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岗位与追求(文学研究会研究)

知识分子的岗位与追求(文学研究会研究)

作者:石曙萍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年:2006-06-01

评分:5分

ISBN:7801864700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知识分子的岗位与追求(文学研究会研究) 目录

001/总序陈思和
001/前言
001/**章文学研究会的发生及几个来源
001/**节《新社会》《人道月刊》与文学研究会
011/第二节商务印书馆与文学研究会
023/第三节《新青年》的分化与文学研究会
037/第二章文学研究会会员考
037/**节文学研究会会员考录
047/第二节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及发起经过
057/第三节文学研究会部分成员介绍
084/第三章《小说月报》及其主编
085/**节一个隐性的革命文学传统——沈雁冰与《小说月报》
105/第二节一种学者的研究型风格——郑振铎与《小说月报》
120/第三节一双伯乐的慧眼——叶圣陶与《小说月报》
141/第四章文学研究会的定期出版物——《文学周报》《文学旬刊》《诗》
14l/**节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周报》
153/第二节文学研究会的定期出版物之二:《文学旬刊》
165/第三节文学研究会的定期出版物之三:《诗》刊
189/第五章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与翻译
189/**节文学研究会的创作
207/第二节文学研究会的翻译
226/第六章文学研究会的外围组织——白马湖作家群、立达同人、开明同人
240/结语
250/参考书目文献
259/后记

知识分子的岗位与追求(文学研究会研究) 内容简介

虽然有一个“为人生”的口号起着统领作用,但文学研究会内部总体风
格是多样而丰富的,主要作家们表现出来的无论是文学观还是创作本身都有
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其中很多还是游离于“为人生”这一现实主义旗帜的。
而其中主要作家的总体创作风格是温文尔雅的,在丰富的个性中也体现了文
学研究会的总体风格倾向。这种风格在文学研究会的一批年轻成员身上继承
并延续,以叶圣陶、朱自清、刘延陵、丰子恺、夏丐尊、俞平伯等江浙文人
为代表,在温雅中更添一种清新飘逸的风格,这种风格在稍后被称为“白马
湖派”文学风格。这一批文学研究会成员在30年代文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
置,甚至成为后人理解文学研究会风格的主要印象所在。
但是文学研究会的创作风格也不仅是温雅,其中也很有一些异端,比如
庐隐、王以仁、徐玉诺、朱湘等作家,就是情怀激烈的一类。与大多数文学
研究会“岗位型”知识分子不同,这些作家没有固定工作,生活穷愁潦倒,
颠沛坎坷,*终都年纪轻轻就夭折。他们属于流浪型知识分子,*接近生活
的底层,他们比其他有固定工作的知识分子更敏锐地感受到了人生残酷的一
面,更容易在*痛苦的境遇中发出悲鸣,因而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浪漫激情,
字里行间喷发着生命的火焰,是文学研究会里的另类作家,其风格离温雅甚
远,而倒与创造社的风格有些接近。
庐隐是很叛逆而不羁的一位女作家。而且,庐隐虽然同样以“问题小说
”登上文坛,但是与冰心的大家闺秀风度完全不同,作品表现了一种小资产
阶级女性的人生苦闷。冰心有的是对这个世界的“爱”和拯救,而庐隐缺少
爱的童年使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怀疑和敌意,而她两次藐视世俗的婚恋则使
她更多地体会到女性在那个时代无法逃避的困境。庐隐是“被‘五四’怒潮
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她叛逆的性格和怀疑的精
神,是在离家出走的“五四”女儿中更接近那个时代的精神,她也因此承受
了更多的精神苦难,并不幸地于1934年5月死于难产,她生前的痛苦和难产
的结局似乎象征了现代女性生命觉醒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说五四新文学
中,郁达夫是**个大胆直率-地喊出了性爱苦闷的男性作家,那么庐隐则
是*早探讨性爱苦闷的女性作家之一。虽然庐隐的小说也被冠之以“问题小
说”的名义,称之为探讨“人生是什么”的哲学问题;而且对于“人生问题
”的苦索,庐隐是“穿了恋爱的衣裳”的,*好的例子是她的《海滨故人》
。但显然,茅盾的这一概括出发点还是指向着“为人生”的论题。放开这个
人为假定的创作目的,或许我们可以更清楚了看庐隐,其小说的特点是把性
爱的苦闷混合在她的“哲学病”里,而人生和恋爱这两者也并不存在谁穿着
谁的衣裳的问题,本来生存的苦闷同性的苦闷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换句话说
,性的苦闷是生存的苦闷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庐隐是用一种浪漫抒情和情绪
宣泄的方式,写下了一代五四中觉醒的女性的对性的暧昧态度,一种在理智
和情感之间无所适从、难以言说的性爱苦闷。代表作品有《海滨故人》、《
丽石的日记》、《或人的悲哀》等。无论是小说的题材和表达方式,或者作
家的经历和结局,庐隐在文学研究会中都属于一个另类作家,她的小说是一
种与温雅截然不同的浪漫、颓废、反叛风格,在当时颇为引起争议。
朱湘是文学研究会的一个奇异,在他的身上乖戾和典雅奇妙地结合在一
起。乖戾是指他的生活性格,而典雅是指他的创作风貌,两者是矛盾的却和
谐地组合成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朱湘性格的狂狷在他的经历中随处彰显
,他在清华上学期间,有人接受聘请要到清华任职,他却放出话去说“我来
教他还差不多,他来教我?”并*终使那位“教授’,的美差泡汤;朱湘读
书当时穷到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但还自费创办了不定期文艺刊物《新文》,
专门刊登自己的翻译和创作,但还是因为经济原因出版了两期以后就停刊了
;在清华的学习快毕业的时候,因为食堂有用早餐需点到否则作旷课处理的
规定,朱湘非常反感这种刻板矫饰的规章制度,特意违反而终被开除。1927
年8月朱湘赴美国威斯康星州劳伦斯大学留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孤僻狂
狷的性格,使他觉得自己是一只“失群的孤雁”,为了法文教科书里把中国
人叫做“猴子”,朱湘就愤怒地离开劳伦斯大学;1928年1月转入芝加哥大
学,次年因为一名教授疑心他没有把借用的书归还,不堪其辱而转学俄亥俄
大学。1929年9月朱湘为了家人的生活提前回国,在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
处任教。因为校方经常欠薪,生计日见窘迫,一个孩子出世不到一岁,便因
为没有奶吃而活活饿死了。诗人对生活充满天真的幻想在现实的艰难前全部
破碎。1932年因为安徽大学校方把“英文文学系”改成“英文学系”,因为
一字之差的矛盾,耿直狷介的诗人一气之下辞去教职,而在此后一年半的时
间里漂泊各地卖文为生,终因贫病交加和精神颓伤而投江自杀,时年29岁。
朱湘的这种性格中有着传统旧文人的傲骨和浪漫,但与现实社会却格格
不入,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一场悲剧。而令人奇怪的是,朱湘的诗歌却充满
了雍容典雅的美,既不是对现实愤慨偏激的抨击,也不是应和时代的颂扬,
而是“离去焦躁,离去情欲,离去略带夸张的眩目光彩””的从容和雅致。
比如《小河》,与周作人的包含了对生活的抗争的同题诗歌不同,交织着韵
的美丽,文字很从容。而《采莲曲》、《摇篮歌》等作品,可以看出朱湘诗
歌汲取了中国旧词韵律的灵魂,形式上有很强的音乐感,内容上柔和温暖,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诗歌的写作,所谓使新诗并不与旧
诗分离,只较宽泛的用韵分行,只从商籁体或其他诗式上得到参考,却用纯
粹的中国人感情,处置本国旧诗范围中的文字,写成他自己的诗歌,朱湘的
诗的特点在此”,“作者的那种安详与细腻,使作者的诗在一个带着古典与
奢华而成就的地位上存在,去整个的文学兴味离远了”。这样的一种形式和
审美,使朱湘的诗歌在当时年代中略显寂寞,但是重新回头看的时候才会发
现他秀丽清雅的诗歌中,散发的悠远魅力。而他对诗歌格律和音韵上的探索
,在新诗发展史作出了再要的贡献。P201-203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