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Natsume Souseki)
(1867~1916)
日本近代作家。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生平】
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
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如《少爷》、《三四郎》、《之后》、《道草》等等都可见其端倪。故事里的主人翁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所重视,也因此他们往往是孤独地,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里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暖。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苦痛与不幸。重新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
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
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相传孙楚年轻时想体验隐居生活,便对朋友王济说要去「漱石枕流」,王济对曰:“流不能枕,石不能漱。”孙楚于是辩称:“枕流是为了洗涤耳朵;漱石是为了砥砺齿牙。”这个故事显现了孙楚的不服输。金之助以「漱石」为笔名正符合他坚强的意志,但也有另一说法是金之助和孙楚均被视为怪人,故以“漱石”的典故以自喻。
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同时他察觉到学习英语成必然的趋势,唯有精通英语才得以跟上时代潮流、强化国家,跻身为社会菁英份子。
1890年,23岁夏目漱石的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并不时发表学术论文,因此1893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同时积极参与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两年后他辞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次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1900)
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夏目漱石不以在英文的优异表现自满,相较于明治维新之后时人竞以西学为尚的举动,夏目漱石却以他原有的汉学及日文基础,积极创作,发表了不少诗歌、俳句。
苦读的生涯自然也影响身心健康。27岁罹患肺结核,为了养病,赴鎌仓圆觉寺参禅,参禅的生活丰富了日后创作的题材,但他的病情并未十分好转,再加上神经衰弱,厌世的心情由是萌发。回到东京后没多久与中根镜子结婚并于同年升任教授,但镜子后来因歇斯底里而企图自杀,平静的家庭生活也染上了阴影。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刺激他更专注于写作。
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和东京大学英国文学讲师,并常给《杜鹃》杂志撰写俳句、杂文类稿子。
1905年,38岁时在(杜鹃)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我是猫》,备受好评,应读者要求而一再连载。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创作的力量,此后十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接着中篇小说《哥儿》、《旅宿》和短篇小说集《漾虚集》等接踵而出,夏目漱石一跃而为日本文坛的知名作家。
1907年,他辞掉教职,从事专业创作,为《朝日新闻》写连载小说。探讨爱情与遗产问题的长篇小说《虞美人草》开始连载,接着又陆续发表了《三四郎》、《其后》、《门》三部曲。《门》付梓不久,赶上大逆事件冲击文化界,他的创作由批判客观现实转向披露主观世界。代表性作品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是自传体小说《道草》和未完成的《明暗》。
1911年曾拒绝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
夏目漱石死后将他的脑和胃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他的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
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
一 永日小品
二 梦十夜
三 浮想录
四 伦敦留学日记
附录(代后记)
之一:《野草》与《梦十夜》
之二:《梦十夜》译跋
《别烦恼,开心就好》是直木奖得主江国香织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讲述比《昼颜》更震撼的婚姻困局,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更深刻的
相传,日本平安时代,世界明暗未分,人鬼妖杂相共处。阴阳师安倍晴明,白衣飘飘,儒雅不羁;武士源博雅腰悬长刀,淳朴耿直。一对
哈姆莱特-国民阅读经典-全译本 本书特色 《国民阅读经典:哈姆莱特(全译本)》是威廉·莎士比亚*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
红与黑-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本书特色《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一辈子受尽疾病的折磨,甚至有好几回濒临垂危的绝境——主要是呼吸系统的麻烦;反反复复,治也治不好。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地心游记》内容简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地心游记》是一部描写冒险的书,它出自“科幻小说之父”法国作家儒勒
《葡萄柚》是小野洋子关于音乐、绘画、诗歌、电影、艺术作品的声明及阐释,是她极具影响力的代表文集。其中记录了小野洋子艺术观
日本著名作家,生于大阪,直木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江户川乱步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等日本重要文学奖项得主,出道20余年来作品逾
《百万英镑(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作者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真实姓名是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马克·
昆虫记(插图本) 本书特色 作者法布尔作为博物学家,留下了许多植物学论著;而其中篇幅*长、地位*重要、*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本书。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研究方面的...
林译日本古典-伊势物语 本书特色 《伊势物语》是日本现存*古的和歌短篇故事集,成书于平安时代初期。全书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在原业平的30余首作品为基础...
在中華名族歷史文化的長卷上,記錄著一位元飲譽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死魂灵(插图珍藏版)》内容简介:《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小说描写
十七岁的我们,站在了青春的十字路口。冴岛,濑户内海中的小岛,我们的故乡。这里没有高中,每天都需要乘轮渡去上学。升学前的最
LeadingscholarStephenKernoffersaprobinganalysisofthemodernistnovel,encompassingA...
世界文学文库(简装本)--鲁滨逊漂流记 内容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受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写成的。当时有一名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内容简介 小说写了五名年轻淳朴善良的苏联少女在战时的经历。德国入侵苏联国土后,这几位少女当了高射炮手与兽性的法西斯匪徒进行了殊死搏斗...
《契诃夫小说选集·孩子集》内容简介:本集收入小说7篇。《第六病室》描写一个小城中的医院充满了贪污、暴虐、罪恶,成为帝俄反动统
《当代英雄》内容简介:长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毕巧林是一个年轻、英俊、富有的军官。他不知道如何消耗自己旺盛的精力、青春的热血,
洛尔迦是西班牙著名诗人,他把安达卢西亚民间抒情谣曲的韵律、现代诗歌的技艺和超现实主义的想象力完美地结合起来,被视为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