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在七八岁以前,成天和几个年龄差不多大小的叔父、哥弟们混在
一起淘气、玩耍,他们漫游于野外,钓鱼、捕蝉、捉雀儿、掏蟋蟀。在疯玩
中,有一次她的右手食指被碎玻璃刺破。当时并没在意,流了些血,又用破
布包扎起来,可是不久化脓,总不封口,直闹了好几个月,才痊愈。男孩子
们玩的,女孩子也混迹其问,苏家子弟叔侄们,有时又操起木制或竹制的大
刀、长矛、弓箭比试、厮杀。童年的苏雪林会做弓箭,她用毛竹做弓,用细
竹枝做箭,做好以后一试,非常好使,诸叔兄弟都找她来替做。她也乐得给
他们帮忙,有时他们为感谢她,便把玩厌了的泥鸡狗之类的玩具送给她,让
她欢喜得不得了。
苏雪林对弓箭玩得好,射得也准。她似乎天生有瞄准射击的本领,从小
即显露了这一点,而且终生保持不变。她小时,气枪刚刚流行,她们家也有
了一支,于是大家轮流着学打枪,苏雪林的枪法尤其高超。在苏雪林的记忆
里,有一回她祖父在花厅中问案,她提着小气枪跑过厅外,有几个卫兵对着
这个小姑娘笑。苏雪林为显示自己的枪法,便立定对着数丈外的柱子瞄准,
砰地一声,打中柱子,几位卫兵对她的枪法赞不绝口。——成年以后,抗战
时期苏雪林避难于四川乐山,一次在公园里遇见气枪赌彩,苏雪林童心不泯
,一连三枪,枪枪中彩。还有一次,是她第二次去法国,在巴黎的一家游乐
场,试弓箭失败,因弓太强,拉不动。接下来试橡皮枪,竞连中二彩,可见
她的射击手段的确不凡。
苏雪林是一个极为聪明的女孩儿。还是在儿少时代起,就显露出了她在
诗词、绘画方面的天赋和高超的文学与思辨的才能。天才是不能埋没的,这
一点在早慧的苏雪林身上尤其显露无遗。在苏雪林的童年时代,女孩子很少
有机会上学念书。在苏家,由于祖父是一县之长,一大家族人几世同堂,苏
雪林童年的伙伴中,不仅有她的兄弟姐妹,也有和她年龄相差无几的叔叔。
苏雪林的兄弟以及叔叔,都请了私塾先生在家设馆上课,这样像苏雪林以及
她的姐姐等一般女孩儿,也可以在塾里听课。但是她的祖母认为养女孩子是
赔钱货,让她们念书更是不划算的赔本买卖,所以,千方百计阻拦女孩子念
书。
苏雪林的大姐以及她的妹妹,三个女孩子本来没有上学的份儿,可是她
二叔已经受到了新潮的陶冶,有一天对祖母说,女孩子也应该念点书,识几
个字,不然将来持家记账也难。祖母自己不识字,却信佛,一心想念《心经
》、《大悲咒》之类的佛经书,却苦于没人教。她想,若让孙女们念了书,
便可以教她念佛经 ……
第—章家世与少年
一、岭下苏村的官宦之家
苏雪林的老家是安徽省太平县岭下苏村(今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岭下苏村)。相传,她家这一支苏姓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的后代。
苏雪林的曾祖父,自幼双目失明,只好拜师学艺,以算命卜卦为业,游走四方谋生。曾祖父有三个男孩子,即苏雪林的伯祖父、祖父和叔祖父。这兄弟三人年龄相差很大,乃是因为其间的孩子夭殇之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举事,太平军攻到黄山脚下的太平县,太平县遇太平军,反而不太平了。战乱频仍中,苏雪林的曾祖父母双双饿死。大乱中也无棺椁衾衣可置,只用一张养蚕的大竹簟将尸体盖住,草草掩埋。苏雪林的伯祖父当时约有二十来岁,他弄来两个箩筐,一头盛着两个年幼的小兄弟,另一头装着破旧的行李衣物,一肩挑起,随着乡人朝江西的九江方向逃难。逃出战乱区,苏雪林的伯祖父以帮人做些杂工糊口,养育了两个弟弟。战乱平息后,苏雪林的祖父才随哥哥返回岭下,当时祖父只有十一二岁,叔祖父已天折,家中只剩下兄弟二人相依为命。丧葬事略定之后,伯祖父无力供弟弟读书,便托人把他送到徽州一家当铺去做学徒,不久升为伙计。
苏雪林的祖父名叫苏锦霞,字运卿。苏锦霞生有六个儿子,奇怪的是他在给儿子起名时,在儿子的“字”中,也有一个“卿”字。如苏雪林的父亲名叫苏锡爵,字叫少卿。苏锦霞虽然未曾上学念书,可他在当铺中刻苦自学,也认得不少字,也读点诗,而且打得一手好算盘,对铺子中的各项事务,拿得起,放得下,当铺的生意颇有起色,被当铺老板视为左右手。苏锦霞为人很正直,又富有权谋,曾用智谋侦破了店铺中的一件失窃案,使当铺老板避免受到重大损失,从而得到一致的赞许。大家都说他有吏才,若走人仕途,定有发展。苏锦霞的大哥那时做木材生意,赚了些钱,便和当铺老板凑了一笔钱,替他捐了个典史①的功名。苏锦霞捐了典史后,*初发放何县已不可考,后来调到浙江省瑞安县。典史俗称捕厅,主要的职责是缉拿盗贼。苏锦霞到任后,捕获了几伙江洋大盗,算是积功有绩,其时恰逢瑞安县正堂出缺,上面便委派他署理县政。
1897年3月26日(光绪二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苏雪林出生在浙江省瑞安县她祖父署理县政时的县衙。祖父为苏雪林起了一个名字叫苏梅,乳名叫瑞奴——瑞安生的小孩儿也。她的字叫雪林。雪林二字,一说出于宋诗;另一说出自《辽史》,是一个地名。据说,祖父认为,雪林二字颇有一种恬静的美感,便用来作为孙女的名字。
苏锦霞在调动中,每次都是偕家眷上任,这样苏雪林的幼年和童年就在浙江各县署任上的衙门中度过。辛亥革命席卷浙江时,苏锦霞一家正住在杭州,住所在离浙江抚署不远的地方。由上海开来的革命敢死队那时已潜入杭州,浙江抚署增韫正焦愁万分,每日和官绅乡党开会商讨对策,绅士们建议他举旗宣布独立,他总是不从。后敢死队乘夜色埋伏在抚署周围,半夜举事攻入署中。为首的女敢死队员就是著名革命女志士尹锐志,她首掷炸弹,将抚署门墙炸开,卫队与消防人员缴械投降。增韫正躲进马厩,被敢死队员们搜出①,囚于福建会馆。未及天明,杭州城已被革命军占领。苏锦霞寄寓的住所和浙江抚署一街相对,不及百步,这一切都发生在眼皮底下,攻占和绑走增韫正的过程,不断有家人窥探回来报告。苏锦霞喟然叹道:“吾官运就此终结了,此亦天意,不可抗也。”也有人劝他加入新党,投身革命,为他所拒绝。他说:“吾受大清皇恩,食大清俸禄十五六年,不敢忘也。”于是,他带领全家移居上海,过起寓公生活。
在上海大约住了一年多,坐吃山空,积蓄渐尽②,只好携家返归岭下故里。苏锦霞*后在岭下贫病而死,终年六十四岁。
这就是苏雪林祖父一家的境况。
苏雪林的祖母生了九胎,有三胎夭殇,活着的六胎都是儿子。
范震威,男,1941年生,河北平泉人。现任香港文汇报东北亚编辑部副总编辑、高级记者。曾任教师、技术员、出版社编辑。1985年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工作期间,以纪念徐霞客诞生400周年为契机.参与对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及风土调查,并以执行编委的身份主持编辑出版了《富饶美丽的黑龙江》一书。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黑龙江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主要专著有《唐代应试诗注译》(合作)《李白的身世、婚姻与家庭》《燕园风雨40年——严家炎评传》(合作)等十余部及论文、随笔等近百篇。
尤瑟纳尔文集:虔诚的回忆 内容简介 夫人!能在您现在所在的这座古老而名声卓著的建筑物里欢迎您,这对 来说是莫大的喜悦。在这里,您当然不是**位院士,但您是**位...
自我演戏以来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自传丛书《自我演戏以来》内容简介: 《自我演戏以来》系我国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前半生的记录,讲述了他儿时、少时、留学、归国、...
《维多利亚女王传》内容简介: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在她统治的60多年里,英国国势蒸蒸日上,成为日不落帝国
我本楚狂人-熊召政研究文选-(上下册) 本书特色 《熊召政研究文选:我本楚狂人(套装上下册)》收入熊召政研究的论文集选。 《熊召政研究文选:我本楚狂人(套装上下...
《伊丽莎白女王传(新版)》内容简介:在《伊丽莎白女王传》中,作家史密斯生动讲述了伊丽莎白二世这位迷人又神秘的女性的传奇人生
非常公民: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 本书特色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身份在沧桑历史中不断变化,由清朝皇帝一变而为紫禁城内徒有尊号的“天子”,二变而为...
费孝通传 内容简介 《费孝通传》从《江村经济》到《乡土中国》,从小城镇建设到区域发展,行行重行行,到处都可以见到他勤快而执著的身影。学有用的知识,做真正的学术,...
秦淮旧梦(曹雪芹遗事) 内容简介 曹雪芹出生在江宁,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江宁即今江苏南京,有许多异名,因秦淮河流穿城中,古代许多典籍亦称南京为秦淮。如孔尚任...
Fromtheformersecretaryofdefense,astrikinglycandid,vividlywrittenaccountofhisexpe...
本书记录了19位20世纪知识界和政治界的著名人物,比如温斯顿•丘吉尔、富兰克林•罗斯福、哈伊姆•魏茨曼、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弗吉
诚朴雄伟 泱泱大风: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 本书特色 许小青编著的《诚朴雄伟泱泱大风——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从新的视角对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色进行了...
彭大将军 本书特色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到一个重大的节点,尤其是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总能看到一个不避矢石、勇于担当的身影,他不计个人荣辱,善...
瞿秋白-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 本书特色 本书属于“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图书。本书记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全书...
《张其成讲黄帝内经:活出中国人的精气神》内容简介:本书是对《黄帝内经》里关于养生智慧内容的系统讲解。作为“张一帖”医学世家
遥远的过去-我的哥哥契诃夫 本书特色 《遥远的过去:我的哥哥契诃夫》中的倾谈,给我们补充和澄清了许多事情,那些事情在契诃夫同时代人、年轻时代的朋友们的回忆录中几...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
《从3个人到20万员工的管理进阶》内容简介:一本书读懂松下幸之助从3人作坊进阶到电器业巨头的管理哲学!PHP(松下幸之助创办的出版
2011年12月26日,高華教授在南京去世。這本紀念文集由三十多位大陸、港台和海外學者及公共知識分子,十余位高華的學生撰文。文中
品中国名伎 内容简介 名伎是中国漫长历史的特有文化现象。本书从文化与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一现象,穿行在历史的风貌中,寻找真实的一个个形象,展示他们的精神魅力。《品中...
鲁迅零距离 本书特色 南腔北调,民国人士零距离评说真鲁迅;花边文学,亲友论敌原生态描绘大先生!鲁迅零距离 内容简介 《鲁迅文化基金会丛书:鲁迅零距离》主要内容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