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对逝者的叩问

生者对逝者的叩问

作者:王充闾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2006-06-01

评分:5分

ISBN:7536678061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生者对逝者的叩问 目录

濠濮间想
——庄子侧写
严陵不从万乘游
貂蝉故里行
域外悲吟王子安
梵宫掠影
——天才文人骆宾王的末路
两个李白
何曾春梦了无痕
——苏东坡在海南
身后是非
——雅谑朱夫子
陆游的梦
李易安终古凝眉
龙湖之会
——李贽与袁中郎
陈梦雷痛写绝交书
情在不能醒
——绝代风流说纳兰之一
青眼高歌
——绝代风流说纳兰之二
纳兰心事几曾知
——绝代风流说纳兰之三
香妃
用破一生心
——且说曾国藩
他这一辈子
——且说李鸿章
因蜜寻花
——访鲁迅故居
小巷歌哭
——老舍故居遣怀
人生几度秋凉
——且说张学良
青天一缕霞
——悼萧红
丛台遥忆武灵王
汉高祖还乡
八王乱晋
藏王和公主的雪域情缘
机关算尽
——赵家天子系列之一
无字碑
——赵家天子系列之二
一囊吞尽宋王孙
——赵家天子系列之三
自将勘踏认前朝
——耶律倍追怀
完颜三兄弟
权阉肆,惑大明
狮山梵影
——且说建文帝
努尔哈赤迁都
驯心
——清初诸帝的驭人术
一夜芳邻
——邂逅勃朗特三姊妹
与福尔摩斯合影
海顿《告别》
她,嫁给了“纳斯卡线条”
——玛丽亚佳话
石不能言也动人
——维格兰的生命之华
易卜生的生命原版
涅瓦大街的俄国作家群
普希金与泪泉
“黎明鸟”契诃夫
“马背上的水手”
——杰克·伦敦
把望远镜倒过来看
——纽约作家群一瞥
诗人聂鲁达的恒久魅力
远村的召唤
——泰翁的后半生
蹈海余生作壮游
——崔溥与《漂海录》
一路文缘
——日本关西作家群

生者对逝者的叩问 内容简介

在中国近年的历史文化散文热中,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到:他,就是以一部《春宽梦窄》而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1997年)之全国优秀散文奖的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协主席王充闾,他的作品文笔优雅从容,意蕴精深幽远,体现出特有的诗性之美和丰厚的学术功力。他尤以历史文化散文见长,将历史与传统引向现代,引向人性深处,以现代意识进行文化与人性的双重观照,从中获取超越性的感悟,因而卓立于当代学者散文(文化散文)作家之林,深为海内外读者所喜爱,本册为《王充闾文化散文丛书》之人物散文系列,涵盖了千秋叩问、红尘解悟、昔梦追怀、文化乡愁、山川赏读、生涯旅寄等人生内外两界的般般情味。
解读历史,是一种心灵的对接。它既是生者对于逝者的叩访、驳诘,同时也是逝者对于生者的灵魂拷问——今人古人共同站在历史这面镜子前,照鉴各自的面目。在这种重新演绎人生的心路历程中,只要切入人性的深处,进到灵魂的底层,恐怕就不会那么超然、坦然,无动于衷了。

生者对逝者的叩问 节选

隐士本是一个群体,他们各各不同,但总有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大家觉得有必要画一幅能够概括这些特点的粗线条的隐士肖像: 一是隐士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和道德修养的士人——古代的士人相当于现代的知识分子; 二是虽然他们的智慧与才能高出于一般人,但却不求闻达,不入仕途,洁身守素,远居山林,许多人在经济生活方面都处于一种原始化、贫困化的状态; 三是他们以放弃仕途的富贵荣华为代价,博取更多的精神自由和更高雅的审美体验,看重个体生存形式和精神活动的自由自在; 四是他们忽视物质的享受,追求精神的超越,鄙弃以利相交、虚伪夸饰的人际关系,向往恬淡自然、超越功利的精神境界; 五是他们往往都有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生存理念和生命追求。 就封建时代的士子隐居遁世的情况来考察,清人陈日浴说:“或有执志而有所待者也;或有激于垢俗疵物而将以矫世者也;或有见于几先而佯狂以自全者也。”(《续高士传》序)这里既含有对客观现实的评价,也包括主体的价值判断,应该说,有一定的概括力。 但要排列顺序,首先应是“有激于垢俗疵物而将以矫世者”,如传说中的帝尧时期的巢父、许由。晋皇甫谧《高士传》中记载,许由初隐于沛泽,因帝尧欲以天下让之,而逃耕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后来,帝尧又召之为九州长,许由不愿闻之,而洗耳于颍滨。适逢巢父牵牛犊来饮水,见许由洗耳,问明缘由,便责备他隐居不深,欲求名誉,以致污秽犊口,遂牵牛犊至上流饮之。这类自甘退出社会舞台,彻底放弃对现实社会的价值关怀,绝对排斥入世而超然物外的狂狷者流,当属于原根意义上的隐士。严子陵也应属于这方面的典型。 他们认定社会现实、仕途官场是污浊的,因而不愿与时辈为伍,与俗流同污,洁身自好,独立超群,“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要在攫取爵禄、奉侍王侯之外,创造自身的存在价值,实现自我选择、自我主宰,保持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否定外在权威,卸却自身责任,远离功利,逆俗而行,成为他们处世待人的标志。据《庄子》记述: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日:“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奋力追求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对于此类隐士来说,这就是一切。 唐代诗人贾岛对于与世隔绝的隐士生涯有过生动的描绘: 虽有柴门长不关,片云孤木伴身闲。 犹嫌住久人知处,见拟移家更上山。 这使人联想到庄子讲述的南郭子綦的故事。他隐居于山洞之中,齐国君王来看望他,引得周围许多人向他致贺。他据此进行反思:我必定是先有所表现,他人才能够知道;我必定是名声外扬,对方才前来找我;我有了行动表现,名声外扬,才招惹周围的人前来致贺。经过这么一番痛切反省,他终于大彻大悟了,从而变成了“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实现了主体心智的全面泯灭。 至于“有见于几先而佯狂以自全者”,*典型的应是庄子。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下了这样一件事:楚王听说庄子是个贤才,便用重金聘他为相。庄子却对使者说:“你看到过祭祀用的牛吗?平日给它披上华美的衣饰,喂的是上好的草料,等到祭祀时就送进太庙作为牺牲,把它宰掉。到那时候,牛即使后悔,想作个孤弱的小猪崽,还能做得到吗?”宁可终生安贫处贱,也不去涉足‘天下无道,礼坏乐崩”,置身于严重无序状态的乱世,更不去当那时时有性命之虞的卿相。庄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P18-19

生者对逝者的叩问 作者简介

王充闾,出生于辽宁盘山。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新闻记者、报纸副刊编辑,后在省市领导机关工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兼任南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有散文随笔集《面对历史的苍茫》、《沧桑无语》、《何处是归程》、《淡写流年》等二十种;另有《王充间作品系列》七种(中含散文集六种、诗词集一种)。散文集《春宽梦窄》曾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鲁迅文学奖”,《一生爱好是天然》曾获首届“冰心文学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