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九章

史学九章

作者:汪荣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06-03-01

评分:5分

ISBN:710802358X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史学九章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有关史学文章九篇,名为"史学九章",意在从九个不同的角度来观测史学的内涵与本质。书中叙论了中外古今多位史家及其著作:十八世纪英国史家爱德华·吉朋及其盛名历久不衰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从其精彩的宏观叙事手法,可见叙事乃史学的根本。近代史学之父兰克掌握原手资料,严格文献考订,首开档案研究之风;然英、美以及中国史学界对兰克多有误解,以为他要把史学建成一种科学,几乎完全忽略了兰克仍一本塔西陀和吉朋以来的叙事传统。二十世纪*负盛名的英国史家汤恩比的名著《历史研究》实与当代史学界主流派的风格背道而驰;汤恩比从事的其实是历史哲学,他自以为可以把历史规律化的尝试,虽盛极一时而终衰。作者从二十世纪后半叶法国安娜学派(即一般所说的年鉴学派)中坚人物布岱尔的著作与史学思想中,洞见此一流派对当代史学研究的贡献与局限,以及随时代而变的趋向。认为章太炎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中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以信史为追求的目标,以进步发展为史观,为国史从传统过渡到现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透过对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评估,指出钱穆虽为现代史家,风格却甚传统。除了这些中外史家外,作者尚讨论到如何将中央史与地方史重新整合,以及中国传统史学是否具备西方所谓的史学意识等问题。*后提出钱钟书对历史的看法,加以发挥,约为五则,这位文学家的邻壁之光,颇堪史家借照。作者透过这些主题的探究,强调历史学固然具有文学性,但文可言虚,史必征实,历史学追求真相的本质,绝不可轻易丢弃。本书收录的九篇文章,涉及多位中外著名史家,如18世纪英国史家吉本及其《罗马帝国衰亡史》、近代史学之父兰克、汤因比及其《历史研究》、法国年鉴学派中坚人物布罗代尔、中国新史学的先驱人物章太炎以及钱穆、钱钟书等人的史学思想及著作。内容深入浅出、提纲挈领,前有导论,后有要籍解题,很适合青年学子了解中外史学之核心精神,同时也为有兴趣深入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必要的指引。

史学九章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九章,介绍了多位史学家。包括了“吉本及其不朽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布罗代尔与法国安娜学派”等。

史学九章 目录

导言
**章 吉本及其不朽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导论
吉本其人
衰亡史这本书
在史学上的成就
要籍解题
第二章 回顾近代史学之父兰克的史学
导论
兰克史学真相
兰克所谓的“科学之历史”
兰克的史学被约化为方法论
结论
要籍解题
第三章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导论
《历史研究》鸟瞰
中华文明在《历史研究》中的论述
汤因比与西方近代文明
《历史研究》引起的讥评
结论
第四章 布罗代尔与法国安娜学派
导论
法国新史学之兴起
布罗代尔的两位前驱
布罗代尔的生平
《地中海世界》的景观
物质生活史大观
布罗代尔的流风与余韵
要籍解题
第五章 西方史家对中国传统史学的理解与误解
导论
对褒贬的认识与误解
对史官制度的认识与误解
对中国传统史书的认识与误解
结论
第六章 论中央史与地方史的重新整合
导论
中国中央史观的由来
中央史观衍生的史学问题
地方史研究与国史之再整合
结论
第七章 章太炎与现代史学
导论
章太炎史学思想与现代史学的三个连接点
章氏现代史学之实践
结论
第八章 钱穆论清学史述评
导论
清学史渊源
清中叶之考据学
晚清学术史
结论
第九章 槐聚说史阐论五篇
导论
**篇:史学之体用
第二篇:论历史阐释之循环
第三篇:诗具史笔与史蕴诗心
第四篇:文史之分合
第五篇:章实斋六经皆史说再议
余论:重申历史学的本质
索引

史学九章 节选

罗马由盛而衰,因由俭入侈,吉本认为自由甚俭,而独裁甚侈,独裁难除,而自由易失。罗马原为共和国,宪章肃然,卒毁于独裁者的野心,所谓 “三头马车”(Triumvir)已祛自由的屏障,恺撒外甥屋大维(Detavia)遂乘时人习于安乐,以爱国情操掩饰其政治野心,以奥古斯都创帝制霸权。惟帝制虽扼杀自由,却趋安定,此后二百二十年,除短期尼禄(Nero)王乱政外,仍可称兵不血刃。然军人干政之后,乱阶渐造,羽林军(Praetorian Guards)大似后周之殿前班,黄袍不断加身,及康莫达斯(Commodus)继统,荒淫残暴而贪婪,任用佞臣,以奉承为务,纵容外官内官,鱼肉子民,虽终于暴毙,然当政十三年,受害者数百万,罪不胜书,死不足以蔽其辜。罗马之羽林军,乃帝国之干城,一旦失控,暴虐无道,不啻军事独裁,吉本所谓 “十万雄师,独夫统之,可制千万百姓”(an hundred thousand well-disciplined soldiers will command,with despotic:sway,ten millions of subjects),兵强而骄,精兵遂流于合法之凶器,政争的工具,纷扰不已,及兵数大增,而意大利青年耽于逸乐,鄙弃武事,边疆蛮族遂充塞军旅,衰亡之兆已著。适波斯帝国崛起,东疆受到威胁,而北方日尔曼人,其地丛林苦寒,窥伺久矣,蛮族终于入侵。 罗马帝国几遭士兵、暴君与蛮族所毁,幸克劳狄乌斯(Claudius)等四君,拨乱反正,略现中兴之象。戴克里先(Diocletian)虽重整边防,但蛮族已经内移,收为佣兵,仍招隐患,不得已而分帝国为二,与马克西米安(Maxim ian)东西分治。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颇具德望,击败马君,撤销禁军,骄兵悍将,至此始竭。君帝复制订法律,确定刑罚。君帝地位既固,卧榻之旁,便不容他人鼾睡,拜占庭之役,分治三十七年的帝国又归一统。然连年兵联祸结,国力实已每况愈下,而基督教又兴,宗教狂热掩盖了理性与道德。 吉本写完五百年的罗马由兴而衰,高潮迭起,气势不凡,但是历史的发展,并不一定跟随写作者与读者的意志或兴趣转移,如果继续写,觉得有点无以为继,若谓“帝国五百年的衰亡史已写过,另八百余年的历史,直到土耳其取君城,犹待我执笔。我是否应依旧像前几卷那样写法,读者是否会继续感兴趣”。结果,他还是决定将片段而又较为枯燥乏味的641至1453年一段写得很简略。于此也可知,吉本对篇章的经营比史事的详尽更为重视。 就范畴而言,吉本所写实不限于罗马帝国,还涉及波斯帝国,提到成吉思汗的蒙古,亦略为述及中国,重点当然仍是罗马及其衰亡;在方法上,吉本则常以史料为我用,胜于史料的考定。他在叙述波斯贵族的那章中,引用了不少古今资料,认为人性是一样的,所以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人与公元后3 世纪的波斯人,没有两样。吉本于此断不同时代之章,假古道今,不免有违历史的特殊性格,而“时间错乱”(anarchronism)乃史家的大忌。公元3世纪中叶史料尤少,吉本自谓:“那个时代甚混乱,可靠的记录又少,给想要维持清晰流畅叙事的这支史笔,倍增困扰”(The confusion of the times ,and the scarcity of authentic memorials,oppose equM difficulties to this historian,who attempts to preserve a clear and unbroken thread of narration)。然而这一段历史,却是自罗马帝国转到拜占庭时代的关键时刻,吉本处理史料短缺的方法乃是:“环顾断片残简,都很简短,往往语焉不详,有时矛盾抵触,作史者惟有取之,比而观之,而后猜测:猜测固不能视为事实,然有时只好以人性知识,以及强烈而难以驾驭的热情,来补史料之不足”(Surrounded with imperfect fragments ,always concise,often obscure,and sometimes contradictory,he is reduced to collect,to compare,and to conjecture:and though he ought never to place his conjectures in the rank of facts,yet the knowledge of human nature,and of the sure opermion of its fierce and unrestrained passions,might,on some occasions,supply the wa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s)。由此吉本从人性与热情,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和事件。P8-9

史学九章 作者简介

汪荣祖,著名的中国近代史学家。安徽旌德人,1940年生于上海。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历任美国维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澳洲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复旦大学以及台湾师大、政大、台大等校客鹰教授,2003年2月起就任台湾嘉义中正大学讲座教授。有《康章合论》、《史家陈寅恪传》、《史传通说》、《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成同光时代》、《章太炎研究》、《史学九章》、《从传统中求变:晚清思想史研究》等专书十余种。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