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这两个世界,
我想分别叫它们作“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两个世界,落实
到《红楼梦》这部书中,便是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作者曾用
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何在。譬如说,“清”与“浊
”,“情”与“淫”,“假”与“真”,以及风月宝鉴的反面与正面。我们
可以说,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要的线索。把握到这条线索,我
们就等于抓住了作者在创作企图方面的中心意义。
当然,由于曹雪芹所创造的两个世界是如此的鲜明,而它们的对比又是
如此的强烈,从来的读者也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但
在*近50年中,《红楼梦》研究基本上乃是一种史学的研究。而所谓红学家
也多数是史学家;或虽非史学家,但所作的仍是史学的工作。史学家的兴趣
自然地集中在《红楼梦》的现实世界上。他们根本不大理会作者“十年辛苦
”所建造起来的空中楼阁——《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相反地,他们的主
要工作正是要拆除这个空中楼阁,把它还原为现实世界的一砖一石。在“自
传说”的支配之下,这种还原的工作更进一步地从小说中的现实世界转到了
作者所生活过的真实世界。因此半个世纪以来的所谓“红学”其实只是“曹
学”,是研究曹雪芹和他的家世的学问。用曹学来代替红学,是要付出代价
的。*大的代价之一,在我看来便是模糊了《红楼梦》中两个世界的界线。
1961至1963年之间,大陆上的红学家曾热烈地寻找“京华何处大观园”。这
可以说是历史还原工作的*高峰。这就给人一种明确的印象,曹雪芹的大观
园本在人间,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红楼梦》里的理想世界被取消了,正
像作者说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但是在过去几十年中,也并不是没有人特别注意到《红楼梦》中的理想
世界。早在1953或1954年,俞平伯就强调了大观园的理想成分。以想象的境
界而论,大观园可以是空中楼阁。他并且根据第十八回贾元春“天上人间诸
景备”的诗句,说明大观园只是作者用笔墨渲染而幻出的一个蜃楼乐园。俞
平伯的说法在红学史上具有库恩(ThomasS.Kuhn)所谓“典范”(
Paradism)的意义。可惜他所处的环境使他不能对他这个革命性的新观点加
以充分的发挥。1972年宋淇发表了《论大观园》,这可以说是**篇郑重讨
论《红楼梦》的理想世界的文字。他强调大观园决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
而是作者为了迁就他的创造企图虚构出来的空中楼阁。宋淇更进一步说:
大观园是一个把女儿们和外面世界隔绝的一所园子,希望女儿们在里面
,过无忧无虑的逍遥日子,以免染上男子的龌龊气味。*好女儿们永远保持
她们的青春,不要嫁出去。大观园在这一意义上说来,可以说是保护女儿们
的堡垒,只存在于理想中,并没有现实的依据。 这番话说得既平实又中
肯,我愿意把这一段话作为我讨论《红楼梦》的两个世界的起点。关于五十
多年来红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可能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我已在《近代红
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个学术史的分析》一文中作了初步的检讨。所以
详细的论证和根据,这里一概从略。
说大观园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理想世界,会无可避免地引起读者一个重
要的疑问:如果大观园是一个“未许凡人到此来”的“仙境”,那么作者在
全书总纲的第五回里所创造的“太虚幻境”在《红楼梦》全书中究竟应该占
据一个什么位置呢?我们当然可以说“太虚幻境”是梦中之梦、幻中之幻。
但这样一来,我们岂不应该说《红楼梦》里一共有三个世界了吗?庚辰本脂
批有这样一条:
大观园系王见与十二钗之太虚玄境,岂可草率?这里“玄境”的“玄”
字其实就是“幻”字,一定是抄者的笔误,因为这一条里还有好几字写错了
。所以根据脂砚斋的看法,大观园便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这两个世界本
来是叠合的。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脂砚需到底是谁。但他和作者有密切的关系
,并且相当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向,大概是不成什么问题的。我们虽然不能过
于相信脂批,可是在内证充分的情况下,脂批却是*有力的旁证。让我们现
在看看《红楼梦》本文里面的直接证据。第五四宝玉随秦可卿“至一所在。
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
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这个
所在其实就是后来的大观园。怎样证明呢?就风景而言,第十七回宝玉随贾
政入大观园,行至沁芳亭一带,书中所描写的恰恰就是“朱栏白石,绿树清
溪”这八个字的加评和放大。就心情而言,我们应该记得第二十三回宝玉初
住进大观园时,作者写道:“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
贪求之。”细心的读者只要把前后的文字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出太虚幻境和
大观园是一种什么关系了。
如果说这条证据还嫌曲折了一点,那么让我再举一条更直接、更显豁的
证据,以坚读者之信。故事还是出在第十七回,宝玉和贸政一行人离了蘅芜
苑,来到了一座玉石牌坊之前。“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
必是“蓬莱仙境”方妙。’贾政摇头不语。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
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贾政
又命他作题,宝玉只顾细思前景,全无心于此了。”贾政还特别补上一句:
“这是要紧一处,更要好生作来。”宝玉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石牌坊的呢?
宝玉自己也许忘了。可是读者一定还记得,第五四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随了
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坊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宝玉在记忆
中追寻的岂不明明就是这个地方吗?所以脂砚斋特别在此点醒读者日:“仍
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玄境况。”贾政说:“这是要紧一处。”是的,《红楼
梦》中还有比太虚幻境更要紧的所在吗?这个石牌坊,宝玉事后是补题了题
的是“天仙宝镜”四字。也就是这座牌坊,后来刘姥姥又误认作是“玉皇宝
殿”,而大磕其头。总而言之,“蓬莱仙境”也好,“天仙宝镜”也好,“
玉皇宝殿”也好,作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点醒我们,大观园不在人间,
而在天上。不是现实,而是理想。更准确地说,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
大观园既是宝玉和一群女孩子的太虚幻境,所以在现实世界上,它的建
造必须要用元春省亲这样一个郑重的大题目。庚辰本第十六回有一段畸笏的
眉批说:
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事,方见大手笔行文之立意。
作者安排的苦心尚不止此。第十七回开头一段叙事便很值得玩味。园内
工程告竣后,贾珍请贾政进去瞧瞧,有什么要更改的地方,并说贾赦已先瞧
过了。这好像是说,贾赦是**个入园子的人。其实这段话是故意误引读者
入歧途的。因为后文又说:“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贾母常
命人带他到园中来戏耍。”紧接下去,便是宝玉避之不及,和贸政劈面相逢
,终于被逼着一齐再进园子去题联额。这段叙事的后半截至少暗涵着两层深
意:一、宝玉是*早进大观园去赏玩景致的人。贾赦、贾政等都是在园子完
工后才进去勘察的,而宝玉早在这以前已去过不止一次了。二、大观园既是
宝玉和诸姐妹的乌托邦、干净土,则园中亭台楼阁之类,自然非要他们自已
命名不可。大观园这个“未许凡人到此来”的仙境是决不能容许外人来污染
的。所以庚辰本十七回的总批说:
宝玉系诸艳之冠,故大观园对额必得玉昆题跋。
同本又有一条批语说:
如此偶然方妙,若特特唤来题额,真不成文矣。
这些地方,脂评都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的原意。《红楼梦》之绝少闲
笔,我们有时也要通过脂评,才能体会得更深刻。P34-37
《红楼梦》本身具有两个世界,红学研究中也同样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曹雪芹所经历过的历史世界,一个则是他所虚构的艺术世界。前者一向是红学考证的对象,后者则是本书特别关注之所在。汇集美籍著名学者余英时教授研究《红楼梦》的八篇专论,考证缜密,论述生动,对把握《红楼梦》的艺术特色,探寻曹雪芹的思想轨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取其中一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为全书之名,实涵有两重意思。**是“两个世界论”为全书的中心理论,其他诸篇多少都是环绕着这一中心而产生的。第二是我曾指出,不但《红楼梦》本身具有两个世界,红学研究中也同样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曹雪芹所经历过的历史世界,一个则是他所虚构的艺术世界。前者一向是红学考证的对象,后者则是本书特别关注之所在。《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是分不开的,红学研究中的两个世界也同样无法截然划分。所以本书中有几篇讨论曹雪芹生平和所谓“脂批”的文字正是属于传统红学考证的范围。
增订版序
自序
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个学术史的分析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眼前无路想回头——再论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兼答赵冈兄
敦敏、敦诚与曹雪芹的文字因缘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和思想问题
曹雪芹的“汉族认同感”补论
“懋斋诗钞”中有关曹雪芹生平的两首诗考释
江宁织造曹家案中的“西花园”考
曹雪芹的反传统思想
附录:《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英译
余英时,原籍安徽潜山,1930年生,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儒大学历史学博士一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1987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2001年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著作包括《汉代中外经济交通》(英文)、《后汉的生死观》(英文)、《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 、《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现代儒学论》等多种。
现代文学史一贯把《新青年》标记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然而鲁迅在《热风·题记》中却说,“新文化运动”是讥嘲《新青年》的人“另起”的名目,随后“反套”到《新青年》身上...
文言浅说 本书特色 《小书馆:文言浅说》是一本文言知识的入门读物,本书虽篇幅短小,著者却寥寥数笔,点出文言的奥窍,功底可见一斑。这本掩于尘埃半个世纪之久的戋戋小...
彩色图解老北京的传说—超值全彩白金版 内容简介 “西四附近真有游荡的忠魂吗?夜半故宫真的是鬼乐园吗?正阳门究竟怎么个“正阳”法?连慈禧都害怕的人会是谁?为啥故宫...
钟书国学精粹 呻吟语 本书特色 洪镇涛主编的《呻吟语》共分六卷,即礼集、乐集、射集、御集、书集、数集,其下又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
岁月与海浪(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人物群像) 本书特色 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是20世纪英国艺术界具有世界影响的精英沙龙,由一大批卓具才华和思想的人组成,他们极具魅...
品味公文-公文写作大手笔练就之道 本书特色 《品味公文》不是低层次地简单讲解公文格式的条条框框,而是集作者几十年的机关写作积累,归纳出丰富而实用的写作实战经...
中国兵器甲胄图典 本书特色 以图片记录历史,以文字诠释细节。让读史像图一样轻松!800余幅图片,其中近半数来自海外,为国内仅见,极具资料和收藏价值。中国兵器甲胄...
语法通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既详尽阐释系统的古汉语语法理论知识,又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具体运用的著作。全书包括《语法概说》、《词的构成方式》、《短语》、《词类》、...
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 本书特色 ★16开软精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从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流行变化角度切入,选取了留存在记忆深处,着实拨动...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英文) 本书特色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英文》是中国民族多元文化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英文)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英文》内容简介...
语料库语言学简论 本书特色 本书对语料库语言学作了精辟的论述,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语料库语言学入门书籍。本书适合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者和对语料库感兴趣的相关研究者阅读...
蒙求-中华蒙学经典 本书特色 《蒙求》是一部专讲历史典故的蒙学教材,成书于唐代,是现存同类蒙学书籍中*早的一部。本书收录了唐以前六百多条名人轶事,并将其总结成押...
给世界的答案-发现现代科学 本书特色 日升月落,电闪雷鸣,四季更迭,生老病死,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谜题,而我们对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的看法、感受,正源自我们如...
武汉湖泊故事 本书特色 吴明堂、张崇明、涂文学、别道玉编著的《武汉湖泊故事》从武汉市166个湖泊中选取18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湖泊为代表,并从这些湖泊众多的故事中筛...
菊与刀 本书特色☆内容简介 菊与刀,一如樱花与武士: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象征着武士道文化。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年画 本书特色 《年画》: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情感的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
阅读金华-婺州人文精神探寻 本书特色 《阅读金华:婺州人文精神探寻》金华是位于浙江省中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小邹鲁”,尊师重教,文风鼎盛,是一座思想重镇,...
水木清华: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 内容简介 清华大学是蜚声中外的名校之一,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风情和精神理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更是清华人代代相传的情操风范。...
沃尔特·翁(Walter J.Ong.1912-2003),生前任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教授.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核心人物。他以研究中世纪人文学者彼得·拉米斯(P...
張大春1957年台北出生。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早期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慣性,捕捉80年代台灣社會的動態。張大春的小說充斥著現實的謊言與虛構的魅力,除了時事與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