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妓女见于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之久,她们作为一个专为适应男人声色之需而延续存在的社会群体,既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也给文明社会以一定的腐蚀和污染。
本书联系历史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侧重于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把妓女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审视,在系统考察娼妓制度的古今演变和历代妓女的生命妓女文化从产生到发展、从兴盛到消亡的总体趋势。
本书作为建国后**部研究妓女文化的通史,既发掘了不少长期湮投未见的史料,披露了一些国内鲜为人知的秘闻,又对于史的揭示多有补正,对某些重要的理论问题有所突破,能自立新说,真正做到了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干一炉。新华社曾以《中国首部妓女文化研究专著出版》为题,在“中国文化简讯”畔向海外发出通稿,给予本书高度评价:“该书从妇女学和文化毕的角度,对中国妓女这一社会群体进行了科学的、历史的评判,同时还论述了古代妓女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的深远影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许多专家、学者盛赞本书史料翔实,考辨谨严,是本难得的好书。
绪论
一、女性文化的理论内涵
二、中国女性文化的基本模式
三、中国妓女文化的基本特征
四、关于中国妓女文化史的研究与本书的写作
**编 妓女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章 妓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节 女乐、倡优:供天子、诸侯宫中娱乐的妓女
第二节 侍姬、声妓:供官僚、贵族家中玩乐的妓女
第三节 女闾、营妓:供工商军民冶游的妓女
第四节 巫娼、宗教卖淫:中西妓女起源比较
第二章 早期妓女的生活方式
**节 妓女的来源
第二节 妓女的条件与职责
第三节 妓女的地位与待遇
第四节 妓女的归宿
第二编 妓女文化的鼎盛与控抑(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
第三章 官妓文化史叙论(上)
**节 宫妓与教坊制度的演变
第二节 地方官妓的兴盛与控抑
第三节 市妓与都市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 历代乐籍制度及其对妓女的贱视
第四章 官妓文化史叙论(下)
**节 官妓的职能及其生活方式
第二节 花榜的盛行与《嫖经》的出现
第三节 官妓同狎客、官府、龟鸨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官妓的理想和人格追求
第五章 家妓文化史叙论
**节 历代家妓发展概述
第二节 家妓的角色内涵
第三节 家妓的命运遭际
第四节 家妓的生活态度
第六章 私妓文化史叙论
**节 官妓时代的私妓概述
第二节 清中叶私妓发展盛况
第三节 私妓出卖声色的原因及其归宿
第四节 私妓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
第三编 妓女文化的复兴与消亡(近代、现代、当代)
第七章 近、现代妓女文化的复兴与蜕变
**节 天朝的禁娼与清末的弛娼
第二节 公娼制度与现代废娼运动
第三节 妓女的输出与输人
第四节 近、现代妓院的形式类别与经营管理
第五节 近、现代妓女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当代娼妓的取缔与残余
**节 大陆娼妓制度的取缔
第二节 妓女的改造与安置
第三节 当代台、港地区的娼妓文化
第四节 大陆暗娼的复活与扩张
第五节 当代暗娼问题面面观
附录一 初版序
附录二 有勇有识的探索
附录三 胆识和功力——《中国妓女生活史》阅后随感
附录四 评《中国妓女生活史》
附录五 谁人评说——《中国妓女生活史》读后
附录六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评《中国妓女生活史》
修订版后叙
第二节 侍姬、声妓:供官僚、贵族家中玩乐的妓女 既然历代君主都是一些享乐大王,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特权在宫中收纳大量的美人、女乐、倡优供其赏玩;那么,在他们统治之下的官僚贵族,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士大夫富豪,便也理所当然地仿效君主,在家中蓄养一定数量的美女或歌舞女艺人供其享乐。这些女性往往都负有呈身与献伎的双重使命,因而史书多称她们为侍姬、爱妾、声妓、歌姬、舞妓,也有称为美人、女乐、倡伎的,我们不妨把这类女性统称为家妓。 家妓同样起源于女奴隶,它的发展也大致与宫妓同步。甚至有些臣僚的部分家妓就是来源于宫廷女乐,例如*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家妓,就是晋悼公于公元前562年赐给魏绛的8名女乐。不过,对于秦以前一般官僚贵族蓄养家妓的情况,由于史籍疏于记载,我们现在已不甚明了,而关于春秋战国时诸侯王拥有妓女的情况(考虑到这些诸侯实际上都是南面称君,各自为政,与汉晋以后分封的诸王侯有所不同),我们已在**节中作了论述,故本节拟着重论述汉以后家妓发展的情况。 在两汉三国时,官僚贵族蓄养家妓,已经蔚成风气。据《汉书·贡禹传》载,西汉时“诸侯妻妾或至数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数十人”。这里所说的“妾”和“歌者”实际上都是指家妓。古代统治阶级虽然实行的是多妻制度,但无论是谁,妻子只有一个,妾也根据特权等级各有规定:“诸侯一取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上述有的诸侯拥有妻妾至数百人,例如汉武帝时的武安侯田蚧,就是一个“后房妇女以百数”②的代表,即使除去特权许可的一妻八妾,余下的作为家妓,仍然要以百来计算。这种淫侈之风,至西汉末年成帝时愈演愈甚,公卿列侯,亲属近臣之家,大多仿效皇帝,“设钟鼓,备女乐”。如张禹蓄妓不仅供自己娱乐,而且还让他的弟子分享。有一次,他带学生戴崇进入后堂,一边饮酒,一边让“妇女相对,优人管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甚至有的豪门外戚,竞嚣张到敢于“与人主争女乐”。外戚王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兄弟五人,曾于同日封侯,世称五侯。五侯之问,争为奢侈,“后庭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互相攀比,纵欲享乐。成帝逝世后,陵墓尚未建成,王根就“聘取故掖庭女乐五官殷严、王飞君等,置酒歌舞”。 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争相专权,政治腐败,淫侈之风更有增无已。如汉桓帝时,外戚梁冀把持朝政达十多年。在此期间,梁冀利用职权,“大起第舍”,“广开园囿”,并掠取良家女子数千人,作为家妓、奴婢供其役使。每当春秋暇日,他乘车出游,都有成群结队的倡伎紧随车后,鸣钟吹管,歌酣竞路。公元159年,桓帝与宦官单超、左瞎、具瑗、徐璜、唐衡合谋,诛杀了梁氏满门老少,单超等5人也于同日封侯,从此后政权又落入宦官手中。五侯专权后,除单超早死外,其他四侯的穷奢极欲与梁冀相比,也毫不逊色。尤其荒唐的是,作为刑余之人的宦官,他们也“多取良人美女,以为姬妾,皆珍饰华侈,拟则宫人”。汉灵帝时,大将军窦武也曾“多取掖庭宫人作乐饮宴,旬月之间,赀财亿计”。在当时,不仅王侯将相、外戚宦官广蓄歌伎,一些士大夫也加以仿效。如安帝时的通儒马融,教育的学生数以千计,但他“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真称得上是风流浪漫了。即使一些商贾贩夫,地主富豪,在享乐上也向上流社会看齐,因而,他们往往也是“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妓乐,列乎深堂”。
顿超义丛书2--六祖坛经顿超义直解 及其他二种 内容简介 《素材点金:高中生三年时事热点素材》主要内容包括:三年高考时事热点考题探析、三年热点聚焦、三年高考时事...
中国文化大师谈 本书特色 ★ 中国文化史的 开山、压卷 之作,诚为国学爱好者必读之书; ★ 汇集中国文化学奠基人柳诒徵、一代史学巨匠吕思勉的论著精华;★ 学术性...
《T+0波段操作入门与实战技巧》内容简介:《T+0波段操作入门与实战技巧》围绕T+0的操作手法,详细讲解了T+0的三种操作模式,如何建
一九九一-一九九三-《读书》十年-(二) 本书特色 关于《读书十年(2 1991-1993)(精)》,关于扬之水和《读书》的十年,一切尽在这挑挑拣拣选出来的几十...
白居易-使我思君朝与暮 本书特色1. 本书对著名诗人白居易经典诗词的解析,为当下中国古典诗词全民背诵鉴赏盛宴增添了一道佳肴!“新花间派掌门——中国zui美诗词解...
天下华人 本书特色 王赓武教授的文集《天下华人》主要对“华侨”一词的起源、历史著作中的华侨、中国革命与海外华人、“华人散居者”、海外华人的过去与未来等问...
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2008/8) 本书特色 文化是构成民族精神的基石,把握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借鉴发达的西方文化,提高高等院校学生和社会青年的文化素质,全面提...
中国传统节日 本书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从远古走来。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广泛的民众基础。传...
王摩诘 内容简介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绘画家,被誉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本书作者以翔实之史料对王维之生平进行勾勒,并对其诗作和画作进行了细致精到的评述...
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 本书特色本手册收录了古代汉字一万一千六七百个。每字后面列出其上古和中古的音韵地位,并加注拟音,以供学习,研究古代汉语,汉语史,汉语音韵...
无事不说日本 本书特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中国人东渡日本,惊诧友邦之余,把体验、考察、认知付诸文字。本文丛所选作者皆为旅日华人写作的佼佼者。他们都旅居日...
趣味文化常识一本通 本书特色 《趣味文化常识一本通》(作者文思)对中国文化材料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具代表性、*实用、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将浩如烟海的文化常...
大师眼中的国学-林语堂谈国学 本书特色 孔子,就如同亚里士多德一样,他把自己的赌注都放在了人性上,并且觉得接受自然的人性要比改变它强得多。要想实现一个好的社会设...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内容简介:随着“冷战”结束,狂乱的二十世纪终于趔趔趄趄走到终点,福山重提过去几个世纪来伟大哲学家提
中国坐椅习俗 本书特色 翁同文的《中国坐椅习俗》按照椅子的演变史,对椅子历史的发展演化进行考究、论述,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讲解:即一、导论;二、补论坐椅习俗溯源西域...
《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与案例》内容简介:未来已来,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就需要先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在这方
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 内容简介 本书不是一思想史研究。一般来说,思想史的对象既包括自觉的理论观点,也可以是未经论说但流行过的观念。这种研究的主要目标不是分析某...
谏学-叁 本书特色 王旦的《谏学》不是对言语的浅层探究,它更关注言语之下的人性分析和社会本质的挖掘。它通过言语的表象,归纳出“言语”艺术的必然性和技巧性;透过社...
思想在旅途 本书特色 林凯所著的《思想在旅途》是一种对于人生、社会诸多问题的思想性平议,以其精炼而多成警句、“炼话”,或曰箴言。作者有丰富的阅历,并善于发现人生...
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作者近十年来的14篇文章,是作者多年来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汉语语法的成果,按各篇发表年份的顺序排列。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