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
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三皇五帝……绚丽多姿、美仑美奂的远古传说,一幅时空阔远、内容丰富、气势恢弘的画卷,此书将带您触及民族母体的灵魂和脉络。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为你讲述中国创世的神话、宇宙起源的神话、日月星辰起源的神话、人类起源的神话……通俗易懂,可供人们了解远古神话的参考资料。
序言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活跃,涉及*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文摘
**章 概论
神话及创世神话(定义)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记忆,是人类童年时期朴实思维的鲜活记录。它是先人们力图运用自身的思维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表现。原始先民,从无到有,创造出绚烂的人类文明;而神话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拥有丰富的神话资源,然而,古代却没有“神话”这个词。今天我们所说的“神话”一词,*早起源于古希腊语的“Mythos”一词,本意是“传说”或“故事”。而英文中的“Myth”一词,则是指“对于具有神性存在的某种传说”。18世纪后,各类学者对神话的兴趣日益浓厚,并逐渐将神话研究变为一门学科。19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了“Mythology”一词,用来指代新兴的“神话学”这一学科。于是,“神话”一词便也开始成为一个世界通行的科学专用术语。
到了20世纪初,“神话”一词开始从日本引入中国。1903年,一些由日本人撰写的文明史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其中就出现了“神话”一词。同一年,一位名叫蒋观云的留日学生,在梁启超创办于日本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一文,成为**位在文章中使用“神话”这一术语的中国人。
自从神话成为一门学科后,学者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其进行定义。由于神话内容的广泛,各种关于神话定义的分歧也颇多,对其的定义可谓是见仁见智。芬兰民俗学家航科就曾这么说过,神话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化现象,很难用几句话来定义神话。因此,只能对神话进行描述。
钟健,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硕士研究生。师从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泳超。
淺野敦子あさのあつこ出生於日本岡山縣。1997年以《野球少年》獲得第35屆野間兒童文藝賞,並榮獲『日本厚生省中央兒童福祉審議會』推薦為優良讀物。2005年再以《...
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量翔实的原文资料为基础,勾勒出印度作家在价值层面上对中国文化的交流、误解乃至膜拜,为读者步入印度文化交流与对话...
世界建筑人文故事-广场的故事 本书特色 遥想卢梭当年走过左岸的广场,找到旁边的一家咖啡馆,在下午的阳光下坐下,铺开稿纸,开始写他的《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尔》。今...
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 内容简介 该论文集的主题为“湖湘文化与现代中国历史研究”,主要涉及三个大的主题:一是湖湘文化研究。作者主要针对湖南近代史上的著名社团——新民...
以亞洲海域為舞台而活躍的東印度公司,創造出17至18世紀世界整體的歷史。用「海洋跨國貿易」新視角,在「政治之海」和「經濟之海」的對照中思考近代的形成。一般歷史書...
记忆北京 本书特色 陈平原新著四种—— 《想象都市》,定价:55元 《记忆北京》,定价:49元 《当年游侠人》[增订版],定价:55元 《学者的人间情怀》,定价...
唐代书手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量敦煌文书和唐代墓志为材料基础,与传世文献互证,围绕身份与职能、仕履与生活、教育与艺术三个主题展开,从“书艺—人—制度—社会”四...
谈语言写作读本 内容简介 这五十二篇文章可以分为四个类型:散文、诗歌、演讲和广告。其中散文的数量*多,共四十八篇,有的接近于论文,有的则属于随笔和杂文。另外还有...
历史与地理之谜 本书特色 文字起源之谜、拿破仑之死之谜、人类史**部世界地图集之谜消失在太平洋中的古大陆之谜、百慕大三角区之谜、奥克兰岛的神秘海洞之谜……本书带...
探索者 本书特色 本书告诉我们西方文化所经历的三大探索时代:首先是先知和哲学家,如摩西、约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宗教改革家们,他们义无反顾地从上帝...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第4版 本书特色 何九盈编著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第4版)》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语言学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对古代语言学著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考订和...
书人为伍 本书特色 姚峥华书人系列随笔集《书人?书事》《书人小记》《书人依旧》《书人肆记》为业界称道,《书人为伍》是该系列的延续。作者以其工笔素描的特有笔法,温...
传统十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名家专题精讲”之一。本书所收的系列文章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作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
學會皮革工藝、妝點生活情趣皮革自古以來,在人類的生活當中就不曾缺席。不論是衣著服飾、還是生活用品,皮革給人的感覺不外乎是高雅、沉穩又兼具質感。本書以平易近人的說...
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三辑) 目录 單周堯黎廣基讀上博楚竹書(二)《從政》甲篇 “煨(威)則民不道”小識趙平安上博簡《三德》“毋昇貧”解讀李銳讀簡散剳楊懷源上博...
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 本书特色 转型时代的观念由张灏先生提出,意指1895年以后三十余年间,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关键时代。在此期间中国受...
童子礼 家诫要言-中华蒙学经典 本书特色 吴洋等编著的《童子礼家诫要言》由《童子礼》和《家诫要言》两部分组成。《童子礼》是明人屠义时编的一步蒙学教材,主要针对学...
《新零售实战:商业模式+技术驱动+应用案例》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近10年新零售的实战经验总结,分为模式、技术和应用三大篇。模式
编辑推荐:【1】女性主义导师上野千鹤子继《厌女》《始于极限》后又一力作, 一本独立女性人生指南。【2】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 ×...
文明的博弈:16至19世纪澳门文化长波段的历史考察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从隔绝到撞击;“拉丁文明”的侵入;重商主义的兴起;文化的调适与生存;葡河汉界,各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