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南唐李煜为开篇,以苏曼殊收尾,纵跨有千年之久,解读了中国九位有影响力的文人的曲折命运,以及他们在历史困境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中国的许多不朽文学作品都与作者本人的漂泊或行旅有关,比如王勃写下《滕王阁序》就是在南下省亲的行旅途中;再如《琵琶行》,就是白居易在远离长安的贬所写下的,旅途的困顿和政治的失意,无形间促成了千古美文的诞生;且说那大名鼎鼎的李白,更是把“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当作人生一件大事去做,正是游历才有了他的川行华章,才有了他的不朽诗名;还有这本书中的李煜,他的那些千古传诵幽怨哀婉的词,大多数都是在北行的途中和囚禁汴梁的时候写的。这些文人有一个相似点,就是都有着置身他乡的经历,羁旅的漂泊和艰辛让他们文如泉涌、佳篇似潮。这也是我书名的由来之一。
这本书深入浅出,以南唐李煜、晚唐李高隐、宋未文天祥,清代纳兰性德等为切入点娓娓道来,解读了历代中国文人的命运。行文大气磅礴,知识和感性把握得恰到好处,作者的才气和学识超越了他的年龄,本书不乏历史小说的传神结构,在文章体裁上作者更是有所创新和突破,可以说作者是八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中文史功底很深的一位,堪称年轻的实力派学者型作家。
这本书的**个读者是我的老师余秋雨先生。余老师和我是忘年之交,在历史散文的创作上我知先生甚深,而先生对我这个“年轻人”也不计长幼,鼓励尤多,期许亦深。这次,余教授作为惟一被邀请的华人学者刚参加完在东京召开的联合国世界文明论坛大会,才回到国内,便又投入到四部学术著作的整理出版工作中。同时还有台湾几家学术出版机构向他约稿,日常事务极其繁忙。可先生仍是利用晚上的时间,从头至尾仔细地看过了这本书,随后欣然泼墨,题写了书名,让我这个晚辈非常感动。 我的这本书,以南唐李煜为开篇,以苏曼殊收尾,纵跨有千年之久,解读了中国九位有影响力的文人的曲折命运,以及他们在历史困境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我突然发现,中国的许多不朽文学作品都与作者本人的漂泊或行旅有关,比如王勃写下《滕王阁序》就是在南下省亲的行旅途中;再如《琵琶行》,就是白居易在远离长安的贬所写下的,旅途的困顿和政治的失意,无形间促成了千古美文的诞生;且说那大名鼎鼎的李白,更是把“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当作人生一件大事去做,正是游历才有了他的川行华章,才有了他的不朽诗名;还有这本书中的李煜,他的那些千古传诵幽怨哀婉的词,大多数都是在北行的途中和囚禁汴梁的时候写的。这些文人有一个相似点,就是都有着置身他乡的经历,羁旅的漂泊和艰辛让他们文如泉涌、佳篇似潮。这也是我书名的由来之一。中国传统的文学中,怀古始终是一个主题,多少好的诗歌词赋都是气贯千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宋词巅峰性句子,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苏东坡的怀古主题。可在当代,真正能把古典美学理解透并运用于创作中去的作家,也只有余秋雨先生一位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给我们的美学享受,是其他作家无法给予的,小说家往往沉迷在自己主观世界里精心编织故事,而某些死板的书斋学者又缺乏潇洒生动的好文笔,文章枯燥得像被嚼过的甘蔗渣。也许,中国散文注定要在余秋雨先生出现后有一个大的转向。扎根于传统文化并深受其熏染的中国文人中,必然也会站出一个文势如虹、笔底山川万里的作家,中国文坛出现余秋雨散文这道亮丽的风景是必然的,而他也无疑开了散文的一代风气。当代有“大江东去”健笔者,亦惟余先生一人。 无论有多少居心叵测的批评,都不废江河的流向。在那些批评家中,我觉得他们的心态还未必有我这个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健康,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创作作品是**要义,但有些人却舍本逐末,他们所有的代表作加在一起就是一堆骂人的文章,靠骂人吃饭,这一点其实是不正常的现象。而且有些老者,也喜欢夸大其词,然后表现自己如何如何会考证。其实这些人不懂历史散文的实际创作,这种文体的跨度大,涉及的学术细节多,必然会出现可商榷的部分。比如实际创作中我也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在写李商隐时肯定要引述那首“锦瑟”诗,但这首诗从唐末到当代一直有学者考证。记得我们南大中文系已故的程千帆老先生就对此诗作过解释,可他的看法也只是其中一解,学术界始 终没有统一的答案,有人说是悼亡诗,有人说是自怜诗,也有人说是为贬谪的李德裕所写。那么对于创作散文的人来说,这首诗怎么去引用,放在何处?当时,我写到那个地方也就哑然失笑,要是认识那位擅长咬嚼的先生就好了,心想他会对这首诗有具体而确定的考证,但无疑,他要是说出一个答案,估计海内外会有几百个唐诗研究学者群起反对他。相信读者也明白我的意思了,其实学术细节是有很多商榷性的,而一般的读者并不是专业的研究者,对真相未必了解。正是这个原因也就被那些居心叵测而又有些考据根底的人利用。他们往往说出的只是专业学术研究中的一个见解,*终目的也不是善意地帮作家指正瑕疵,而是搞臭对方,实际上他们很多观点在学术研究的领域中多半都是可商榷无定论的。 我们再客观和心平气和地说,任何一个作家在作品中都会有疏漏,即使钱钟书先生这样的大学者也不例外,《围城》一书在翻译到德文和法文的过程中,译者就多次发现了书中的疏漏和错误,这件事钱先生几次谦谨地在再版前言中提及;曹禺是中国杰出的戏剧大家,但他的《雷雨》中却有一处鲜为人发现的硬伤,就是周萍夜晚悄悄地去看四凤时,四凤不让他从窗口进去,他就向里“手推着窗门”,两人一推一拒,请注意“推”字,可我们知道窗户是没有向里开的,一阵雷雨过后窗被风吹开,曹禺又让四凤去“拉着窗扇,慢慢地由外面关上”,显然作者创作的时候过于投入在人物心理的把握上而忽略了窗子的细节,这样的硬伤对一个写作者来说已算不小,但丝毫不会影响曹禺对中国戏剧发展的贡献和《雷雨》作品本身的经典性。现在的情况是,有些人指手画脚地站出来叫读者们要“因噎废食”,企图以此达到不可告人的否定一位作家的目的,瑕疵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有些人为了达成私自的目的,而将瑕疵的严重性无限夸大。他们心里也知道,即使否定不了搅和搅和也是好的,这些人不是别有居心又是什么? 又想起了一些擅长空谈的批评家,他们说文化散文中不能融入一些小说的笔调,说有了小说的笔调就是不严肃。我偏偏不信,这本书中,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运用了大量小说笔法,所以我这本书的文体,将它定为“新历史小说”或“新历史散文”,都可以.这本书我本就想打破这种界限。我不知那些批评家哪来的观点。说散文中多了塑造场景的小说笔法就影响到了文章的严肃性,他们不知道写文章本身就可以“破体”的。金代学者王若虚在《滹南遗老集》卷三十七《文辩》中说文章的体例是:“定体则无,大体则有。”明代的学者孙月峰也曾说:“且体从何起?长卿《子虚》,已乖屈宋;苏李五言,宁规四《诗》?”是啊,既定的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还不是人去定下的,既然是人定的就不能去改了?贾谊的论文像赋,辛弃疾的词似论,若是死守体例那不是作茧自缚又是什么。小说情节的运用,且把握好的话,只会增加可读性而不会影响文章的严肃性,读了《二十四史》的人知道,那些书都是史家极严肃的学术著作,但文章中要描写一个帝王或一个名臣的诞生都会有“雷电晦暗、神光突现、梦与神合” 的场景。帝王将相出生,屋周围真的有神光出现?这些是再典型不过的小说笔法了,史书的作者不是无血无肉的机器,在为故人立传时多半会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而且正是加入这些虚构的又无伤大雅的情节之后,史书才更有了可读性。相同的,对于历史散文来说,用小说的笔法来还原历史的场景,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性,又不影响史实,何乐而不为呢? *后,我谨以此书献给我同时代的大学生朋友,也献给父辈的读者朋友们。我们到何时哪代都不会忘记,在我们脚下有着同一片辽阔的土地,那里有我们的千年故国,那里有不曾湮灭的文明。
彭雪枫传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是一项反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光辉业绩的宏伟工程。它的主人公包括:党和国家...
盛澄华谈纪德 本书特色 纪德今日已被公认为法国乃至全欧洲*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以文艺复兴为传统的西欧文化演进中*后而也是*光荣的一环。这一位七九高龄的当今文坛宗...
《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是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基于访谈基础上的传记,是全面了解海灵格本人和其思想的必读著作
原来他乡是故乡:司徒雷登回忆录 本书特色 这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博士写的一本在华回忆录。全书共15章,前12章中司徒...
穷人的银行家 本书特色 他没有简单地向穷人捐款,而是以做研究的态度深入分析贫穷的原因。*后他认为向穷人发放贷款,帮助他们个体创业是*有效的方法。可银行的法则是只...
走近周恩来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长篇纪实作品,作者深入采访了曾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机要秘书、军事秘书、外事秘书、警卫人员、医护人员、服务人员等,获得了*详细具体、...
宋世雄自述 本书特色 一桩桩难忘的旧事,一幕幕阔大的场景,一张张熟谙的面容,一声声感人肺腑的话语,如同慢镜头一般,历历在目地从作者面前经过,让他怦然心动,或者沉...
教我如何不想他-民国音乐人 内容简介 他们是富有理想、富有激情、富有浪漫情怀的音乐人,他们痴迷、执著地在音乐的天地里追寻内心深处的灵魂。这些中国“新音乐”的奠基...
率性人生--袁枚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名人志士,其中有治国安邦、统揽天下的政治家,有足智多谋...
浙大的师门 内容简介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情节,介绍了浙江大学15位大师级人物:马一浮、陈建功、蔡堡、李寿恒、罗宗洛、丰子恺、夏承焘、苏步青、蔡邦华……全书...
张季鸾与民国社会 本书特色 前贤有诗云:“从古江山闲不得,半归名士半英雄”将风流潇洒的名士与创造时势的英雄同等看待在近代百年中国士林,《大公报》主笔张季...
《典型风景速写108例》内容简介:本书是专为初学者打造的风景速写入门教程,以108个案例带领读者从速写的基础知识出发,逐渐掌握风
也说李白与杜甫 本书特色诗为何物?诗人何为? 当李、杜遭遇网络时代,会出现哪些荒诞离奇的事情? 李、杜的爱情诗,今天又会有哪些奇妙的解释? 李、杜之间的同性之谊...
张爱玲--花自飘零 本书特色 上海、天津、香港、旧金山……辗转几座城弗朗士、胡兰成、桑弧、赖雅……爱过几个人张爱玲美人如花自飘零张爱玲--花自飘零 内容简介 本...
正说慈禧 本书特色 慈禧太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近代的一些随笔、札记及野史稗乘,对其人其事有种种耸人听闻、离奇古怪的 说法,真伪莫辨。本书从“正...
华丽转身 本书特色 在中国文坛,叶永烈具备“双重身份”,既是纪实文学的主将,又是科普、科幻文学的“主力舰”。《华丽转身》是作者的长篇自传。作者从1951年11岁...
阿黛尔传-像你一样的人 本书特色 "灵魂歌后"阿黛尔唯一授权传记,简体中文版震撼首发!获奥斯卡*佳原创歌曲大奖,《时代周刊》"100名世界*有影响力人物"之一,...
向前走了 就不回头-从文自传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从文自传”“四方景致”两部分。《从文自传》是沈从文*本自传作品...
1920-1995-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特别珍藏版 本书特色 迄今为止*翔实完备、*具文字美感、*精致*唯美*诗意的张爱玲生平记述。本书用*优美的文字、*...
走出国门的毛泽东 内容简介 赫鲁晓夫说:“毛泽东是一个隐藏自己思想意图的大师,给人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材料。”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也是很想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