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文学史中,很少有人能像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那样富有深邃、真挚和传奇的色彩,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她的诗歌和思想方面,而且也包含在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世界里。对大多数人来讲,艾米莉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迷,除了朋友在未经她同意的情况下,把她的6首诗作拿去发表之外,艾米莉生前几乎没有在美国文坛上留下任何痕迹。人们是在艾米莉去逝几十年后才开始逐步认识她的,她是那种生不逢时而身后名显的天才,有些像荷兰画家凡高。所不同是,凡高生前贫困潦倒以致精神崩溃。而艾米莉本人则生活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过着衣食无忧安逸闲在的生活,潜心读书写作,淡泊世间功利,与世隔绝生活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里,筑造自己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巢穴,终日里“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
我谁也不是,/你是谁?/你也谁都不是吗?/我们俩人成了一对,/别说话,/他们会赶走我们的/你知道。
多没劲啊非得争个名人地位,/抛头露面像一只青蛙/在这漫长的六月里/冲着崇拜它的泥塘/鼓噪。(狄金森诗,金心译)
艾米莉·狄金森的父亲是阿默斯特(Amherst)地区有名的律师,他在当地大学里主持财务工作多年,社会威望很高。在家里他要求孩子们很严历,奉圣经和古典文学著作为精神支柱,并只允许自己的孩子们阅读这些书籍。三个孩子中儿子似乎没让家长操心,可是长年待在闺中的两个未嫁女儿却成了他家的心病。特别是这大女儿,终日独守着窗儿沉思默写,有时候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性情显得孤僻寥落,连家里的来客也从不愿出来见面。除了年青时曾在阿默斯特大学里就读6年霍里约克女子神学院学习一年外,艾米莉几乎再没出过自家的大门,与外界长期以来断绝了接触。以前她还有过一二次外出旅游的经历,但那对她来讲是绝无仅有的,她的一生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度过的。年青的时候,人们还能见到她在自家的花园里与邻居家的孩子们在一起嬉戏玩耍,到后来由于疾病缠身,艾米莉只好将自己关入深闺,绝少与外界沟通,人们更难见到她的身影。有时候,人们偶尔可以看见她在楼上将食品放在一只小竹篮里,再用绳子从窗口慢慢地顺下来,楼下早已有好几个小家伙守在那里。
这是艾米莉自己用来与外界联络的最好方式,尽管这个时期的艾米莉已经不能像一般人那样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谈了,但她仍然用心灵与自然和孩子们进行情感的交流。每当此时,她的脸上会浮现出甜甜的笑容。
当妹妹的朋友或是其他的客人来访时,艾米莉总是早早地躲避起来。所以如果有谁能偶然瞟见她白色的身影从门厅中倏忽闪过,就会成为他们回去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艾米莉虽然很少与人面对面地接触,但却用自己的方法与外界联系。那就是与极少几位朋友们通信。说是信,其实也就是一二行文字而已,诸如:“今晚你留心了吗?”“新月就像从黄金矿上走来的姑娘。”这样漂亮的诗句,实际上是她头脑中偶然闪现的意象,在她这是极有意义和情趣的,可对别人来讲或许并不可能完全领悟其中的真谛。
千万不要把艾米莉孤僻好静的性情理解成厌世情绪,其实在她那看似冷漠的内心深处,是女诗人对自然、家庭和朋友们真挚而持久的爱。只不过这种爱来得太含蓄太隐晦太特别太高雅,像丛林中的涓涓细流,也如山石缝中的汩汩小溪。虽然不为常人发现和理解,却我行我素来得从容、隽永和滋润。
关于艾米莉为什么要长期离群索居,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比较流行的说法来自她家人的臆测,他们认为她是因为暗恋上了一个已婚的男士,明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而关闭了自己心灵的大门。1854年,在一次旅行中艾米莉遇见一位名叫沃兹沃思(Charles Wadsworth)的牧师,并对他产生了恋情,把他称作自己“世上最最亲爱的朋友”(dearest earthly friend)。她甚至还以他为原型塑造了一个“lover”(爱人)写在自己的诗中,寄托自己的情怀。但是,因为沃兹沃思是个已婚的男士,艾米莉的恋爱不可能有任何结果,因此她便自我封闭,将自己的精力投入诗歌创作。但这毕竟是家人们的猜测而已,没有谁能真正知道艾米莉内心世界的情感历程。她的性情是这样的,明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却一往情深义无反顾。甚至觉得没有让任何旁人知道的必要,包括恋爱的对象。就像一只扑火的飞蛾,宁愿为理想献身,只要死得美死得值。
其实,艾米莉写诗主要得益于两个人。一个是曾经在她父亲办公室里工作的法律学生纽顿(BenjaminF.Newton)。是他教导艾米莉如何藏书和写诗的,并劝她要重视自己的诗歌创作,而不要将其仅仅作为一种消遣。另一位是黑金森(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
那一年,艾米莉从《大西洋月刊》杂志上读到黑金森的一篇文章,在文中他阐明:“发掘天才是编辑的天职”等观点,并教导青年作家“将生命的热情注入写作风格……赘言务去……让多年的热情溶入一个词汇中,把半辈子的生活积蓄写在一个句子里。”她被这些观点所吸引,就情不自禁地给黑金森写了一封信,陈述了自己的文学观点,并附上了自己的4首诗歌习作。黑金森收到信觉得很奇怪,因为这封信没有署名,只是在信封上签有“Emily Dickinson”的字样。在信中,她恳求黑金森能够作她的“导师”(Master),并将她自己称为“您的小精灵”和“您的学生”。黑金森十分欣赏艾米莉的才华,觉得她非常独特。他们开始通信,经常交流各自对文学的看法。艾米莉还间或将自己的诗作寄给黑金森,在一封信中她曾这样写道:“如果有一部书能使我读过之后浑身发冷,而且没有任何火能把我暖和过来时,我知道那一定是诗。如果我有一种天灵盖(top of my head)被人拿掉的感觉,我知道那一定是诗。这是我对诗的唯一理解,除此之外,还会有其他的理解吗?”
1870年,黑金森来到阿默斯特专程看望了这位女诗人。其时艾米莉已经是40岁的老姑娘了。因为长期独处,已经不太适应与人交谈,说起话来扑朔迷离前言不搭后语。尽管如此,黑金森对她的印象极深,虽然对她的一些创作风格持保留态度,但认为从她身上可以感受到一种虚幻、才情和真诚的魅力。
没有家庭生活的羁绊和世间俗务的烦恼,艾米莉将自己的主要时间倾注于她家的花园里,西窗前和书房中。一个死苍蝇、一朵小枯花、一丛迎风摇摆的青草或者一只疾飞而过的小鸟都可能给她带来诗的灵感,激发她的创作。她善于将各种不同的意象相互联系起来,并赋予它们新意。“风用手指梳理天空”、“三月大胆地走过来,像邻居一样前来敲门”、“月亮溜下楼梯去窥探,‘谁在那儿呢’?”
“希望”是不长羽毛的小鸟/专栖于灵魂之上/唱着没有歌词的曲调/从来不会遗忘(狄金森诗,金心译)
在艾米莉生前,连家人在内几乎没有人知道她会写诗,一切都在平淡的生活中默默地进行。她写诗的态度很严谨,从不浮华草率为功名而写作。但是她写作方式却很随意,习惯将诗句写在一些便笺和废纸片上,积少成多之后她就把纸片缝在一起,卷成卷儿用一条绸带系住,存放在自己的桌子的抽屉里。像居里夫人当年不把诺贝尔奖牌当回事而任孩子们随意玩耍一样,狄金森也根本不把自己的诗歌创作看得多么重要。她临去逝前将自己的诗稿交给妹妹,嘱咐她将其焚毁,不要留在世上。但幸运的是,她妹妹看过这些诗作后,不忍心毁掉诗稿,从而使这一千七百多首诗作留传下来,成为美国文学中的瑰宝。
新声及其他-巴金选集-9 本书特色 本书是《巴金选集》 第九卷,收录巴金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新生集》《爝火集》《英雄的故事》《随想录》等文集中的95篇作品。...
百合花开 本书特色 冯玉奇是民国《礼拜六》流派代表作家,共创作作品四百余部。《百合花开(精)/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为冯玉奇在民国时期创作的作品之一。该作品从为...
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25.00) 内容简介 冯唐的随笔“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像”,他的随笔“可以...
懒洋洋的日子 本书特色 现代人生活忙碌紧张,看似很充实。实则是他们经常会在忙乱中感受到一种空洞。本书中讲到的懒洋洋不是倦怠不是颓废,是一种从容生活的艺术,是自信...
中国涉外事件秘闻 内容简介 作者从事外交工作五十多年,曾在外交部任王炳南、敌冠华等部长的秘书,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了许多风云变幻的历史大事件。尘归尘,土归土,随着...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内容简介:汉语史上有两本天书,《易经》和《红楼梦》。重新发现“红楼”,重新发现“中国”……
作品目录自 序 故宫砂砾 序 章 画里相逢 第一章 如约而至 第二章 一个皇帝的三次元空间 第三章 韩熙载,最后的晚餐 第四
世界文学名著:哈姆雷特(精装版) 本书特色 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的《哈姆雷特(精)/世界文学名著》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创作于1602年。在思想内容...
《张黑女墓志》内容简介:《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张玄字黑女,因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
人生奇语 内容简介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的杂文,笔触锋利幽默,语言风趣辛辣,其作品内容十分广泛,包罗万象,探触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古今中外文化的比较,台湾社会...
子恺随笔-(下) 本书特色 《缘缘堂丛书:子恺随笔(下)》以《缘缘堂随笔》为底本,另外增加了一些丰子恺其他的随笔性文章,是子恺对于生活经历的一些所见所想。《缘缘...
培根随笔全集(解析版) 内容简介 这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中国大陆著名的文化史论学者、作家。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漫说三国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老不看《三国》;刘备的虚伪;诸葛亮为刘备所累;老鼠生儿会打洞;保卫名著;精彩的地方都是虚构;蜀汉与东吴之间;生死攸关的人才问题;千...
别来无恙 本书特色 本书以香港电影过去20年的发展轨迹为脉络,选择其中*代表 性的佳片作为讨论对象,试图通过光影编织出一段香港电影的美好时光, 它们代表了香港电...
善良在左.邪恶在右 本书特色本书是俄罗斯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随笔与书信精选集。本书甄选契诃夫*有价值的书信,既有契诃夫与巨擘托尔斯泰、高尔基、柴可夫斯基、蒲宁等...
非常魏道 本书特色 《非常魏道》是当代作家魏剑美先生的一本杂文集。在内容上分为四辑:**辑为“非常魏道”,针对交友、婚姻、饭局、球迷、表演等作了不同角度的...
莫言自选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全三册)-限量典藏版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礼盒版,华夏出版社出版★ 莫言亲自为读者挑选的其文学创作各阶段的代表作...
《幸福的底层逻辑》内容简介:★生死、自由、道德、权力、成功、财富,6大主题厘清幸福感缺失的根本 ★“小播讲哲学”主理人、百万
我爱女排 内容简介 《体坛周报》著名记者马寅,历时五年近距离报道中国女排,动情书写《我爱女排》,那灼灼的“女排精神”让每个中国人为之动容,为之鼓舞。女排,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