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拥有悠久而良好的艺术教育传统。早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期,时任学堂监督(校长)的李瑞清先生就提出了科学与国学、艺术相结合的办学理念,首创图画手工科,开启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先河。历史地看,李瑞清先生的这一理念不仅深切博雅教育的精髓,而且暗合现代大学的精神,因此得到他的继任者们的高度尊重和积极践行,以至成为一种风气和传统。嗣后几十年间,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干、徐悲鸿、傅抱石等现代中国书画巨擘在这里长期任教,以自己旺盛的艺术创作和卓越的教育实践将南京大学打造成为当时艺坛的一个重镇,并有力地推动了南京大学以“诚”为核心的传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这堪称现代中国艺术史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但令人慨叹的是,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和其他综合性大学一样,南京大学的艺术学科也被调整出去。这样一种好的传统就此中断。
在现代大学发展史上,很多世界著名大学的校长都强调了科学、人文与艺术三者均衡发展的重要性。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持南京大学的工作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接续传统、光大传统,将南京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举措之一就是在1998年推动成立了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这大约是1952年以后在重点综合性大学中成立的**家艺术研究机构。成立该研究所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块充满希望的艺术园地,吸引艺术家驻校创作,促进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发展,推动艺术研究的开展,营造艺术的氛围、沟通科学、人文与艺术,引领新的南京大学精神的塑造与传播。
在南京大学这所以文理著称的高校里,艺术之花能够盛开吗?建所之初,很多人都对此表示出了善意的怀疑。然而,让所有人都感到神奇的是,该研究所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还获得了相当令人瞩目的发展:在创作上,该所完成了多组中国历史文化人系列雕塑作品,被誉为当代中国“写意雕塑”的策源地;在教学上,该所已经成为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而且还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国内研究生艺术教育界占有了一席之地;在理论研究上,该所致力于对中国雕塑艺术精神的研究,提出了不少得到国内艺术理论界尊重的重要成果;在对外交往上,该所以艺为媒,走出去、请进来,声誉远播欧美,成为南京大学国际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不管是科学研究、人文探索,还是艺术创作,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智慧,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创造,同样,一代人也都有一代人的局限性。一个人要想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更完美地实现自己的创造,就需要清醒地去认识自我与时代。这时,他人中肯的评论与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个方面,为山无疑是幸运的。这些年来,在其成长的道路上,他不断得到国内国外各界人士热情而睿智的评论与批评。对此,他总是能够虚心听取、潜心琢磨、勇于尝试,*终使自己比较早地获得了成熟与成功。今天,为了配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吴为山雕塑绘画展”,群言出版社以《诗意的塑造——吴为山艺术评论集》为题将各界人士历年来给予为山的评论文字结集出版。这个集子中的评论者基本上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安东尼·司顿斯、小杉三朗、熊秉明、靳尚谊、邵大箴、张道一、范迪安等中外著名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一类是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马万祺、季羡林、金耀基、宗璞等文化名人,还有一类则是钱伟长、杨振宁等学贯文理的科学大师。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为山艺术创作的艺术本体、文化性、社会性和历史价值进行了目光如炬的深刻评论。尽管这些评论者的社会背景、文化源流、审美取向等相去甚远,但他们却在几个方面形成了共识:为山“把传统的写意与现代主义的东西结合起来”(范迪安),其艺术创作的实质是创新,“吴为山的雕塑具有创建性”(杨振宁);为山“发现并升华了童性,体现了人类对童年的一种真实情感”(贝娅特丽克丝),“雕出人类真、善、美”(马万祺);为山“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季茨林),“是可以嘱托艺术之将来的人”(小杉三朗)。
这个集子中相当数量的文字我以前都曾读过,但今天读来,依旧感到有收获。希望为山以此为起点,在南京大学这块沃土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读吴为山的真、纯、朴
**次看见吴为山的雕塑是2000年4月,在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的多件作品。青铜的“齐白石”,从瘦削的脸孔,到长髯,到许多皱折的长袍,捕捉了一个矍然独立的精神。费孝通是国际知名的社会学教授。我曾多次听过他的课与他的演讲。吴为山的“费孝通”比真人似乎更像费孝通:开朗的面貌、幽默的谈吐和乐观的精神都刻划了出来。“荷兰女王”是另一件我十分欣赏的作品。通常西方艺术家很难画中国人面或塑中国人像,反之亦然。吴为山的女王头像完全跨越了此鸿沟。
*能显示吴为山天才的是他的许多模糊形象的作品。我猜想他善于在几分钟之内就捏造出来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春风”是吴为山给他的女儿塑的像,他说:“当时我生病在家,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小裙子飘起来,小脚丫翘起来,可爱之极……”我认为一个人心中如果没有诗意,没有淳朴的情感,作品一定不会感人。
另一个作品“无题”是圆球形的陶塑,融合几何球型与人头,浑然一体,极好,极美。是真、纯、朴的升华。我一直喜欢这几个字,很高兴吴为山把它们塑了出来。
大江健三郎说小说和随笔是他文学生活的车之两轮。我想人物塑像和即兴随指恐怕是吴为山雕塑生活的车之两轮吧。
看了吴为山的作品我为他写了几个字: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
他的发自内心的创新力从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凸显出来。
……
艺术日课书 本书特色 蒙娜丽莎、巴特农神庙和松果之间有何共同之处?梵高为什么会撕裂自己的耳朵?谁是卡拉瓦乔?咖啡何时从休闲饮品华丽变身为艺术媒介?节食时应该穿什...
本书是作者从当代视角(尤其是911以后)对纽约的城市历史与再生历程的深入而生动的描述,全书几乎涉及了纽约城市发展和城市的所有重
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 本书特色 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日本古典园林时,可以发现,无论从置景、点景还是整个园林的创意布局,随处都带有中国文化影响的鲜明痕迹,隐含着大量中...
导论本书是脑力探险的记载,是对电影艺术独有特点的探讨。我把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献给了电影艺术。我记得一九一六年《党同伐异》在
砖瓦陶文书法百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历代出土砖瓦陶文精品100种,每件砖瓦陶文均有作品简介、作品释文、作品赏析。砖瓦陶文书法百品 目录 苏解为陶盖丽山臥官壶盖咸...
安纳托利亚以亚洲为基点欧洲延伸,成了联系两块大陆的桥梁,同时也吸收了二者的影响,并由此创造出了它那别具一格的文化。现在那
景观实录:2014年11月 No.6:绿道设计:Greenway design 本书特色 《景观实录:绿道设计》的主题是“绿道景观设计”...
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经典文献;史学建构;电影工艺;电子媒介;数字技术;视听文化;电影产业;电影教育;阐释视野。理论与批评:电影观...
探寻:中国电影的本土化与类型化之路 本书特色 本书从支配电影诞生的艺术意志入手,采用与世界电影比较研究的方式,针对新中国建立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
被肯尼思•克拉克描述为“我所读过的最才华横溢的艺术批评著作之一”的《艺术与错觉》,是一部有关制像的经典研究。它试图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何以会有被称作风格的东西?...
戏剧“怎是”讲演录-名校名师名课实录 本书特色 这本“讲演录”是近十年来作者教授研究生“戏剧美学”这门课程所不断累积的成果的一个并不完善、也不完整的记录。内容包...
历代碑帖经典 (册页版):清 吴昌硕临石鼓文 本书特色 吴昌硕著刘明才主编的《临石鼓文(精)/历代碑帖经典》主要内容为吴昌硕临写的石鼓文。吴昌硕的《临石鼓文》现...
兰亭叙-虞世南临本-中国历代经典碑帖 本书特色 《兰亭叙》用笔提按分明,变化多端,正锋、侧锋相互生发,妍媚俊逸,浑然天成。其结字更是极尽变化能事,无一重复,千姿...
《魔力篮球》内容简介:本书以大量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技术性强的视频,从篮球的历史、赛事、文化、人物和技术等方面展现了篮球的
春分冬至-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 本书特色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二十四节气文化,可进入中国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大门,触摸到我们民族的...
学书有法-沈尹默讲书法 本书特色 《学书有法:沈尹默讲书法》将沈先生在五六十年代散布于不同报刊或单本印行的论书文字捡摘切实可行的,对学书者有较大帮助的,编辑成册...
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考古队由刘呆运任领队,具体发掘工作由李明主持。参加发掘的有刘占龙、卫超、葛林、王立鹏和靳振斌。壁画的保
日本谣曲选 本书特色 本书共收录有谣曲16篇,采用中日对照的形式。其中既有申非译本中已有收录的曲目,如《高砂》《熊野》《隅田川》《砧》《道成寺》,也有对从未在中...
怪面艺术 本书特色 在当今文化产业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动漫、卡通,影视怪面造型又活跃起来。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的学习探索中创造性地绘制出的一些怪面精品,具有一定的艺术...
昆曲表演艺术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我国**部系统深入研究昆曲表演艺术的学术著作。书中阐述了昆曲载歌载舞的表演特征形成的历史以及发展规律,探讨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