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著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显克维奇是鲁迅*终早介绍到中国来的波兰作家,素有“波兰语言师”之称。《哈尼娅》是显克维奇的短篇小说选。本书收集了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和称道的七个短篇佳作;《灯塔看守》、《音乐迷杨》、《奥尔索》等名篇令人百读不厌。本书读罢,你会真正领略大师的文笔与情怀、体验阅读中的美与和谐。
这里所选的七篇小说,《哈尼娅》是显克维奇早期的代表作,写两个年轻的中学毕业生同时爱上了孤女哈尼娅的故事。哈尼娅是亨利克家的老仆人米科瓦依的外孙女,米科瓦依死时把外孙女托付给亨利克照护。而赛义姆则是亨利克的同窗好友,赛义姆的父亲是个鞑靼人,早已取得波兰的公民权和贵族头衔。刚一开始,亨利克和哈尼娅是一对两小无猜的“兄妹”,赛义姆的一句话,便触发了亨利克对哈尼娅的爱意。等到半年之后,亨利克和赛义姆通过了中学毕业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回到了家里,哈尼娅已长成亭亭玉立、娇美优雅的大姑娘。哈尼娅的变化令亨利克感到惊喜,对她的爱情也更加炽热了。但亨利克是个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人,他越是意识到自己对哈尼娅的爱情,就越是想把感情隐藏起来,他对哈尼娅的态度就越是生硬、冷漠。就在此时,赛义姆又来到亨利克家。他的活泼调皮,他的英俊潇洒,他的谈笑风生,令哈尼娅也萌生了对他的爱意。亨利克得知他们相爱之后,妒火中烧,决心拆散他们。他禁止赛义姆再到他家里来,并根据父亲的意见,把哈尼娅送到国外他的母亲处。就在哈尼娅临出国的那个晚上,哈尼娅和赛义姆私奔了。这样的私奔对当时的波兰贵族说来,真是一种奇耻大辱。除了追赶之外,亨利克还立即向赛义姆发出了挑战,决斗结果落了个两败俱伤。亨利克经过多日抢救才挽回了性命。哈尼娅被老米查送回之后,因身染天花而容颜大变。两个年轻人虽然都愿为她承担责任,但爱情已悄然离去。哈尼娅也不愿他们为己所累,毅然进了修道院,以摆脱红尘的烦扰。《哈尼娅》着重描写了这几个年轻人的心路历程。他们身上都有年轻人共有的缺点,但在作者笔下,他们是作为传统美德的继承者而受到赞美的。他们感情真挚,正直善良,富于爱国心和骑士精神,他们遵守传统道德而又渴求新的思想观念。作家在描写贵族生活时,也没有同时代其他作家的那种讽刺、甚至仇视,而是带着一种温馨的爱。在这篇作品中,显克维奇很重视人物心理的描写,把几个主要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富于个性,再加上景物烘托的描写,更使作品富于诗情画意。这些特点在以后的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拓展。
《灯塔看守》是作者根据真实人物的一些经历写成的一篇独特的小说,它反映出波兰流亡者的坎坷命运及其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整个故事凝缩在巴拿马的一个孤岛上,人物也只有一个,情节也极其简单,但读来却丝毫感觉不到枯燥乏味。究其原因,一是作者以强烈的爱国心去刻画小说的主人公,二是小说采用了自然景色与主人公的感情变化相联系的手法,用一段段不同景色的描写来衬托斯卡文斯基经过几十年搏斗之后渴望脱离险恶人世、安度平静晚年的心情,做到了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地步。这也是这篇小说一百多年来长传不衰的原因所在。
《为了面包》也是写波兰人在国外的悲惨遭遇,但风格却与《灯塔看守》有所不同,带有通讯报告武的纪实特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外国占领者加强了对波兰人民的民族压迫,大肆移民到其占领下的波兰地区,没收或征收波兰农民的土地,致使许多波兰农民离乡背井,到国外去谋生,从而形成了一股移居国外的热潮。而美国被视为人间天堂。显克维奇在访美期间曾接触过许多波兰侨民,写有两篇有关波兰侨民在美国的长篇报导。小说通过瓦夫章和马丽西亚父女俩来到美国后的种种不幸遭遇,反映出作者对这股外流潮流的否定态度。
《音乐迷杨科》写一个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小音乐天才,从小对音乐就有一种对音乐的感应和嗜爱,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他到处都能感受到音乐 的存在和美妙。他听了酒馆里小提琴的演奏后,便渴望自己能有一把优美动听的小提琴。后来他却因偷偷触摸了一下地主仆役的小提琴而被当成小偷活活打死。他的死是对封建农奴社会的愤怒控诉。整篇小说写得朴素优美,既是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又是篇抒情的散文。
《奥尔索》和《酋长》都是抨击美国的民族压迫政策的小说。《奥尔索》的主人公奥尔索是个白种人和印第安人生的混血儿,他和詹妮虽是马戏团的台柱子,但却受到歧视和欺凌。后因不满马戏团团主的欺压和毒打,他们双双逃进了荒原。作者以简洁的文笔揭示出马戏团团主的凶狠和贪婪,又以深厚的人性和人道主义精神描写了奥尔索和詹妮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的反抗精神,反映出作者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酋长》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安特洛普城。这里原是黑蛇族印第安人的村落,十五年前被德国来的移民夷为平地,全村人口惨遭屠杀。侥律得救的酋长儿子却被德国马戏团收养,后来成了马戏团赚钱的工具。而这个酋长的儿子在 “外来文明”的潜移默化下,早已忘记自己的深仇大恨。在这篇小说中,显克维奇以嘲讽的口吻,无情揭露了德国殖民者的凶残和虚伪的面目,同时通过酋长儿子的变化揭示出殖民者同化政策的可怕,借此激起国人的警觉。
《胜利者巴尔特克》以一八七○年普法战争为背景,描写了波兰农民巴尔特克从军作战期间的经历和复员回家后的不幸遭遇。巴尔特克是普鲁士占领区波兹南地区的一个农民。普法战争爆发后,他被普鲁士政府强征入伍,并立即派往前线作战。他在战场上目睹同乡的相继阵亡,凭借一身的蛮勇,冲入敌阵,夺旗夺炮,因而受到普鲁士将军的嘉奖。从此巴尔特克迷上了打仗,并屡立战功。这位有点傻憨的巴尔特克自认为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处处炫耀自己。殊不知他受伤回家之后,德国人依然不把他当人看待,更不承认他的战功。他儿子受到学校校长的打骂,他自己也遭到德国人的围攻,他们还倒打一耙,反诬巴尔特克寻衅闹事,结果落得身陷囹圄,人财两空。巴尔特克这个人物在当时的波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反映出身受双重压迫的波兰农民的落后、愚昧和奴性;他充当了普鲁士政府的炮灰和帮凶而不能自拔,反而沾沾自喜,执迷不悟。在他身上甚至还带有“精神胜利”的某些因素。显克维奇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开始是以嘲讽的笔调来描写他的愚昧和蛮勇的,责备多于同情。但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作者对他的遭遇有了更多的怜惜,讽刺的成分也有所减弱,反映出作者对巴尔特克这个人物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又恨又爱的心态。
林洪亮
2005年10月20日
老米科瓦伊临终时,把哈尼娅托付给我,要我好好照顾她,那时候我已经十六岁了;她比我小不到一岁,所以她也刚刚进入少女的豆蔻年华。
我几乎硬是把她从她死去的爷爷床边拉走的,我们一道来到我家的小礼拜堂。礼拜堂的大门敞开着:在古老的拜占庭式的圣像前,点着两支蜡烛,但是烛光微弱,仅仅能把神坛里面的黑暗之处照得依稀可辨而已。我们并排跪着。她悲痛欲绝。由于哭泣、悲哀和睡眠不足,她显得疲倦不堪。这孩子把可怜的小脑袋靠在我的肩膀上,我们便一声不响地跪在那里。时间已经很晚了,在礼拜堂隔壁的房间里,那座革但斯克生产的老钟上的布谷鸟用尖锐的叫声宣告:已是午夜两点钟了。万籁俱寂,只有远处的雪片拍打着礼拜堂的窗棂所发出的响声,以及哈尼娅悲伤的叹息声打破了这种寂静。我无法对她说句安慰的话,只有让她紧紧贴在我的身上,像个保护人或者哥哥那样。我也无法祈祷,成千上百种的印象和情感在我的脑海里、心里不断涌现。种种不同的景象从我眼前掠过。然而从这种种混乱的思绪中,渐渐引导出一种思想、一种情感,这就是:这个闭着双眼,脸色苍白,偎靠在我肩膀的小脸蛋,这个孤苦无依的小姑娘,现在成了我心爱的妹妹,为了她,我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了她,如果有必要,我可以向全世界挑战。
这时候,我的弟弟卡佐也进来了,跪在我们的后面,接着,卢德维克神父和几个仆人也走进了小礼拜堂。我们按照通常的习惯,做起了晚祷。卢德维克神父高声念起了祷文,我们跟着他念,或者齐声念着应对祷文来跟他唱和。脸颊上有两条伤痕的圣母的黝黑脸孔和蔼地望着我们,仿佛她也要来分担我们家的悲伤、忧虑、苦难和不幸,并对这些跪在她脚下的人们表示祝福。在祈祷时,卢德维克神父开始提到死者们的名字,我们往往以“愿他们安息”来回答。等到卢德维克神父念到米科瓦伊的名字时,哈尼娅又放声哭了起来。于是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死者托付给我的任务,我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哪怕要付出*大的牺牲也在所不辞。这是一个少年一时感情冲动的誓言,他既不知道这种牺牲可能有多大,也不知道这种责任有多重,然而它包含着崇高的激情和发自内心的善良的热忱。
祷告完后,我们便各自散去休息。我吩咐女管家老温格罗夫斯卡把哈尼娅带到从此归她住的那个小房间,而不是到她往日住的那间女佣人起居室去。我还让女管家整夜陪着她。我自己呢,深情地吻了一下这个孤女,便向厢房走去,我、卡佐和卢德维克神父都住在那里,家里人把那里叫做“公寓” 。我脱衣上了床。尽管我为我衷心喜爱的米科瓦伊悲伤,但对于我担任保护人的角色却感到骄傲和自豪,我认为这把我的身份提高了。我这个十六岁的小伙子,已经成了一个赢弱的可怜姑娘的靠山了。我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了。我暗自思忖道:“我的好老人,对于你的少爷和小东家,你是不会失望的,你把你孙女的未来交给了一个可信赖的人,你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的确,对于哈尼娅的未来,我是完全放心的。到时候,哈尼娅会长大成人,还要出嫁的这种思想,那时候我一点也没有考虑到。我心想:她会永远和我在一起,她会像我的妹妹那样得到精心的照顾,也会像妹妹那样受到我的喜爱,也许她会伤心,但是她会生活得很平静。按照古老的传统习惯,长子所得到的遗产,要超过弟弟妹妹们的五倍,虽然在我们家庭中并没有法定的长子继承制,但是做弟弟妹妹的却一直尊重这种习惯,从来没有反对过。我是家中的长子,大部分财产将来都要归我所有。虽然我现在还是个学生,却已经把这些财产视为己有了。我父亲是这一带*富有的大地主之一,的确,我们家并不像豪门大户那样有万贯家产,但却像古老的贵族那样富足,能使人丰衣足食,过上平静的生活,一直到死都不用发愁。总之,我是相当富有的了,所以我对我自己和哈尼娅的未来才会这样的放心。我知道,不管等待着哈尼娅的是何种命运,一旦她需要,她就能随时从我这里得到安宁和帮助。
《契诃夫手记》内容简介:契诃夫有许多手记本,里面是他在生活中随手记下的瞬间感触,将来作品的腹稿、速写,读书心得,以及从别的
《红楼梦》内容简介:贾宝玉由一个懵懂叛逆的少年最终“悬崖撒手”、看破红尘、遁世出家,《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成长小说,也是一
《大师和玛格丽特》内容简介:本书是俄罗斯少有的一部带有魔幻怪诞色彩的小说,在作者逝世二十五年后才得以公开发表。巧妙的构思、
国学典藏书系---西游记 本书特色 西游记》的故事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其中*精彩的章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打白骨精、借芭蕉扇等等,更是家...
女人们在十六岁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少女。当她们渐渐长大,就成了谢明珰、顾贝拉、何越。三个女人,三种爱情。军校精英,美
《十月》杂志35年名篇集萃:1978-2013典藏时光--中篇小说卷四 本书特色 《十月》是一份在中国当代文坛享有盛誉和占有重要地位的刊物,当代文学的众...
四大名捕-全两卷-全新修订版 本书特色 全新修订版“温瑞安武侠精品”,“武侠经典,重装上阵”之外,尚有其他特色,千万温迷与侠义小说爱好者不容错过。一、由温巨侠亲...
6号特工 本书特色 与《44号孩子》《秘密演讲》并称“苏联暗黑时代三部曲”美国亚马逊2012*佳小说悲痛的不只是那个时代,还有那个时代下的所有人。当妻子瑞莎被选...
乱世猎人:11 内容简介 他来自山野林间, 他是一个普通的猎人, 但却有着一位极具传奇性的父亲! 他无意名扬天下, 他不爱江山只爱美人, 但时势却将他造就成一段...
青春期 本书特色 当红青春作家夏果果又一力作,完美呈现同名微电影中的精彩情节,并且以其独特的文字风格,展示了一个比电影更加全方位立体化的《青春期》故事,万千影迷...
万安星火-井冈山地区革命斗争故事系列之一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长篇叙事小说。1924年6月,曾天宇奉党组织委派,秘密回到江西参加革命工作。他以办校的名义,大量吸收...
风云儿郑成功 内容简介 他,是中日混血儿,父亲是中国南方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头目和*大的国际贸易商,母亲是日本女子。但他却比谁都更为大明王朝的衰落而感到悲痛。他,...
枪炮侯 本书特色 一个字未删节的60万字原著!抛开历史你会看到—— 政治背后,肮脏的交易; 权力角逐,谋略与诡计; 复杂人性,爱恨情仇瞬间变幻...
《请你安静些,好吗?》内容简介:生活太难了,问题太多了,没完没了。请你安静些,好吗? ★美国短篇小说大师雷蒙德·卡佛首部短篇
江山不悔-(全2册) 本书特色 她一辈子都记得,那夜他双眼已盲、遍体鳞伤,却依旧固执地背着她,在漫天冰霜中发足狂奔。穷途末路,他反而纵声长啸,声震群山:&ldq...
《牧歌》内容简介:《牧歌》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重要作品,由10首短诗组成,以诗意的语言讲述古罗马时期的田园风光、牧人生活与爱
虚实封神 本书特色 千古神话,扑朔迷离。神仙传奇,狂放不羁。姜尚封神,殷商之际。后人评说,唯有叹息。姜尚封神真亦假,纣王暴虐虚亦奇。妲己本是苏氏女,因祸得福伴王...
老炮儿 本书特色 曾经风光四九城的老炮六爷,难以适应社会巨变,蛰伏于胡同深处,过着溜鸟、管闲事、发牢骚的无聊日子。某日,六爷和“小炮儿”儿子晓波父子间产生巨大情...
动物怪谭 内容简介 一位动物园管理员一边小心翼翼地帮大象洗澡,一边想着发生在他周围各种与动物有关的离奇事件,做出了一个决定……社区里一对夫妻被杀,现场布满了早餐...
《我的忐忑人生》内容简介:《我的忐忑人生》是金爱烂的首部长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既是患上早衰症的男孩韩阿美,也是实际年龄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