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总论
圈子里的政治
——中国古代政治生态研究
第二部分 天下英雄谁敌手
——一把手的圈子构建与经营
1、刘项原来不读书
——刘邦的帝王术
2、奸雄之手段,能臣之谋略
——曹操的政治圈子经营
3、历史在玄武门转变
——政治接班人问题
4、千古无字碑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权力之路
5、帝国王朝的回光返照
——少年天子大天下
6、不学有术的窃国大盗
——四十余年英雄和八十三天皇帝
第三部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二号人物的自保与进取
1、诸葛大名垂宇宙
——政治家的典范
2、“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北宋的改革与党争
3、“宰相之杰”与“身死之辱”
——张居正的政治沉评
4、中国**“富翁”的官场经营
——和珅的小人圈子
5、内圣外王,曾左彭胡
——经典的政治圈子组合
第四部分 结语
无名之辈无形之网
——中国古代政治圈子脉络
在中国古代政治系统中,“圈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圈子一说,在百姓而言只是个生活范围的概念,但在政治系统中,却是一个官员安身立命的本钱。一个官员置身于这个系统中,或主动自觉加入一个圈子,或无意识地卷入一个派系,或纯粹是被别人当做是某某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被归类和贴标签。一个圈子就是一股政治势力,要想完全置事外,其结果很可能就是被边缘化了:上边没有人照顾你,下边也不会有人追随你,孤家寡人的一个,既成不了气候,也就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对圈子的研究和经营,可以说是古代政治官员*重要的基本之一。小人物要选好圈子,设法投靠加入,并逐渐在其中提升自己的地位;大人物要组建经营自己的圈子,上下其手,形成自己的资本和势力;*高级的领导者(如皇帝)则要平衡好各种圈子:让其存在并竞争,但不能容忍其中一支势力太大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政治舞台上,还有一些特殊集团。严格意义上,他们不能称之为官员,但往往对官场有重大影响。我们来看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个是太监妃嫔之类的后宫集团。太监是中国宫廷中的畸形人,是很可怜的一群人,他们多半是被生活所迫,才出此下策,但他们的位置太特殊了:天天伺候着皇上太后这些*高权力者。皇宫里的妃嫔们本就是个是非堆,吃醋邀宠,勾心斗角,但他们的家长里短可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家里的那点事能比的:天下是他们家的,那些男孩子长大了不是皇上就是王爷,都是在政治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公主们也不敢小视,将来的婆家也非同一般。 在正常的政治生活中,这些后宫里的妃姘以及她们身后的外戚,还有那些大小太监,是没什么戏唱的,口丁中国历史上非正常的时期很多: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年幼,或者皇帝迷上了“杨贵妃”、“李娘娘”不理朝政了,还有的皇帝爱好琴棋书画,更有甚者,如我们前边讲过的明熹宗*爱干木匠活,天天拿着木匠的工具在宫里玩,大太监魏忠贤就在皇上兴头正浓时用政事去烦他……凡此种种,就使政治生活不正常了。 君王不早朝后,大权旁落,有的落到了权臣手里,有的就落在了太监、外戚手里,这些乱七八糟的家伙实在是中国政治的祸胎。治乱循环中,老百姓受了多少罪?可没办法,家天下,世袭制,谁知道大家会摊上个什么样的皇帝呢?赶上李世民,大家就跟上过几十年好日子;碰上三十年不上朝的明神宗、想当木匠的明熹宗,那大家就认倒霉吧。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们点到为止,说多了让大家都窝心。 另外一个特殊集团就有点意思了:以师爷为代表的幕僚以及胥吏集团。 官与吏,原来是没有严格界限和区分的。譬如在两汉时代,每个机关的长官称为“官”,其他的属下就称为“吏”。唐朝的时候,吏和官之间的分际就很明显了,吏的地位逐渐下降,杜甫的“三吏”所指称的,就是差役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已经不是官员的概念。及至明朝,情况更加不同,朝廷规定了胥吏不准当御史和考进士,这就基本上把胥吏的出身和前途给限制死了。到了此时,吏便成为没有品级的行政公务人员。我们在舞台上经常看到的扛着水火棍吆喝的衙役,拿把扇子摇头晃脑的师爷,就是所谓的“吏”一类的人物。 这些舞台上的三花脸,在实际政治中可不是点缀,他们虽然没有品级,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实际行政人才,特别是师爷。 说起师爷,我们多半会以为他们只是幕僚,也就是古代的秘书和参谋一类的人员,这样理解没有错,但至少是不全面的。 我们知道,古代的官员大部分是科举出身,有了功名,但不等于就有了实际理治的才能,尤其是到一个地方上任以后,对地方行政系统的运作以及当地情况,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不甚了了,这时候,挑选一个好的师爷就至关重要了。在明清两代,师爷已经成为遍布全国行政系统的重要力量。 当然,师爷中*有名的是“绍兴师爷”。明代有一位理学家陈几亭,他有一位朋友到绍兴去当知县,陈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送行。文章的大意是:天下的治乱在六部,而六部的胥吏全是绍兴人,这些绍兴人的父兄子弟都在老家。你到绍兴后,要多注意教化他们的子弟,他们长大了也会做胥吏,如果他们教化好了,天下就可治理好。所以,绍兴是天下治乱的根本。 这些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很多实际政务都操持在胥吏手里,有人这样说:铨选可疾可弛,处分可轻可重,财赋可侵可化,典礼可举可废,人命可出可入,讼狱可大可小,工程可增可减——全在师爷之手。大概说来,具体的行政业务不外乎上述这七件事,而胥吏师爷就是承办这些具体事务的行家里手。一般有两种师爷:钱粮和刑名。他们的本事师徒相传,形成一个特殊的政治势力。 好的胥吏和师爷与官员配合起来,则政治清明,否则,“任你官清似水,怎奈吏滑如油”,用人不当,治下无方,便会断送自己的政治前程。 在地方行政事务中,总有一批类似胥吏的基层工作人员,他们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政治地位,也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但很多实际工作要他们完成。对付这些人,一般而言,一是礼遇,适当的尊重;二是利益,多给予实际的好处;三则不失本官的威严和对实际事务的精明,使其不敢放肆。 “当官难,难当官”,在中国古代,当个官也实在不容易,想当好了更不容易,可也惟有当官,才能光宗耀祖,显赫门楣。 难煞读书人也! P24-26
曾用笔名肖剑、剑朋等。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从事广告、市场营销、记者、编辑等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在多家报刊开辟专栏,文章被广泛转载影响甚众。与胡足青合作编著的《虚掩的门》等“小中见大·智慧文丛”在两岸三地畅销不衰,两次荣获国家级图书大奖,被许多学校列入学生指定课外读物,有多篇文章被选入不同地区的华语教材。财经专栏作品集《你在忙什么》再版三次,长时间名列两岸三地畅销书排行榜上,被很多大公司列为员工培训教材,签售与讲座均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本书为其在文史方面的第一本专著,书中个别文章在出版前就在网上流传。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 本书特色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伟人毛泽东丛书》 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 他 是伟...
建筑家伊东丰雄:永远热情前卫的冒险家 本书特色 首本获伊东丰雄亲自授权并撰文推荐的简体版传记,是大师40年来主要创作和生活历程的全纪录;一路竞标,过关斩将,独家...
《ServiceMesh实战》内容简介:这是一部面向生产实践环境的ServiceMesh实战指南,它讲解了如何基于Linkerd和Kubernetes开发和部署...
才女曹诚英 本书特色 《才女曹诚英》作者查辅成用春秋笔法生动地再现了一代才女曹诚英跌宕起伏的一生:曹诚英,安徽绩溪人,九三学社会员,中国农学界**位女教授。她1...
郭沫若研究年鉴:2012卷 本书特色2012年是郭沫若诞辰120周年,本年鉴专设了“郭沫若诞辰120周年纪念”一栏,收录了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大会和在乐山召开的国际...
《老北大宿舍纪事(1946-1952):中老胡同三十二号》主要内容简介:1946年,西南联合大学结束使命,北京大学迂回北平,在沙滩红楼、
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加西亚·马尔克斯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之一,深刻揭示了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位杰出人才的成长过程、成功经验和巨大贡献,他...
三毛台北地图 本书特色 内地 “文艺青年”赴台必读台湾自由行首本*文艺路线图用三天走遍三毛48年的人生内地首本文艺青年赴台自由行配套读物台北市前副市长李永苹写序...
《穷理查年鉴》(财富之路汉英对照)(精装)编辑推荐:“最伟大的君主登上最高贵的宝座,也得坐在自己的屁股上。”“狼吃羊不过偶尔
最后的女神(葛丽泰·嘉宝纪念册) 内容简介 她是美的抽象是诗人们梦幻中的美她就像一座冰山,却蕴藏着岩浆一样火热的情感她是银幕上的女神,是那个年代惟一的超级巨星她...
北京的莫理循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澳大利亚作家西里尔·珀尔的同名作品翻译而成的。原作基本上是依据莫里循的日记所写的传记。莫理循从1897年开始作为《泰晤士报》驻...
《第九区·漫游虚拟现实奇境》内容简介:该节选包含KK的两篇文章《虚拟现实奇境漫游记》和《论虚拟现实》,及斯坦利·温鲍姆(虚拟
《马克龙:年轻创造传奇》内容简介:►马克龙密友执笔,一手记录法国大选背后的故事,见证马克龙从政坛新人到入主爱丽舍宫的勇气与
与世界伟人共进晚餐-(上下) 本书特色 在《与世界伟人共进晚餐(上下)》这本异想天开的力作中,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突破时空限制,采用古今对话的形...
晏阳初画传-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 本书特色 宋恩荣和杨华军编著的《晏阳初画传》内容介绍:然而,现今即使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却也没有清...
陈寅恪与傅斯年 内容简介 本书再现了陈寅恪追求学术独立和精神自由的曲折而辛酸的一生,他和傅斯年是20世纪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涌现的众多大师的杰出代表。陈寅恪与傅...
军歌的诞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曲作者公木.郑律成传 本书特色 本书描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诞生的经过,揭示其为什么诞生在延安的历史原因,叙述词作者公木...
心同山河-顾炎武传 本书特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一生对今人仍具有莫大的激励作用。心同山河-顾炎武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文...
本書是吳江在八十歲之後寫作的回憶錄,回顧了自己從延安時期、大躍進、文革,直到改革開放以來長達六十年的政治生涯。作者以難得
百岁溯往 内容简介 《百岁溯往》张建安编著,姚奠中口述,三联书店。作者是章太炎先生晚年收录的七名国学研究生之一,是经历了世纪风云的国学大家。治学之余,姚先生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