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
引言
**章鲁迅研究的奠基期(1913~1928)
第二章鲁迅研究的形成期(1929~1949)
**节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鲁迅研究
第二节三四十年代人生艺术派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三四十年代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鲁迅研究
第三章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研究(1949~1976)
**节1949年以后的文化整合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精神启蒙派鲁迅研究的衰落
第三节5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务实派鲁迅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派与鲁迅研究
第五节1949~1976年业务派的鲁迅研究
第六节“文化大革命”中的鲁迅研究
第四章新时期的鲁迅研究(1976~1989)
**节马克思主义政治派的分化与重组
第二节新时期业务派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新时期启蒙派的鲁迅研究
第四节新时期人生哲学派的鲁迅研究
第五节新时期的先锋派鲁迅研究
第六节三四十年代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鲁迅观的复活
初版后记
附录
我和鲁迅研究
学界三魂
我看中国的鲁迅研究
再版后记
在黑暗势力面前,他恶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众面前,他忠实如牛。他就是鲁迅,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良知,而被誉为“民族魂”。在他五十六年的战斗生涯中,他的创作达三百万字,译文约二百五十万字,显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实绩,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本书为“而已丛书”之一,拟简略考察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考察中国鲁迅研究历史演变的轨迹,并对它的前景作概略性的预测。本书把至今的鲁迅研究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从开始到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为**时期,这一时期可以称为中国鲁迅研究的奠基期。从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第二时期,这一时期是鲁迅研究的形成期。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大陆鲁迅研究的毛泽东思想学派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从“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为第四时期,这是新时期的鲁迅研究。并对各个时期的研究格局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李长之与鲁迅作品的交流是在鲁迅作品的抒情性上达成的。李长之说:
“鲁迅的笔是抒情的,大凡他抒情的文章特别好。”假若说左翼马克思主义
鲁迅研究学派的理论家是沿着鲁迅对论敌的攻击文字和他的理性论述进入鲁
迅作品的,李长之则是沿着鲁迅作品的抒情性文字进入鲁迅作品的,在这里
,他首先感到的是鲁迅的情感的热流。他像张定璜一样,在鲁迅作品的冷峻
的外貌下,感到的是鲁迅感情的真挚热烈。他说:“鲁迅那种冷冷的,漠不
关心的,从容的笔,却是传达了他那*热烈,*愤慨,*激昂,而同情心到
了极点的感情。”左翼马克思主义鲁迅研究学派的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
阶级斗争”的理论出发,更重视的是鲁迅对敌人的毫不留情面的战斗,而李
长之在人生意义和感情性的特征上,则不能不把左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相
对轻视乃至否定了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到了鲁迅精神特质的核心地位上来。直
至现在,我们对人道主义这个概念还是有很大争议的,岂不知你只要像李长
之一样主要从普遍的人生意义和情感价值上感受鲁迅作品,你就不能不把人
道主义当做鲁迅作品的*根本的基础。爱,对于人类是唯一一种不需要前提
的自然情感需要,因为只有靠着它,人类才能共同生存在同一个世界上。而
憎则必须是有前提的,人类永远不能承认为憎而憎的合理性,它必须是为了
更深刻的爱,更广大的爱。李长之是因为鲁迅作品的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才
受到深刻的感动,所以他也因此而肯定了鲁迅作品的崇高价值。李长之写道
:“鲁迅的作品可说都是抒情的。别人尽管以为他的东西泼辣、刻毒,但我
以为这正是浓重的人道主义的别一面目,和热泪的一涌而出,只不过隔一层
纸。”李长之重视鲁迅作品的情感性特征,自然也重视它的情感性的独特的
表现形式,他认为鲁迅作品的独特性来源于他的内倾性性格。“这种不爱t
群,,而爱孤独,不喜事,而喜驰骋于思索情绪的生活,就是我们所谓的‘
内倾’的。”“因为陷在情感里,他的生活的重心是内倾的,是偏向于自我
的,于是他不能没有一种寂寞的哀愁。这种哀愁是太习见于他的作品中了;
因为真切,所以这往往是他的作品在艺术上*成功的一点,也是在读者方面
*获得同情的一点。”如上所述,在左翼马克思主义鲁迅研究学派的理论家
那里,鲁迅的孤独、寂寞和悲哀总是当做可以理解和容忍的特征,是在鲁迅
看不到社会出路时的局限性的表现;但在李长之的鲁迅研究里,它则成了鲁
迅作品*具有崇高价值的因素。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评价框架的不同
,使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的呈现方式也是极不相同的。孤独、寂寞、悲哀
这些情感表现只有通过感情性的体验才能够充分评价其意义和价值,仅仅从
旁观者的理智中是无法判断其作用和意义的。“鲁迅的中心思想是生存,所
以他为大多数的就死而焦灼。他的心太切了,他又很锐敏的看到和事实相去
之远。他能不感到寂寞吗?在寂寞里一种不忘求生的呼求和叹息,这就是他
的文艺制作。”在这里,孤独、寂寞、悲哀、痛苦与鲁迅深广的人道主义感
情成了同实异名的东西,因而也不再是鲁迅作品的局限性之所在,而具有了
崇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李长之在分析鲁迅性格和情感特征的基础上,
也概括了它的总体审美特征:
鲁迅对于优美的,带有女性的意味的艺术却是不大热心的。一如他在思
想上之并不圆通一样,在美的鉴赏上并不能兼容。
强烈的情感,和粗暴的力,才是鲁迅所有的。
以上所述,并不是李长之《鲁迅批判》一书的叙述顺序,但我认为它实
际是李长之接受鲁迅作品的思维逻辑。就在这种思维逻辑的作用下,他展开
了对鲁迅作品的更广泛的探讨和更细致的分析。他对鲁迅作品的具体评述也
有很多新颖的见解,但我认为,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对鲁迅小说和鲁迅杂文总
体特征的分析。李长之特别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他从人生表现和艺术性的分
析中,对鲁迅杂文做出了崇高的评价,这与那些每当强调文学性便轻视鲁迅
杂文,偏重小说、散文和散文诗的评论家有着根本的不同。
P56-58
王富仁,1941年生,山东高唐人。1967年毕业干山东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山东聊城四中任教多年。1977年考取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晋升正教授,1992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2月调任汕头大学文学院。现任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1990年到香港大学访学,1997年到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任教,2002年到新加坡讲学。
文心雕龙研究-第九辑 内容简介 《文心雕龙研究(第9辑)》包括了:玉树不见,雅音已绝、——哀悼一代龙学家王师更生、文果载心、——《生生不息的中国文论——蔡钟翔自...
正说红楼梦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王国维、鲁迅等文化大师和俞平伯、周汝昌、冯其庸等多位“红学”专家研究《红楼梦》的权威著作,从曹雪芹身世之谜、《红楼梦》版本之谜、八...
90后摄影师祥子在一次跟朋友去终南山游玩的时候爱上了终南山,决定此生定居此处。租一出院子,养鸡、种菜过上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雪之歌:冯雪峰传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山民之子、沪杭情深、北京岁月、潜回上海、结识鲁迅、筹备“左联”、《北斗》杂志、提携周扬、参加长征、中央特派员、上饶集中营、...
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欣赏 本书特色《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欣赏》编著者朱少华。《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欣赏》为高等院校公共选修科类基础课教材。全书选取俄罗斯文学史上具有广...
中英诗艺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本书分为上编与下编。上编“诗艺与诗语”主要从中西比较文学和中西诗论、文论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批评理论入手对中国古典诗歌和英美诗歌在艺术...
一本最真诚、痛切的反思之书;一本振聋发聩的追问之作。80后作为代际意识,在这本书里得到了集中、深刻和独有的叙述与思考。作者
一生的文学基础和张炜一起读小说 本书特色 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对张炜认同,好其所好,和他一样赞赏他精心挑选出来的作品,从中汲取营养,细细地品味...
宋词的历史 本书特色 宋词达到了中国音乐文学的*高形态。宋词的豪放婉约、醇雅软媚,宋代词人的醉卧花间之态,是五代、南北宋时期独特的精神风尚。宋词**次把高雅端庄...
欧阳修资料汇编(全三册) 内容简介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积极参与范仲淹所领...
IntentionsisOscarWildesmanifestoonaestheticism.Acollectionoffouressays,asawholei...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全七册) 本书特色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全书分为七卷,包括《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代卷》、《清代...
文学文本解读学 本书特色 西方文论有追求哲学普遍性的传统,这使其在阐释上高度抽象,甚至出现了超验的演绎,从而牺牲了文学文本的独特性。这种传统发展到当代,还有了自...
逆转天王王立诚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王立诚与超一流棋手们的精彩对局,着重介绍专业棋手的思维方法。在解说时,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期能雅俗共赏。为使初学者容易读懂,...
超人氣繪者MOON精緻水墨畫風與其車塵馬足,高官厚祿,不如行扁舟,賞垂柳。笑看人生,一世風流才華洋溢的禮部尚書-季斐然為何樂
Thematerialsthatdecorateourhomesandprotectusfromcold,light,andpryingeyesreveala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公正》内容简介:公正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体系和组织的重
文苑明珠.8-12(五卷) 内容简介 《文苑明珠(全5册)》包括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成书过程、流传情况、版本、注释及校勘、今人的研究情况、适合学习的*佳版本和辅...
唐宋记体散文研究 本书特色 唐宋时期,记体散文与文人生活密切相关,作品数量众多,文化蕴涵深厚,赵燕著的《唐宋记体散文研究》结合文体变革时代的审美选择及记体散文的...
《礼乐中国》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中华礼乐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全书由《儒家礼乐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道》《礼乐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