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由来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是行不
通的。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就必然选择了根
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
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的提出及其初步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确立的历史启示
第二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问题的提出及中共中央的*初设想
■斯大林:“我想你们可以在19j4年搞选举和宪法。我认
为这样作,对你们是有利的。”斯大林三次建议尽快召
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
■基于对国内形势的深刻把握和对国际局势的准确判断
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宪法
■确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法律程序。中国共产党的
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
■针对疑虑毛泽东、周恩来耐心做解释工作
■原定于1953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
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和以周恩来为主席的选举法
起草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推迟召开
第三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上)
——选举法的制定和**次普选运动
■选举法的制定及按照选举法进行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建立的前提。周恩来反复阐述选举法的方针原则
■邓小平详说选举法,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主席的选举委员会
■普选使新中国**次人口普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新中国有六万万人口
■全民投票与中国历史上**次规模空前的普选运动
■与现在不同的是,各省、市、县都不在本届人民代表大
会首次会议上选举本级人民政府,选举产生了1226名
全国人大代表
■“毛主席,我选举了您!”
■147名女代表
■独一无二的全国人大代表
第四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下)
——共和国**部宪法的起草与制定
■宪法的由来和宪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
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
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
■宪法草案初稿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毛泽东对宪法的起草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是字斟句酌,
改了又改,批语也写了不少
■“宪草要简单、明了”
■“前后总算起来,恐怕有一二十个稿子了”,“总之,是
反复研究不厌其详”
■“这个宪法草案看样子是很得人心的”,毛泽东详说宪
法草案
■“搞宪法是搞科学”,毛泽东坚持删掉宪法草案中“中华
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的条文
■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参加了宪法草案大讨论
■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宪法草案再作重要修改,没有采纳增
加规定我国疆域的条文的意见
■毛泽东指出:宪法不是天衣无缝的,总是会有缺点的。
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对宪法草案作再次修改
一学习借鉴一切对人民有利的制宪经验
■毛泽东说:我们多数只好服从他们少数——宪法起草中
的四位顾问
■毛泽东的三大秘书与宪法的起草
第五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上)
——大会的开幕和共和国**部宪法的诞生
■大会召开日期的确立和公布,周恩来亲自过问大会的警
卫和交通问题
■从9月1日起,代表开始报到。在大会正式开幕前,代
表们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讨论
■大会开幕,毛泽东用诗一样的语言致开幕词。会前,毛
泽东不打算在开幕式上讲话,张治中将军力谏
■刘少奇受托作报告
■“这部人民的宪法是我国人民幸福的保证书”,人大代表
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和修改
■庄严激动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宪法的诞生
■共和国**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其他5个重要组织法的诞生
第六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中)
——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一开国5年话总理
一周恩来“搬兵”胡乔木
■新中国**个政府工作报告
第七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下)
——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产生
■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候选名单的酝酿及对民主人士的适当
安排
■“六亿人民,一个心愿”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高人民法院院长、*高人
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国务院总理的产生
■国务院、国防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产生
■这次人事上的重大变化是,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民主人
士不再担任国家副主席和国务院副总理,而集中到全国
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仍是统一战线的
政府
■会议圆满闭幕
第八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对中国政治制度的
影响
■原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职权大部分划归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制度的设立
■国务院和此前的政务院不但名称不同,其性质和地位也
有很大的不同,国家行政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
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第九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完善
■活跃的初创阶段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成为一项经常性
制度
■遭遇曲折的1957年至1966年,人民代表大会难以按期
召开
■遭受严重破坏的“文化大革命”十年。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根基仍然存在
■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
和进一步完善发展
附录1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召开大事记
附录2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附录3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主席团及秘书长名单
附录4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家主席、副主席名单
附录5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
秘书长、委员名单
附录6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名单
后记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全实录是根据现在能看到的资料,参阅目前公开出版的相关书籍,力图对**届全国人大**次会议进行全方位介绍和研究的一个初步成果。
Kenneth Minogue伦敦经济学院政治学荣誉退休教授(Emeritus Professor),所发表论文广泛涉及政治理论诸多领域,已出版著作包括《自由性...
党的建设论稿 本书特色 欧阳淞编著的《党的建设论稿》收录了作者从1993年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从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成果,共66篇文稿。这...
国外研究译丛毛主义的崛起:毛泽东、陈伯达及其对中国理论的探索(1935-1945)(插图本)(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 本书特色 ★该书阐明了毛泽东从1935年在遵...
大端文库-中国政治思想史 本书特色 本书采政治学之观点,用历史之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二千五百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以供各犬学政治系学生参考之用。全书按政治思想的历史...
纵议院之世界趋势 本书特色 2013年,凤凰网博报为拥有家国情怀,关心时事热点的主流人群,开设全新视频访谈节目“纵议院”。它以凤凰网博报为平台、凤凰网视频为依托...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 本书特色 二0一三年一月十七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从文章反映的情况看,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广...
无间道-世界双面间谍档案解密 本书特色 ★间谍不止一面,煎熬永无尽头——这就是双面间谍的人生写照★他们是一批间谍中的特殊人,生活在敌人中间,每天用谎言、欺骗与敌...
《葛传椝英文随笔》内容简介:《葛传椝英文随笔》收录了葛传椝先生的用英语撰写的散文62篇,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发人深思,也是练
解析政治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为课堂设计的一部教科书,不过,它也可以作为那些希望更新知识的政治科学专业人士的参考读物。因此,本书所涉及的材料是介绍性的,书中的描述...
《熊猫指南》内容简介:中国有很多好吃的农产品,但大部分不为人知、不为人信。不知从何时开始,在选择蔬菜、水果、大米等农产品时
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内容简介 1881年,朝鲜高宗派金允植作为领选使来中国天津,就朝鲜与美国如何建立通商关系等事宜与李鸿章会谈。金允植还带...
海峡两岸关系概论 内容简介 作者主持编写这套丛书,既不是单纯地研究国民党,也不是单纯地研究共产党,而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70余年的国共两党关系;既不是单纯地研究台...
《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流研究(繁体)》内容简介:18世纪中朝文人的交往由于其本身的丰富性、独特性以及在两国文化交流众多方面的开
《山海洪荒志·天机卷》内容简介:由于我国的神话体系复杂,同一个神话形象可能有着众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传说,为了便于读者了解
战争论 本书特色 《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堪称西方“孙子兵法”,本书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作者在书...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讲述了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死亡游戏,是人类命运的大较量。迄今为止,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一次战争像第二次世界
我们台湾这些年2(1977年至今)-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 本书特色 ◆讲述30年来台湾民主化进程的大事件和小八卦◆60年来**本,让13亿大...
自由与权力 本书特色 1)自由主义预言家和史学大师阿克顿勋爵作品阿克顿是自由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他担任过下院议员,在曾四次当选的著名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任...
鏖兵地中海 本书特色 德军数百架轰炸机对马耳他塔卡利机场实施了猛烈轰炸,该机场因此成为有史以来**次遭到“地毯式”轰炸的地方。鏖兵地中海 内容简介 尽管直布罗陀...
领导中国的智慧-做官的修养与学问 本书特色 我国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形成了完备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制度,隋唐以后更是形成科举选官的制度,从全国各阶层中选拔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