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由来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是行不
通的。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就必然选择了根
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
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的提出及其初步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确立的历史启示
第二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问题的提出及中共中央的*初设想
■斯大林:“我想你们可以在19j4年搞选举和宪法。我认
为这样作,对你们是有利的。”斯大林三次建议尽快召
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
■基于对国内形势的深刻把握和对国际局势的准确判断
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宪法
■确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法律程序。中国共产党的
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
■针对疑虑毛泽东、周恩来耐心做解释工作
■原定于1953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
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和以周恩来为主席的选举法
起草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推迟召开
第三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上)
——选举法的制定和**次普选运动
■选举法的制定及按照选举法进行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建立的前提。周恩来反复阐述选举法的方针原则
■邓小平详说选举法,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主席的选举委员会
■普选使新中国**次人口普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新中国有六万万人口
■全民投票与中国历史上**次规模空前的普选运动
■与现在不同的是,各省、市、县都不在本届人民代表大
会首次会议上选举本级人民政府,选举产生了1226名
全国人大代表
■“毛主席,我选举了您!”
■147名女代表
■独一无二的全国人大代表
第四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下)
——共和国**部宪法的起草与制定
■宪法的由来和宪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
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
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
■宪法草案初稿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毛泽东对宪法的起草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是字斟句酌,
改了又改,批语也写了不少
■“宪草要简单、明了”
■“前后总算起来,恐怕有一二十个稿子了”,“总之,是
反复研究不厌其详”
■“这个宪法草案看样子是很得人心的”,毛泽东详说宪
法草案
■“搞宪法是搞科学”,毛泽东坚持删掉宪法草案中“中华
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的条文
■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参加了宪法草案大讨论
■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宪法草案再作重要修改,没有采纳增
加规定我国疆域的条文的意见
■毛泽东指出:宪法不是天衣无缝的,总是会有缺点的。
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对宪法草案作再次修改
一学习借鉴一切对人民有利的制宪经验
■毛泽东说:我们多数只好服从他们少数——宪法起草中
的四位顾问
■毛泽东的三大秘书与宪法的起草
第五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上)
——大会的开幕和共和国**部宪法的诞生
■大会召开日期的确立和公布,周恩来亲自过问大会的警
卫和交通问题
■从9月1日起,代表开始报到。在大会正式开幕前,代
表们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讨论
■大会开幕,毛泽东用诗一样的语言致开幕词。会前,毛
泽东不打算在开幕式上讲话,张治中将军力谏
■刘少奇受托作报告
■“这部人民的宪法是我国人民幸福的保证书”,人大代表
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和修改
■庄严激动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宪法的诞生
■共和国**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其他5个重要组织法的诞生
第六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中)
——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一开国5年话总理
一周恩来“搬兵”胡乔木
■新中国**个政府工作报告
第七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下)
——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产生
■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候选名单的酝酿及对民主人士的适当
安排
■“六亿人民,一个心愿”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高人民法院院长、*高人
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国务院总理的产生
■国务院、国防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产生
■这次人事上的重大变化是,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民主人
士不再担任国家副主席和国务院副总理,而集中到全国
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仍是统一战线的
政府
■会议圆满闭幕
第八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对中国政治制度的
影响
■原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职权大部分划归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制度的设立
■国务院和此前的政务院不但名称不同,其性质和地位也
有很大的不同,国家行政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
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第九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完善
■活跃的初创阶段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成为一项经常性
制度
■遭遇曲折的1957年至1966年,人民代表大会难以按期
召开
■遭受严重破坏的“文化大革命”十年。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根基仍然存在
■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
和进一步完善发展
附录1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召开大事记
附录2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附录3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主席团及秘书长名单
附录4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家主席、副主席名单
附录5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
秘书长、委员名单
附录6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名单
后记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全实录是根据现在能看到的资料,参阅目前公开出版的相关书籍,力图对**届全国人大**次会议进行全方位介绍和研究的一个初步成果。
六韬三略-图文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集合多部著名古代兵书的经典著作。《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
大型纪录片《腾冲·腾冲》摄制组分赴云南和缅甸、美国、日本进行了扎实而深入的寻访和拍摄,全景再现中国远征军荣辱怒江边、仰攻
原书于1986年由美国《实况汇编》出版社出版,本书汇集词目1700余条,列举了从公元前2000年至1984年世界上发生的1000余次各种类型
内闱/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女性系列。 本书考察的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本书特色 揭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3个谜底,感受民族复兴背后的伟大力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一本广大党员...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研究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研究》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三期)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以国际政治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刊物,致力于推进国际关系的科学研究,主要刊登国际安全、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
秘密战3000年:公元17世纪到现代:第3部 本书特色 震惊世界的间谍秘史经典,人类3000年来秘密战领域的秘闻与传奇史料严谨,精彩丰富,一针见血!秘密战300...
1927-1957-红色经济战 本书特色 在红色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战中所发挥的能量相当巨大。早在江西红色根据地,赣南钨矿是石英脉黑钨矿,储量巨大,而钨是工...
重建中国社会-郑永年论中国 本书特色 目前我国进入了一个重建社会的战略机遇期。针对目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
1954-1959-现代中国民主制度的建构与运行:第一届全国人大研究 本书特色 《现代中国民主制度的建构与运行:**届全国人大研究(1954-1959)》:岭南...
《自由主义》导读 本书特色 个人在社会共同体中的权利是基于人类修改,而不是基于任何角色身份。《自由主义》导读 内容简介 霍布豪斯强调社会和谐。认为和谐是生活的目...
统一以后的德国外交政策(1990-2004) 本书特色 本书从国际角色的角度出发,分析德国国际角色定位和转化的内外根源及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研究德国担任新的国际...
长征史诗 本书特色 中国**部史诗体的长征叙事诗。一部记录艰苦卓绝长征历程,歌颂英勇无畏长征精神的长篇叙事诗。这部长诗近2万行,20余万字,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展...
作者 金伯利·H.哈勒(Kimberly Hurd Hale),2005年获华盛顿和李大学的政治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波士顿学院政治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路...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 本书特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年轻人的国文课》内容简介:《年轻人的国文课》源自深受北大年轻学子欢迎的大学国文课,围绕“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核心,从
中国大学面临的选择-民生中国 本书特色 龚友德编著的《中国大学面临的选择》就目前我国民众普遍关注的高等教育十个方面的问题,从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三个维度...
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 本书特色 朱英的《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精)》是“学术研究系列”之一,全书分为资产阶级近代意识的增强;代表与被代表者严重脱节;立宪派对资产阶级...
空军大辞典 内容简介 《空军大辞典》的出版,是近年来空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这是中国历史上**部介绍空军知识的大型辞书。中国是世界上*早进行航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