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君武吃浆糊
——华君武趣事之一
华君武同志曾发表过一幅漫画,说“老兔今年83”。也就是说,他是属
兔的,83岁了。可是从他的言谈举止来看,毫不夸张地说也就是63岁的样子
。好像几十年来,他的外貌没有改变,高高的个子,朗朗的话语、笑声,不
弯腰不驼背,步履矫健,这是我的印象。听他谈话会不知不觉地被他感染。
他讲过的一件一件的事,也如他的漫画一样,令人深思,也令人捧腹。
华君武同志是中外知名的漫画家,他喜欢别人叫他华君武或君武同志,
如果别人称他为大师,他会觉得肉麻。作为晚辈,我称他为华老。在本文中
还是称他为君武同志吧!
*近去看望过君武同志,从闲谈中知道他自小喜欢绘画,上中学时就画
漫画,在校刊上,在杭州的报纸上发表过漫画作品。他认为漫画这种艺术形
式不呆板,能表达出画者的所观所闻所思。他高中没毕业,就步人了社会,
在上海银行当了一名低等小职员。那时他读过《大众哲学》等一些进步书籍
。他所以决心追求革命奔赴延安,是因为看了斯诺的《西行漫记》。从书中
,他发现了一个新天地,知道了在延安有一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和拯救中国
的共产党。于是他瞒着母亲,没有向老人家说句道别的话,孑然一身踏上了
去延安的路途。他从上海出发,先到香港,经广州、长沙、武汉,再到重庆
、成都,过秦岭到西安,这才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李克农同志接见了他。
历时三个月才辗转到了延安。完全是一个人,没有结伴儿,一路辛苦可想而
知,追求革命的决心可以明鉴。这是1938年的事,这年他23岁。
君武同志说:“旧社会那种人与人的不平等,虚假、黑暗再加上帝国主
义的侵略,特别是日本、英国的侵略行为,更叫人痛恨。所以到了延安真有
解放之感。民主空气浓厚,觉得很自由,敢于说话。同志之间也融洽,完全
是新型的人际关系。”
华君武同志到延安后,进了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发现了一些人才,如
时乐濛、秦朝阳、华君武、古元、严辰等十几个人,将他们分到了鲁艺,那
是1938年12月的事。在鲁艺,华君武同志是研究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就是比学生高点,比教员低点”。
君武同志说,他们研究员是高级班,后来成为著名电影评论家的钟惦莱
是他们的班长,戏剧家阿甲同志也是这个班的。有一次,君武同志看到钟惦
棐他们几个人在野外坟头那里开会。他们回来以后,他有些不高兴地问钟惦
棐,为什么开会不通知他,钟惦棐同志告诉他,他们是开党员会,君武同志
这才明白了。后来积极、认真工作,争取入党。
君武同志说,他在延安学会了游泳,还学会了滑冰。
我吃惊地问:有冰场,有冰鞋吗?
君武同志告诉我,于蓝(电影表演艺术家)的哥哥会做冰鞋,冰刀是用炸
弹残皮找铁匠打的。把冰刀打好绑在一个木撑子上,那木撑子就是过去补袜
子用的类似那种木撑,这种木撑子自然也得亲手制作。然后再把它绑到鞋上
,这就完成了冰鞋制作的全过程。
君武同志说,那时延安生活很苦,他曾以半碗浆糊充饥。
这又使我睁大了眼睛:“华老,您吃过浆糊?”
他也笑了:“是啊,那时穷,没有钱。我到鲁艺时,开始我一个人住一
个窑洞,窗户上要糊窗纸。学校发了窗纸,又发了打浆糊的面。浆糊打好了
,我把窗户糊好,就去看晚会。在延安看晚会,是主要娱乐项目,我也很喜
欢看。可是看完了,回到窑洞里深更半夜,真饿呀。没有钱,也没有地方卖
零食,真是饥肠辘辘。我看到了那半碗没有用完的浆糊,端起来就吃了。”
我听到这里也笑了,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的感动。老一代文艺前辈为
追求真理,跋山涉水来到这块圣土,为国家为人民,甘愿过着这种极其贫苦
的生活,没有坚定信念的人,是无法做到的。
君武同志还告诉我,他们发下的棉衣也是一衣多用,棉衣穿完了,就改
成单衣,单衣穿破了改成背心,背心破了撕成布条打一双布草鞋。
君武同志说:“当时生活就是这么苦,可是心中乐。想一想,那碗浆糊
,怎么那么好吃。”
我听后鼻子老发酸,真的。
1997.7P3-5
在这60余篇的散记中,作者从个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记述了前辈们许多感人事情,冰心的爱心、华君武的幽默、梁斌的深情、沙汀的热心肠等等,有的是大事,有的也许是不大的事,作者只从自已所接触到的做了忠实的记录。从她的散记中,我们仿佛见到了这些前辈们的音容笑貌,看到了前辈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在作者的叙述中,没有浮想和随意,还历史(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一部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散记。
作家,山东潍坊市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少年时代在革命抗日根据地开始发表儿童诗歌、剧本并获奖。先后在胶东胜利剧团、胶东军区国防剧团、华东军区文工团工作。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南下进军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入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班深造,后在文化部、中宣部工作。文革期间下放宁夏贺兰“五·七”干校劳动。粉碎“四人帮”后,重回工作岗位,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几十年来她一直坚持业余写作,发表了大量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米河流向远方》、儿童文学集《我有一个好爸爸》,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中、短篇小说集《愿我们成为朋友》,海天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散文集《血红的落日》0小说《顶峰下的问号》被选入二十世纪华夏女性文学经典文库。《叮咛》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儿童文学集。她的作品《闪光的国徽》拍摄成电视剧(名为《小戈和他的伙伴们》)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
陈应松自选集 本书特色 陈应松善于描写山乡人物与自然,善于抓取原始生命力的精魂,曾获鲁迅文学奖、湖北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大奖,其作品翻译成英、法、俄、波兰、罗马...
开拓视野-最受当代青年喜欢的精美散文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书之海》、《借书的境界》、《读书的哲理》、《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乱谈诸葛亮》、《夜读岳飞》、《美...
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 本书特色 郑小军编著的《众里寻他千百度》精选辛弃疾词110首,加以注释点评。为方便普通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对其全面诠解。凡词中之事典、语...
风雅漫谈诗经 本书特色 提及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历史,大部分人的认知是混乱而模糊的,因此欣赏《诗经》往往只停留在它优美的语言上。作者通过各种史料和熟稔的文史知识,以...
随园食单 本书特色 《随园食单/中华文化经典丛书》编著者袁枚。 《随园食单》主要是介绍江浙一带富有特色的饮食的制作方法,因此它是一本地域性的“江...
舒云集 本书特色亦舒一直以小说为人称道,寥寥数笔便勾勒一个故事,三两句话已是缠绵悱恻,令读者顿生无限遐思。其实,亦舒的散文中才真见风骨。散文“随心”系列,精选亦...
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 本书特色 豆瓣阅读首奖作者 沈书枝 历时三年,携新作归来孪生妹妹 有鹿 真情作序,并绘制精美暖心插图作家梁鸿、书评人魏小河诚意推荐爸妈筑巢为...
当代散文-秦牧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秦牧散文选集》选编作者1949年后的散文38篇,包括《在遥远的海岸上》、《海滩拾贝》、《镜泊湖风采》、《长街灯语》等。秦牧(...
圣灵之歌 本书特色 何新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圣灵之歌-《楚辞》新考》精录于他的14部国学著作之中。圣灵之歌 目录 新版序卷...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 本书特色 “中华古籍浩如烟海”,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虽然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汰,但真正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仍旧浩如烟海,作为一个有...
历代名家小品文集——石林燕语 内容简介 宣和五年,余既卜别馆于卞山之石林谷,稍霃城市,不复更交世事,故人亲戚时时相过周旋。嵁严之下,无与为娱,纵谈所及,多故实舊...
向生活敬礼白连春散文自选集 本书特色 《向生活敬礼》以散文的真实向我们再现了白连春从农民到诗人的心路过程。尤其是其中收录的白连春漂流各地时的日记,向读者全面展示...
文潞公诗校注 本书特色 《文潞公诗校注》是宋代山西介休籍著名政治家、学者文彦博存世诗文的整理校注文本,《文潞公诗校注》系统整理了现存全部文彦博诗作,并对几个传世...
约翰•厄普代克(1932—2009)美国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当代公认的文学大师。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供职于《纽约客》杂志,一生创作过六十余部体裁多样的作品,...
风雨谈 本书特色 《风雨谈》创刊于1943年4月,是一份珍藏了多位作家无缘面世的文章,许多作家的文章*初刊在杂志之后,便没有机会结集成书留存世间,杂志消亡了,他...
蘧庐絮语 本书特色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界里,谈到杂文的创作,陈子展的成就都是不可忽视的。他在《自由谈》上写的专栏《蘧庐絮语》是用文言文写成,在该报刊载...
咆哮营的幸运儿-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1-14岁(1)典雅、精美的外观,给予读者高雅的观感和尊贵的享受,让读者拥有的不仅仅是书,更是...
塞上行 本书特色 本书报道了百灵庙战役、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前后西北地区的政治、民族动向,批评了封建王朝及民国政府“传统狭义的消极的民族政策”,提出了解决...
活下去 本书特色 本书为大平光代的回忆录。大平光代(女,1965~),初中二年级时变的行为不端,成为暴力团头目的妻子,后来开始新的人生,成功通过了“司法考试”,...
梁晓声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梁晓声关于个人成长和人生价值思索的经典散文篇目。 这里有理想主义者梁晓声犀利的一面——用文字叩问社会良知,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