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的人文关怀: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研究

深度的人文关怀: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研究

作者:张德昭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05-01

评分:5分

ISBN:7500454317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深度的人文关怀: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研究 目录

引言
一 内在价值范畴的语词分析
二 内在价值范畴的历史考察
三 内在价值范畴的重要性
四 本书的逻辑结构
**章 环境伦理学各学派的内在价值范畴
**节 动物解放/权利论的天赋价值范畴
一 天赋价值的基本内涵
二 对动物具有天赋价值的论证逻辑
第二节 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内在价值范畴
一 生物中心论的内在价值范畴
二 大地伦理学的价值范畴
三 深层生态学的内在价值范畴
第三节 自然价值论的自然价值范畴
一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自然中心主义
二 价值事实化
三 自然价值的多元性和层次性
四 自然价值的客观性证明
第四节 内在价值的实质及提出的问题
一 “价值事实化”的致思路向
二 内在价值I:一种新的价值观
三 内在价值Ⅱ:价值化的事实
第二章 从有机论、目的论到机械论的转折
**节 古希腊的有机论、目的论自然观
一 古希腊的有机论自然观
二 古希腊的外在目的论自然观
三 古希腊的内在目的论自然观
第二节 对目的论的批判
一 康德的目的论思想
二 对目的论的批判
三 机械论的实质:反目的论
第三节 机械论的形成及其与有机论、目的论的对立
一 哥白尼革命及其对有机论的反叛意义
二 机械论自然观的方法论基础
三 机械论自然观的本体论基础
四 机械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五 机械论与有机论、目的论的对立
第三章 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界内在价值
**节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一 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类型
二 实践的价值论维度与人类中心主义
三 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
第二节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一 自然观是价值观和伦理观的基础
二 机械论对自然界的肯定性描述与近代人类中心主义
三 机械论对自然界的否定性描述与近代人类中心主义
第三节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对自然界内在价值的遮蔽
一 人类利益的片面性和全面性之间的矛盾
二 不同主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三 人类利益与自然界的自身性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 内在价值I:一种新的价值观的表达方式
**节 社会发展观对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
一 对经济主义价值观的批判与超越
二 对利己主义价值观的批判与超越
三 对人与自然界对立的价值观的批判与超越
第二节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界的内在价值
一 默迪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二 诺顿的“弱的人类中心主义”
第三节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与自然界的内在价值
一 生态系统整体的善高于人类自身的善
二 人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存在者是平等的
三 人与自然界之间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第四节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观与自然界的内在价值
一 儒家的生态伦理观
二 道家的生态伦理观
三 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观
四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观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 从机械论到现代有机论、目的论的转折
**节 现代有机论的基本观念及其形成
一 西方学者关于现代有机论的基本观点
二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整体论观念
三 怀特海有机论哲学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后现代科学中的有机论自然观
一 自然界的存在物与内在价值
二 自然界的目的与内在价值
三 自然界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与内在价值
四 现代生物学与自然界的内在价值
第三节 对机械论的两种解读与内在价值范畴的提出
一 对机械论的两种解读
二 内在价值范畴的提出
第六章 内在价值Ⅱ:渗透着价值的事实
**节 价值事实化的致思路向与内在价值的事实品性
一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价值事实化思路
二 现代有机论科学和哲学的价值事实化思路
三 价值事实化思路与自然界的目的
第二节 内在价值范畴与价值论
一 内在价值与人的需要
二 内在价值与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内在价值范畴与后现代科学实在论
一 生存论、后现代科学实在论
二 价值先于事实、事实渗透着价值
三 内在价值是渗透着价值的事实
第四节 环境伦理的基础
一 内在价值与环境伦理的基础
二 环境伦理的基础与实践
结语 环境伦理学与发展理论
一 人与自然界之间对立统一的价值观
二 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三 环境伦理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 环境伦理学与中国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深度的人文关怀: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紧扣内在价值问题上的已有迷思,运用现象学存在论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内在价值学说形成的思路和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路向。

深度的人文关怀: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研究 节选

3.环境伦理学、现代有机论科学和哲学的内在价值范畴 现代有机论科学、哲学和环境伦理学都肯定自然界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在现代有机论科学和哲学中,价值范畴与内在价值范畴几乎是同一的。在现代有机论科学家和哲学家中,怀特海 (Alfred North whitehead)*早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使用内在价值范畴,并将这一范畴与价值范畴在完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当代*著名的系统哲学家E.拉兹洛(Ervin Laszlo)也在他的系统哲学著作中将价值范畴与内在价值范畴在同一意义上使用。 在环境伦理学中,对于内在价值范畴的含义众说纷纭。美国当代哲学家、环境伦理学家J.奥尼尔(John O’Neill)和M.罗兰兹(Mark Rowlands)对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的内涵都进行了概括,他们二人的概括大同小异,很有代表性。在他们看来,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主要包括三种含义。**,内在价值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Property)、特征(Feature)。罗兰兹指出,当且仅当一个事物对它的拥有仅仅依赖于该事物的内在性质,才说一种价值是内在的。而一个性质是内在的,只有当它是一事物的非相关(Non-relational)性质时才成立。所谓“非相关性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①一事物对某种性质的拥有与别的事物是否存在无关;②这种性质能够在不借助别的事物的情况下被识别。第二,内在价值是非工具价值(Non—in strumental Value)。即一事物以它自身为目的(end—in—itself) 时,它就具有内在价值。第三,内在价值是客观价值(Objective Value)。所谓客观价值,是指它的存在不依赖于有感觉生物的意见、感受等等,它的存在与评价者无关。① 应该说,奥尼尔和罗兰兹的概括只是初步的,并不全面,也不能反映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的实质和真义。因为,他们把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完全理解为事物的客观性质、理解为自然界内在具有的东西。而事实上,正如本书后面的分析将会澄清的,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不仅指称的是自然界的性质、目的,而且首先指称的是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只有深入分析环境伦理学各学派提出内在价值范畴的致思路向和基本观点,并从哲学存在论的基础上加以探讨,才能真正把握内在价值范畴的实质。P8-9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