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由来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是行不
通的。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就必然选择了根
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
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的提出及其初步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确立的历史启示
第二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问题的提出及中共中央的*初设想
■斯大林:“我想你们可以在19j4年搞选举和宪法。我认
为这样作,对你们是有利的。”斯大林三次建议尽快召
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
■基于对国内形势的深刻把握和对国际局势的准确判断
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宪法
■确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法律程序。中国共产党的
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
■针对疑虑毛泽东、周恩来耐心做解释工作
■原定于1953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
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和以周恩来为主席的选举法
起草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推迟召开
第三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上)
——选举法的制定和**次普选运动
■选举法的制定及按照选举法进行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建立的前提。周恩来反复阐述选举法的方针原则
■邓小平详说选举法,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主席的选举委员会
■普选使新中国**次人口普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新中国有六万万人口
■全民投票与中国历史上**次规模空前的普选运动
■与现在不同的是,各省、市、县都不在本届人民代表大
会首次会议上选举本级人民政府,选举产生了1226名
全国人大代表
■“毛主席,我选举了您!”
■147名女代表
■独一无二的全国人大代表
第四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下)
——共和国**部宪法的起草与制定
■宪法的由来和宪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
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
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
■宪法草案初稿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毛泽东对宪法的起草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是字斟句酌,
改了又改,批语也写了不少
■“宪草要简单、明了”
■“前后总算起来,恐怕有一二十个稿子了”,“总之,是
反复研究不厌其详”
■“这个宪法草案看样子是很得人心的”,毛泽东详说宪
法草案
■“搞宪法是搞科学”,毛泽东坚持删掉宪法草案中“中华
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的条文
■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参加了宪法草案大讨论
■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宪法草案再作重要修改,没有采纳增
加规定我国疆域的条文的意见
■毛泽东指出:宪法不是天衣无缝的,总是会有缺点的。
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对宪法草案作再次修改
一学习借鉴一切对人民有利的制宪经验
■毛泽东说:我们多数只好服从他们少数——宪法起草中
的四位顾问
■毛泽东的三大秘书与宪法的起草
第五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上)
——大会的开幕和共和国**部宪法的诞生
■大会召开日期的确立和公布,周恩来亲自过问大会的警
卫和交通问题
■从9月1日起,代表开始报到。在大会正式开幕前,代
表们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讨论
■大会开幕,毛泽东用诗一样的语言致开幕词。会前,毛
泽东不打算在开幕式上讲话,张治中将军力谏
■刘少奇受托作报告
■“这部人民的宪法是我国人民幸福的保证书”,人大代表
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和修改
■庄严激动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宪法的诞生
■共和国**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其他5个重要组织法的诞生
第六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中)
——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一开国5年话总理
一周恩来“搬兵”胡乔木
■新中国**个政府工作报告
第七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下)
——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产生
■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候选名单的酝酿及对民主人士的适当
安排
■“六亿人民,一个心愿”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高人民法院院长、*高人
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国务院总理的产生
■国务院、国防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产生
■这次人事上的重大变化是,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民主人
士不再担任国家副主席和国务院副总理,而集中到全国
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仍是统一战线的
政府
■会议圆满闭幕
第八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对中国政治制度的
影响
■原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职权大部分划归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制度的设立
■国务院和此前的政务院不但名称不同,其性质和地位也
有很大的不同,国家行政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
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第九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完善
■活跃的初创阶段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成为一项经常性
制度
■遭遇曲折的1957年至1966年,人民代表大会难以按期
召开
■遭受严重破坏的“文化大革命”十年。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根基仍然存在
■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
和进一步完善发展
附录1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召开大事记
附录2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附录3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主席团及秘书长名单
附录4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家主席、副主席名单
附录5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
秘书长、委员名单
附录6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名单
后记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全实录是根据现在能看到的资料,参阅目前公开出版的相关书籍,力图对**届全国人大**次会议进行全方位介绍和研究的一个初步成果。
日本大国梦-中国记者东京观察 本书特色 《日本大国梦:中国记者东京观察》分为两个部分,上部为“日本时政述评”,下部为“日本社会观察”。着重讲述日本“大国梦”的目...
特遣部队档案-1940年代:美国海军的光辉岁月 本书特色 本书选择了美国海军二战中装备使用的军舰和一些并不广为人知的经典战役作详细介绍和解析,展现了美国海军在战...
1942-1945-缅甸战役-从灾难走向胜利 本书特色 虽然缅甸战役常常被说成是“被遗忘的战争”, 但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艰辛、漫长、惊险的军事 活动之一。一...
AcollectionofwritingsbyGeneralfeldmarschallAlfredGrafvonSchlieffen,oneofImperial...
本书从中国古代政治现象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观察相关的制度框架、实施状态,从制度举措及其施用之况观察相应的政治内涵和思想动向,是作者近十余年所撰中古政治、制度与思...
牛栏关不住猫-历史巨镜中的腐败与反腐败 本书特色 《左传》有言:“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贪腐误国,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
卿本佳人 奈何做贼-腐败现象的文化批判 本书特色 人一旦沾上贪,就会变态,其人格就成了一团泥,可以拿捏在手指间随意变形,挤压成畸形的状态。贪官累,做了亏心事,坐...
利剑-中国人民解放军钢铁常胜军征战实录1-中国人民解放军钢铁部队传奇之 本书特色 推荐购买《利剑——中国人民解放军钢铁常胜军征战实录②》推荐购买《尖刀——中国人...
湘军援鄂战史 本书特色 《湘军援鄂战史》详记了1921年7月末,湘军援鄂,驱逐湖北督军王占元的战争起因及其经过。《湘鄂川鄂战争纪略》分为《湖北大兵变纪略》、《湘...
武汉会战-正面战场-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 英勇不屈的战史奇观,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1937年到1945年,中国军队发动大会战二十多次、战...
干部是干出来的-升级版 本书特色 黄晓林、王树勇编著的这本《干部是干出来的(升级版)》认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关键在一个“干”字上。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吹起...
论法的精神-(缩译彩图本) 目录 编译者语孟德斯鸠传略**卷 法律与政体**章 政体的性质与种类普通的法直接来源于政体本质的法三种类型政体的原则第二章 教育与立...
强军兴军正能量50讲 本书特色 党增龙等著的《强军梦·我的梦丛书:强军兴军正能量50讲》紧密联系青年官兵日常工作生活实际,从中概括提炼出困扰其成长进步的50个现...
作品目录一 关于新闻自由二 谈政治可以析解为科学三 论政府的首要建基原则四 论政府的起源五 论议会的独立性六 英国政体究竟更倾
《蘅迹》内容简介:本书是王悦蘅从6岁到16岁的10年间的散文随笔的结集,该随笔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作者的成长轨迹,很多文章已经在
《奥斯曼之影》内容简介: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千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欧洲震动。随后半个世纪,奥斯
抗战时期的四川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编写。抗日战争中,祖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其事迹将永远彪炳史册,万古流芳。四川人民为抗战的胜...
西方宪政思想史略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介绍了古希腊的宪政思想、古罗马的宪政思想、中世纪的宪政思想、十七世纪荷英的宪政思想、十八世纪法美的宪政思想、十九世纪西方的宪...
心路-透视共和国同龄人 本书特色 米鹤都编著的《心路》所着眼的一代人,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成长起来的同龄人。在中国现代社会中,没有哪一代人比他们更具传...
中国干部教育(1927-1949) 本书特色 《领导教育学》丛书由中国惟一干部培训创新示范基地、拥有中国**个领导教育学专业博士点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组织编写。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