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Natsume Souseki)
(1867~1916)
日本近代作家。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はいく)、汉诗(かんし)和书法、绘画。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わたくししょうせつ)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如铃木三重吉氏「すずき みえきちし」,寺田寅彦氏「てらだ とらひこし」等),芥川龙之介氏(あくたがわ りゅうのすけし)也曾受他提携。
【生平】
本名夏目金之助(なつめ きんのすけ),生于1867年(庆应「けいおう」三年)2月9日,东京人。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
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如《少爷》、《三四郎》、《之后》、《道草》等等都可见其端倪。故事里的主人翁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所重视,也因此他们往往是孤独地,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里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暖。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苦痛与不幸。重新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
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まさおか しき)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
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相传孙楚年轻时想体验隐居生活,便对朋友王济说要去「漱石枕流」,王济对曰:“流不能枕,石不能漱。”孙楚于是辩称:“枕流是为了洗涤耳朵;漱石是为了砥砺齿牙。”这个故事显现了孙楚的不服输。金之助以「漱石」为笔名正符合他坚强的意志,但也有另一说法是金之助和孙楚均被视为怪人,故以“漱石”的典故以自喻。
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同时他察觉到学习英语成必然的趋势,唯有精通英语才得以跟上时代潮流、强化国家,跻身为社会菁英份子。
1890年,23岁夏目漱石的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并不时发表学术论文,因此1893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同时积极参与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两年后他辞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次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1900)
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夏目漱石不以在英文的优异表现自满,相较于明治维新之后时人竞以西学为尚的举动,夏目漱石却以他原有的汉学及日文基础,积极创作,发表了不少诗歌、俳句。
苦读的生涯自然也影响身心健康。27岁罹患肺结核,为了养病,赴鎌仓圆觉寺参禅,参禅的生活丰富了日后创作的题材,但他的病情并未十分好转,再加上神经衰弱,厌世的心情由是萌发。回到东京后没多久与中根镜子结婚并于同年升任教授,但镜子后来因歇斯底里而企图自杀,平静的家庭生活也染上了阴影。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刺激他更专注于写作。
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和东京大学英国文学讲师,并常给《杜鹃》杂志撰写俳句、杂文类稿子。
1905年,38岁时在(杜鹃)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我是猫》,备受好评,应读者要求而一再连载。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创作的力量,此后十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接着中篇小说《哥儿》(又译《少爷》)、《旅宿》和短篇小说集《漾虚集》(原为《伦敦塔》等短篇小说合集,后改题此名,参看《漾虚集》序,岩波书店版)等接踵而出,夏目漱石一跃而为日本文坛的知名作家。
1907年,他辞掉教职,从事专业创作,为《朝日新闻》写连载小说。探讨爱情与遗产问题的长篇小说《虞美人草》开始连载,接着又陆续发表了《三四郎》、《其后》、《门》三部曲。《门》付梓不久,赶上大逆事件冲击文化界,他的创作由批判客观现实转向披露主观世界。代表性作品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是自传体小说《道草》和未完成的《明暗》。
1911年曾拒绝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
夏目漱石死后将他的脑和胃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他的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
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现已被细菌学家野口英世氏(のぐち ひでよし)的头像取代,先生之照相遂不行世)。
内容提要享有世界声誉的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在他的艺术探索道路上,写下大量画论散文。这些文章出自画家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实践
古日本女性文学之绝唱最具古典情怀的近世作品樋口一叶可能是日本文学史上最短寿的知名作家,享年廿四。她的肖像被印在二○○四年
《悉达多》内容简介:《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
乡村夜话-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夜话》是果戈理的处女作,果戈理在《夜话》中编写了八个故事,这些故事的素材大部分来自民间传说,故事写得非常生动,引人入胜,故事很...
村上龙,日本小说家、电影导演。1952年2月生于长崎县佐世保市。1972年就读于武藏野美术大学。1976年发表的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
一個夏日午後,正於德國留學的瀨部麟一郎和戀人克萊兒面前,突如其來地出現了奇妙的幽浮。在幽浮裡面的是一個名叫寶琳的美麗白人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jp)讀者4.5顆星推薦2005年本屋大賞(書店店員票選)第3位2004年達文西雜誌「BOOKOFTHEYEAR」2004年5...
浮士德-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浮士德》是德国*重要的作家歌德的天才之作,也是他*著名的作品,其中展现的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
第66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得獎作《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作者.橫溝正史推理大獎得主山田宗樹最新代表作誰都沒有權利決定他人的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全译本 本书特色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全译本)》收入了多篇契诃夫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有的写出了小人物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态和面貌;有的鞭挞...
奥吉·马奇历险记 本书特色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贝娄的成名作,也是他*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马奇是来自贫民窟的犹太少年,自小起周围的各色人等都想支配他的命运...
《丛林故事》内容简介:本书是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的脍炙人口的世界文学名著,共16个短篇,分为“丛林故事”和“续集
《国富论》内容简介:《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品,该书发表于1776年,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内容简介:这是知名漫画家马特·马登基于雷蒙·格诺的名作《风格练习》创作的漫画,以99种不同的漫画风格或
爱玛精 内容简介 爱玛是个既漂亮,聪明又有钱的年轻姑娘,由于具有这般得天独厚的条件,不禁有点随心所欲,她自己打定主意不结婚,却热衷于给别人做媒,每每不是按照情理...
远野物语 日本昔话 本书特色 《远野物语》——以简洁克制的笔触记述“常民”精神世界中的原风景。《日本昔话》——活泼灵动的口传故事,记录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人质...
吉本芭娜娜(日语:よしもとばなな1964年7月24日-),日本当代小说家。原名吉本真秀子,她的父亲是著名的作家及评论家吉本隆明。
世界名著速读 内容简介 《世界名著速读(套装共4册)》汇集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作者的优秀作品,为读者呈现一份精致的文学大餐,让读者在大师的指引下学习、体验...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 本书特色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是作者的代表作,标志着霍夫曼创作的高峰,也是德国浪漫派的一部优秀作品。小说由两部分组成:雄猫穆尔的传记和乐队指挥...
我們是學校裡最不起眼的一群,是異端。我們是讀書俱樂部。而這本社團紀錄簿裡記載的,是聖瑪莉安娜學園裡100年來不見容於正史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