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峻文存》是展示一代哲人石峻先生在中国哲学和佛学等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六十载的论著选集。
石峻先生学贯中、西、印,集一生之智慧经验,留下了一座抹不去的学术丰碑。所收论著,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哲学史与佛教史的研究,是先生治学论道的重心所在;其对中国人性论史的专门研究,在六十多年前的中国学术界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始于1938年西南联大授课时的伦理学讲义,在现代中国伦理学研究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有关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成果,披露了1949年以后这一领域带头人的睿智思辨;留给我们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讲义及中外哲学史史料的翻译辩证,彰显出他一生治学的博学和谨严;集先生治学教学经验总结的方法论论著,则揭示出他力图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研究中国哲学所做出的努力。
石峻先生学贯中、西、印,集一生之智慧经验,留下了一座抹不去的学术丰碑。本书是展示一代哲人石峻先生在中国哲学和佛学等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六十载的论著选集。所收论著,有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哲学史与佛教史的研究,有对中国人性论史的专门研究,也有关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成果,披露了1949年以后这一领域带头人的睿智思辨,彰显出他一生治学的博学和谨严。
根据佛教的发展史来看,可以知道,原来它并不是古代印度的正统思想
。今天有人把佛教说成是古代印度思想文化的全貌,或者说成是所谓印度文
化的基本精神,显然不一定符合历史事实。因此,是不正确的。我们如果单
用佛教来代表印度文化,难免发生许多误解,使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印度。比
如,我们如果说印度历来提倡禁欲主义,或者说印度文化是一种老年人的文
化,并用这样一个标准来区别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的传统,这就带有很
大的主观片面的猜测。我们一定力求比较全面地看问题。印度佛教原是古代
东方社会历史的产物,不是如有的人简单地认为是释迦牟尼一个人坐在菩提
树下空想出来的。所以,佛教即使在印度,也有先后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
特点,而且充满了各种内外的矛盾。这种先后也有思想自身发展的原因,我
们不能割断历史发展,不能说佛教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信仰。
后来大乘佛教信仰者由于轻视或贬低实行更接近释迦牟尼时代的早期佛
教,说它是小乘。同时信仰小乘佛教的人也公开批评大乘佛教,说大乘佛教
非佛说,即大乘佛教这一套理论不是佛说的。其实,双方的指责都各自片面
地反映了一部分的历史事实。由于佛教的发展本来是一种非常错综复杂的历
史,如果我们简单地看这个问题,就难免会损害佛教历史的真实性,那我们
了解的佛教历史就不可能是真实的。
后来佛教传播到国外,由于文字方面的隔阂,必须通过翻译。但是在当
时的条件下,如中国,懂汉文的未必精通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梵文),懂印
度这种语文的外国和尚又多不懂汉文,在这样的情况下,翻译就不可能完全
忠实于原文。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这种外来
的佛教,开始就有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的理解又有所发展。所以,就很难
完全相同于它本来的面目和完全符合它本来的意义。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
史现象。而且,由于过去不同时期统治阶级的不同需要,对佛教的经典也不
免有意识地加以篡改或者删除,那就更不用说了。比方说,印度佛教的有些
经典,它因为轻视妇女,乃至对于母亲也说了许多不像样的下流的话,这种
不礼貌的态度与中国传统的尊亲思想是根本不相容的,所以有的翻译者遇到
这种情况就把它删除了。这样,在中国过去生根和发展起来的佛教思想,必
然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不足为怪。这种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不同而形成的
信仰和思想的差异以及不同点是很自然的。但是,过去有一些迷信印度佛教
的学者,简单地根据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差异来贬低中国佛教。他们说,
中国佛教是一种假佛教,只有印度古代的佛教才算“真佛教”。又胡说什么
真正的佛教的理论价值大大超过了所谓中国的假佛教,因此中国古代佛教学
者关于佛教方面的理论著作似乎就不值得加以认真研究了。这是国外一部分
人轻视中国古代文化和不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而产生的一种似是而非的见解。
因此,今天研究中国佛教思想史的学者是决不能接受这种观点的,也不值得
我们认真地加以驳斥。中国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者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各个
民族、各个国家的不同特点、它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是完全应该的,非常必
要的。中国佛教思想之所以有不同于原来佛教的特点,这正反映了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的特点,所以是更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的。至于一切思想文化
的科学评价,哪一种思想文化更高,哪一种不高,价值如何,这都要依据不
同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具体分析,一般抽象的空洞的议论,那是很难解决问题
的。
刚才我们提到,印度古代的正统思想是婆罗门教,尊《吠陀》为神圣的
经典,而不是佛教。关于婆罗门正统思想,有长期影响的、在印度占统治地
位的是六派哲学。所谓六派哲学,一是数论,二是瑜珈论,三是胜论,四是
正理论,五是前密曼差论,六是吠檀多论。这种正统派的哲学和信仰演变为
印度教,它们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印度,佛教过去只是在个别朝代由
*高统治者加以提倡,奉为国教,释迦牟尼死后两百年左右,或者是一百年
,那是印度历史上所谓著名的阿育王时代,那是一种个别的现象。到了公元
九世纪,外来宗教侵入印度,佛教基本上被消灭了。一直到今天,也很难说
印度是佛教徒比较多的国家。大家知道,目前世界上保存佛教经典*多的地
方是中国,不是印度或其他什么地方。因此,我们要研究世界佛教史,*有
条件的是中国。现在社会上不专门研究佛教的人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误解,以
为印度佛教的经典都是其开创人释迦牟尼一个人的著作,这种说法是根本不
了解佛教发展史的人说的。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国外的、也有少数国内的
佛教学者著书立说,往往都是冒充佛祖释迦牟尼来说话的,那可是个事实。
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说,佛教的经典绝大部分都是后来的人伪造的
。当然,他是佛教学者。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来就没有写过什么书,他生
前的一些演讲录,先是口口相传,以后再经过整理,就是佛教*早的经典。
就是那些经典,也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其中真正可能由释迦牟尼本人说的
东西,应该说并不太多。
P26-27
厚黑学-全集典藏版 本书特色《厚黑学(全集典藏版)(精)》将“厚黑教主”李 宗吾目前存世的所有文字一网打尽,编为《厚黑学》 《厚黑丛话》...
在关系中认识自我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集”(全17本)的第三本,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1936-1944年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他以素有的循序渐进的...
《增广贤文》主要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千百年来,蒙学堪称
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 本书特色 《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向读者介绍人工智能科学的基本发展历史和基...
哲学是什么 本书特色 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是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加缪称其为欧洲继尼采之后*伟大的哲学家。《哲学是什么》是奥尔特加-加塞特*经典、*具代表...
黄帝思想与道.理.法研究-轩辕黄帝研究-(第一卷) 本书特色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使道家黄老学派成为一个学术热点,各学科的学者都参与讨论。“道”...
顺生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集中谈人生的著作,全书分天心、社会、己身三个部分,共60个专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作者认为,率性是道,顺生也是道,是人生之...
本书是近代书画名家诸宗元先生所撰《中国书学浅说》和《中国画学浅说》的合集。诸宗元先生认为书法与绘画是中国人素来看重的两种
《敦煌学大辞典》的编纂与出版工程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研究院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共同发起,全国2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
诠释学真理?-论伽达默尔的真理概念 本书特色本书是作者在1981年于德国蒂宾根大学获得通过的博士论文,是作者作为一名年轻学者用力颇深的一部著作,为读者展现了西方...
尊严的提升 内容简介 今天的世界没有什么比尊重他人更为重要,但等级主义却像人的恶瘤无处不在——如独裁的老板、傲慢的医生或者专横的官僚常止我们感觉不公。我们大多数...
20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哲学卷-新时期中西哲学大论辩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
亢龙有悔:迟来的醒悟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生命终结前夕,均曾以精简的言辞说出心底的话语。由这些人物、故事、...
世纪论语 内容简介 本丛书推出的**批名刊为《博览群书》、《天涯》、《上海文学》、《北京文学》、《文艺争鸣》、《黄河》、《书屋》、《百年潮》等八本优秀人文社科期...
《讲记(修订版)》主要收录了结征其过、征过、激发化之、决理疑以起愿、析“当处寂光,不须生灭取舍”疑、上座虚心呈自“侗瞒顸”
逻辑十九讲 本书特色 1. 美国新思想运动之父撰写出版的逻辑学入门读物,此书出版直接影响了美国的科学观念,促进了美国现代化的进程,后来也被列为教科书级别的作品,...
威音文库.译述(全二册) 内容简介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传承发展,至隋唐进入极盛时期。晚唐武宗灭佛,佛教逐渐衰微。经宋、元、明、清高僧大...
论科学与艺术-袖珍经典 内容简介 《论科学与艺术》作者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卓越的代表人物...
《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则》作者松原泰道,1907年生于东京,是日本佛学大师。他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曾在一个著名的佛
从古典到现代:康德美学研究 本书特色 这是一位当代学者充满时代感受和主体精神的崭新解读。这咱解读既不离开康德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同时又充满极具个性的当代美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