺诺还是天子呼来不上船、仰天大笑出门去,都难以逃脱受迫害、遭打击的厄运。祸从文起,中国封建统治者有一整套对付知识分子的办法。李国文的《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一书,深入剖析了这种病态的历史现象。
所谓的“非正常”死亡指的是打破生老病死的规律,人为地中止性命。人生识字忧患始,每一朝代的统治者后面都堆积着书生文人血迹斑斑的头颅。这一切,在统治者看来,又是极其正常的,折磨和蹂躏知识分子会使他们获得一种心理平衡或某种安全感。两千多年,大多数中国文人为了避免非正常死亡,而放弃了尊严,选择了苟活,发明了万千溜须拍马的技巧,将奴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中国文人的悲哀,批判性的缺失决定了文人角色的局限性,他们只能在得志与失意之间徘徊,忽而愤愤不平,忽而高呼万岁,忽而隐姓埋名,忽而上蹿下跳。他们把精神尺度与“能保其身”的生理目标放在一起,在保全性命的前提下,混上个一官半职,从而获得了体制内生存的合理性。
乡村野夫如贾府里的焦大即使破口大骂、老拳相向也无妨,顶多挨一顿揍,啃一嘴屎,而文人却不能发一句牢骚、瞪一个白眼,否则就有可能有灭顶之灾。即使是表露自己的“款款之愚”“拳拳之忠”,也容易被看成是变相的造反。多一句不是,少一句也不是。聪明的文人于是学会了委蛇之术,时时处处看掌权者的眼色行事,成为权力的附属品。在那些风声鹤唳的时代,苟活是文人不得已的选择,与装疯发狂、拂袖而去相比,摧眉折腰侍权贵,是一种极为压抑的生存方式,不是中国文人没有火气,而是因为心中的火焰除了把自己烧焦以外,并不能改变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苟活也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生存方式,司马迁“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终于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活着,一切都有可能,断绝了生命,也就断绝了希望,断绝了文化的命脉。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苟活的文人都有“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之志,他们中的更多人耽迷于权力,拼命上爬,不择手段,最终在权力场上粉身碎骨。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不过,这世上的文人总是难以消除干净,他们无法控制表达的欲望,所以,露头的文人总是此起彼伏。沉默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文人的内心里面却充满峥嵘。唯唯诺诺的是文人,破口大骂的也是文人,大放厥词、粪土一切的祢衡虽不失书生本色,却无意中成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玩政治的文人,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给自己打造一副精美的棺材而已。
李国文曾谈到自己当了22年“右派”,一条随便什么样的狗趴在头上拉屎撒尿都强忍下来,诸如此类软弱的事实。不管怎么说,终归是活了下来,没有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白搭上,才有今天的思如泉涌,墨气冲天。李国文嫌谢灵运过于张狂玩掉了脑袋,否则,还会留下更多更美的山水诗,殊不知,要求中国文人专心致志地搞“纯文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除了与统治者的残暴密不可分之外,后面都有一个让人肠断的性格悲剧。如果文人们都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忍辱负重,学会了避重就轻,侥幸熬过一个又一个残酷的文祸,恐怕也未必还能写出那等荡气回肠的文字来。贪生者当然可以笑到最后,但是,文学史上笑得最好的多是短命的文人。
司马迁之死
李斯、陆机之死
蔡伯喈之死
你衡、孔融、崔琰、杨修之死
稽中散之死
何平叔之死
王夷甫之死
王猛、崔浩之死
谢灵运之死
谢宣城之死
李太白之死
李后主之死
王安石之死
苏东坡之死
宋徽宗之死
李清照之死
高青丘之死
方孝孺之死
解学士之死
何心隐之死
张居正之死
徐文长之死
李卓吾之死
屠长卿之死
阮大铖之死
陈子龙之死
金圣叹之死
吴梅村之死
夏完淳之死
庄廷(左‘钅’右‘龙’)、洪�思之死
龚定庵之死
吴趼人之死
王国维之死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
《耻》内容简介:从来没有哪个作者两度获得布克小说奖,直到这本书出现。五十二岁的戴维·卢里教授离了婚;他充满欲望,却缺乏激情
《创造社漫论》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记录作者文学研究生涯的著作,概论篇从创造社的异军突起、创造社的分期以及创造社从鼓励多元发
每年都有新锐涌现——最有新意和富有冲击力的人和事。新面孔,新创意,锐精神,锐时代。每年,《新周刊》以“传媒观点、专家意见
《植物猎人的世界收藏》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值得珍存鉴赏的作品,讲述了关于世界各地植物发现的非凡故事,以及这些故事
荒原是鲁迅的背景,是现实社会的写真;荒原是鲁迅对生命的多种感受的集合,对现实文化的难以名状的绝望;荒原是鲁迅对黑暗丑恶极
周国平是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人与永恒》是他最受读者欢迎,也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
《别生气,我又不是在说你》内容简介:伦敦不是人来疯,别惯着巴黎的小女人,上海的洋芋叫土豆,东京的男人在桥上哭,纽约的病越来
《街头哲学》内容简介:哲学是两千多年前一群人在希腊城邦的街头集会,试图将思想实践于生活中的学问。人们自由地讨论各种问题,得
插图既然是一门独具个性的艺术,是既依附于文字又相对独立于文字的艺术,它就要求创作者的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执著刻苦的创造精
《小学生必读诗词112首》内容简介:本书是莫砺锋教授解读小学生必读诗词的作品。莫教授将新版小学1—6年级语文课本中的112首诗词整
朱锁锁和蒋南孙是一对挚友。投入社会后,朱锁锁在红尘中起伏,凭着才智和相貌很快发达起来,蒋南孙则成为一个出色的白领丽人。人
《愿你有英雄呵护,也有勇气独立》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疗愈系情感随笔集,收录了43篇语言真挚的情感散文和生活小品,其中既有作者
这本随笔集是从林语堂大量有关人生、生活、文艺等方面的论著中选编而成的,其中从上海西风社1941年印行的黄嘉德译本《生活艺术》
《我的男人》内容简介:长大成人的花,即将迎接她的婚礼,至此,她终于能摆脱养父淳吾。蜜月之后,淳吾消失无踪,带走了壁橱里的那
《我只想一个人住在你心里》内容简介:在一起的那些年,也许走过动荡的日子,也许追过放肆的梦想,也许穿越过生死,这些都可以假装
《槐园梦忆》: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梁实秋71岁的时候,元配之妻程季淑客居美国,一场意外突
《无聊斋》内容简介:《无聊斋》为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张绍刚随笔类作品处女作。《无聊斋》包括60篇小短文,以《聊斋志异》60篇故
从作者散文创作来看,本书与《夜读集》风格相近,曾于1941年由国际文化振兴会出版单行本。"药味"之命,乃是因为书中所收文章,看
本书是《回望鲁迅丛书》系列之一。本书要说的是“我之鲁迅观”。而且,“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同样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