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走过八十年光辉历程。为庆祝建军八十周年,解放军国防大学的数位战史专家精心撰写了这套《土地革命战争历史纪实丛书》,以纪念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初创时期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
这套丛书力求在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基础上,突出可读性,兼顾思想性。既以朱毛红军以及中央红军为重点,又一面描述其他革命根据地和各路红军的战斗历程,力求全面、立体地反映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既描绘党史、军史中的重大事件,又着力刻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军将领和众多的英雄人物,展现他们的个人风彩;既详细记述战役、战斗的精彩细节,又以画龙点睛之笔突出其中高超的指挥谋略艺术。我们相信,这套丛书对于广大读者熟悉中国革命历史和我军发展历程,领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以及感受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困苦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10月17日,蒋介石对各“围剿”军发出训令,要求各部队本着“战‘略
攻势,战术守势”的原则继续作战,构筑绵密的碉堡封锁线,稳扎稳打,逐
步推进。18日,驻南城的国民党4个师由硝石进到潭头市,其先头部队和黎
川之3个师又1个旅进占资溪桥。
在此情况下,李德主导下的中革军委仍令红一方面军主力插入国民党军
堡垒密集地区实施强攻,并提出“如果原则上拒绝进攻这种堡垒,那便是拒
绝战斗”。10月22日,红军东方军以3个师攻击资溪桥和潭头市,主力集结
于石峡、洵口、湖坊地区,准备围点打援。国民党军据碉坚守,红军连攻4
天未果,不得不放弃在资溪桥与敌决战的计划。
10月28日,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七、红九军团。红七军团下辖第19师、
第20师和第34师,寻淮洲任军团长,萧劲光任政委。红九军团下辖第3师、
第14师和独立第1师、第4团,罗炳辉任军团长,蔡树藩任政委。随后,中革
军委命令新成立的红七军团深入抚州附近地区活动,企图调动金溪及南城、
南丰之国民党军。11月11日,红七军团向浒湾进攻时,在八角亭附近遭到来
自金溪、琅琚和浒湾的国民党军的夹击。红三军团立即驰援,在八角亭东南
受阻,于11月12日向敌阵地攻击,遭受重大伤亡,被迫撤出战斗。红七军团
也在阵地被突破后撤退。是役,红三军团和红七军团伤亡达1100余人。11月
15~17日,为配合东方军作战红军,中央军主力奉命由荐源桥至棠阴的国民
党军堡垒线间隙北出时,在云盖山、大雄关遭到国民党军5个师的攻击,伤
亡严重,被迫向苏区内转移。至此,红一方面军虽经近2个月浴血苦战,却
未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反而遭受了很大损失,陷于战略上被动地位。此后,
红军东方军和中央军的番号实际上被取消了。
至此,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宣告失败,然而
,他们随即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采取军事保守主义,要求红军用阵地防御来
“迟滞敌人的进攻,削弱其力量,以达到制止敌人第五次“围剿”的目的。
就在中央苏区处境日益困难之时,一个打破第五次“围剿”的良机出现了。
11月20日,驻福建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出于爱国抗日的主张,发动了福
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同蒋介石决裂。此前
的10月26日第十九路军代表徐名鸿与红军代表潘汉年在江西瑞金签订了《反
日反蒋的初步协定》。随后,潘汉年以全权代表名义与福建政府签订了抗日
停战协定;10月27日,双方又签订了《闽西边界及交通条约》。蒋介石对福
建事件极为惊惧,急忙从“围剿”中央苏区的北路军抽调出9个师,转去进
攻福建政府。蒋介石组织了“讨逆军”,自任总司令,指挥以蒋鼎文、张治
中、卫立煌为总指挥的第二、第四、第五路军共12个师和海、空军等约15万
人,从浙、赣、粤三省分路进攻福建,还勾结日、英等帝国主义国家派出军
舰、海军陆战队侵入福建海域、港口,策应作战。
福建政府与中央苏区互通贸易,使红军得到了急需的盐和西药。双方还
继续在军事、政治上广泛合作方面进行广泛的接触和磋商。由于福建政府兵
力仅5万人,他们多次表达了希望派遣红军到福建支援作战的愿望。这时,
中央苏区的东部威胁骤减,如果中央红军能及时与十九路军联合起来的话,
对于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毛泽东在福建事变发生后,多次向博古、李德建议:把红军的主力开到
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
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打击敌人的后方,迫敌回援,
从而粉碎敌人的“围剿”。毛泽东特别加了一句预言:“此计不用,第五次
反‘围剿’就不能打破,福建人民政府也只好倒台。”后来,毛泽东又提出
“向湖南中部前进,调动江西敌人至湖南而消灭之”的建议,但同样遭到了
李德、博古的回绝。
彭德怀也向博古建议:留五军团保卫中央苏区;集中一、三军团和七、
九两个军团,向闽浙赣边区进军,依托方志敏、邵式平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威
胁南京、上海、杭州,支援十九路军的福建事变,推动抗日运动,破坏蒋介
石的第五次“围剿”计划,但被博古批评为脱离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冒险主义
。
李德的决策,主要受共产国际总军事顾问弗雷德的遥控影响。弗雷德此
前就固执地要求中央苏区的红军利用因蒋介石对付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
使北线获得的喘息之机,向福建的十九路军发起攻势。弗雷德有两条奇怪的
理由。**,他暗示苏联可能向中国的中央苏区提供武器援助,需要通过空
运和获得福建沿海的一个港口来解决。第二,他认为,蔡廷锴对冯玉样的长
城抗战支持不力,表明他是一个不可靠的人,为争取蔡廷锴成为抗日反蒋的
盟友,必须向他显示一下红军的实力,因此对十九路军要“先打后谈!”弗
雷德对李德提出的异议作了驳斥,并补充说,即使不能使蔡廷锴就范,但通
过对十九路军的胜利攻击,我们也可以在即将到来的和蒋介石的决战中,确
保我军在福建的后方和侧翼,然后我们就能转而对国民党中央军在北面的进
攻,开展积极的骚扰活动。①由于有上述原因,弗雷德在十九路军*需要帮
助的时候,不同意红军对其援助,反而将主力从东线调至西线永丰地区,去
进攻敌人的堡垒阵地,企图等到十九路军被蒋介石部队重创之后,再作驰援
。弗雷德与中共上海中央局的思路一样:“利用国民党阵营内部新产生的矛
盾,给蒋介石以毁灭性的打击”;不切实际地要中央红军去冒险,“一旦蔡
廷锴开战,中央红军就在西北一线突破敌人阵地,越过赣江,夺取国民党军
队的外侧,从敌人背后向南昌挺进”。②而党内个别领导人在与福建政府的
合作中还存有私心,说“要先叫十九路军吃一点亏,我们再帮助他们,那他
在与我党合作中价钱就便宜了”。③孰料,蒋介石对十九路军采取分化瓦解
与军事打击并举的手段,为防止红军对十九路军的策应,还派出兵力从黎川
南出,构筑了由东山至德胜关和东山经熊村、黄土关至光泽之间的碉堡封锁
线。
但是由于中共临时中央的一些领导人对福建政府抱有偏见,认为“这一
政府不是人民的,而且还不是革命的。”“完全是反革命派行骗人的把戏!
”不愿与其联合,加上福建政府内部的问题,潘汉年与陈铭枢进行了八次谈
判,却始终未能达成或订立联合作战的军事协定。双方的观望、貌合神离错
误决策等一系列的失误,使红一方面军坐失了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
”的良机。对此,彭德怀曾十分痛心地批评道:“红军主力不出闽浙赣边区
,不去威胁南京、杭州,不作十九路军的掩护者,福建事变只能成泡影,是
不能巩固的。蒋介石有钱进行收买,再加强大的军事压力,十九路军就会完
蛋。金钱收买内加军事压力,这是蒋介石的惯伎,只有对红军不灵。我们不
支持十九路军,中央苏区的一翼失去了依托,政治上拆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桥梁,福建事变很快失败了。…‘蒋介石准备了一年的第五次围剿第二阶
段就又开始了”。①李德本人也承认:“弗雷德的计划,是要在西北部向敌
人的中心地区,发动一次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来讲都是无法实现的大规
模进攻。他的这个冒险主义的战略方案,以及坚持这一方案的顽固态度,阻
碍了革命军事委员会及时做出把主力放到闽北,问十九路军一起作一决战的
唯一正确的决定。而当他下决心这样做时,为时已经太晚,机会也已经错过
。”②
仅用了54天,蒋介石就将孤军奋战的十九路军镇压下去,1934年1月21
日,蒋军占领漳州。十九路军第l军至第4军军长联名通电拥蒋,福建政府的
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军政领导人先后败走香港。蒋介石腾出
手来后,再于1934年1月下旬重新开始对中央苏区的进攻。
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不断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情况下,中共临时中央
于1月15日至18日在瑞金召开了六届五中全会。会议补选了中央委员和候补
中央委员,改选了中央政治局,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六届五中全
会不顾“左”倾路线对党和红军造成的一系列挫折,盲目地判断第五次反“
围剿”的斗争“即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斗争”,它又重复立三路线的
观点,宣称“在我们已将工农民主革命推广到中国重要部分的时候”等。在
“反对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调和态度”等口号之下,它继续发展了宗派主义的
过火斗争和打击政策,排挤不同意见的同志,将盲目服从“左”倾路线的人
员安置了一批到中央和地方领导岗位。六届五中全会标志着第三次“左”倾
路线发展到顶点。
在军事指挥上,全会决定将红一方面军总部与中革军委合并,原红一方
面军所属部队再次改称中央红军,直属于中革军委和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指挥
。2月3日,中革军委作了局部人事调整,朱德仍然担任主席,原来担任副主
席的为周恩来、彭德怀,这次将彭德怀改为身负重伤的政治部主任王稼祥,
将实际指挥权进一步控制在博古、李德手中。
P
范震江,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战略分会副会长,少将军衔。主要著作有:《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邓小平国防建设思想》、《我国国防政策研究》、《当代中国军事战略》等。
此书对1979年版《公共选择》作了极大的修订和扩充。除了对重要定理用专节给予了证明之外,还新增了第11章的内容。作者把注意力集
《Swifter》内容简介:作者赴美参加了Apple的WWDC 14,亲眼见证了Swift的发布,并从这门语言正式诞生的第一分钟就开始学习和钻研。
拳民形象在美国-义和团运动的跨国影响 本书特色 《拳民形象在美国:义和团运动的跨国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2008年度博士文库系列拳民形象在美国-义和团运动的跨国...
《肉体与石头》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从城市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生活互动视角切入的另类的文化史著作。作者打破传统史学研究框架,独辟
中国哲学史大纲:精装索引版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近代以来,**本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此书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
《Prometheus监控技术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重点阐述云计算时代监控系统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Pr
《帝国兴亡:大战风云录》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主要战争的场景,不管是空战还是海战,无一遗漏。作者采用日志的形式,使得那些
《去来集》内容简介:这是“史铁生散文新编”的第一本,收录了《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等史铁生在读者中影响最
明朝那些事儿8 内容简介 本书是《明朝那些事儿》第八部,主要讲述了从明熹宗到崇祯皇帝近十年间的历史。天启继位后,不理朝政,沉溺于木匠活之中,整个帝国内忧外患,死...
夺权野兽朱棣 本书特色 ★翻开本书,您将全面了解中国历史上*高超、*曲折、也*常见的夺权大战!★在中国公务员群体中广泛流传的读客“公务员读史”丛书,讲述历代帝王...
三国史话 本书特色 吕思勉所*的《三国史话/周读书系》是历史学家吕思勉生前所写的**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内容简介:本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征与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非物质
罗慕路斯-神话时代与罗马建城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国家图书馆系列丛书之一,秉承了该系列图书的一贯风格。全书讲述了罗马王政时代的历史和当时的人文风貌,作者以平实的...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内容简介:行动成功国际教育集团创造了从2006年开始,一个三天的课程销售额达1亿多元,价格从4800元到今天的2
新书--掠夺尼罗河—埃及的盗墓贼和考古学家 本书特色 **个金字塔入口是如何被人们发现的? 早期的考古学家竟然比盗墓贼还野蛮?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译者商博良,竟...
Apowerful,groundbreakingnarrativeoftheordinaryRussiansoldier’sexperienceofthewor...
红墙档案-珍藏版 本书特色 毛泽东与中印边境之战空军司令如何成了“空”军司令率先识破林彪的人们 毛泽东想解决“头脑发昏”的问题将军们面对非同战争的风暴周恩来不...
欧洲五十年-一卷印象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于20世纪下半叶50年内在欧洲各国游历的一部“印象集”,虽是旅行文学,却远超过描写视野所及的景物和感官感受的层面。莫...
雅典3000年:一座城市里的欧洲文明史 本书特色 ◎一次跨越3000年的历史之旅古典时代、城邦时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从米诺斯文明到大都会艺术...
世界遗产在中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内容简介 简介《世界遗产在中国》是一部38集的高清纪录片,主题集中、鲜明。它纪录的是中国顶级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