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总序
**章 概论
**节 生平游历与艺术概况
第二节 篆刻历程
第三节 印风及其影响
第二章 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节 篆法解析
第二节 章法解析
第三节 刀法解析
第四节 效果制作技法解析
第三章 临摹与仿创
**节 关于临摹
第二节 吴氏白文印临摹
第三节 吴氏朱文印临摹
第四节 意临与仿创
第四章 “吴派”印风作品技法解析
**节 吴门弟子印作技法解析(附寿石工)
第二节 吴门再传弟子印作解析
第三节 “吴派”在当代篆刻创作中的历史地位
后记
参考书目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选取吴昌硕的印章作品,通过一方方具体的印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并从中梳理出一定的技法规律。该书行文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晓畅,对吴氏印章篆刻技法的解析及临摹与创作都很独到,值得一读。阅读本书,你可以走进大师的生活,了解他的个性,读懂他的艺术历程。
吴昌硕的一生,以诗、书、画、印“四绝”蜚声艺坛,名震海内外。他先学印,再学诗、书,后学画,*后将此四者融会贯通,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独立发挥他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从而在书、画、印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可谓画中有书、印,印中有书、画,且各有诗情意境。他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强烈的艺术特征,那就是“气势磅礴,魄力雄伟,用笔豪放,墨色浓重,于浑朴中见华滋,于厚重中寓灵动”(刘江《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将伟大的民族精神,质朴的时代风貌,憨厚的个人品格融会其中。在书法方面,昊昌硕青少年时期多以临摹楷书为主,先从颜体入手,后沉湎于魏晋钟繇小楷,注重用笔的含蓄和结字的浑朴内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少年时期他游学于杭州、湖州、苏州,因结识拜见时彦如杨见山等,便对篆隶浸染较多,受邓石如、吴让之等书家笔法的影响很大,曾临摹过大量的汉碑,如《嵩山石刻》、《张迁碑》、《石门颂》、《祀三公山碑》等等。定居苏州后又醉心于篆书,可能他已认识到篆书对篆刻创作的重要作用,*后他选定《石鼓文》作为主要的临摹对象,其后数十年临池不辍,并深入钻研。他在题《何子贞(绍基)太史书册》诗中写遣“曾读百汉碑,曾抱十石鼓。”这是他对自己学书的小结。而且他65岁自记《石鼓》临本时还说:“佘学篆好临《石鼓》,数十年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的确,他在书法上的创造,以石鼓篆文之新境*为夺目。吴昌硕的行草书,初学王铎,后学欧阳询与米芾,中年后多参黄庭坚书意,能以篆隶笔法作行草,又以行草结体作篆书,因此他的书法作品,起笔多藏锋,行笔重气势,结字多斜侧,体貌皆舒展,线条疾涩相生,遒劲凝练,显示出激越的气派、铿锵的节奏和开阔的境界。 吴昌硕学习绘画,要比学书、学印晚得多。有资料记载大约在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他29岁时,在上海认识画家高邕之,受到感染和影响后在家乡从潘芝畦学画梅,继而在杭州从吴伯滔学山水、花卉等,但进步不明显。后来由于他的书法篆刻功夫渐深,又曾有幸在大收藏家府上观赏到文物、古字画、金石拓片等,眼力大有提高,因此,当他经高邕之介绍向上海画家任伯年求教时,任说吴绘画用笔好,这增强了吴昌硕学画的信心,从此任、吴二人常在师友之间,交往甚笃。其间,吴昌硕又结识了蒲华、胡公寿、陆廉夫等画家,谈艺切磋,绘画有长足进步。因为眼界开阔,学养渐深,吴昌硕开始广泛吸取传统绘画之精华,极为推崇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石涛(朱若极)、石田(沈周)等大家,并且熔多家之长于一炉,遗貌取神,为己所用,又参以书法用笔之妙,使其画亦透出笔酣墨舞,真气磅礴的雄伟气象。因画科为大宗,所以吴氏的画名反而逐渐比他的书法、篆刻之名更响。 吴昌硕的艺术世界中,篆刻举足轻重一是学习篆刻的时间早(14岁):二是从事篆刻创作的时间长,“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吴昌硕《西泠印社记》);三是生前所出版的印谱多(约十多种)。在长期的篆刻艺术实践中,吴昌硕“不受束缚雕镌中”(《自述》诗),探索出治印求变之道,形成了“自我作古空群雄”的独特印风。关于吴昌硕篆刻的学习过程,其印风的演变和影响,是本书的重点,下文再详述。总之,吴昌硕的生平及其艺术道路是崎岖不平的,青少年艰辛困苦,为避乱谋生而四处奔波;壮年好学,寻师访友多游历于苏杭,这是他在艺术上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晚年艺成,诗、书、画、印融会贯通,正如他的《刻印偶成》诗句所言:“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 P9-P10
视觉大师汉斯·希尔曼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汉斯·希尔曼是德国著名视觉艺术大师,德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先驱者,他创造性地将现代艺术开放的思...
徐三庚篆书册-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读 本书特色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第三辑共6单本,包含隶、草、楷、篆书法体,主要内容包括:临习指导,碑帖全帖或选帖,历代名人...
《毫无意义:伍迪·艾伦自传》内容简介:他叫伍迪·艾伦,戴个眼镜,老是紧皱眉头,唠叨永远不停。他每年拍一部电影,《午夜巴黎》
殷墟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之为“大邑商”、“商邑”,为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
本书可与陈从周的另—本著作《苏州园林》一起并称为江南园林的姊妹篇,是了解扬州园林的权威性专门著作。全书由四个部分的内容构
圣教序·从临摹到创作 内容简介 从临摹到创作,是任何一位书法家必须面对的课题。书法的艺术特性,既决定了它比其他艺术更加注重“临摹”这个入门和修习的途径,同时更加...
《从前的优雅》内容简介:从前的交际花,画蕞时尚的妆,穿定制的旗袍,提蕞夯的手袋,对生活从不苟且。从前的饭圈女孩,捧角儿时到
Nomeresurveyoffamousbuildings,KostofsHistoryexaminesaninclusivespectrumofmanmade...
钢笔隶草篆书教程 内容简介 。 “钢笔书法步步高”系列包括三种,既《钢笔楷书教程》、《钢笔行书教程》、《钢笔隶草篆书教程》。它们将汉字书法中的五种主要书体从理论...
TheThoughtsandTalesofPalMilou,AJourneyFromSevereDepressiontoPoeticExpression,isa...
当代艺术做什么? 本书特色 陆兴华编著的《当代艺术做什么》是展示文化丛书之一,为跨媒体艺术读本之一种,本系列以当代文化理论前沿的经典文献为内容,形成全新的跨媒体...
王献之书法精选 本书特色 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殿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三千年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史给我们留下了举不胜举的书法精品,也造就了二王及颜、柳、欧...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术兼职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
书法卷-中华文明历史长卷-挥毫落纸如云烟 本书特色 中华文明历史长卷——《挥毫落纸如云烟?书法卷》:一部论述科学、治学严谨、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丰富、资...
历代碑帖经典 (册页版):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本书特色 ★8开经折装,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
装饰艺术-中国近现代装饰西洋风拾遗 本书特色 这本《装饰艺术——中国近现代装饰西洋风拾遗》由王敏著,从装饰艺术的角度,对中国20世纪初中期装饰艺术设计的形制类别...
动物图案设计-含动物图案设计透明描摹线稿 本书特色 动物图案设计要求形象来源于自然生活,但又不以自然的再现为满足,而是以艺术夸张、创造想象的手段去表现自然。艺术...
《文物秦汉史》把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相互对照,相互说明,以史带物、史物结合,把文物置于历史坐标之上,从而使文物从零散的个体
广播影视剧创作教程 本书特色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是21世纪广播影视一体化系列教程。广播影视剧创作教程 内容简介 剧本乃一剧之本。本书论述了有关广播影视剧创...
《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主要内容: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曾经有过许多的发明与创造。中国古代在天文学、地理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