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乔姆斯基文集之一。本文集所译介的几部著作分别成书于不同时期,均为乔姆斯基政治评论的代表作,基本上涵盖了作者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探讨了美国自越南战争、海湾战争、“9·11”事件以来的对外政策走向,尤其是对于一向自我标榜为“价值中立”的美国媒体和舆论界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并进而对当今世界的*大热点问题之一——国际恐怖主义——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本文集有助于国内学人及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政治、外交、军事、文化政策,这也是我们引进本书的初衷。当然,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西方学者,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提法同我们有一定差距,相信读者是会理解和把握的。
“恐怖主义”这一术语开始使用于18世纪末,主要指的是政府为确保民众顺从所采取的暴力行为。仅就这一概念本身而言,它对国家恐怖主义的实施者并无大用,因为他们掌握权力,处于能够控制思想和言论体系的地位。因此,这一*初的含义已经被废弃了,“恐怖主义”开始被主要用于由个人和团体所从事的“小恐怖主义”。原先这一术语被用于指那些残害自己国民和整个世界的君主,而现在它被局限于指那些骚扰当权者的盗贼,当然这种限制也并不完全,它仍然可以被用来形容敌对的君主,它的范围可以根据权力和意识形态的需要进行变换。
作为世界一流学府麻省理工 学院的语言学和哲学教授,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被公认为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是当『弋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的泰斗,并因此被誉为“*伟大的持不同政见者”。数十年 来,他一直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坚持批判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和民主制度的伪善,尤其是批评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每当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 变化时,西方知识界往,主率先关注他的表现。例如“9•11”事件之后他接受了几乎所有世界著名媒体的专访,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予以严厉的批评。他对时 事精辟独到的见解、对美国政治入木三分的批判,一直受到西方政治界和知识界的极大关注,他的著作也在西方知识精英群体中拥有广泛的读者和支持者。本文集所 译介的几部菩作分别成书于不同时期,均为乔姆斯基政治评论的代表作,基本上涵盖了作者政治理论的核心体系,探讨了美国自越南战争、海湾战争、“9•11” 事件以来的对外政策走向,尤其是对于一向自我标榜为“价值中立”的美国媒体和舆论界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并进而对当今世界的*大热点问题之一——恐怖主义 ——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有助于国内学人及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政治、外交、军事政策。
不仅仅是对美国半个世纪的抗议
乔姆斯基是当代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他也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近40年来,作为西方知识界“左派”领袖,乔姆斯基不断抨击美国政府及其对外政策乃至整个西方民主制度。特别是近十年,乔姆斯基反对美国干预科索沃,反对美国偏袒以色列,反对针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反对推翻萨达姆政权,当仁不让地成为反战运动的领袖人物。正是这样一种“异见”的态度,得到了全世界知识分子的尊重。
上海译文出版社最近出版的5卷本《乔姆斯基文集》则对乔姆斯基自越战以来的言论作了一个总结。
乔姆斯基的本行乃是语言学,也正是语言学让他获得了如日中天的学术地位,他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成为语言学界长时间学术发展的指针,他的这一理论所造成的影响被称为“乔姆斯基革命”。为什么一位语言学的宗师会投身于喋喋不休的公共发言之中?他曾坦承是上世纪60年代的反战将他卷入了社会抗议运动,从此他对民权运动有了深深的理解和同情,由此才真正开始介入政治。
在《反思肯尼迪王朝》一书中,他详细引用了越战相关的档案文件和研究成果,指出肯尼迪从一开始,就受制于对抗共产主义的冷战意识,想在越南及东南亚地区保持政治控制力,从而形成对中国与苏联的对抗格局。但是当南越失去政治控制力后,他开始将军事行动不断升级。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肯尼迪作为一个负载着美国人民励精图治的政治明星形象,遭到致命性打击,而且在关于肯尼迪是否打算撤军的问题上,乔姆斯基也广泛调阅了肯尼迪时期关于越战的文件和备忘录。事实上,他发现,并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肯尼迪有撤军的意图。所有材料都显示,在这位政治明星的光环下面,暴力侵略越南是他的一贯政策,并没有发生改变。
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后来里根所提出的“国际恐怖主义”与老布什发动的“海湾战争”及他儿子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都只不过是肯尼迪逻辑的延续。在《海盗与君主》一书中,乔姆斯基从中东问题开始谈起,根据他对历史的重新解读,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无法最终达成和解协议,根源乃是美国及它支持的以色列,从来就以不平等的态度对待巴勒斯坦。
一旦要将自己打扮成“君主”,那就不仅需要有强大的武力支撑,而且还需要意识形态的掩饰。事实上,美国一直支持以色列对所谓“恐怖主义”袭击的报复行动,而以色列在1985年对突尼斯的袭击,不仅被美国默认为适当的报复,而且对将巴解组织纳入“恐怖主义”的符号下表示赞扬。
所有这一切,在乔姆斯基看来,都是权势者肆意滥用“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抹黑方式,来进行“恐怖”式报复行动的自然结果。而中东现在所陷入的和平僵局,在他看来,无非是美国及它所支持的以色列,挟势自重而试图消灭对方的“国际恐怖主义”逻辑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乔姆斯基在《恐怖主义文化》一书中,从1986年美国干涉尼加拉瓜的丑闻开始谈起,以美国在中美洲这一“私家后院”的干涉史,论述里根是如何既担心公众对武力干涉的反对,而与美国的精英共谋制造出一套对他国进行“恐怖主义”抹黑的宣传模式。而这又通过那些由大集团控制的媒体有意无意地筛选言论,来对公众发布不对称的信息和立场。由此,以自由与民主的名义来对一个国家根据美国利益需求进行干涉,就成为里根之后所奠定的“恐怖主义政治文化”的基调,而美国对中美洲的干涉过程,完整地展示了这一逻辑的发展。
《霸权还是生存》则基本表明了乔姆斯基对美国在世界格局中角色的总结:那就是美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帝国式的单极霸权世界,从而达到控制全球的目的。这一结论,自然是乔姆斯基在观察了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所作的总结。美国在全球反战的浪潮中,肆无忌惮地发动伊拉克战争,抛去对萨达姆统治的评价,乔姆斯基看到的是一个试图以暴力压制敌人,从而控制世界的帝国逻辑正在形成和表现出来。
这一逻辑对于乔姆斯基而言其来有自,从“门罗主义”到后来威尔逊总统时代所获得的加勒比海的控制权,到“二战”阶段罗斯福总统给美国带来的反法西斯领袖角色,铺垫了后来肯尼迪与小布什分别发动战争的力量与逻辑基础。但是对于“9•11”之后美国在全球发动的反恐战争,乔姆斯基最为担心的是这种倚权自重的美国政策,既无视被轰炸国家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也从另一方面利用了美国公众的恐惧心理,而实际上,所谓“恐怖分子”所仇恨的并非美国,而是美国的政策。
我们对乔姆斯基的理解,或许并不只是阅读一个知识分子在美国长达50余年的抗议史,而是给予我们一个重新置换语境的机会,来观察长达半个世纪的美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这样,我们不必将乔姆斯基背后的意识形态背景预先设定在我们自己语境中的标签分类上,而是试图去真实了解,乔姆斯基所面对和批评的那些内容,到底在理念上是否违背了美国所一直宣称的自由民主的价值原则,从而以行动与言语之间的差别,来对美国政府这数十年的国内与外交政策进行深层的批判。
乔姆斯基:美国政治的牛虻
我们对乔姆斯基的理解,或许并不只是阅读一个知识分子在美国长达50余年的抗议史,而是给予我们一个重新置换语境的机会,来观察长达半个世纪的美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
如何阅读乔姆斯基
对于这样一位身在美国的左派知识分子,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态度似乎也很暧昧难定。一方面,乔姆斯基颇合乎中国知识分子长期所追求的“士当弘道”的独立精神,而且他所批评的对象乃是一向以霸权形象示人的美国政府,从而获得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认可;但另一方面,美国作为“民主国家典范”,又被另一部分知识分子所认可,从而极力想忽略美国外交与国内政策的错误示范,这种将“美国”替换成”民主”的习惯,至今仍成为一些知识分子直面乔姆斯基的心理障碍。
在这样的语境下,这一套《乔姆斯基文集》的出版才显示出他的真实意义,该套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文集共有五册,将乔姆斯基自越战以来的言论作了一个分类,从而既在事件上进行清楚的分类,也可让我们可以对他的思想逻辑有一个时间的贯穿。
而我们对乔姆斯基的理解,或许并不只是阅读一个知识分子在美国长达50余年的抗议史,而是给予我们一个重新置换语境的机会,来观察长达半个世纪的美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这样,我们不必将乔姆斯基背后的意识形态背景预先设定在我们自己语境中的标签分类上,而是试图去真实了解,乔姆斯基所面对和批评的那些内容,到底在理念上是否违背了美国所一直宣称的自由民主的价值原则,从而以行动与言语之间的差别,来对美国政府这数十年的国内与外交政策进行深层的批判。
2005年11月29日,诺姆•乔姆斯基在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主办的论坛上迎来了老对手德肖维茨。这位大名鼎鼎的哈佛法学院教授,曾担任过最高法院大法官哥德伯格的法律助理,后来又担任了著名的辛普森案件被告方的法律顾问,从此名声大噪。可是他与乔姆斯基之间,却早已有30余年的恩怨。1973年,由于乔姆斯基获得了一份法庭记录,上面有德肖维茨在法庭上对一位以色列民权人士进行的恶意虚假陈辞,但是同时德肖维茨却在《波士顿环球报》上对此撒谎,乔姆斯基进而写信指责这一行为,遭到德肖维茨的激烈反击,直到乔姆斯基最终将这份法庭证词翻译出来交给报社,最后以报社拒绝发布德肖维茨后续反击文章而告终。
这一恩怨终于引发了德肖维茨30余年的睚眦必报行动,在他的书中,他将乔姆斯基形容成一位“反锡安主义的狂热信徒”、“反以色列”、“反美国”甚至“反西方”的异端,并且提出了后来被广为引用的专用词汇——“乔姆斯基星球”,以此攻击乔姆斯基的发言都是胡编乱造,没有根据。辩论后也有好事者专门将乔姆斯基论辩中所引用的资料进行核实,而结果却是乔姆斯基的发言基本有其来源。
从专业学者到公共知识分子的转换
在乔姆斯基长达50余年的公共发言过程中,这样的类似攻击并不少见,他招致的无数诽谤或者类似的人格攻击已经将他锻炼成一位沉稳的斗士。但稍微熟悉他的人都会知道,他的本行乃是语言学,事实上,也正是语言学让他获得了如日中天的学术地位,他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成为语言学界长时间学术发展的指针,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而他的这一理论所造成的影响被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为什么一位语言学的宗师会投身于喋喋不休的公共发言之中,而且在招致无数攻击后仍然越挫越勇?在接受著名新闻人比尔•莫耶斯的访问时,他坦承对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并无成就感,他不想成为公众人物,也不喜欢游行和演说。但是上世纪60年代的反战将他卷入了社会抗议运动,从此他对民权运动有了深深的理解和同情,由此才真正开始介入政治,而且所针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从上世纪60年代的肯尼迪到里根、克林顿直到今天小布什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议题囊括这几十年时间的重大事件,越战、海湾战争、9•11 事件以及伊拉克战争。
肯尼迪与美国暴力外交政策的起源
在1991年左右,随着奥立弗•斯通的电影《刺杀肯尼迪》一片的流行,肯尼迪作为一位试图引领美国人民走出越战阴影的领袖形象,再次被呼唤出来。在这部著名的电影中,肯尼迪之所以被刺杀,就是因为他决心从越南撤军,从而被一个阴谋集团所暗杀。
显然,乔姆斯基对此嗤之以鼻。在《反思肯尼迪王朝》一书中,他详细引用了越战相关的档案文件和研究成果,指出肯尼迪从一开始,就受制于对抗共产主义的冷战意识,想在越南及东南亚地区保持政治控制力,从而形成对中国与苏联的对抗格局。但是当南越失去政治控制力后,他开始将军事行动不断升级,并且在他遭暗杀前,他仍然无视同时期赫鲁晓夫已经准备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的计划,而准备继续增加军事方面的开支。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肯尼迪作为一个负载着美国人民励精图治的政治明星形象,遭到致命性打击,而且在关于肯尼迪是否打算撤军的问题上,乔姆斯基也广泛调阅了肯尼迪时期关于越战的文件和备忘录。事实上,他发现,并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肯尼迪有撤军的意图。所有材料都显示,在这位政治明星的光环下面,暴力侵略越南是他的一贯政策,并没有发生改变。
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后来里根所提出的“国际恐怖主义”与老布什发动的“海湾战争”及他儿子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都只不过是肯尼迪逻辑的延续。
在《海盗与君主》一书中,乔姆斯基从中东问题开始谈起,根据他对历史的重新解读,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无法最终达成和解协议,根源乃是美国及他支持的以色列,从来就以不平等的态度对待巴勒斯坦,从而以拒绝主义的方式来处理以巴问题。一旦巴解组织有武力行动,以色列就宣布他们是“恐怖主义”,而以君主的形象来进行“报复”——转换成美国外交政策术语,那就是“先发制人”了。最近爆发的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冲突,也仍然在“海盗”与“君主”的逻辑下继续上演。
一旦要将自己打扮成“君主”,那就不仅需要有强大的武力支撑,而且还需要意识形态的掩饰。事实上,美国一直支持以色列对所谓“恐怖主义”袭击的报复行动,而以色列在1985年对突尼斯的袭击,不仅被美国默认为适当的报复,而且对将巴解组织纳入“恐怖主义”的符号下表示赞扬。而同样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以色列对黎巴嫩加纳村的轰炸,造成至少53名平民的死亡,而这一切都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旗帜下继续上演,这也从另一面透视出乔姆斯基的犀利眼光。这一逻辑在利比亚问题上,同样也是被运用无碍的。
回顾“国际恐怖主义”这一用语的历史,乔姆斯基梳理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恐怖主义”是如何被里根总统高调提出来,从而深深植根于美国的政治文化之中。通过对尼加拉瓜的干涉,美国开启了一套“国际恐怖主义”的干涉模式,从此,在中美洲,美国及其支持的代理人展开了大规模的暴力冲突,而代价就是数以万计的人丧生。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古巴了,中情局训练的古巴流亡分子不仅炸掉古巴一架民航客机,而且不断袭击古巴的船只和各种民用目标。
所有这一切,在乔姆斯基看来,都是权势者肆意滥用“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抹黑方式,来进行“恐怖”式报复行动的自然结果。而中东现在所陷入的和平僵局,在他看来,无非是美国及他所支持的以色列,挟势自重而试图消灭对方的“国际恐怖主义”逻辑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恐怖主义文化与美国的全球统治
对于美国总统而言,要想在外交上肆意行动,无视公众的反应,自然是不大能行的通的。这就像在肯尼迪时期,美国公众对于在越南的穷兵黩武几乎视若无睹,但是经过越战的失败,在里根任上,对于中美洲国家的干涉,就要回避公众的强烈反对的声音,转而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
乔姆斯基在《恐怖主义文化》一书中,从1986年美国干涉尼加拉瓜的丑闻开始谈起,以美国在中美洲这一“私家后院”的干涉史,论述里根是如何既担心公众对武力干涉的反对,而与美国的精英共谋制造出一套对他国进行“恐怖主义”抹黑的宣传模式。而这又通过那些由大集团控制的媒体有意无意的筛选言论,来对公众发布不对称的信息和立场。由此,以自由与民主的名义来对一个国家根据美国利益需求进行干涉,就成为里根之后所奠定的“恐怖主义政治文化”的基调,而美国对中美洲的干涉过程,完整地展示了这一逻辑的发展。
所有的这一切,乔姆斯基自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架构来作整体性的理解,而《霸权与生存》则基本表明了乔姆斯基对美国在世界格局中角色的总结:那就是美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帝国式的单极霸权世界,从而达到控制全球的目的。
这一结论,自然是乔姆斯基在观察了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所作的总结。美国在全球反战的浪潮中,肆无忌惮地发动伊拉克战争,抛去对萨达姆统治的评价,乔姆斯基看到的是一个试图以暴力压制敌人,从而控制世界的帝国逻辑正在形成和表现出来。
这一逻辑对于乔姆斯基而言其来有自,从“门罗主义”到后来威尔逊总统时代所获得的加勒比海的控制权,到二战阶段罗斯福总统给美国带来的反法西斯领袖角色,铺垫了后来肯尼迪与小布什分别发动战争的力量与逻辑基础。但是对于9•11之后美国在全球发动的反恐战争,乔姆斯基最为担心的是这种倚权自重的美国政策,既无视被轰炸国家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也从另一方面利用了美国公众的恐惧心理,而实际上,所谓“恐怖分子”所仇恨的并非美国,而是美国的政策。
正是这一高度概括性的结论,乔姆斯基对今天美国的民主制度产生根本的怀疑。在他看来,美国已经变成由政治、经济及媒体精英来排斥公众参与政治的局面,人民缺乏力量来纠正错误的政策,反而被误导去支持种种错误的外交政策。而这也让我们联想到美国如今另一股鼓吹“强势民主”的政治思潮,强调公众要积极参与政治,从而防止被少数精英操弄。而这也是乔姆斯基对美国所作的最深刻的诊断,美国的危机乃是新自由主义所给民主带来的根本危机。
诺姆·乔姆斯基,作为世界一流学府麻省理工学院的语言学和哲学教授,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被公认为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是当代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的泰斗,并因此被誉为“最伟大的持不同政见者”。数十年来,他一直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坚持批判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和民主制度的伪善,尤其是批评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每当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西方知识界往往率先关注他的表现。例如“9·11”事件之后他接受了几乎所有世界著名媒体的专访,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予以严厉的批评。他对时事精辟独到的见解、对美国政治入木三分的批判,一直受到西方政治界和知识界的极大关注,他的著作也在西方知识精英群体中拥有广泛的读者和支持者。
猎人笔记-(全译本) 本书特色 ★一曲大自然与美丽心灵的悠扬牧歌。★一幅优美而隽永的俄罗斯风情画卷。★《猎人笔记》是俄罗斯文学中少见的轻盈恬淡之作。★在屠格涅夫...
流言 本书特色 读《小团圆》,不能不看张爱玲散文全新修订,华丽上市!散佚作品《不得不说的废话》等七篇首次收录,*新增补《炎樱衣谱》《寄读者》两篇文章。读《小团圆...
二十世纪诗词史论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马大勇教授关于二十世纪诗词研究的论文近二十篇,凡三十万字。以2007年发表《二十世纪诗词史之构想》为标志,作者在学界率先提出...
精彩摘录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引自第55页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
乡土美食系列:海纳百川土著饭 本书特色 关内流人和域外洋人的吃食,虽然是形成黑龙江乡土吃食的三要素,但是这里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满人久居的地方,因而清代饮食文...
被搞丢的人生:废料箱里的148本日记:148 diaries found in a skip 本书特色 能写出这种笔迹的人就是个十足的疯子。——职业笔相学家协会...
开卷文丛第三集:燕石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开卷文丛》之一。你听说过关于“燕石”的故事吗?说的是,古时宋国有一个愚人,得到一块燕石,视作大宝。一位周人见了,大笑曰...
顾随(1897-1960),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终生执教并从事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先后在河北女师学院、燕京大学、...
《我如何从股市赚了200万(珍藏版)》内容简介:他是一个舞蹈演员,因偶然的机会涉足股票市场,从3000美元起步。像许多新手一样,他
《国画一学就会(大字版)》内容简介:中国的写意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画一学就会(
《美食的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简介:你知道吗 臭臭的食物为什么吃起来香? 吃辣为什么会上瘾? 方便面为什么是弯的呢? 为什么南北方
华君武集(全十册) 本书特色 ★ 32开盒精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华君武,我国著名漫画大师、活动家,长期从事漫画创作。★ 本书由曾荣获全国书籍设计...
《未来供应链》内容简介: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是变局的关键。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体系
G-SZ-中国现代文学百家--端林蕻良代表作--初吻 内容简介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为端木蕻良之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系列丛书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直接出面,...
苏青散文-外婆的旱烟管 本书特色民国才女苏青的散文集,一度洛阳纸贵传世经典。分“记忆深处”“乱世人生”“女性主张”“围城内外”四辑,收入《豆酥糖》《论女人》《论...
巴巴里海岸 本书特色 ☉两获普利策奖的文坛鬼才,数届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美国文学界称他为“海明威第二”。☉美国战后文学教父,美国当代伟大的良心。比“垮掉的一...
《生命的守卫者:免疫、癌症与治愈之道》内容简介:《生命的守卫者:免疫、癌症与治愈之道》讲述的是科学家、医生和患者探索生死攸
人间词话-彩图全解版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在这部书中,王国维以西方哲学、文学和美学的视野,对历代诗词名家名作作了精彩而独到的...
2008-中国年度散文 本书特色 《2008中国年度散文》是由中国散文界权威选家选编的是从全国数百种文学报刊当年发表的数以万篇近数千万字的散文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
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öf,1858~1940)是瑞典的优秀女作家,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拉格洛夫生于瑞典西部的一个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