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

作者:梁启超 撰,朱维铮 导读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06-04-01

评分:5分

ISBN:7532523055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清代学术概论 内容简介

《清代学术概论》所以能够获得雅俗共赏的悠远效应,秘密在于它的内容。梁启超不是思想家,但对中外古今的思想学说都极感兴趣。他也不是纯学者,但也许饱受康有为教导的缘故,尤其爱好考察“学术源流”。他是清末的改革家,民初更直接登上国内政坛,直到去世前夜,不仅亲历了队戊戌维新到北伐战争的三十年间中国政局的一切变化,而且多次置身于变化的漩涡中心。他是政论家,也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因而他的政论取向,不能不对他的历史认识产生莫大的影响,反过来说也就是“以史论为政论”,或者说他观察历史,总以他自己的政治经验作为判断尺度。他其实并不隐讳这一点。《清代学术概论》的作者自序,劈头便说“吾著此篇之动机”,首先是因为接受胡适的劝告,记述自己“实躬与其役”的晚清今文学运动云云,即为例证。

清代学术概论 本书特色

从《清代学术概论》初版以来,四分之三世纪过去了,它不仅仍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成为他们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而且在学者中间,它的价值也不断上升,乃至成了清学史研究**的经典性名。
《清代学术概论》,并不是一部单纯的论述清代“思想界之蜕变”的专门史著作,同时也是粱启超个人的一部学术回忆录。
——朱维铮

清代学术概论 目录

《清代学术概论》导读
清学史的经典性名著
梁启超与“五四事件”
“迷梦的政治活动”
映现危机意识的“心影”
徘徊于治学与问政之间
并非治清学史的**人
章太炎和梁启超,兼及刘师培
非天才的天才论述
自己给自己作盖棺之论
节目提要
自序
第二自序
一(论时代思潮)
二(略论“清代思潮”)
三(清学的出发点)
四(顾炎武与清学的“黎明运动”)
五(阎若璩和胡渭)
六(黄宗羲和王夫之)
七(颜元)
八(梅文鼎、顾祖禹和刘献廷)
九(由启蒙到全盛)
十(考证学的“群众化”和惠栋学派)
十一(戴震和他的科学精神)
十二(戴门后学)
十三(“朴学”)
十四(经史考证)
十五(水地与天算)
十六(金石学、校勘学和辑佚学)
十七(清代的“学者社会”)
十八(清学全盛的时代环境)
十九(桐城派与章学诚)
二十(清学分裂的原因)
二十一(清学分裂的导火线)
二十二(清代今文学与龚魏)
二十三(康有为是今文学运动的中心)
二十四(《大同书》是康有为的创作)
二十五(梁启超的今文学派宣传运动)
二十六(梁启超与康有为的分歧)
二十七(晚清思想界一彗星——谭嗣同)
二十八(清学正统派的殿军——章炳麟)
二十九(晚清西洋思想之运动)
三十(晚清思想界一伏流——佛学)
三十一(前清学风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异点)
三十二(清代自然科学为何不发达)
三十三(结语)
附录 清代学术概论序
校订赘语

清代学术概论 节选

一(论时代思潮)
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寝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其在我国,自秦以后,确能成为时代思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者而已。
凡时代思潮,无不由“继续的群众运动”而成。所谓运动者,非必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不能分为谁主动、谁被动。其参加运动之人员,每各不相谋,各不相知。其从事运动时所任之职役,各各不同。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