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著有:《“哥白尼式”的革命
》、《罗素》、《语言与哲学》(合著)、《精神生成语言》、《告别20世
纪》、《形形色色的造反》、《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编)、《蓦然
回首》、《直面历史》等。
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无法抗拒的巨变,犹如大海波涛上的孤舟,犹如
江河旋涡中的枯枝败叶,祸福安危完全不由自己掌握。这是100多年来中国
人命运的缩影。但另一方面,人毕竟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存在物,不是没有感
知、没有价值、随风飘逝的尘灰,不只是建造历史大厦的砖瓦泥浆,在历史
的潮流或逆流中,人可以判断、选择;当浩劫和罪恶发生时,如果不能反抗
,甚至不能言说,至低限度可以记录。记忆、语言和文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
*大财宝,身外别无长物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它们而在精神上富足。当然,这
笔财富也需要小心守护,以免遗失或被盗窃。
1976年1月9日的成都寒风凛冽、浓云密布,这天清晨,我从收音机中听
到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
人们的悲哀是自发的、巨大的,很多单位举行了吊唁仪式,还有单位以
群众甚至党委的名义给党中央发电报,请求不要火化遗体,保存下来供人民
瞻仰。上面有命令不准搞纪念活动,从报纸上看,吊唁安排得异常低调、敷
衍,相反,还充斥着批判邓小平“右倾翻案”的内容,甚至说邓小平这个“
死不改悔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党内*大的走资派”的包庇,把
矛头公然指向周恩来。
“文化大革命”已经搞了10年,人们由开始的盲目和狂热逐渐变得清醒
和反感。在两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被打倒之后,周成了被打倒的对象,这一
点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干部中流传着毛泽东的一个指示:“批邓不批周,批
周必大乱”。我们从电视报道中看到,在向周恩来的遗体告别时,江青没有
脱帽,这马上引起各种议论和责骂。其实我注意到,时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的朱德也没有脱帽,但没有人说朱德,因为他年龄实在太大了,而且,都知
道他和周恩来是亲密战友,对他而言,决没有不敬的动机。
接近清明节的时候,民间自发的吊唁周恩来的活动渐渐高涨,从成都市
的中心——人民南路广场到人民公园,大街小巷墙上贴满了歌颂和缅怀周的
文章、诗词和绘画,其中一些水平相当高,观看、朗读和抄录的人挤得水泄
不通。歌颂周的内容和对江青等的批判、影射往往结合在一起。后来,干脆
出现了公开点名批判张春桥的大字报,作者是某工厂的技术员白智清。在大
字报之前发生了争执,*后大
何怀宏、徐友渔、李银河、葛剑雄、梁小民、丁东、杨东平、季卫东、崔卫平、陈家琪……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档案。
经历了这*近“百年”、《十年》巨变的个人或有幸运或不幸的遭遇,但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又都可说是幸运的:中国历史上何曾有过在如此之短时间里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时代?——序言·何怀宏
记忆、语言和文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大财富,身外别无长物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它们而在精神上富足。当然,这笔财富也需要小心守护,以免遗失或者盗窃。——徐友渔
这不是一本类似于“人生随笔集”的“私人小书”,而是集中反映各位学者三十年精神历程的“历史大书”,从这些学者的精神历程中,读者自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在艰难中奋然前进、而又不无坎坷的侧影。——后记·曹保印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这36篇鲜活的个人思想独白真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某些不可磨灭的思想脉动,或者,某段苍凉悲喜的灵魂故事。这些中国的思想者未曾主导过历史潮流的发展,甚至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像大多数人一样,被动地接受时代的潮来潮去,但他们亲身经历着一幕幕历史的现场,并在内心深处忠实地记录着这个时代,这些思想者可能并不处在时代浪源码上,但他们的灵魂却一直映射着时代。即使在境遇*为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停止对国运民生的观察与思索。我们可能确认的是:他们的灵魂,不曾远行;他们的思想,仍在路上。
或许,在世代变迁、大浪淘沙之后,人们依然可以凭借这些带有口述性质的私人思想记录,来接近历史,再现历史……
书评经历了这*近“百年”、“十年”巨变的个人或有幸运或不幸的遭遇,但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又都可说是幸运的:中国历史上何曾有过在如此之短时间里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时代?——序言·何怀宏记忆、语言和文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大财富,身外别无长物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它们而在精神上富足。当然,这笔财富也需要小心守护,以免遗失或者盗窃。——徐友渔拒绝遗忘,不断描述自己的过去,给自己的成长过程尽可能地提供一种解释或说明,这就是我们这代人可以为自己(说不定也就是为我们这个民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可能做出的一件使所经历的事件“事件化”的工作,即公众化、公共话题化的工作。它比那些大规模的旧房改造、推倒重来无疑更紧迫,也更有意义。——陈家琪这不是一本类似于“人生随笔集”的“私人小书”,而是集中反映各位学者三十年精神历程的“历史大书”,从这些学者的精神历程中,读者自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在艰难中奋然前进、而又不无坎坷的侧影。——后记·曹保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文版)》内容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生命损失和物质破坏,使人们祈求这样的灾难不再重现。然而,第二
漫游者说:一个哲学家的心路历程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一个哲学家的心路历程,讲述了彭富春从普通的农家子弟,考进名牌大学中文系,数年之后继续北上升造,成为著名哲学家、美...
指上禅院-让身心柔软下来 内容简介 本书是指上禅院系列之一,收集了富有佛教禅意的各类小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尝试着参禅悟道。不必远遁山林,你也可以拥有平静宁和的...
流年清澈 本书特色 蓝角是20世纪*后二十年影响颇巨的诗人。《流年清澈》是作者近年致力写作的一本个人诗学随笔集。该随笔集从心灵出发,谈乡野,谈足球,谈读书,反思...
写给旧时光,写给回不去的自己 本书特色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我/老少年”,第二部分是“爱/小事情”,第三部分是“你/旧时光”。写尽世间欢伤流离的生命里...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德尔苏·乌扎拉) 内容简介 弗·克阿尔谢尼耶夫考察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时,遇到了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请他做向导。流浪猎人乌扎拉譬觉灵敏对...
宋词是黄昏的窗棂 本书特色 *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阅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乏经典的阅读,就会思维停顿,思想风干,思路堵塞,造成生命的空虚死寂...
杜拉斯文集:英国情人 本书特色 杜拉斯作为一个女人,你可以爱她,也可以恨她;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艺术魅力则无可抵挡,是不朽的。杜拉斯文集:英国情人 内容简介 玛...
弗吉尼亚人-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1-14岁(1)典雅、精美的外观,给予读者高雅的观感和尊贵的享受,让读者拥有的不仅仅是书,更是艺术...
给爱找个家 本书特色 邓忠是一位非常特殊的艺术家,他对自身的反思、对生活的关注之多在国内外艺术家中,都是不多见的。也许正因为他的思考,他敢于下笔写出生活琐事,才...
不圆的珍珠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别具个性的散文随笔荟萃,作者是时下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十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专家,又在散文随笔写作方面颇有建树。之...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本书特色 与艾略特、庞德齐名的美国现代派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钦佩的诗歌导师及密友玛丽安·摩尔自己*看重的一本诗集卖点分析:他们这样评价玛...
拉封丹寓言诗(多雷插图本 全译本) 本书特色 《拉封丹寓言诗》总共12卷,计244篇。拉封丹寓言诗描写简单、可读性强,加之语句幽默风趣、鲜明生动,避免了传统寓言...
命中相遇-刘心武话里有画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文学人生回忆录,是理解和穿透心武先生前半生创作的*要的路径,也是体会和了解中国人的二十世纪的风云的一个路径。书中记录...
明诗三百首(最新修订本) 本书特色 《 明诗三百首》:国学经典,名家经典,国学启蒙精选读本你不可不读的名诗精华,国学大师金性尧选注经典权威,国学名著呕心制作 ...
雅线意彩-兰阇丛书·开卷书坊 本书特色 当今天涯时弊无甚,尚知修术养志襟负天地者复几人?董欣宾以“天地居”颜其斋,十四年蛰居于斯,聚友朋生徒学者于斯,撰著图画纵...
散发弄舟-蔡澜作品自选集-卷八 内容简介 此本主要是美食类文章,但笔触并不限于“舌尖”;从果、茶、酒、药、各式小吃,从曼谷大酒店到京东小酒吧,从自己秀厨艺到看别...
屐痕处处 内容简介 《屐痕处处》选编了郁达夫写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游记30篇。这些游记涉及江苏、浙江、安徽、闽台及海外。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述,再现了我...
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拔尖计划进清华 本书特色 正如我怎么也想不到,会在做奥数时突然灵感迸发写出一篇文章,从而走上写作之路;也正如所有人都...
毕淑敏精选集 本书特色 1.毕淑敏亲选创作25年以来*经典的散文,是*具权威性的收藏版本。2. 所选篇目范围广、均为读者评价*高和作者本人*喜欢的文章。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