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中本章文字与王弼本有几处重要差别,帛书甲本本章残文如下: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口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嫩。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玄,众眇之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两句简略的古文,可以分析为: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也可以分析为:道,可道者,非常道也;名,可名者,非常名也。两种分析得到的含义完全相反。历史上,宋朝的司马光等少数人曾主张过**种分析,但没有得到认同。现代研究《老子》的著作都是采取第二种分析,并由此得出“道不可道”、“道不可名”的结论。这种观点至少可以上溯到王弼那里,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王弼对这两句的注文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老子新译》将这两句话译成:“道”,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名。如今,“道不可道”、“道不可名”差不多已成为研究《老子》的主导思想,人们对此也早就习以为常,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大家都说《老子》是讲“道”的,而大家又都说老子认为“永恒的道”是说不出来的。那么,《老子》一书究竟是在讲什么?是在讲“不永恒的道”,还是在讲“说不出来的道”?如果是前者,又何必去讲它?如果是后者,《老子》怎么又能把“说不出来的道”给说出来了呢?帛书甲本中的这两句话恰好与**种分析相同(乙本仅存“道可道也”和“恒名也”七字),语法上不再有歧义,因此我们自然应当按帛书甲本的文字来分析《老子》的头两句话。帛书中的“恒”王弼本作“常”,当是后人为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常”字和“恒”字既可以解释为“永恒”、“永远”,也可以解释成“经常”、“一贯”、“一直”、“坚持”。两种释义的区别在于:前者包括将来,后者不包括将来,只说到迄今为止。按这后一种解释,我们可以看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中的**个“道”字是《老子》的专用术语,是名词。后两个“道”字都是动词“说”的意思,整个句子的意思是:道是可以说清楚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说的那样;也就是说在老子之前以及老子同时期的别人也在讲道(事实的确如此),不过老子认为他们讲得都不对,现在要重新来讲。在先秦的著作中,讲“道”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论语》中的“道”字比《老子》还多,例如《论语·里仁》中有: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出,门人问日:“何谓也?”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就是大家熟悉的一个讲“道”的例子。但儒家的“道”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而《老子》中所说的“道”,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东西。“名可名,非常名”与“道可道,非常道”对仗,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它的意思应当是:道的名是可以叫得出来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讲的那类名。在一般情形,人们在给一件事物命名时总是从感觉出发,根据该事物的外形、组成、功用等等进行命名,王弼所说的“指事造形”大约也就是这个意思。由于“道”与一般事物大不相同,因此我们无法用通常的方法给它命名,所以虽“可名”但“非常名”。在后面各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子》如何用“非常”的方法来解释“道”、指称“道”。王弼明白一般的命名方法是“指事造形”,而“道”不能用“指事造形”的方法来命名,这应当说是合乎《老子》原义的。但由此得出“道”“不可道”、“不可名”的结论却失之偏颇:不可用常法讲解的“道”仍可以用“非常”的方法讲解;
男,1946年生。北京大学哲学家系硕士,曾任北大哲学系数理逻辑教研室副教授。近年来除研究符号逻辑外,也用逻辑分析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发表《老老逻辑初探》,《谈红楼梦年表》等文章,以及这本与众不同的《老子究竟说什么》。
冲突 本书特色 横跨人文、科学、艺术的年度盛宴,全球8位*前沿专家汇聚剑桥,大卫·海格/哈佛大学进化遗传学家和理论家,西蒙·巴伦-科恩/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主...
厚黑学 本书特色 一代奇才李宗吾的大破大立之作!我们读《厚黑学》,就知道又厚又黑的人到处都有,再应付世事的时候,就不会被厚黑之辈愚弄了……吾将苦研数十...
天国在你心中 内容简介 一本书的命运往往暗示着它的力量,本书恰巧便是一个例子。它的命运多舛,诞生之初,便遇到沙皇当局的封杀,即使凭借作者托尔斯泰世界性的声誉,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本书是马汉麟先生多年从事古汉语研究的作品,主要针对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
中国佛教哲学反映了中国佛教学者对宇宙人生和修持实践的看法与主张。本书从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脉络来解读、诠释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
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 本书特色 《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系这一重要著作首次译为中文,是理解卢梭生平和理解其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对话体...
《六朝佛教思想研究》通过分析与传统的“儒教”、道家思想,或者刘宋中期之后确立的“道教”之间的关系,来解明东晋、南朝的文人
多年来,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引起了许多争议。这些争议其实说明了它的重要价值。正如香港大学哲学系主任关子尹
名家品庄子 内容简介 智慧与智慧相交接,必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我们将这些火花撷取,汇为这样一部名家论庄集,它展现了《庄子》在现当代学术大师们那里的际遇。我们对选...
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分:史料问题;生平及政治活动;哲学思想。作者在广泛地搜集、吸收国外的有关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或倾向性的意...
生活禅 本书特色 其间,似乎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或异于见、或奇之闻,或感之怪、或觉之趣……是所谓民俗、民情,风土、风光之者!纵观人类,是非彼此,取舍得失,反成...
周易与夫妻之道 本书特色 本书》六十四卦以环环相扣、相互作用、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圆状循环之象,教人如何对待人生,走好人生,圆满人生;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
庄子诠评-(上下册)(增订新版) 本书特色 研究庄子的学者无不认为,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写得*生动、*优美、*有个性化,因而历来也*受人们的喜爱。庄子散...
理想国 内容简介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
孔子的魅力:重温孔子圣迹图 本书特色 追寻孔子的生命轨迹,揭示孔子的多面魅力,选取一百零四幅精彩片断,还你一个有泪有笑、有血有肉的孔子。一个现实中的失败者,为何...
《中国佛教史》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蒋维乔居士在日本学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纲》基础上撰写的著作,对民
中国的基督教 内容简介 基督教是古代希腊哲学和希伯来宗教的混合产物,在历史上曾对西方文化产生过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从唐代始的景教东渐,启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
孟子译注 本书特色 孟子是儒门亚圣,他的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的先秦儒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他的“仁政思想”和“性善论”等对后世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深...
叔本华自述 本书特色 《叔本华自述/西学大家系列》通过对叔本华著作、书信、演讲等内容的整理加工,择取*具其代表性的语录、叙述文字可以让读者对叔本华的生活和思想有...
生命.生命-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之一。是一部记录中国北方民族及满族族群文明史的萨满学术文学作品。作者将萨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