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4册》

中华上下五千年《4册》

作者:吴樵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06-10-01

评分:5分

ISBN:7806001743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中华上下五千年《4册》 目录

**篇 蒙昧而遥远的传说时代
一、盘古开天
二、女娲造人
三、夸父追日
四、尧舜禹禅让
第二篇 新旧交替的夏朝
一、**个王朝的诞生
二、大禹治水
三、少康之兴
四、夏桀亡国
第三篇 奴隶制鼎盛时期的商朝
一、玄鸟生商
二、商汤灭夏
三、帝乙归妹
第四篇 宗法与封建并存的西周
一、周人先祖的传说
二、公刘居豳
三、古公迁岐
四、文王求贤
五、文王衍《周易》
六、殷纣王的暴虐残政
七、牧野之战
八、周公东征
九、周初大分封
十、周昭王南征
十一、国人暴动
十二、宣王中兴之道
十三、周平王东迁
第五篇 群雄争霸的春秋时代
一、郑庄公兄弟相残
二、州吁之乱
三、文姜乱鲁
四、楚武王伐随
五、齐鲁长勺之战
六、卫国亡而再生
七、召陵之盟
八、葵丘之会
九、宫之奇谏假道
十、骊姬之乱
十一、秦晋韩原之战
十二、子带之乱
十三、晋楚城濮之战一
十四、烛之武退秦师一
十五、秦穆公霸西戎一
十六、秦晋殽之战一
十七、楚庄王灭庸
十八、晋楚邺之战
十九、晋秦麻隧之战
二十、齐晋鞍之战
二十一、晋厉公之乱
二十二、晋齐平阴之战
二十三、齐庄公袭晋
二十四、崔庆之乱
二十五、向戍弭兵
二十六、专诸刺吴王
二十七、吴楚柏举之战
二十八、勾践卧薪尝胆
二十九、《道德经》的产生
三十、孔子讲道
第六篇 合纵连横与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
第七篇 一统天下的秦朝
第八篇 强盛的西汉
第九篇 宦官与外戚专权的东汉
第十篇 政权割据经济发展的三国时代
第十一篇 民族大融合的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十二篇 加强中央集权并巩固统一的隋朝
第十三篇 空前繁荣的唐朝
第十四篇 南北对峙的五代十国时期
第十五篇 积贫积弱的宋王朝
第十六篇 对外扩张与兼并的元朝
第十七篇 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的明朝
第十八篇 从极端专制到封建末路的清王朝
第十九篇 反抗内部专制与外来侵略的民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4册》 内容简介

《上下五千年》是以纯白话的通俗语言,从现代人的角度撰写的一部通史性的著作,对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深刻地认识中国历史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它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不仅可作历史著作来读,亦可作为文学名篇或政治著作来读。为进一步方便读者朋友的阅读与欣赏,我们根据其中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插入了数百幅精美图片,图文并茂,极具阅读、欣赏与收藏价值。
中国历代史学家都有秉实记事的优良传统,因此丢官、丢命者并不少见,这就基本保证了这些史书*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相。尽管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形成了噤若寒蝉的政治环境和治史环境,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史官对事实的忠诚记录,为尊者讳的记史风尚也使之遗漏了若干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总的来说,这些史学著作所记述的史实还是真实的、可信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4册》 节选

《中华上下五千年(共4册)(精)》内容为:《上下五千年》是以纯白话的通俗语言,从现代人的角度撰写的一部通史性的著作,对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深刻地认识中国历史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它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不仅可作历史著作来读,亦可作为文学名篇或政治著作来读。中国历代史学家都有秉实记事的优良传统,因此丢官、丢命者并不少见,这就基本保证了这些史书*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相。尽管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形成了噤若寒蝉的政治环境和治史环境,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史官对事实的忠诚记录,为尊者讳的记史风尚也使之遗漏了若干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总的来说,这些史学著作所记述的史实还是真实的、可信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4册》 相关资料

楚军围困郑国国都达17天,郑国难于固守,想与楚国媾和,但一占卜,不吉利;再占卜,在祖庙痛哭,同时准备巷战,吉利。于是,全城人在祖庙大哭,守城将士也在城头放声号哭。楚庄王听到哭声震天,便下令楚军后撤;郑国人修筑好城墙,仍不屈从楚。于是楚王再次进’军围困,经过三个月的时间,攻破郑国国都,到达城中心的十字路口,郑襄公袒衣露体,又牵着表示驯服的羊来迎接楚庄王,请他任意处置郑国。庄王准备答应郑国求和的要求,但身边的将领不同意,认为既已攻下郑国,就不应该赦免。楚庄王则认为:郑国国君能屈居他人之下,必然能够取信和使用他的百姓,楚军长期在外,已经疲惫,灭郑可能引起郑人更坚决的反抗和其他国家的援助,那时,楚国就被动了。于是,庄王退兵30里,派潘旭与郑国订立盟约,郑襄公派弟弟子良去楚作为楚国的人质。
晋国得知楚军又围困郑国,便组成三军出兵援救。中军以苟林父为统帅,先觳为副;上军以士会为主将,卻克为副;下军以赵朔为主将,栾书为副。此外,由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担任上军大夫,荀首、赵同担任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晋军行至黄河边,听说郑国已经和楚国媾和,主帅荀林父打算回师,认为没有赶上营救郑国的机会而劳累了将士,出兵也无用。上军主将士会同意荀林父的主张。中军副帅先觳却坚决反对,他认为晋国之所以能成为诸侯之长,就在于军队能武、群臣尽力。现在由于不战而失去诸侯,不能说是臣下尽力;有了敌人而不去追击,不能说是军队勇武。由于将领不敢作战而使晋国丢掉霸主地位,不如死去。他还表示,受君命做军队统帅,而以不配做统帅告终,只有诸位能这样,自己是不干的。于是就带领自己所属的那部分军队渡过了黄河。晋军司马韩厥见此情形,劝苟林父说:先觳率领一部分军队擅自陷入敌阵,您作为主帅,罪过就大了。失掉属国又丧亡军队,不如干脆进军。如果作战不能取胜,罪过可由六人分担,不是更好点吗?晋军于是全部渡过了黄河。
楚庄王带着部队北上,在邸地(今河南郑州市北)驻扎下来。楚军的中军主帅是沈尹,左军主将是子重,右军主将是子反。楚军原打算在黄河饮马以后就回国,听说晋军已经渡过黄河,准备马上回去。令尹孙叔敖也不想与晋军交战,下令回师向南,掉转大旗,准备回楚。但楚王的宠臣伍参(楚将伍子胥的曾祖父)想与晋军交战,就对庄王说:晋国的主帅荀林父是新上任的,威信不高;副帅先觳,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三军统帅各自专权,没有实际的最高统帅。这次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