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坛

祭坛

作者:姚安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2006-04-01

评分:4.5分

ISBN:7200058351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祭坛 内容简介

中国祭坛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黄帝统治时期,立宫室之制,首建合宫,祭祀天地。随后帝生历代相袭,莫有变更。当然,黄帝建造的“合宫”只能算较早的祭祀建筑,似乎还算不上正规的祭坛。至西周,国家祭祀进一步完善,周人将郊祀天地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祀典。周代的上帝和天是分祭的,而不像后世的天帝合一,朱熹说“为坛而祭,故谓之天;祭于屋下,而以神祗祭之,故谓之帝”。周代的明堂和圜丘分别是祭祀上帝和上天的建筑。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后,在“国之阳”建天子布政之宫,称“明堂”,“祀上帝于明堂,乃尊文王以配之”。其规制为“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地)……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窗象八风、四闼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坐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武王在明堂祭祀帝神,具有明显的奉祖意味;于圈丘进行的祭天活动才更具鲜明的祭天意义。(《周礼·大司乐》日:“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是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早的有关建筑圜丘祭祀上天的记载。受“天圆地方”观念的影响,用于祭祀上天的祭天台建作圆形,称为圜(通“圆”)丘,祭地坛建作方形,称做方丘(或方泽)。周代国家祭祀中形成的“左祖右社”、“兆五帝于四郊”的坛庙营建制度,对后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周末年,幽王违背礼制,废嫡立庶,将原皇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废为庶人,以褒姒所生伯服为太子。申后带宜臼出奔至外家申国(河南南阳北),。申后的父亲申侯得知女儿、外孙被废的消息后大怒。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西北的犬戎及缯(河南方城)、吕(河南南阳西)等国,进兵西周都城镐京。*终镐京陷落,周幽王被杀于骊山(陕西临潼附近),西周灭亡。继位的周平王因镐京残破,且犬戎时刻威胁着镐京的安全,遂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时代,周王室势力日削,诸侯国势力逐渐崛起。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东周时代在孔子看来就是一个无道的社会,周天子的命令只局限于洛邑周围的很小范围内,祭坛的建设和祭祀的进行都不能与西周相比。*终结束战国争霸局面,统一全国的秦国在雍地祭祀白、青、黄、炎(赤)四帝,称作“四峙”。秦朝被推翻后,继起的西汉王朝延续了祭“四畴”的传统,后来汉高祖刘邦又增设北畴祭祀黑帝,故时有“祭五畴”之称。

祭坛 本书特色

祭坛是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是用于祭祀活动的台形建筑。祭祀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原始农业,祭祀对象为天地日月、社稷和先农等神。*初在林中空地上举行祭祀,逐渐演变为用土筑台,再由土台演变为砖石包砌。北京的祭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景观,它以实体的形式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认知水平和他们朴素的宇宙观,这里既是物质的,其实更多的是精神的,她是我国古代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反映。本书图文并茂,为你介绍了祭坛溯源、风貌景观、祭奠陈设、历史典故、古树名木等内容。

祭坛 目录

引言
一、祭坛故事
(一)祭坛溯源
(二)演变中的北京祭坛
1.明代以前北京祭坛的沿革
2.明代北京祭坛格局的形成和演化
(三)清代对北京祭坛的经营
1.清初北京祭坛
2.乾隆朝对北京祭坛的修缮
3.清末祭坛的衰落
(四)北京祭坛的开放
1.中华民国时期的北京祭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北京祭坛
二、建筑景观
(一)中国传统建筑理龛
1.天圆地方观念
2.五行观念
3.阴阳合和观念
4.贵阳观念
(二)北京祭坛建筑
1.天坛建筑
2.地坛建筑
3.社稷坛景观
4.先农、先蚕坛建筑
5.日、月坛建筑
三、祀典仪礼与乐舞
(一)天坛祭祀
1.冬至祭天
2.孟春祈谷
3.孟夏常雩
4.升配告祭
(二)地坛祭祀
(三)社稷坛祭祀
(四)先农、先蚕祭祀
(五)祭日月祭祀
四、祀典陈设
(一)祭器祭品
(二)祭祀巳仪仗
(三)仪仗物品细说
1.五辂
2.旗帜
3.旌、幡、幢、扇、伞、盖
4.乐器
5.其他仪仗
五、古树名木
(一)天坛古树名木
(二)社稷坛古树名木
(三)其他祭坛古树名木
六、专题展馆
(一)天坛展绾
1.祭天建筑馆
2.祭天礼仪馆
3.祭天乐舞馆
(二)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1.中国古代建筑展示
2.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七、保护利用
1.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三级保护范围
2.设置保护标志
3.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
4.全园总体规划和加强管理
5.祭坛公园的文化功能展示
附录
一、《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二、《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观定》
主要参考书目
编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