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记录“梅派京剧艺术表演体系”之创立过程,每一章节都标溢着作者对美的认识与实践。这部书被视为“一部重要的戏剧理论著作”,“中国戏剧史上一部重要的美学理论著作”,被视为作者“对编写中国戏曲史的一大贡献”,得到国内外文艺界及社会上广大读者“一致好评”的“传世之作”……
阅读本书之理由:他被视为“中国一个时代戏剧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视为“为中国京剧艺术留下了空前绝后的巨大精神财富”,被视为“代表了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高峰”……约翰·梅逊·布朗评他为“天赋非凡、罕见的风格大师”,著名舞蹈评论家玛丽·瓦特金斯评他为“舞蹈艺术达到了*高境界”,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杨评他为“*完美的艺术家”、“是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中国艺术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西表演体系比较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梅派艺术”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戏剧爱好者或反对者,大中小学生……
梅兰芳表演体系是世界艺苑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派艺术”被视为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舞台生活四十年》及《梅兰芳文休》,把“梅派艺术”理论化,固定为“世界上化认的、独一无二的”表演体系。
梅氏以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为追求,通过唯美主义来弘扬其心中人道主义的关怀……他被大学问家马一浮和夏承焘视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剧圣”……
“梅兰芳表演体系”被音乐家莫·格涅欣视为“象征主义的体系”,被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比喻为“鼎盛时期的希腊艺术”。这种艺术完全没有“机械化的数字式的成分”,而是具有“杰出的生气和有机性”……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氏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2小时,许速记下来后寄上海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再交《文汇报》发排。从1950年10月16日起开始在《文汇报》正式刊登,共连载190期。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由平明出版社出版**、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和舞台生活四十年》。**集出版后,一年之内连印三次,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
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革”被搁置,直到1981年3月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集的编篡有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朱家溍先生加盟,帮助记录整理……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家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为了拒绝为日伪演剧,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纪晓岚与四库全书-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详注 目录 前言 3一 纪晓岚建功四库书 5二 《四库全书》是怎样一部书 8《四库全书》有多大 8《四库全书》名称来历 9《...
鲁迅评说八十年 本书特色 在一个民族进行新的文明建设时,不可没有据以凭借的精神资源。对于今天的人们,鲁迅--他的作品和思想遗产,不必抬到“吓人的高度”,然而,视...
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再现弗里达•卡罗传奇人生附赠墨西哥经典菜谱明信片墨西哥奇女子弗里达•卡罗从小特立独行、古怪不羁,原本对生
遗民史家——谈迁传 内容简介 谈迁是明末清初浙江杭州府海宁县的一个老秀才,是一个典型的下层职业学者,一个著名的浙江籍历史学家。本书介绍并评论他的一生,着重叙述他...
上帝的玫瑰-英格丽褒曼纪念册 本书特色 光阴荏苒,她已经辞世23年了,作为真正的世界巨星,她的魅力不但在过去的时代里闪光,而且更是独木成林,泽被后世。无论是银幕...
谁踢的一脚-鲁迅与右翼文人 本书特色 说起鲁迅与右翼文坛的关系,往往局于他“对‘现代评论派’的斗争”、“对‘新月’派的斗争”、“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等话题...
希特勒传 本书特色 阿道夫·希特勒也许是属于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这一传统的大冒险家兼征服者中*后的一个,由他主导的这段二战历史也成为人类历史上*血腥、*恐怖的...
我的求学之路 本书特色 《我的求学之路》忠实地记录了一代国学大师的艰难求学历程,所选文章皆为季羡林所写的关于回忆求学、师友的散文,《我的求学之路》共分为三辑:*...
朱疆村年谱 本书特色 词人疆村即词人朱孝臧。朱孝臧(1857~1931)原名祖谋,字藿生、古微,号沤尹、疆村。浙江湖州府归安县埭溪(今属湖州市吴兴区)人。父朱光...
在咖啡馆遇到柏拉图 本书特色 在《在咖啡馆遇见柏拉图》的这场虚构对话中,柏拉图应邀代表自己发表言论。书中的对话尽量不使用文学技巧,以避开那些被人们太常与柏拉图联...
戴季陶早年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论述了戴季陶从日本留学归国到孙中山逝世后抛出“戴季陶主义”之前,即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这段时期的思想,内容丰富。这是中国...
群星璀璨--航空百年风云人物 内容简介 百年航空的历史,是一部航空领域中风云人物的奋斗史!本书选取了一些在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中包括一些正义战争敌对方面的...
原来帝王是苦工 本书特色 原来帝王是苦工:从大禹到溥仪这本书讲述中国历史上的20多位帝王之事,透过大量的历史细节,复活*耐人寻味的东西,对帝王的个性、命运、人性...
朕知道了-雍正:被误解的皇帝,被低估的王朝 本书特色在康乾盛世的光环下,雍正王朝变得暗淡无光,他本人也呈现出冲突、复杂、混乱的个人风格和政治面貌。他的王朝的历史...
富兰克林自传 本书特色 《富兰克林自传(插图本)》是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新导读插图本小学初中部分。他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
尼克•利森(NickLeeson,1967—),英国一个泥瓦匠的儿子,从未上过大学。他于1995年让古老的巴林银行灰飞烟灭,这一惊世之举使他
顾颉纲自述 内容简介 本书流露出作者对中国学术发展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虑,记录了为学术为生计忙于奔波的人生喜怒衰乐,对诸多玩弄学术如权术者的愤怒,展示了作者嗜学如命...
海明威诗集 本书特色 海明威的诗,在口语中呈现一种弹性的质感,跟他的小说不相上下。海明威诗集 内容简介海明威以小说家知名,从来不希望被众人认为他是一个诗人,他把...
《德里达传》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德里达的故事: 阿尔及尔那个12岁便被逐出学校的犹太孩子,后来成为全世界被翻译作品最多的法国哲
章乃器传 本书特色 在20世纪中国的政治舞台上,章乃器先生算得上一个掷地有声的人物。一般人听说他的名字,往往因为他是1936年入狱的“七君子”之一。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