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伤寒“变”与“辨”
一、伤寒概念的深层内涵
(一)伤寒的内涵
(二)伤寒与温病
(三)伤寒与杂病
二、伤寒“变”的基本规律
(一)伤寒之分类
1.伤寒分六病(六经)
2.六病分风寒
3.六病分经腑
(二)伤寒之传变
1.发于阳变
2.发于阴变
(三)伤寒之转属
(四)伤寒之坏变
1.坏病的含义
2.医坏与自坏
3.坏变与药坏
4.坏变的特征
三、《伤寒论》“辨”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辨的主要内容(五辨)
1.辨病
2.辨证
3.辨治
4.辨药
5.辨效
(二)辨的主要方法
1.证候症群辨法
2.主脉主证辨法
3.排除筛选辨法
4.脉证对比辨法
5.体质特异辨法
6.治病经过辨法
7.病程长短辨法
8.时间症候辨法
9.以药试病辨法
10.主证佐证辨法
第二篇 太阳病析变
一、太阳变概论
(一)太阳含义
(二)太阳生理
(三)太阳病变
(四)太阳辨治
二、太阳之为病
(一)辨病提要
(二)分类辨治
1.卫开营泄(中风)
2.卫合营郁(伤寒)
3.邪迫卫扰(中风)
4.邪迫营滞(伤寒)
三、太阳病之变
(一)传与不传
(二)寒热真假
(三)虚实之变
(四)先后缓急
(五)随证辨治
(六)阴阳自和
(七)太阳传变
1.脉症之变
2.桂枝证变
3.麻黄证变
(八)太阳兼夹
1.中风兼证
2.伤寒兼证
3.寒夹水气
4.风夹水饮
5.风寒夹湿
(九)太阳自解
(十)转属他经
1.转属阳明
2.转属少阳
3.转属太阴
(十一)转属杂证
1.水停内变
(1)脾虚水停
(2)肾虚水泛
(3)三焦蓄水
2.血因热变
(1)瘀热下焦
(2)热入血室
3.热陷里变
(1)热陷胸膈
(2)热邪壅肺
(3)热结于里
(4)协热下利
4.结痞硬变
(1)结胸热实
(2)结胸心下
(3)结胸寒实
(4)藏结死血
(5)心下气痞
(6)湿浊痞硬
(7)寒凝痞硬
(8)心下水痞
(9)痰逆痞硬
(10)胁下饮痞
5.里气虚变
(1)心阳虚变
(2)脾伤虚变
(3)肾阳虚变
(4)阴阳虚变
(5)气血虚变
(十二)太阳坏变
1.温病坏变
2.正衰坏痞
3.误下坏变
4.火劫坏变
5.误吐坏变
四、类太阳病变
(一)类伤寒证
(二)类桂枝证
(三)类麻黄证
第三篇 阳明病析变
一、阳明变概论
(一)阳明含义
(二)阳明生理
(三)阳明病变
(四)阳明辨治
二、阳明之为病
(一)辨病提要
(二)分类辨治
1.但热不实
2.但实不热
3.热实并存
(1)热重实轻
(2)热轻实重
(3)热实并重
三、阳明病之变
(一)阳明之传
(二)阳明风变
(三)阳明寒变
(四)胃家实变
1.宿食之变
2.燥屎内变
3.胃家急变
4.承气证变
(五)阳明兼夹
1.阳明兼表
2.兼久瘀血
(六)阳明自解
(七)转属杂证
1.热陷水变
2.热入血变
3.热瘀黄变
(八)阳明坏变
四、类阳明病变
第四篇 少阳病析变
一、少阳变概论
(一)少阳含义
(二)少阳生理
(三)少阳病变
(四)少阳辨治
二、少阳之为病
(一)辨病提要
(二)分类辨治
1.少火被郁
2.邪结胁下
三、少阳病之变
(一)少阳之传
(二)郁结之变
1.阳微郁结
2.郁结痰凝
3.郁结出表
4.郁结内迫
(三)柴胡证变
(四)少阳兼夹
1.兼夹表证
2.兼夹里热
(五)少阳自解
(六)转属杂证
(七)少阳坏变
四、类少阳病变
第五篇 太阴病析变
一、太阴变概论
(一)太阴含义
(二)太阴生理
(三)太阴病变
(四)太阴辨治
二、太阴之为病
(一)辨病提要
(二)分类辨治
1.太阴表证
2.太阴脏寒
三、太阴病之变
(一)太阴之传
(二)太阴实变
(三)太阴自解
(四)太阴坏变
第六篇 少阴病析变
一、少阴变概论
(一)少阴含义
(二)少阴生理
(三)少阴病变
(四)少阴辨治
二、少阴之为病
(一)辨病提要
(二)分类辨治
1.少阴火虚
2.少阴水亏
三、少阴病之变
(一)少阴之传
(二)少阴表变
(三)少阴寒变
1.阳虚胸寒
2.寒盛阳困
3.寒极格阳
(四)少阴热变
1.阴竭胃急
2.热移膀胱
(五)少阴咽变
1.阴虚咽痛
2.少阴客热
3.少阴客寒
4.少阴火结
(六)少阴兼夹
1.阳虚夹湿
2.阳虚夹水
(七)少阴脓血。
1.寒性脓血
2.热性脓血
(八)少阴自解
(九)少阴坏变
1.火劫坏变
2.动血坏变
3.阳陷液涸
4.阴竭阳脱
5.肾绝肺脱
6.亡阳之变一
7.胃阳败绝
8.神气消亡
9.阴阳离绝
四、类少阴病变
第七篇 厥阴病析变
一、厥阴变概论
(一)厥阴含义
(二)厥阴生理
(三)厥阴病变
(四)厥阴辨治
二、厥阴之为病
(一)辨病提要
(二)分类辨治
1.热伏外厥
2.厥阴热利
3.厥阴厥寒
4.厥阴寒呕
三、厥阴病之变
(一)厥阴表变
(二)厥阴虚烦
(三)厥热利变
(四)厥阴动血
(五)厥阴自解
(六)厥阴坏变
1.误下坏变
2.除中坏变
3.真脏脉见
4.肾绝肺脱
5.孤阳已绝
6.有阴无阳
7.阴竭阳亡
8.肝阳败绝
四、类厥阴病变
(一)寒热格变
1.膈热脾寒
2.肺热肠寒
3.膈热蛔变
4.久利格变
(二)厥逆证变
1.阴阳厥变
2.厥证实变
(1)热结厥变
(2)痰结厥变
(3)水结厥变
3.厥证虚变
(1)阳微寒厥
(2)血虚而厥
(三)下利证变
(四)呕哕证变
第八篇 合并病析变
一、合病证变
(一)太阳阳明
(二)太阳少阳
(三)阳明少阳
(四)三阳合病
二、并病证变
(一)太阳阳明
(二)太阳少阳
第九篇 霉乱病析变
一、霍乱之为病
二、霍乱病之变
(一)霍乱水变
(二)霍乱虚变
第十篇 复发病析变
一、房劳复变
二、劳复病变
(一)余热内变
(二)复后热变
(三)复后水变
(四)复后寒变
(五)复后逆变
三、食复病变
本书从“辨”与“变”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伤寒论》,使《伤寒论》的理论更加深化,从而提高临床辨治的能力与治病的疗效。
《伤寒论》一书,不仅指导外感病有意义,而且也是指导内伤杂病的一本专著,因此研究《伤寒论》,不仅研究其外感类疾病的辨治规律,也要研究其因外感引起的具有内伤杂病特点的病证辨治规律。可见《伤寒论》*显著的特点就是“辨”,之所以有灵活的“辨”就是因为有伤寒病客观的“变”,从“辨”与 “变”的角度,重新审视《伤寒论》,从六经之为病、六经病之变、类六经病变三个方面,对六病进行析变,一方面达到认识一切疾病的“变”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拓展人的“辨”的思维空间,使《伤寒论》理论更加深化,更切近临床的需要,从而提高临床辨治的能力与治病的疗效。正如《伤寒论》原序中: “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通过以“辨”识“变”,就可以达到“见病知源”之目的。 一、伤寒概念的深层内涵 (一)伤寒的内涵 伤寒一词,首见于《内经》,有学者研究认为,《素问》中只用作病因学概念,后在《难经》中始作病名,但不排除广义病因概念。至王叔和继仲景遗论为《伤寒论》、《伤寒例》,继承了《内经》、《难经》学术思想,除了部分保留“伤寒”仍为病因概念外,大多已成为广义、狭义的病名。这样,源于《内经》的伤寒词义,经《难经》到《伤寒论》,逐步完成了由病因转向病名的变迁。 所谓“伤寒”,言“伤于寒邪”也。但作为中医认识病因,是辨证求因,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推求病因。譬如自然界的风具有善行、主动的特性,临床上就把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的病因,概括为风邪。病因明确了,治疗用药就有了依据,所以“辨证求因”进而“审因论治”。“辨证求因” 以病因作用于人体后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因此“辨证求因”的 “因”与实际感受的病因有时并不统一。因此作为病因伤寒,是病人表现出具有寒的特性的临床症状,如恶寒、无汗、身痛等,可见虽名伤寒,但更重要的是“人”(正气)的内在因素,外邪只有通过人体内在阴阳气血的反映才能表现出症状,才能说明何种邪气,因此伤寒之寒是通过人体内在阴阳气血的反应所表现出的具有寒的特性的病症概括。 作为病名,伤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伤寒,为一切外感疾病之总称,《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伤寒有五”之“伤寒”,即为广义之伤寒。孙一奎日:“凡风寒暑湿热燥,天之六气,自外而中人五脏六腑、十二经络者,四时之中,皆得谓之伤寒。”明确指出了伤寒是外邪侵袭人体后所致疾病之总称。狭义伤寒,只是指人体感受外邪、表现出具有寒的特性的临床症状的一类病证。《难经· 五十八难》所言广义伤寒五种病证中之“伤寒”,即为狭义。 伤寒具有“病”的涵义,但为什么具有广泛意义,泛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呢?伤寒有什么特殊的代表性吗?众所周知,所有的风、寒、暑、湿、热、燥外感外邪,感之都会引起热性的疾病,之所以都会引起以发热为主的疾病,也是由于人的因素,人是以阳为主、阴平阳秘的活的生命体,“六气皆从火化”道理就在于此,在这六邪之中,唯有寒与热性病的“热”,性质截然相反,在中医整体思维中,就连性质相反的寒邪伤人也会化为热性病,其他邪气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因此“伤寒”具有了特殊的代表性,以“伤寒”代表所有外邪引起的一切外感热病也就很自然的事情,正如《素问·热论》所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言皆属于“伤寒”一类的疾病,可以统称为“伤寒”病。《千金方》引《小品方》云:“伤寒,雅士之词。云天行、瘟疫,是田舍问号耳”。可知,伤寒与天行、瘟疫同类而异名,均指外感急性热病,但伤寒一词却是具有一定思维和地位的雅士之人,对一切外感热病的高度概括,可见伤寒具有了更为广泛“病”的意义。 不论病因之伤寒还是病名之伤寒,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蕴含着人的内在因素,人的因素是内因,是得病与治病的主要依据。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仲景以人体之“三阴三阳”作为疾病分类主要依据;也正因为如此,《伤寒论》中有“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之“发于阳”、 “发于阴”之论;也正因为如此,六经提纲都是以六经“之为” 病的“之为”描述;也正因为如此,在理解中风与伤寒之概念时,要注重人体所表现出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为依据;也正因为如此,仲景在辨治疾病时,要时时注重人体内在正气抗邪的趋势、脏腑的生理特性、阴阳的关系等等人的因素,注重发挥人的内在能力,……等等处处都体现着“伤寒”概念的深层内涵。P1-3
美国著名小说家,连续5年入选“全美最受欢迎作家”。1992年,以处女作Songs of the Humpback Whale崭露头角,2004年出版的《姐姐的守...
张悦然,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知名艺文主题书系《鲤》的创办者及主编。著有长篇小说《茧》《誓鸟》《水仙已乘鲤鱼去》《樱桃之远》,短篇小说集《十爱》《葵花走...
寂地畅销绘本漫画家,被誉为“情感色彩魔术师”。代表作品《我的路MYWAY》系列。作品出版法国,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同时,《我的路MYWAY》系列也多次...
颜灼灼,原名龚小莞,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厦门晚报记者,采写新闻多次获得省、市及国家新闻奖。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擅长演绎披着悬疑外衣的爱情故事,将惊心动...
深爱红茶的山田诗子,不但通过红茶品牌“卡雷尔•恰佩克”推广红茶,也尝试利用书籍让更多人人了解红茶。在这本《山田诗子的红茶时光》中,她把自己对于红茶的知识和深厚素...
小桥老树,男,40岁,某省某市某局局长。荣登2010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侯卫东官场笔记》系列小说累积销量突破100万册,作者被誉为“新派官场小说掌门人”。
承淡安简易灸治·丹方治疗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介绍灸法及其简易验方的书稿。全书分为灸的常识、灸的方法、灸治疗法与效验简易方共三编。其中灸治疗法与效验简易方又可...
☆一部足以令人对契诃夫的生活和创作产生全新的理解的传记☆一部契诃夫生平的标准参考书推荐给所有文学爱好者英国俄罗斯文学学者唐纳德•雷菲尔德花费五年时间, 遍访俄罗...
传染病学 本书特色 《临床误诊误治案例解析》丛书包括5个分册。每书以类病设章,以具体病名设节,每病以误诊案为中心,通过误诊案例的剖析,总结出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吴军,博士,与2002年加入谷歌公司,2010年加盟腾讯公司,出任负责搜索和搜索广告的副总裁。2012-2014年回到谷歌,领导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2014年,...
喬靖夫,1969年香港出生,武俠電視劇、動漫畫與電玩遊戲養育長大的一代。翻譯系畢業,1996年開始專職小說寫作,作品類型多變,包括動作幻想系列《吸血鬼獵人日誌》...
加瑞尔•萨维(Gavriel Savit)美籍犹太人,毕业于密歇根大学音乐剧专业,酷爱文学和写作。曾在纽约百老汇、布鲁塞尔、东京等地参加演出。在表演之外,萨维将...
《福尔摩斯办案记》所选插图均出自英国著名的插图画家西德。尼?佩吉特之手。福尔摩斯最初之形象——身高瘦削、鹰鼻薄唇、经常拿着烟斗与手杖,就是由佩吉特塑造的,此后所...
作品目录前言 序幕 第一章 從學生到教授,1895-1935 從私塾到教會學校 留美生涯 南開大學 清華大學 第二章 從政論家到進入政壇,
李志网名Learning hard,.NET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微软C#方向的MVP,有着丰富的.NET开发经验。2012年5月开始在博客园发表.NET技术相关...
2013-跨越考纲篇-考研中医综合240分之路 内容简介 《2013考研中医综合240分之路》系列丛书包括跨越考纲篇、实战规律篇和冲刺高分篇,是考研中医综合品牌...
高罗佩(Robert H.Van Gulik 1910-1967)荷兰职业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主要任职于远东各国。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
诊断你的医生 本书特色 应该对医生的话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对医生言听计从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身体是你自己的,你要用生命来承担一切,医生不是恩赐的,求医者不一定...
甘肃卓尼土司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近百年来,学界对土司制度已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其重心仍主要放在西南地区,对西北土司制度的研究则略显单薄,对卓尼土司的研究更微。...
《精准瑜伽解剖书4:身体倒立及手臂平衡体式》内容简介:广东医科大学·李哲人体科学工作室负责人 李哲老师倾情作序推荐 带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