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企图从日常生活角度,以一图一文的形式多层次多方面反映西海固的人及其生存状态。
宁夏西海固地区是中国*大的回族聚居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植被极差,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考查后结论说,这里不适合人类生存。1920年的8.5级海原大地震也使这块土地因其灾难而名闻遐尔,这次地震中当时地广人稀的西海固竟有二十多万生灵消失于一瞬。加上伊斯兰教的深刻影响,使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有着鲜明而又独具的文化风貌和生存方式。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直对人类生存状态怀有强烈兴趣的摄影家王征倾五年之功,往来盘恒于西海固偏远而又辽阔的土地上,记录了一个个真实而又独异的生存场景与生命瞬间。看着这样的图片,我们会感到人生经验和感知的拓展和延伸,会觉到在我们的这一样人生之外,另有着别样的生存方式与生命形式。果然这些图片一经展出,就引起了相当的关注与好评。这些图片也引起了同样出身于西海固的回族作家石舒清的兴趣与创作欲望,他觉得这一张张照片勾起和复活了他的许多关于西海固的记忆。这是一本企图从日常生活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反映西海固的人及其生存状态的书,以一图一文的形式结构而成,文图之间,张弛有度,若即若离,图片本已独特,由图而生的文章,更是在徐徐地回望里引人动容,促人感慨。
活着
说这是一个被人弃置的院落,说这已经是一片废墟,大概没有人不信的
吧。
但院子里的大人和孩子,架子车上磨好的面碾好的米,以及闻声掀起帘
子望着的女人,都在明白无误地说明着,这依然是一户人家,依然有人在这
样的院子里活着,过着日子。
似乎再也用不着进屋子去察看,用不着再向户主询问什么,只这样搭眼
一望,一切都可以很了然了。
屋子里肯定找不出电视机的。黑白的,九寸的,被人淘汰的,有没有一
台?
隔着墙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没有。
那么还想找什么贵重值钱的东西呢?
院前院后,再望得远些,也不见一棵树,岂止树,甚而连一棵草也没有
的,那么,麻雀子一类大概也很少飞临这里了吧。如果飞来一只喜鹊给这家
人报喜,那么,叫它往哪里落呢?院子里也不见一小片菜地,也不见一朵花
,院子里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那么,惯于在花间菜畦里嬉戏玩闹的各类小
爬虫小飞虫,在这里即使有过聚会,也会很快地一哄而散吧。我的目光在这
院子里看来望去,似乎在找寻什么,但我实在找不到什么。
如果不是屋顶上空那几根浮光掠影一般的电线,那么,这样的院落把它
说成哪一个朝代的不可以呢?再看看那被委以重任的电线杆子,经得住孩子
游戏似的一推吗?
于是有些烦躁,有些莫名的恼怒:
怎么把日子过成了这样?!
这样过下去可怎么得成!?
窑已经破成这样子了,就彻底拆掉再重新箍一个嘛;再干旱再缺水,再
种上不容易活,插上一条树枝先试试嘛,种十棵活一棵的可能性总还是有的
吧?为什么不在院子里,在屋前屋后平整出一小块菜园子呢?为什么不种上炕
面大的一块韭菜,不栽上两行葱呢?都是在西海固活着,一样的水土,一样
的气候,难道别人也一律过的是这样子吗?
把日子过成这样,要在古代,且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把这家的男女掌柜
锁到衙门里去,各自狠狠地打上五十大板再说,肯定是没有打错。
真是……简直……竞把日子过成了这样……
但我突然地又噤口了,我想起我们村里的一对小夫妻来,男人有些呆傻
,后来当然是好不容易有了老婆,但老婆却是一个哑巴,而且看上去病歪歪
的,让人想到撕下来吃不成的菜叶子。计划生育在他们那里似乎高抬贵手了
,总之他俩的孩子有三四个之多。我们村坐落在一个斜坡上。去外奶奶家时
要路过他们家,在一个深深的塄坎下面,只有着一间小屋,我们从上面走过
时连他们的屋顶也看得到的。真像是一件随手扔在那里的破棉袄。
有时候路过他们家时,会发现整个村子里灯火通明,独他们家一盏昏黄
的小油灯在窗台上瑟缩着,看上去和没灯也差不了多少。正像这家人一样,
歪歪拧拧的电线,倒是有的,但母亲说,他们两口子,哪里来的钱交电费呢
,于是电线自管有,他们还是照旧点油灯。有时会听见哑巴女人呜里呜啦地
嚷一些什么。有时借着昏黄的余光,向他们的屋子里一望,会隐约看见人影
儿在晃,正如老人嘴里木然动着的舌头那样。还记得他们的这小屋子盖成已
经很久了,后来,慢慢地,上面有了几片瓦,几乎是遮盖了一小半屋顶,但
不知为什么,一直却没有再添过了。直到今天,大半个屋顶还是光秃秃的,
而有瓦的那一小块,像是更多着担负似的,有一些瓦片已显裂缝,有一些已
神情倦怠地残破了。
在走过的一瞬,我有时会想,这一家人一天一天是怎么过的呢?吃的都
是什么呢?穿过新衣服没有?要是得了这个那个病,他们是用什么法子扛过去
的呢?他们这一家人,大大小小,打过一次吊针没有呢?
村里民风还算淳朴,一家有事,家家都会去或祝贺或致哀的,但这一类
人情往还中,大家似乎有意无意地把他们一家忽略了,他们似乎也早已安于
这个,自己的孩子生下来也就生下来了,从不学别人的样子过满月呀百日啊
什么的,别人给儿子大张旗鼓地过时,他们也不去,别人也不计较,像是没
有他们一样。
要真是这样的一对夫妻,这样的一个人家,那么我那点所谓烦躁,所谓
恼怒,就不仅矫情,而且是颇有些可憎了。
P017-019
石舒清,男,回族,36岁,宁夏海原县人。1989年毕业于宁夏固原师专英语系。当过中学教师,现为宁夏文联一级作家。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已出版小说集四部。短篇小说《清水里的刀子》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清洁的日子》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获得第五、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骏马奖。
抢尽风头的希腊人-818历史真相 本书特色 希腊女人结婚前要先跑到森林里脱光衣服,劲歌热舞,把身体里面的“野性”消化掉?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会被判处死刑?欠希腊银行...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古代史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先秦史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秦汉史研究、改革开放三...
蔚县记忆 本书特色 《蔚县记忆》以纪实的笔法、图文并茂的形式,定格了蔚县丰富的文化遗产,见证了蔚县古风民情的变迁,讲述了蔚县老百姓的故事,反映了蔚县人特有的生命...
翰林学士写的中华历史故事书:蒙求-(全二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古典著作今译读本的国学类图书。《蒙求》又称《李氏蒙求》,唐朝安平李翰撰。《蒙求》的内容,以介绍...
裴松之注三国志(套装上下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
近代中国史纲-第三版 本书特色 本书自公元前3世纪中国与国外的交通谈起,简述闳放昂扬之盛世,如何被历史大势扒至“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进而用十九章,七十万言的篇幅...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07) 本书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07)》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07) ...
明-中国通史故事连环画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正史,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加以演绎,结合流畅的白描画,详细描绘了明代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发生的重大事件、众多战役,...
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 本书特色《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首次用遗世文物,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展示北平抗战历史的风云。通过走访多家文物收藏单位和抗战文保单位,我们发现众...
《在光影中遇见七种青春》内容简介:20多年前,一位高中语文老师深感当时的教育囿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学生们缺乏活力,缺乏对生命更
在这本论集中中,作者引导读者遨游于神话与政治之间。他描绘了一个积极介入社会的学者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反这本书看成一部思想
1945年8月6日广岛核爆-1918年11月11日-战休战协定-英汉对照 内容简介 约翰·马兰编著的《1945年8月6日广岛核爆、1918年11月11日...
通常所谓中日战争,是指自满洲事变为起点直至日本战败为止的战争,又将其特指为“中日15年战争”。但是为了从整体上掌握日本以及
中国粮政史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中国是以农业立国,研究农政可以对中国古代各时期社会进行侧面的分析。全书有九章,分别论述了战...
这本《中国上下五千年》是融历史于故事的历史读物,使得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得益彰。内容以时间为经,以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纬,
古都西安:隋唐长安城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绪论;隋唐长安城选址与城市建设;隋唐长安城空间结构及特征;唐长安城建筑耗材;隋唐长安城供水系统;隋唐长安城...
本书是黄仁宇先生七十年代以来的多篇论述加上两篇新稿,重新编印发行的增订版。作者以其一贯提倡的大历史观点,用长时间、远距离
《北京历史文化》内容简介:《北京历史文化》以北京各区县近现代革命历史传统和诚信创新教育的素材资源,如名人故居、革命者战斗过
唐前太子卫率詹事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在中国秦汉以后两千余年的帝制时期,太子作为国家的储君,皇位的继承者,在统治集团中具有仅次于君主的尊崇地位。一般而言,每一王朝...
宋代军队经营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王云裳编著的《宋代军队经营问题研究》在考订分析史实的基础上,旨在疏理出军队经营营利活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