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图传

潘光旦图传

作者:吕文浩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6-09-01

评分:5分

ISBN:7216046218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潘光旦图传 内容简介

潘光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与翻译家,其治学范围广阔,中西贯通,文理融会,不少著述已成为我国现代学术的经典。其毕生著译约600 万言,大部分收入14卷本的《潘光旦文集》。他还是中国民主同盟与云南民主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费孝通教授谈到潘光旦时说:“潘先生这一代人不为名,不为利,觉得一心为社会做事情才对得住自己。他们有名气,是人家给他们的,不是自己争取的。他们写文章也不是为了面子,不是做给人家看的,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他们自己的‘已’之所需。”
本书作者为社会学博士,研究潘光旦多年,愿与读者一起分享这位学人的精神追求与名彩人生。

潘光旦图传 本书特色

潘光旦是我国现代优生学、社会学、性心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一位长期被我们忽视的极具创见的社会思想家。本书是国内外**部潘光旦传记,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该书作者、青年学者吕文浩先生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均以潘光旦的思想作为研究题目,这本图传堪称厚积薄发之作,特别是对潘光旦学术思想的评述,极见功力。
--《中华读书报》

潘光旦图传 目录

水木清华:小荷已露尖尖角
书香门第
求学清华
初露头角
双拐人生
从┻社到1921年“同情罢考”
在美国的四年
十里洋场:冷眼看繁华
1926—1934年:学者与多产的时评作家
“全心全意的、有选择性的采择西洋文化”
清牮杏坛
西南联大:学术人生的转折
“图南”前后
转徙西南
译注《性心理学》
编译《优生原理》
鸡足山之游
从学人论政到学人参政
成熟的思想家
开辟新人文思想的端倪
人文思想视野下的社会学
清华复员之后
“教育需要更张”
新时代的沉浮
新中国成立前后
反右之前的学术工作
风云突变
落寞岁月
命殒“文革”风暴
尾声
附录:潘光旦生平与重要著述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校后记

潘光旦图传 节选

在上海市宝山区西北部,有一座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古
镇——罗店。罗店成陆于唐代前期,宋代开始有人从事渔盐
业。自从开挖顾泾、大川沙、黄白泾等河道后,这里就成了江
南水乡。罗店随之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渔村。元至正年间
(1341~1368年),有位叫罗昇的人来此开设罗氏店堂,并附设
招待客人的窝铺(即旅馆),自此以后,远来商贩住宿方便,商业
贸易就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农村集市,并得名罗店。作为太
(仓)嘉(定)宝(山)三地连接点,罗店是上海北郊的重镇,它水陆
交通便利,地处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雍正二年(1724
年)后,它成为宝山县首镇。罗店在历史上长时期经济繁荣,富
商云集。同时,它也是一个人文荟萃、名人辈出的古镇,明清两
代出过进士8人,举人22人。近代产生过儿童文学家陈伯吹、
教育学家曹孚、细菌学泰斗杨敷海以及多家世代名医。著名优
生学家、社会学家潘光旦,也降生在这片土地上。
1899年8月13日,潘光旦出生在当时尚属江苏省的宝山
县罗店镇一个世代乡绅之家。他原名潘光亶,在清华学习后期
化繁为简,将“亶”去头留尾,改名潘光旦,以之行世。因排行老
二,以“仲昂”为字。潘光旦兄弟三人,哥哥潘光矞因家庭经济
困难中途辍学,先做小学教员,后在上海从事工商业;弟弟潘光
迥,清华学校毕业后,留学美国,曾任铁道部主任秘书、交通部
次长等职。他的家族在宝山县当地较有影响,民国年间修的县
志对潘光旦的曾祖父、祖父、父亲的生平、业绩有详略程度不同
的记载。
罗店潘氏算不上过去人们常说的“世家大族”
或“望族”。按照过去人们通常的理解,“世家大族”
或“望族”往往世代为官,积累下足够的物质财富,
形成一种显赫的社会地位,乃至积蓄下深厚的文化
底蕴。拿这把尺子一量,罗店潘氏远远不够格。1951
年参加土改时,潘光旦自述其家族情况是:“我的祖
先十六代以前就离开农村,进入市镇,一向商读兼
营,不识农民疾苦;商读的结果,据谱系记载,老辈
传说,既没有做过大官的人,也没有发过大财的人,
因此,除了拼拼凑凑不到十亩的祖宗长眠的坟地而
外,从未有过田产;除了清明祭扫而外,根本和农民
没有什么接触。”既无地产,又无大官大财,“世家大
族”或“望族”是算不上了。但是,潘氏家族自有其
值得骄傲的传统家风,那就是读书种子代代不绝,
一脉相承。P2-3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