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支英勇善战、叱咤风云并演绎了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历史事件的军队。这支军队,它名叫十九路军。
十九路军,因福建事变而名垂史册。十九路军,也因福建事变而成为历史。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福建事变,史称“闽变”,又称“十九路军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益高涨的反蒋抗日运动和国共“两个政权尖锐的对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局部抗战阶段一起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之一。它虽然仅历时50多天,便在悲壮的旋律声中落下帷幕,但是历史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闽变作为反蒋抗日运动的里程碑和西安事变的序曲而载入史册。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走上正道的。这是因为,正道不是笔直又笔直的,而是要经过艰难困苦的探索和奋斗才能取得的,甚至是要付出流血牺牲代价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十九路军和福建人民政府领导人陈铭枢、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的艰辛革命历程表明,尽管各人的信仰和身份地位不同,立身立言立德的方式也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也是共同的:拥有一颗博大而又真诚的爱国爱民之心,是走上“顺乎历史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正道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之一。
人常言:研究历史,可以有三种眼光,一种是维持历史当时人的眼光,一种是研究者所处时代的眼光,再就是对这两种眼光的超越,寻求一种立足于历史真实之上,又不囿于时代习见的立场。三种眼光显示三层历史研究境界。无疑,第三种眼光是*难的,但又是每个历史研究者所应该追求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不被历史或时代的偏见所遮蔽,对历史进行深刻的思索。
作为一名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史学工作者,长期以来,就一直力图用第三种眼光审视历史,追求第三种研究境界。自知天资愚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本书便是所作的一个努力尝试,即立足于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试图把纪实性与学术性二者相融合,叙述十九路军与福建事变的历史概貌与特点。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卡莱尔说:“记述历史的才能,可以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它是我们的主要禀赋;在某种意义上,人人都是历史学家。”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每个读者都是一名历史学家。如果有幸把您带入20世纪初叶那革命风云激荡、大浪淘沙的峥嵘岁月,领略和品味十九路军跌宕起伏的历史、福建事变慷慨悲歌的一幕,你从中若可得到享受,获得些许感悟,并能得到您的评判和指正,则心愿足矣!
**章 十九路军的由来 20世纪初叶的中国,是一个国难深重、革命风云激荡的国度。在救国救民的呼唤下,许多有志青年抛家舍业,奋勇入伍,投身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洪流中去。在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驰骋20世纪中国历史舞台的风云人物。陈铭枢、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便是这批历史风云人物群体中较有代表性的成员之一。他们在国民革命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代名将。他们率领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粤军“模范师”主力之一;在北伐战争中打出军威,成为“铁军?”第四军主力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一度参加著名的南昌起义;拥蒋投宁后,积极参加南北新军阀混乱,屡建奇功,赢得十九路军番号。 一、孙中山麾下的一支粤军劲旅 提起福建事变,人们谈论*多的是十九路军。的确,可以说没有十九路军,就没有福建事变的发生。这是因为:一是福建事变的主要领导者和策划者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是十九路军的重要领导人;二是福建事变的精神领袖李济深是十九路军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三是参加福建事变的黄琪翔、陈友仁等一干人物都与十九路军有或多或少的历史渊源关系。因而,我们就从十九路军的发展历史和番号由来谈起。 追根溯源,十九路军的前身是粤军**师第四团之一部。该部是陈铭枢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中逐渐培植发展起来的。 陈铭枢,字真如,1889年生,广东会浦县(现已划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家境殷实,6岁入学堂,开始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会浦县虽小,但人杰地灵,历史上出过一些地方军事首领。教书先生经常用这些人物作范例教育学生,在陈铭枢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1900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革命党人在广东惠州三州田发动武装起义。惠州起义尽管失败了,但革命声势传播四方,振奋人心,令不少有志青少年心向往之,立志从事军事活动,干一番大事业。1905年,年仅16岁的陈铭枢邀集几位同乡同窗前往革命的中心广州,并于1906年秋被选人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黄埔陆军小学,是革命党人进行宣传革命、发展组织的一个场所。在革命思想的教育和影响下,陈铭枢不久便步入革命行列,加入同盟会。 当时,和陈铭枢一起应试被录取进入黄埔陆军小学的还有蒋光鼐、邓演达、李章达等民主革命积极分子。 蒋光鼐,1988年出生在广东省东莞县新基村(今名三蒋村)一个衰败的书香世家。祖父蒋理祥,清咸丰年间进士,被钦点为翰林,家道曾盛极一时,村前为其立了功名大石牌坊。父亲蒋子敏,清光绪年间举人,以教书为业。至蒋光鼐出生时,家道已趋破落。1903年,目睹家道沧桑的母亲郑氏病危。临终时,她把蒋光鼐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说:“你爸爸读了一世书,也教了一世书,虽然满腹经纶,却无所作为。将来的世界是军人的世界。你还年轻,既然文字不足以救国,你就弃文从武,发奋做人吧!”不久,蒋光鼐的父亲由于郑氏的早逝和自己的不得志,加上生活的窘迫,也在郁闷中随妻而去,时年仅48岁。父母双亡后,年仅15岁的蒋光鼐不得不为今后的生计和出路打算。幸好,他自幼耳濡目染,文章书法皆颇具功底,翌年他就以一份获得“贴堂”荣誉的试卷,进入免费的东莞师范学堂读书,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 在黄埔陆军小学就读期间,陈铭枢、蒋光鼐这两位意气风发的革命“小卒”,自此结识,开始了他们不平凡的革命生涯。P1-2
二战期间,希特勒政府将国家变成了史无前例的掠夺机器。大多数德国人因为享受到良好的社会福利、不间断的物质供给和一定程度的税
晚清人物与史事 本书特色 百日维新过了近120年,戊戌变法史研究是否已经题无剩义? 康有为是如何从籍籍无名迅速赢得光绪皇帝的信任的? 晚...
云门抗日烽火 本书特色 本书共五章,资料主要来源于《青州人在抗日战场上》《中共青州地方史》(*卷)《青州抗战专辑》等书中有关青州抗战的内容。本书记载了青州军民的...
四书五经详解 春秋左传 本书特色 ★ 16开线装,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春秋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左传》...
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 内容简介 《柏林日记》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后者有大段内容直接引自前者。如果没有《柏林日记》,就没有...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本书特色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是向达的史学代表作。该书汇集了向达先生自1926年到1954年间发表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阐述了唐朝时期长安...
《逆商培养童话:柏拉图叔叔的小吃店》内容简介:只要学习成绩好,我们就能过上幸福生活吗?那可不一定啊。学校里学习的是知识,而
本书披露了十大历史内幕:美军观察组在延安工作生活的内幕,安娜·路易斯特朗等著名国际人士在延安的内幕,中国共产党人不惜一切
莫斯科1941-战火中的城市和人民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的是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的故事,讲述的是参与该战役的俄国人民的故事。这是纳粹德国国防军的前进步伐**次受...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沈从文系统考证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学术专著,全书共25万字、700幅图。本书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宋风采 本书特色 宋朝是中国历史*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它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在中国历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虽然在军事上并没有取得多...
丝绸之路西域文明文化精粹:两汉时期的新疆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西汉时期的新疆历史。内容包括:西汉时期的西域、东汉时期的西域。丝绸之路西域文明文化精粹:两汉时期的...
《Spring Boot从入门到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从Spring Boot的特性与基本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Spring Boot与其他微服务开发组件的集成
《我在故宫看大门》作者维一自幼居北京,初中肄业后先到内蒙古农村种庄稼,又到西双版纳农场砍树种橡胶。后来,回到北京闭门读书
中国古代文化丛书国论集----国语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在编选这套丛书的过程中,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披沙...
品中国隐士 本书特色每个朝代,总有一些天生傲骨,有治世之才,却不与朝廷合作的人物。这些人都被称为隐士。他们甘心吃粗食,着布衣,或长啸于山林,以鹿鹤为伴;或浪迹于...
狼民族:浩瀚大陆是赌场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匈奴先民的崛起;步入强盛的匈奴帝国;匈奴单于争夺战;匈奴的附汉岁月;没落的北匈奴;漫长的崛起之路;匈奴帝...
历代纪事本末(简体横排本)左传纪事本末(全3册)(简体) 本书特色 《左传纪事本末》,清高士奇撰。全书共五十三卷,分为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
一、文化的教育1、物质与文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反思(《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6日)2、社会心态的“贫寒子弟化”:从有与无的比
中世纪思想的演化 本书特色 大卫·瑙尔斯编著的《中世纪思想的演化》不是一部中世纪思想的纲要,更非一部中世纪思想史。其目的不如说在于展示中世纪思想的一些主要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