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与创作自述
感受·理解·表达
挖掘生活中的新意
难题的探讨
——给王安忆同志的信
“难”的境界
——复周介人同志的信
生活与小说
关于《小鲍庄》的对话
生活的形式
我是女性主义者吗?
自述
好的故事本身就是好的形式
——王安忆访谈录
研究资料
“心理剧本”中善与恶的研究
——论王安忆近作对人性丰富内涵的探索
面对“自己”的角逐
——评王安忆的“三恋”
性文化蜕变中一次新的躁动
——评王安忆《岗上的世纪》
王安忆十年创作批判
王安忆的“转型”
“悲剧的诞生”与“谎言的衰朽”
——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及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问题
王安忆的新神话
——一个理论探讨
坚硬的河岸流动的水
——《纪实与虚构》与王安忆写作的理想
从小城之恋到都市之恋
——王安忆小说中的一个技术问题
重大的心灵情节
——王安忆散文创作论
城市的肖像
——读王安忆的《长恨歌》
营造精神之塔
——论王安忆九十年代初的小说创作
孤独城堡的构建与冲突
——论王安忆小说的孤独主题
论王安忆
王安忆:历史与个人之间的“众生话语”
生长的状态
——论王安忆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解读《富萍》,解读王安忆
构筑城市日常生活的审美形式
——论王安忆的城市小说
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
——论王安忆创作中的女性空间建构
上海/香港:女作家眼中的“双城记”
——从王安忆到张爱玲
从“淮海路”到“梅家桥”
——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
被复制的文化消费品
——论《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
不冒险的旅程
——论王安忆的写作困境
都市的迁徙
——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中的都市时空比较
由欲到义:情爱的升华
——评王安忆九十年代小说中的爱情书写
个人历史性维度的书写
——王安忆近期小说中的“个人”
与时间对峙
——论王安忆的小说哲学
沉人常态叙述与呈现诗性情怀
——论九十年代中后期王安忆小说叙事策略
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误区
东方命运观与悲剧意识
——论佛教对王安忆悲剧意识的影响
附 录
作品年表
研究资料索引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依据,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
本套丛书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女性文学、文学史、文艺思潮、戏剧九种;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包括陈忠实、路遥、贾平凹、莫言、张炜、王安忆、韩少功、余华、苏童九位作家。本套丛书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并重,既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又能以*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优秀的研究文章。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优秀成果外,还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的整体索引。
挖掘生活中的新意 王安忆 王蒙老师: 您好!在《文汇报》上看到了您的文章《王安忆的“这一站”和“下一站”》,很高兴,有很多话要和您说。正巧要去北京开领奖会,心想,一定要去找您,好好聊聊。可是您去了山西,很失望,只能给您写这封信了。 您对我提出了“下一站”的要求,这正是我在考虑并有些茫然的。每写作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往往是一整年),我总会无可奈何地停下笔,似乎有一种写空、写尽、写不出来了的感觉。这时,我常常很忧虑,很焦灼,怀疑自己到顶了,到此为止了。尤其是当我**次经历这种停滞的时候,心中的恐慌是无法形容的。那是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一年之间,那时候,我的作品几乎全是在写一个名叫雯雯的女孩子,表现她的欢乐、痛苦和希冀,也带有我自身的一些东西。我写起来很顺手,也很亲切,就好像在自我抒发。可是,一个年纪轻轻的雯雯是经不起这么左写右写的。不用别人说,我自己也觉得单调,不耐烦了。老路不愿走,新路呢?一时又看不到,真是苦恼万状。有时去农副产品市场买菜,见很多年轻的小贩,站在寒风中,辛苦而狡黠地推销自己的货物。这些人与雯雯是多么不同啊!可是他们既然存在了,就有他们的合理性,就不应该轻视他们的存在,为什么不能表现他们呢?我顿时冲动起来,写了小说《野菊花,野菊花》,我竭力呼吁:人和人应该平等,应该相通。后来据晓立阿姨说,您谈起过这篇小说,认为比较“浅”。当时,我可是很不服气呢。当然,不管怎么样,这个难点就是这么闯过了,我决心写一些和雯雯不大一样的人物,比较低层的人物。目前又停滞了。因为有了前一次的经验,我不那么着慌,可仍然是苦恼。回头看看这群“小人物”,又不满足了,我感到确有点“浅”。也许我并没有真正地认识他们。这些意识很朦胧,可是您一下子把它挑明了,您说:“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根据要求她比小方或者陈信站得高一些,有更高的境界。”是的,仅仅同情是不够的,是不能真正认识他们的。我想到了阿Q,如果鲁迅仅仅是“哀其不幸” ,就不会有阿Q了。我想到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契诃夫的小公务员,高晓声的陈奂生……仅仅用同情是写不好这些叫人难忘的人物的。我确实应该站得高一些,看得更深、更远一点。 我想起,一九八一年初,当我把我要以那种“博爱之心”来写小人物的想法告诉晓立阿姨时,她就说:“这样恐怕很有限。’’可我当时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么一条出路,固执得要命,没有把这话听进去,今天想想,真是有点好笑。如果当时认真考虑这个意见,也许这一群“小人物’’会有一些深度。然而,事情却往往是这样,不走完这段路,就懂不了这段话。走一段,明白一点;再走一段,再明白一点。只要不懈地走下去,总会明白很多的。这么一想,也就不遗憾了。 “下一站”,已不那么朦胧,心里有了一种充实感。奇怪得很,明明还是这么点年纪、阅历和生活,有时感到写空写尽了,有时却感到想写的东西直往外涌。我想:也许是因为对生活的认识有了变化和加深,于是,生活又奉献出全新的内容。 细想想,写作也有说不尽的幸福,它逼着我们去挖掘生活中的新意,使日常生活变得丰富美好。这足够抵消所受的辛苦和委屈了。 不多说了,就这些。祝我顺风吧! (原载1982年4月22日《文汇报》) P10-11
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 内容简介 出家僧尼是藏传佛教教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出家女性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因此,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不但有益于对藏传佛教本身的研究...
刀势画:宫田雅之的世界 本书特色 切绘源自剪纸,但却是用刻刀切出;得益于近现代版画艺术在日本的兴旺蓬勃,但将刻刀用到薄薄纸面。于是宫田雅之当之无愧成为日本现代艺...
红楼梦案:周策纵论红楼梦 本书特色 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成千上万,但因研究者的个性及对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论点的创造性和特殊性。《名家解读红楼...
灰烟散尽 内容简介 “救我!”嘶哑的声音从她的喉咙迸发出来。“救我!”她透不过气来,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的双腿终于被沉重的身体压弯了,而她那沉重的恐惧和沉重的...
我拥有一只像狗一样忠心,猫一样贴心,像爱人一样深情的鱼。她始终带着微笑的表情……这是一个内在温柔,又内质丰厚的故事。表面
美国文学简史-(第三版) 本书特色 《美国文学简史》(第3版)作者常耀信教授,长期潜心于美国文学研究,任教于大洋两岸,主讲英美文学逾20年:始终孜孜以求,在研究...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创作中短篇小说30余篇。作者的写作态度从“自我迷恋”慢慢进化到“自我呈现”、“自我认识”,相对于编造一个好
陈云家风(于若木及陈云子女访谈录) 本书特色 百幅照片首次披露,夫人子女细说陈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感人,亲情友情天下情情系苍生。陈云家风(于若木及陈云子女访谈...
水粉画课堂:4:人物篇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人物水粉画,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技法浅显易懂,容易掌握,极大地激发了儿童对色彩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尽...
幾米作品的袖珍版本,首批推出五本為《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地下鐵》、《照相本子》、《1.2.3.木頭人》、《我只能為你畫
《亲爱的日历》一款与众不同、浪漫到极致的2017年日历。每天一件隽永的名人情事+一首动人的传世情诗+一句动人心弦的情话。送给亲
此书分析了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五十篇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从各不相同的作品中归纳、发现了四种主要模式、四个叙事阶段、二十
传奇不奇-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世界 本书特色 《传奇不奇: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世界》一书从沈从文小说的“传奇性”入手,分析了其笔下的&ldquo...
写作生涯回忆录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我的小说过程”、“写作生涯回忆”、“底稿·尾声”、“总答谢——并自我检讨”及“我的创作和生活”五部分内容。书后附有张恨水年谱...
变态心理-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亲历手记 本书特色 在内容设置上,每一个故事后面,都会有一小段的“科普时间”。主要是对精神病、变态心理进行一...
布尔加科夫魔幻叙事传统探析 本书特色 布尔加科夫是20世纪俄苏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大师和玛格丽特》已经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经典。《布尔加科夫魔幻...
炼狱 本书特色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多年。如何看待这段不平常的历史,已经有过许多论述。无论仁者智者都认为这是一场完全不应该发生的事,是一场浩劫、一...
文学研究丛书:价值评判与文本细读--“新批评”之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新批评”是20世纪西方影响*大的文学理论之一,也是对中国影响*大的西方文论之一。本...
20世纪外国文论经典 本书特色 20世纪俄苏文论的发展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它从多元格局走向一元格局,又从一元格局走向多元格局,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俄苏文论有着...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论建构 本书特色 高楠编著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论建构》是辽宁大学“社会转型与文学研究丛书”之一种,教育部“211工程”三期建设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