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孙郁先生以20世纪中国文人为考察对象,撰写的一部20世纪心态史。上起晚清的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始,经近现代的鲁迅、胡适、茅盾、巴金等,直至20世纪末的当代作家与评论家张承志、钱理群、王晓明等,论述了他们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经历的百余年风雨,为读者提供了一幅20世纪中国文人的全景图画。
本书以感悟的方式,对近百年文人和文化进行了一种散点透视,是文学史、思想史的一次有趣的穿越。作者被无数沉重的话题缠绕着,从近现代至今,一些重要的精神闪光在此汇聚着,且形成了对话的底色。不安的、骚动的激情与矛盾的、困惑的语序,隐含着历史的明与暗,人性的曲与直。无数悲怆的灵魂被重新唤起了,游荡在今人的思绪里。作者从那些直面现实和不断抗争的知识群落里,提炼着今天有参照意味的因子,旨在于此寻找精神的另一种可能。全书苍冷沉郁,在历史的长影和当下的风雨问,折射着读书人的犹疑和坦然。
梁启超1873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字卓如,号任公。1884年,年仅11岁的梁启超便在广州成为秀才,人们把他看成一位神童。五年之后,他又考中了举人,一时成为闻人。应当说,少年梁启超有着相当坚实的功底,国学中精华的东西,很早便被他领会到了。按中国人以往的经验,少年得志的他,应在为官的道路走下去,在仕途中干一番更大的事业。但偏偏是社会发生了变化,西学已在东南沿海传播开来。广东是*早被西化的地方之一,鸦片战争且不谈,仅西洋传教士在那里的多年活动,便早已把域外学术传播到知识界中。大约1890年,梁启超结识了康有为,这是他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在康有为那里,传统的今文经学,与西方的一些学理,被交糅起来,形成一套新颖的维新意识。这对梁启超的影响甚大。在跟随康有为的几年中,梁启超思维大开,西洋的进化学说与大同意识,在他的思想中扎下了根,立意改革中国文化与社会结构的思想,也在此时形成。随后几年中,他跟随康有为进行“公车上书”,从事“戊戌变法”,声名大振。康梁学术与改良精神,是近代史上*具迷人的篇章。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之前,梁启超与其老师康有为,实际上扮演了社会变革精神领袖的角色。
中国近代改良思潮的出现,固然与西学东渐有关,但在其生成过程里,对旧有的国学进行重新的整理,重新认识传统,是那一代人共同的课题。康有为、章太炎等人,走的是这条路子,梁启超亦然。总观梁氏的一生,除了后来积极参政以外,他大多的精力皆用在学术的整理上。办教育,鼓励新学,办报刊,研究国故,可谓终生不渝。梁氏一生,流亡海外的几年生活,颇让人感动。他主办的《清议报》、《新民丛报》,为近代启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三十自述》中说:
尔来蛰居东国,忽又岁余矣。所志所事,百不一就,惟日日为文字之奴隶。空言喋喋,无补时艰;平旦自思,只有惭悚。顾自审我之才力,及我今日之地位,舍此更无术可以尽国民责任于万一,兹事虽小,亦安得已。一年以来,颇竭绵薄,欲草一中国通史以助爱国思想之发达,然荏苒日月,至今犹未能成十之二。惟于今春为《新民丛报》,冬间复创刊《新小说》,述其所学所怀抱者,以质于当世达人志士,冀以为中国国民遒铎之一助。
从文化人手进行改良,这是近代革命的必然之路。读梁启超后来的文章,大致可以理出他的思路来。无论是从政还是论学,其宗旨是一以贯之的。可以说,中国所以有“五四”,有近代变革,梁启超那代人,功莫大焉。
梁启超是个知识博杂式的人物,我*喜欢的是他的学术、史学思想,在“知”的一面,他无疑是一代宗师;而“行”上,却不得不打一点折扣,太儒化,便使其生命之旅分成两半。这种分裂的人格,现在想来,是有许多可感可叹之处的。20世纪的许多文人,在“知行合一”方面,均未能协调好。近代以来,文化上的硕儒涌现出一大批。可偏偏在付诸实践上,均碰了壁。悲剧几乎成了那代人的生命总结。梁启超的一生,便一直处在这种“知”、“行”的矛盾中,直到死,亦未能摆脱这种困惑。也恰恰是他的这种困惑,使他的价值选择,变得悲壮起来。读他的治学文章,没有多少是闲适之作,那些关于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文学、史学等内容的新思维,是近代先觉者的智慧之光。梁氏的作品,标志着近代人新价值路向的选择的自觉,那一代寻路人的诸多痛苦与希望,都可在他的文字间找到。
梁启超身上*诱人的地方,是不断地进取,一直和昨日之我战。这决定了他不满于现状,有求变之心。从早期倡明变法,到推动宪政运动;从与袁世凯合作搞“国权主义”,到全力反袁,发动护国运动,他的思想一直在变化之中。他晚年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及自己时说:“启超‘学问欲’极炽,其所嗜之种类亦繁杂。每治一业,则沉溺焉,集中精力,尽抛其他;历若干时日,移于他业,则又抛其前所治者。
P16-17
孙郁,本名孙毅,1957年秋出生于大连,著名学者,现为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文字后的历史》、《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鲁迅书影录》、《胡适影集》等,并主编《回望鲁迅丛书》、《回望周作人丛书》、《被亵渎的鲁迅》、《苦路——中国的文化怪杰》等。
标点符号用法90题 本书特色 《标点符号用法90题》由刘一玲著,为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不少人对于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认识不...
明清卷-中国文化发展史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发展史》 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交互推进历程的通史,分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
《中国女人要补阴》内容简介:中医养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健康长寿,保持“阴阳平衡”是其中大法。一个更加有方向性的养生长寿指南明
中国寿文化 本书特色 字是行走的,它所走过的路径便是一份真实的文化图谱;字是生育的,每一个充满活力的字通过历史的滋养都拥有一个庞大的族群。如果说每个字是一粒籽实...
生活十讲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
中国人的精神 本书特色 清末怪杰辜鸿铭,东方文化代表作!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精通九国语言,“东南西北人”的文化旋风!中国人的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是辜...
北京史话9老北京的年节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经过长期的搜集资料,认真整理严肃考证、潜心研究而成。作者从老北京的年节这一独特的角度,再现了老北京纯朴淳厚的民俗民风...
藏书家-第17辑 本书特色 昔年作《中国藏书文化散论》,首刊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8年第2期,讲的是藏书文化的意义,不意先后为《北京日报》(2001年7月...
茶道 本书特色 《小墨香书》是一套为爱阅读的读者设计的口袋书,采用小开本设计,便于随身翻阅。本套书内容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让读者在闲暇之余,增长读者的传统文化...
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中国民间信仰研究论文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初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的民间信仰;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信仰...
文化移植与方法:东亚的训读·翻案·翻译 本书特色 《文化移植与方法》为学术论文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板块的内容:训读与汉字文化圈;翻译与翻案;东亚文学与文化越境。...
楹联文化通论 本书特色 楹联是汉字意符独体单音形式在文学形式创造中的独特体现,是古典汉语文学运演的结果,是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是中国文学艺术思维的结...
以手抵心-视觉-N0.005 本书特色 《视觉005:以手抵心》包含了4 组关乎现代人如何寻找安心之地的故事: 日本冲绳,手工艺中寄居着传统、生活方式、身份认同...
民族文化产业论纲 本书特色 本选题以文化产业经济的基点与内涵为起点,在对文化与文化产品重新审视的基础上,指出文化在总体性上是一个社会的规范性框架或制度环境,表现...
广西卷-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本书特色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编撰的一部大型丛书,以文为主,适当配图,是在大量可信资料的基础上加以...
陈从周说塔 本书特色 《陈从周说塔》一册为作者研究和评价中国古塔的相关作品,收入陈从周先生文章共三十七篇,既有关于古塔研究的通论性文章,也有具体考察上海、江苏、...
建筑细部是什么?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细部文化与发展中的当代建筑学的关系又是什么?它在与工程的关联性之外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是什么?建筑学的入口和出口都涉及细部文...
#作詞家#葛大為#夜行憂鬱的動物#痛楚的收集者#小王子離開以後原地等候而老去的狐狸#睽違8年最新文字作品他待人淡薄痛恨被操控他常常咎由自取他記不得每隻貓的名字但...
系紧兜裆布-长声闲话 本书特色 《系紧兜裆布》,为《长声闲话》第二册,收76篇。兜裆布即“犊鼻裈”,在中国早已不传,在日本却至今犹见,一句“系紧兜裆布”,颇能为...
礼乐01:大学之道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教授、香港能仁书院副校长单周尧教授、嘉礼堂主人张颂仁主编★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