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论坛-新名著主义系列--透气孔

世界文学论坛-新名著主义系列--透气孔

作者:(俄)弗拉基米尔·马卡宁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2006-10-24

评分:4.6分

ISBN:9787544227179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世界文学论坛-新名著主义系列--透气孔 目录

透气孔
损失
关于爱情的成功叙事
中和的情节
反首领
字母“A”

世界文学论坛-新名著主义系列--透气孔 内容简介

《透气孔》讲述的是两个有家的男人争夺一个情人的故事。木器厂的工程师米哈伊洛夫和数学教师斯特列别托夫同时爱上了女诗人阿列夫金娜。阿列夫金娜没有家,但有诗、咖啡和爱,因此她成了两个男人向往的“透气孔 ”……
弗拉基米尔·马卡宁,当代俄罗斯*具实力和声望的作家,俄罗斯布克文学奖及普希金奖得主。《透气孔》是他的作品之一。 诗、咖啡和爱象征着艺术,而艺术是刻板生活的透气孔,不是个人的,是整个世俗世界的透气孔。然而这点追求是如此脆弱,当它与现实利益相左的时候,便会被坚决地放弃。人们心中重又笼罩着“温吞吞的、消耗人的、同时又是柔和无望的空虚”。

世界文学论坛-新名著主义系列--透气孔 节选

说来这件事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个姓米哈伊洛夫的爱上了阿列夫金
娜。此人名巴维尔·瓦西里耶维奇,眼看就要四十岁了。也许他那笨重的身
材对于风流韵事来说显得有些缺乏诱惑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按照生活
的固定模式,米哈伊洛夫现在爱得正是时候——他有妻子,有房子,有一份
可观的收入,两个儿子也即将中学毕业:一个上十年级,另一个在九年级。
“我的两个儿子就差一岁。”米哈伊洛夫喜欢重复这句话。从“就差一岁”
这几个字眼里可以听出某种特别的意味,还有那种固执。至于他是怎样在家
庭和爱情之间周旋应对的,这可不太清楚。而且你都不会相信他能有这样的
事,因为他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不善撒谎,撒起谎来会十分吃力、甚至要结
巴的人。“米哈伊洛夫!”——是他的电话。四周同往常一样,是刺耳的锯
木声、订货人和忙乱的工人。而米哈伊洛夫总会吓得呆住:孩子?……还是
“她”?于是急忙走向自己角落里的那部电话。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从表面
上看他走得平静、稳当,实际上却匆忙得有些打晃,就像那些不会说谎、一
说谎就结巴,而且是绝少说谎的人一样。虽然其余时候他要关心事业,关心
妻子,关心还活着的老母亲,但是在尖锐的电话铃呼唤声起的那一刻,令他
挂念的就只有阿列夫金娜和两个孩子。
米哈伊洛夫是个大忙人,工作负担很重,因此他的爱情也有自己的特色
——大忙人的爱情。他在一家木器厂辛苦(这是他常用的一个词),它的正式
名称为“木器加工社——专为机关和个人定制各种木器”。米哈伊洛夫一大
早就赶到那里,也就是说从一大早起他的衣服就开始散发着抛光剂和油漆的
味道。酒他是绝对不喝的。他是工程师。他的地位和他的重量(100干克过一
点)同样引起人们的尊敬。有时订货人,或年轻的木工,或车间的伙计和他
打趣:
“您和那个冰球运动员米哈伊洛夫是亲戚吗?”
“是啊,”他声音低沉而又谦逊地回答。而当他们接着问“是什么亲戚
?”时,他会依然以低沉而谦逊的语调回答:“我们同姓。”这种玩笑当然
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但他不断重复着它,带着一个男人的固执。这个男人也
许在年轻时曾经梦想过荣誉和功勋,但是现在已经不再琢磨这些事了。现在
他已经完全妥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也总结出了生活的大致规律。况且,
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角落——一个工作间,有一部明黄色的电话和他相伴——
在这里,米哈伊洛夫的前任敢于直面各种危险和人生琐事,与一位来自技术
检查处的胖姑娘耽搁过久。这使米哈伊洛夫有时觉得,那些墙壁和画着孔雀
的壁纸,以及那部黄颜色的电话都在有所期待地望着他。尽管并没有催促他
,而是像聪明的、准备进取功名的谄媚者一样,就这么看着,等着。当然,
从米哈伊洛夫身上它们可等不到什么勇敢的行为。他是工程师。他不会耽搁
过久。他按照顾客的要求完成着当然并不复杂的图纸。但*主要的是监督着
,看这些图纸怎样体现在木器之中。他这个高大笨重的男人,就这么在车间
里踱着步,有时开一些小小的、不起什么作用的玩笑。
米哈伊洛夫的青年时代也可以证明,他对命运和自己的个性没有或者几
乎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他毕业于一所建筑大学,但他没有去给伏尔加河建
什么大桥,也没有去皮亚季戈尔斯克搞疗养院建筑群。而是一下子就到了这
里,到了莫斯科,到了这个小家具厂——这真是一下子……有些人觉得家具
厂像一部令人苦恼的小说,而那些机敏的人则认为它像一个特别精巧的构思
;(莫斯科户口,温暖的地方!这可真是一个绝招儿!)只有米哈伊洛夫本人没
把这个工厂当做什么,而认为它只是个工厂罢了。他有些怠惰,他属于平和
的人。也许是心理上反应太慢了,就像那些行动迟缓的人一样——这种人总
是来不及逃避好,也来不及逃避坏。如果对他们说:家具厂。这就意味着:
好吧,就这样吧。人家这么向米哈伊洛夫建议,他也就同意了。人家答应他
近三年内分给他住房,实际上是在骗他,他又同意了。
P3-4

世界文学论坛-新名著主义系列--透气孔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马卡宁(1937-)当代俄罗斯文坛最具实力和声望的作家之一。他于1937年3月13日出生在乌拉尔地区奥伦堡州的奥尔斯克城。他生活在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建筑工程师,母亲是一所中学的俄语和文学教师。受父母的影响,马卡宁从小就对数学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954年他考入莫斯科大学数学系,1960年毕业。之后在捷尔任斯基军事科学院从事了五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65年在《莫斯科》杂志上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直线》,引起很大反响,从此逐步远离自己的专业。1965-1967年他进入全苏国家电影学院高级戏剧创作培训班学习,1969年加入苏联作家协会,就此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作为“40岁一代”作家的重要代表而令人瞩目。苏联解体后,马卡宁创作更加活跃,作品越来越受到读者的认可和欢迎。1993年他以中篇小说《铺着呢布、中央放着长颈玻璃瓶的桌子》摘取了第二届俄罗斯布克文学奖的桂冠,1998年又成为继安德烈·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