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名雷达学。评论家。甘肃天水人。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摄影》,新华通讯社编辑,《文艺报》编辑组长,《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
著有论文集《小说艺术探胜》,《文学的青春》,《蜕变与新潮》,《传统的创化》,《民族灵魂的重铸》,《文学活着》,散文集《缩略时代》,散文杂文《清贫颂》,《甘海热血谱青史》,散文《圣果》,《乘沙漠车记》,《洮河纪事》,《河西行》,《王府大街64号》,评论《给爱情以应有的位置》,《刻在心上的弹孔——谈谈第十个弹孔》,《高晓声小说的艺术特色》,访问记《春光唱彻方无憾》,《春天的信息——女作家近况一瞥》,报道《短篇小说的新气象,新突破》,传记文学《泥土和石油的歌者——记诗人李季》,电影文学剧本《赵武灵王》(合作)等。 《文学活着》(其中3部分)获第三届当代文学科研奖,论文《灵性激活历史》,《北国的活力》,《徐怀中风格》分别获《上海文学》,《钟山》,《作家》文学奖等,散文《蔓丝藕实》获中华文学选刊奖。
诺贝尔奖提名文选 内容简介 一般人只会庆祝成功,我固然也庆祝成功,但也庆祝失败。 像我这样肯把失败当成功一样庆祝的人,全世界恐怕绝无仅有。我能从失败中看到它的好...
德富芦花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德富芦花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日本近代作家。他的小说《不如归》早在1909年即由林纾译成中文。德富芦花的散文曾在日本文坛...
西欧思想游记 本书特色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西...
蒋光慈全集 译作卷 本书特色 《蒋光慈全集》共编录蒋光慈文学、理论、书信、译介及集外逸作等160余万字作品,包括已出版的经过历史检验的全部作品和搜集到的未结集出...
白化文文集-闲谈写对联 本书特色 《白化文文集:闲谈写对联》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联的特点与源流、什么是“对联”、对联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关联、对联的形成、对联的分类、...
我的精神家园 本书特色 【读王小波,读懂自由】★李银河独家授权八卷本“王小波传世经典”★收入王小波先生*受推崇、*具收藏价值小说、随笔、书信二百余万字★迄今为止...
再见.吾爱 本书特色 ★ “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雷蒙德·钱德勒★ 大师中的大师!深受村上春树、钱钟书、加缪、艾略特、奥登的倾慕★ 作品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量超...
《穿T恤听古典音乐:巨匠时代》内容简介:《穿T恤听古典音乐:巨匠时代》是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田艺苗"穿T恤听古典音乐"缘起之作,《
御制盛京赋(全32册) 本书特色 ★ 16开函套装,中国书店出版★ 《盛京赋》是乾隆皇帝东巡盛京(沈阳)祭祖时所作,用以追述先人的丰功伟绩,歌颂盛京地区辉煌的建...
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文化名家话佛缘插图本) 内容简介 《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以“文化名家话佛缘”为主线,精选了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思想家等众...
《海德格尔(中文版)》内容简介:本书作者主要围绕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所论及的在世存在、非本真性、负罪、天命、真
艺术中的灰姑娘-西方书籍装帧 本书特色 《艺术中的灰姑娘:西方书籍装帧》介绍了20世纪英国享有盛名的手工书籍装帧公司桑格斯基—萨克利夫的历史。桑格斯基—萨克利夫...
爵士乐时代的故事 本书特色 《爵士乐时代的故事》出版于1922年,是菲茨杰拉德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10个短篇故事:《牛皮糖》《骆驼的后背》《五一节...
坦白说 亲爱的 本书特色 《坦白说,亲爱的》收录文章百余,谈书,谈香港,谈电影,谈流行文化,也谈性。视角依然刁钻,题目依然语不惊人死不休。对于不熟悉的读者,此书...
玛丽莲·罗宾逊(1943—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生于爱达荷州,多年来一直在爱荷华大学教授写作,被公认为“作家中的作家”。1980年出版小说处女作《管家》,获...
萨福(约前630或者612—约前592或560),古希腊著名的女抒情诗人,一生写过不少情诗、婚歌、颂神诗、铭辞等。一般认为她出生于莱斯波斯岛的一个贵族家庭。据说...
《中国气候智能型农业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气候智能型农业理念提出的国际环境,研究了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理论依据和国际经
苦难辉煌 本书特色 l 首版《苦难辉煌》未能面世的数万字内容此次得以全面呈现!增补数十处罕见历史细节 l 当下,为什么还要再度阅读《苦难辉煌》?以史为鉴,在新形...
有意思的《史记》故事-听老师讲古典文学 本书特色 《听老师讲古典文学》此套书为双色印刷,共七本,包含: 《听老师讲古典文学:有意思的中国文豪故事》、 ...
1986-古船 本书特色 《古船》初版于1986年,张炜时年30岁。这部长篇小说震撼了当时文坛,也引发了巨大争议。但随着时代进步,它当年被质疑的部分,于今却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