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意匠十二讲

建筑意匠十二讲

作者:香山寿夫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06-10

评分:8.7

ISBN:978711208436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作品目录

第一讲 关于空间 居住和建造
建筑赋予空间以秩序,人类通过空间形成秩序
关于建筑的本质是避难所的错误认识
家是世界的模型
建筑艺术的综合性是通过现实性来实现的
空间是以自己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的
相关建筑实例介绍
在建筑空间当中不仅仅只有自己
通过共有空间来建立共同体
若干建筑宴例介绍
第二讲 关于房间 中心和围合
空间的基本形式是由中心和围合部分构成
关于“单元”
中心是由什么形成的呢
关于柱子、火、水以及“围合中的围合”
围合是由什么形成的呢
关于地面、屋顶、墙壁
空间总是希望向外扩展
关于空间的膨胀性
探求“起源”的意义所在
第三讲 关于房间的集合 围合和共同体
建筑是房间的共同体
房间之间是相互冲突的 关于协调或者均衡
关于中心型平面 轮廓的围合和中心的围合
关于螺旋形 垂直和环绕或者确定和犹豫
关于线型平面
关于格子型平面
第四讲 关于窗户空间和光
空间通过光来造型
关于光的两种对立的观点
柯布西耶和赖特,希腊和哥特
贯穿墙壁的光 在围合结构的厚度当中形成的窗子
充满空间的光包围着光的围合
“照射在物体上的光”和“充满空间的光”
第五讲 续关于窗户光明和黑暗
被围合了若干层的光关于日本的空间
从下方照射上来的光 庭院、檐廊、屋檐内侧、天井以及墙壁
从上方照射下来的光和从下方照射上来的光
围合空间的面是多层的 各种不同类型的日本的建筑实例
窗子的各种不同的开启方式分解它的形状,再进行重新构筑
围合空间的墙壁肯定有两面以上
关于多层面的欧洲的建筑实例
第六讲 关于人口 敞开和关闭
人口不仅表示欢迎,也表示拒绝,
同时也是等待的地方
希望人口成为房间
内部空间通过人口被表示出来若干实例介绍
人口是分化的
人口,其外部也可以成为房间
人口,可以让人驻足停留,也可以让人拂袖而去
立面是独立的,或者可以被揭下来的
第七讲 关于场所 地形和记忆
地形存在于建筑之前,并且限定空间
人类从地形当中发现空间
什么是“场所” 是被赋予了“room”特征的地形
“明显地形”和“隐蔽地形”
“隐蔽地形”的意义是在记忆的积累中被确定
若干实例的介绍
建筑将场所的特性视觉化
第八讲 关于表象 居住和表现
内部可以居住的建筑,外部也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
作为表象的建筑
什么是“表象”
建筑是艺术吗 关于实用性和艺术性
是制约破坏了艺术吗 所有的艺术都是在制约当中成立的
作为艺术的建筑究竟要表现什么
建筑不能采取否定的表现 关于共同价值的表现
第九讲 关于主题 支撑和围合
建筑的基本制约条件是什么 与其他艺术领域进行比较
“围合的主题”和“支撑的主题”是在对立当中共存的
从柱子到列柱 从构筑性到围覆性(1)
从拱到表皮 从构筑性到围覆性(2)
“围合的主题”和“支撑的主题”之争
第十讲 关于设计争斗和一致
关于主题的对立统一
由于“围合的主题”的肥大导致统一的崩溃哥特
另外一个例子文艺复兴
“支撑的主题”的复兴新古典主义
不论过分强调哪一方面的主题都会引起革命合理主义和现
代主义
第十一讲 关于分解还原和狂气
现代主义是由还原主义的思想来支配的
关于分饵的过程和急躁
还原主义的思想是与革命愿望连接在一起的
关于工业化论和城市改造论
还原主义的思想将走向何方俄罗斯构成主义
关于有机主义的思考其意志和方法
第十二讲 关于秩序创作和时代性
怀疑对于创作来说意味着什么
关于虚无主义
关于建筑中文学态度的过剩
“太师椅怀疑论”和“施工现场的实在论”
建造的人从本质上相信实在
“观察”和“创作” 秩序是如何共有的
秩序一经出现,立刻就又消失不断地修改
“秩序的寂静(Tranquilities Ordinals)” 它存在于沉默的神秘之内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精彩摘录

人活着这件事情,就是在信赖生命存在的基础上活着的。就好像行走着的人,因为相信那里有道路所以才行走。或许道路在前方就会消失,但是行走就是因为相信有路。如果怀疑就会止步不前,肯定就不会行走了。……同样从事创作的人也是这样的,创造这是在相信这个事物一定存在的基础上才开始行动的。无欲无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秩序来确定的,而创作活动如果不相信这一点,那么就无法进行。抹墙面的工人一定不会怀疑眼前是否有墙面存在的。于是他将各种材料按照配比混合在一起,然后挑选合适的抹子将灰浆抹在墙上。他相信灰浆一定会牢牢地附着在墙面上,并且相信一定会得到自己满意的墙面效果,所以他才会工作。或许你们会说,刚才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碰巧了,因为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所以他无法继续工作了。其实不会的,这种不安的心情不能说没有,但是真正的泥瓦匠会甩掉疑虑,相信墙壁,相信灰浆,相信自己,然后继续工作。我称这种工作状态为“施工现场的实在论”。

——引自第227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