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传

凯恩斯传

作者:[英]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06-05

评分:8.9

ISBN:978710802415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1934年7月19日出生在中国哈尔滨一个俄籍犹太富商家庭,婴儿时就同父母一起被日本关东军拘押在日本一年。战后由于无法拿回在哈尔滨的巨大家产,移居英国,六十多年后才重新访问幼时的故园(2005年9月曾来华讲学). 他的《凯恩斯传》使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传记作家之一”,享誉国际学术界,并被英国女王封为勋爵。这本积三十年功力的著作只有一个中心思想:经济学不是“科学”,而是伦理学的一种应用,经济学家首先应该具有文化和道德观。

作品目录

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部分 责任与善行
第1章 王朝起源
第2章 剑桥文化:赛吉维克和马歇尔
第3章 在剑桥长大
第4章 伊顿年代
第5章 剑桥本科生
第6章 我的早期信仰
第7章 剑桥与伦敦
第8章 利顿、邓肯、梅纳德
第二部分 危机边缘
第9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兴趣
第10章 私生活
第11章 战前小阳春
第三部分 纯真的终结
第12章 适应战争环境
第13章 凯恩斯与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4章 快节奏生活
第15章 千回万转——凯恩斯在巴黎和会上
第16章 文明受到威胁
第四部分 战争的经济后果
第17章 20年代的凯恩斯
第18章 向和平过渡
第19章 概率与善行
第20章 俄德事务
第21章 货币改革
第五部分 金十字架
第22章 黄金与婚姻
第23章 凯恩斯的中间道路
第24章 同劳合乔治的合作
第25章 储蓄之谜
第26章 经济大衰退
第六部分 救世的经济学家
第27章 一个不寻常经济学家的肖像
第28章 现实的预言家
第29章 新政
第30章 “向月亮开枪”
第七部分 为战争筹款
第31章 治疗慢性虚弱症
第32章 战时的中间道路
第33章 战争的巨龙
第34章 特使
第35章 战争期间的凯恩斯
第八部分 这次比上一次要好
第36章 凯恩斯的“新秩序”
第37章 怀特奇案、
第38章 建设一个更美好的英国
第39章 大妥协
第40章 美国的谈判方式
第九部分 最后一搏
第41章 诱惑
第42章 避免“金融敦刻尔克”
第43章 人死灯灭
后记 凯恩斯的遗产
译后小记
· · · · · ·

作者简介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1934年7月19日出生在中国哈尔滨一个俄籍犹太富商家庭,婴儿时就同父母一起被日本关东军拘押在日本一年。战后由于无法拿回在哈尔滨的巨大家产,移居英国,六十多年后才重新访问幼时的故园(2005年9月曾来华讲学). 他的《凯恩斯传》使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传记作家之一”,享誉国际学术界,并被英国女王封为勋爵。这本积三十年功力的著作只有一个中心思想:经济学不是“科学”,而是伦理学的一种应用,经济学家首先应该具有文化和道德观。

精彩摘录

1.凯恩斯的自信心也有其文化背景。他属于最后一批声称能够以文化的名义,而不是以专业知识的名义指导社会前进的那一代人。他以一个布道者的口吻,而不是以一个技术专家的身份,对世界发表看法。2.在关于马歇尔生平的文章中,他(凯恩斯)这样描述经济学:“这是一种很容易的学科,但很少有人能够表现优异。”他接着说,“对这个悖论的解释在于,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必须是多种天资的组合......他必须是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至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还必须同艺术家那样既超然又不被人收买,但有时又如同政治家那样离现实世界非常近。”3.在凯恩斯论艾萨克·牛顿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他对这个第一位现代科学家的评价十分有特色,说他是“最后一位巫师”。凯恩斯写道:“我猜想他之所以这么有名,是因为他的直觉比任何人都强,并拥有人所能获得的最持久的耐力。”4.凯恩斯对伟人素质的界定反应在他不断重复使用的几个概念之中——“神灵般的直觉”、“非凡的持续自省的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对显而易见的事物的感觉、个人风格、多面性、理论结合实际的特殊才能——这些就是他最尊崇、最渴望拥有的素质,并认为这些就是成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的先决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这些素质都是对他本人的描述,而且他明白这一点。5.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的最基本的才能在于内省力和对事物的轻重缓急有感觉。6.凯恩斯最欣赏的经济学家当然是托马斯·马尔萨斯。他在1932年写过一篇论马尔萨斯的文章。在最后一稿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尔萨斯的两副面孔,一副是人口学家的面孔,另一副是“有效需求”的经济学家。7.同他自己定的标准相比,凯恩斯算不算理想中的“经济学大师”呢?他对其他事情都不感兴趣,一心只想成为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仅此而已。8.凯恩斯的伟大在于各种才能的结合。他的成就是将经济学与伦理、文化、政治、社会中发生的变...

——引自第510页


(凯恩斯)从维也纳回来之后,他见到了一位从维也纳的辉煌文化中产生的最辉煌人物之一——一位23岁的瘦弱青年,他有着一头美发、一双凝视的蓝眼睛和一腔对哲学的热情,他的名字叫路德维希・维特斯坦。

——引自章节:第11章 战前小阳春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