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总序
**章 概论
**节 生平游历与艺术概况
第二节 篆刻历程
第三节 印风及其影响
第二章 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节 篆法解析
第二节 章法解析
第三节 刀法解析
第四节 效果制作技法解析
第三章 临摹与仿创
**节 关于临摹
第二节 吴氏白文印临摹
第三节 吴氏朱文印临摹
第四节 意临与仿创
第四章 “吴派”印风作品技法解析
**节 吴门弟子印作技法解析(附寿石工)
第二节 吴门再传弟子印作解析
第三节 “吴派”在当代篆刻创作中的历史地位
后记
参考书目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选取吴昌硕的印章作品,通过一方方具体的印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并从中梳理出一定的技法规律。该书行文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晓畅,对吴氏印章篆刻技法的解析及临摹与创作都很独到,值得一读。阅读本书,你可以走进大师的生活,了解他的个性,读懂他的艺术历程。
吴昌硕的一生,以诗、书、画、印“四绝”蜚声艺坛,名震海内外。他先学印,再学诗、书,后学画,*后将此四者融会贯通,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独立发挥他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从而在书、画、印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可谓画中有书、印,印中有书、画,且各有诗情意境。他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强烈的艺术特征,那就是“气势磅礴,魄力雄伟,用笔豪放,墨色浓重,于浑朴中见华滋,于厚重中寓灵动”(刘江《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将伟大的民族精神,质朴的时代风貌,憨厚的个人品格融会其中。在书法方面,昊昌硕青少年时期多以临摹楷书为主,先从颜体入手,后沉湎于魏晋钟繇小楷,注重用笔的含蓄和结字的浑朴内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少年时期他游学于杭州、湖州、苏州,因结识拜见时彦如杨见山等,便对篆隶浸染较多,受邓石如、吴让之等书家笔法的影响很大,曾临摹过大量的汉碑,如《嵩山石刻》、《张迁碑》、《石门颂》、《祀三公山碑》等等。定居苏州后又醉心于篆书,可能他已认识到篆书对篆刻创作的重要作用,*后他选定《石鼓文》作为主要的临摹对象,其后数十年临池不辍,并深入钻研。他在题《何子贞(绍基)太史书册》诗中写遣“曾读百汉碑,曾抱十石鼓。”这是他对自己学书的小结。而且他65岁自记《石鼓》临本时还说:“佘学篆好临《石鼓》,数十年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的确,他在书法上的创造,以石鼓篆文之新境*为夺目。吴昌硕的行草书,初学王铎,后学欧阳询与米芾,中年后多参黄庭坚书意,能以篆隶笔法作行草,又以行草结体作篆书,因此他的书法作品,起笔多藏锋,行笔重气势,结字多斜侧,体貌皆舒展,线条疾涩相生,遒劲凝练,显示出激越的气派、铿锵的节奏和开阔的境界。 吴昌硕学习绘画,要比学书、学印晚得多。有资料记载大约在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他29岁时,在上海认识画家高邕之,受到感染和影响后在家乡从潘芝畦学画梅,继而在杭州从吴伯滔学山水、花卉等,但进步不明显。后来由于他的书法篆刻功夫渐深,又曾有幸在大收藏家府上观赏到文物、古字画、金石拓片等,眼力大有提高,因此,当他经高邕之介绍向上海画家任伯年求教时,任说吴绘画用笔好,这增强了吴昌硕学画的信心,从此任、吴二人常在师友之间,交往甚笃。其间,吴昌硕又结识了蒲华、胡公寿、陆廉夫等画家,谈艺切磋,绘画有长足进步。因为眼界开阔,学养渐深,吴昌硕开始广泛吸取传统绘画之精华,极为推崇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石涛(朱若极)、石田(沈周)等大家,并且熔多家之长于一炉,遗貌取神,为己所用,又参以书法用笔之妙,使其画亦透出笔酣墨舞,真气磅礴的雄伟气象。因画科为大宗,所以吴氏的画名反而逐渐比他的书法、篆刻之名更响。 吴昌硕的艺术世界中,篆刻举足轻重一是学习篆刻的时间早(14岁):二是从事篆刻创作的时间长,“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吴昌硕《西泠印社记》);三是生前所出版的印谱多(约十多种)。在长期的篆刻艺术实践中,吴昌硕“不受束缚雕镌中”(《自述》诗),探索出治印求变之道,形成了“自我作古空群雄”的独特印风。关于吴昌硕篆刻的学习过程,其印风的演变和影响,是本书的重点,下文再详述。总之,吴昌硕的生平及其艺术道路是崎岖不平的,青少年艰辛困苦,为避乱谋生而四处奔波;壮年好学,寻师访友多游历于苏杭,这是他在艺术上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晚年艺成,诗、书、画、印融会贯通,正如他的《刻印偶成》诗句所言:“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 P9-P10
中国当代青年篆刻精品集(平):徐正廉 目录 上册徐正廉玺楚三楚三九梅书屋神成见头不见尾成行虎步江南楚三印学永昌楚三彷徨日闻异言奈何楚三之印无为楚三盉齐写我心胸中...
BetweenthelateRenaissanceandtheearlynineteenthcentury,theancientartsofarchitectu...
泰山刻石 本书特色中國的名山有所謂『五嶽』之說,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其中東嶽泰山具有五嶽獨尊的崇高地位。泰山這一崇高地位的獲得,...
生存恐慌.最后的老手艺 内容简介 老去的手艺,正是支撑中华千年文明的重要一环。它们的老去,正如四书五经成为教育的点缀而非主流一样,固然令人伤感,但也只是文明升级...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内容简介: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各种挑战;如何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便成了父
《用影像发声的时代》内容简介:一本有关影像叙事技艺的“百科全书”。它将引导读者在动态影像时代重塑自己的“视觉素养”,使人们
观众心理美学 本书特色 余秋雨行万里路,走出来文化大散文;读万卷书,结晶是艺术随笔。 和《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 “大文化”散文同...
简媜,生于宜兰县冬山河畔,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专事写作,为当代散文名家。她下笔一贯摇曳恣纵,言人之所不能言,自成风格,其血色旺盛过人,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
伊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 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他1909年出生于俄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19年随家移居英国。先后...
毛泽东作品-中国最具代表性书法作品-[NO.45]-(第二版) 本书特色全国唯一一套品种*全、拓本选用*优、墨迹经折装订、原色印刷的中国书法观止。 本丛书由中国...
精彩摘录敏感的外国记者注意到,这个时候,摇滚乐在中国不是被当作摇滚乐——娱乐、宣泄、身体的需要,生活方式,或60年代那样的
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 内容简介 《顾曲麈谈》分原曲、制曲、度曲、谈曲四章,详细论述了包括散曲和剧曲在内的南北曲的宫调、音韵、作法、唱法诸问题,并对元明清...
陆柬之书陆机文赋-中国历代碑帖选字临本-(一)-第二辑 本书特色 《陆柬之书陆机文赋(1)(精)/中国历代碑帖选字临本》编著者江西美术出版社。墨迹本,无款。晋陆...
新书--后浪·剧本结构论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在日本畅销六十余年的金牌编剧教程,凝结了传奇剧作家野田高梧的毕生经验。野田高梧认为,在诸多艺术形式中,拥有*多结构之...
问道王羲之-于钟华解密书法档案 本书特色 《问道王羲之——于钟华解密书法档案》以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书法档案》讲座为主整理润色而成,并增补没有播出的三讲,...
美国艺术书系:西部的诱惑 本书特色 《西部的诱惑》中作品的创作是在美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州之后不久开始的,它们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西部观。当探险家们冒险翻过阿巴拉...
龙居景观-中国人的空间艺术 本书特色 本书从人类追求长生不老这一朴素的愿望谈起,运用大量史料论及中国人为此所树立的中国式的空间观以及依据这种空间观所做的各种实践...
本书勾勒出一个名为“纯声学”的新学科的轮廓。声音因此不再是知觉失谐或“黑暗大陆”的象征,而是应倾听技术及其命名之需而成为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欢乐。从《城市意象》这本书中我们发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
朱文正高考速写精品教学 本书特色 速写是美术高考三大必考科目之一,有着与素描、色彩平起平坐的态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朱文正编著的《朱文正高考速写精品教学》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