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无疑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一位杰出代表。早在20世纪初,他的作品就传到中国来了。1907年,也就是在契诃夫逝世后不久,吴祷从日文将《黑衣教士》转译了过来,介绍给中国读者。两年后,即 1909年,周作人和周树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其中收入了契诃夫的两个短篇小说:《在庄园里》和《在流放中》,而在附在书后的“著者事略 ”中,译者还对契诃夫作了介绍:说他“卒业大学,为医师”,“多阅世故,又得科学思想之益,理解力极明敏”,“著戏剧数种及短篇小说百余篇,写当时反动时代人心颓丧之状,艺术精美”,还说他“虽悲观现世,而于未来犹怀希望”。这段介绍文字虽简短,却勾勒出了契诃夫及其创作的一些特点。本书从人品、创作和艺术三个方面介绍了契诃夫。
契诃夫离开人世已经百年有余。他创作的小说和戏剧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成为世界文库中的无价瑰宝和珍贵遗产。作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和历史人物,契诃夫的成长和发展道路是颇有教育意义的。契诃夫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启迪:艺术家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家必须具有正确和进步的世界观、作家必须永不知倦地进行探索等。
三、探求“总的观念"——萨哈林之行
1890年3月5日,契诃夫以谐谑的口气告诉女友林特瓦烈娃说:“我自己
叫自己出差,是自费。”①他在这里讲的是行将动身去萨哈林岛。当年的萨
哈林岛是沙皇政府折磨和虐待苦役犯和流放犯的地方。1890年4月21日,安
东·巴甫洛维奇从莫斯科启程前去萨哈林岛。同年10月13日离开萨哈林岛,
乘船经海道抵奥德萨,于12月8日回到莫斯科。在萨哈林岛上他一共“度过
了三个月零两天”,进行了“紧张的工作”,“对萨哈林岛上的全体居民作
了详细调查”。他在写给苏沃林的信中说:“除了绞刑以外,我什么都看见
了……我现在知道了许多东西,……我觉得萨哈林岛简直是一座地狱。”②
在另一封写给苏沃林的信中,安东·巴甫洛维奇谈到了他在萨哈林岛之行中
的思想收获:“您当初曾建议我别去萨哈林,您的看法是多么不对呀!……
要是我呆在家里的话,我现在会是一个多么萎靡不振的人。”③他以他对托
尔斯泰的《克莱采奏鸣曲》的看法为例,说明自己思想的变化。他说,“在
萨哈林之行前《克莱采奏鸣曲》对我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而现在“
它在我看来是可笑的,而且似乎是糊涂的”。接着安东·巴甫洛维奇写道:
“要么是我去萨哈林跑了一趟后精神上成长了,要么是我发疯了。”④的确
,萨哈林之行使契诃夫在思想上“成长起来了”。他在这座“地狱”里的见
闻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提高了他对生活的认识。他不仅认为托尔斯泰的《
克莱采奏鸣曲》“显得可笑”,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一个文学家,
需要的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需要生活在人们中间”,需要有“社
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点点也好”。⑤他还认识到,做一个文学家
,必须具有“正义感”,因为对于作家来说,“正义感”“比空气更为宝贵
”。①正因为契诃夫有了新的认识,他才开始意识到,为《新时报》撰稿带
给他的只是“祸害”②,也正是在这时他才有可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中篇小说
《第六病室》。在这部作品中,他无情地暴露了沙皇俄国的可怕现实,把它
比喻为一座阴森森的监狱。从《第六病室》起,契诃夫作品中对丑恶现实的
暴露和批判明显增强。大凡研究契诃夫的专家都承认,萨哈林之行是契诃夫
思想和创作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毫无疑问,这种看法是符合实际的。
究竟是什么促使契诃夫去萨哈林岛的呢?而萨哈林之行对身体赢弱的契
诃夫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契诃夫的幼弟米哈伊尔在《安东·契诃夫及其作品的题材》一书中说:
“去萨哈林岛的想法完全是偶然产生的。”“当时我正在法律系结束学业,
正在准备国家考试……安东·巴甫洛维奇常到我房间来,躺在床上,阅读我
的讲义。有一次他在读完了刑法讲义后对我说:‘我们对罪犯的全部注意只
集中在作出判决以前的那一段时间上;一旦把罪犯遣送去服了苦役,大家也
就把他忘记了。至于在服苦役的地方又会怎样呢?这是可想而知了!’有一天
他突然迅速不安地整理起行装来,说他打算上萨哈林岛去。是如此地突然,
以至家人一开始都弄不明白,他这是当真的呢还是在开玩笑。”③米哈伊尔
·巴甫洛维奇到了晚年,在一封写给女儿的信中仍说:“安东·巴甫洛维奇
不知怎么一下子产生了去萨哈林岛的想法,事先根本不存在什么缘由,要不
就是因为我当时正在准备考试而背诵刑法。”④总之,米哈伊尔·巴甫洛维
奇一直认为,他哥哥去萨哈林岛的想法“完全是偶然产生的”,是“突然”
“一下子产生”的。
其实,安东·巴甫洛维奇去萨哈林岛的决定却是他在内心深处长期酝酿
的结果。正因为是在内心深处酝酿,所以当他把酝酿成熟的决定公开时,就
连他的嫡亲弟弟也感到“突然”。
我们已经在前面说明,契诃夫的品格是难能可贵的。他在成了“红人”
以后,并未迷恋于声誉、金钱和地位,而是不断地求进步,探求“总的观念
”,常常为没有明确的工作目的而苦闷。现在我们再来翻阅他去萨哈林岛前
一两年内写下的书信。我们发现,作家的苦闷情绪在这两年中加深了。在他
的书信中常常可以听到埋怨的声音:“我的情绪坏极了”(1889年4月10日)
①;“我的心情糟糕透了”(1889年4月17日)②;“天气真好,但我感到烦
闷,而且非常恼恨”(1889年5月底)③;“我并未绝望,也没有害忧郁病,
而是忽然不知什么缘故一切东西都变得不大有趣味了。必须在我的身子底下
放上一点儿炸药了”(1889年5月4日)④。契诃夫怎么会产生这种情绪?他所
说的要在自己身子底下放上的“炸药”究竟是指什么?毫无疑问,在这段时
间里作家心绪不佳与他的兄长尼古拉病重和去世有关。但我们认为,使他心
情烦恼的重要原因还是他对现实生活和本人创作的不满。而他所说的要“在
自己身子底下放上一点炸药”,乃是指他有意于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不像我有生以来所一直过的生活那样去生活它半
年时光。”⑤
P13-15
匠人匠心(齐白石自述) 本书特色 ◆ 中国“匠人”有学者说,现代中国称得上“匠人”的人,只有齐白石。他的作品独具匠意,为笔墨赋予了生机和活力。◆ 被授予“人民艺...
《网络攻防原理与技术(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着重阐述网络攻防技术原理及应用,内容包括:网络攻防概论、密码学基础知识、网络侦
凤舞未央-吕雉传-肆 本书特色 体弱多病兼内心煎熬的皇上刘盈终于撒手而去,吕雉正式临朝称制,汉朝进入吕后时代。 随着年龄渐老,吕雉开始加快进度,提拔吕...
《时装画手绘风格、动态、构图、色彩表现技法》内容简介:本书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全方位解读了如何营造时装画形式感与氛围的表现技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内容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
艺术心灵驿站:白朗希大夫疯人院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白朗希大夫疯人院的百年孤独与凄凉,这里曾是奈伐尔、古诺、玛丽·达古尔、阿列维……的伤心地。艺术心灵驿站:白朗...
本书背景为白色恐怖首宗,也是牵连人数最多的第一大案,史称「澎湖案」。事端于1949年国共内战局势逆转,国府计划迁台,山东烟台
执著的天才:玛丽.居里的魅力世界 内容简介 玛妮雅·斯克罗多夫斯卡羞怯地把高中奖章交给父亲,她获得了1883年的*佳学生称号。当时,一个11岁的男孩,他叫欧内斯...
我的光荣与信仰-大律师丹诺回忆录 本书特色 ★ 作者被誉为“美国思想启蒙者20世纪社会正义的代言人”★ 胡适 陈之藩 吴淡如 联袂推荐★ 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向上...
《Go语言底层原理剖析》内容简介:Go语言是一门年轻、简捷,但是强大、高效、充满潜力的服务器语言。本书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大量
本书是德国女记者科南和摩根斯坦利的销售经理韦恩对金融奇才索罗斯的访谈录。索罗斯将其金融投资理论、政治分析、道德反省、社会
我的父亲顾颉刚 内容简介 简介《我的父亲顾颉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的父亲顾颉刚 目录 前言**章故乡的熏陶家世祖母启蒙学中学辛亥革命第二章北京求学入北大预...
[大象人物聚焦书系]季羡林-静静走在喧嚣中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大象人物聚焦书系》之一,该书以简练的文字、丰富的图片为我们展现了季羡林的辉煌一生。除了正文外,还选...
袁氏当国史 本书特色 李俊领以“代表性著作”评本书:“袁氏一失足而自遗千古恨,后人于有意无意间因其一失足而灭其千古功。民国时期写袁的代表性著作,如谷钟秀著《中华...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章炳麟评传(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从近代中国知识精英的蜕变与新生这一角度切入,展现了近代中国“有学问的革命家”章炳麟的一生。 本书...
《陈子龙及其时代(插图本)》作者陈子龙,明末著名诗人、词人,崇祯十年进士。明亡后,积极结纳江南反清义师,事败被擒,在押往南
一九二八至一九三六年的鲁迅:冯雪峰回忆鲁迅全编 本书特色 冯雪峰是鲁迅的学生和战友。他见证了思想的发展,是沟通中国共产党和鲁迅的重要桥梁。鲁迅和冯雪峰之间的帮助...
告白芭蕾:米斯蒂·科普兰传 本书特色 由米斯蒂·科普兰所*的《告白芭蕾(米斯蒂· 科普兰传)》是美国*名非裔芭蕾舞蹈家米斯蒂·科 普兰的自传。在书中,她仔细讲述...
《一眼看破玄机的行为心理学》内容简介: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心理的映射,都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想法,每一个微小的行为背后都有
勃朗特传-荒原上的石楠花 本书特色 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