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著有:《“哥白尼式”的革命
》、《罗素》、《语言与哲学》(合著)、《精神生成语言》、《告别20世
纪》、《形形色色的造反》、《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编)、《蓦然
回首》、《直面历史》等。
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无法抗拒的巨变,犹如大海波涛上的孤舟,犹如
江河旋涡中的枯枝败叶,祸福安危完全不由自己掌握。这是100多年来中国
人命运的缩影。但另一方面,人毕竟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存在物,不是没有感
知、没有价值、随风飘逝的尘灰,不只是建造历史大厦的砖瓦泥浆,在历史
的潮流或逆流中,人可以判断、选择;当浩劫和罪恶发生时,如果不能反抗
,甚至不能言说,至低限度可以记录。记忆、语言和文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
*大财宝,身外别无长物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它们而在精神上富足。当然,这
笔财富也需要小心守护,以免遗失或被盗窃。
1976年1月9日的成都寒风凛冽、浓云密布,这天清晨,我从收音机中听
到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
人们的悲哀是自发的、巨大的,很多单位举行了吊唁仪式,还有单位以
群众甚至党委的名义给党中央发电报,请求不要火化遗体,保存下来供人民
瞻仰。上面有命令不准搞纪念活动,从报纸上看,吊唁安排得异常低调、敷
衍,相反,还充斥着批判邓小平“右倾翻案”的内容,甚至说邓小平这个“
死不改悔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党内*大的走资派”的包庇,把
矛头公然指向周恩来。
“文化大革命”已经搞了10年,人们由开始的盲目和狂热逐渐变得清醒
和反感。在两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被打倒之后,周成了被打倒的对象,这一
点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干部中流传着毛泽东的一个指示:“批邓不批周,批
周必大乱”。我们从电视报道中看到,在向周恩来的遗体告别时,江青没有
脱帽,这马上引起各种议论和责骂。其实我注意到,时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的朱德也没有脱帽,但没有人说朱德,因为他年龄实在太大了,而且,都知
道他和周恩来是亲密战友,对他而言,决没有不敬的动机。
接近清明节的时候,民间自发的吊唁周恩来的活动渐渐高涨,从成都市
的中心——人民南路广场到人民公园,大街小巷墙上贴满了歌颂和缅怀周的
文章、诗词和绘画,其中一些水平相当高,观看、朗读和抄录的人挤得水泄
不通。歌颂周的内容和对江青等的批判、影射往往结合在一起。后来,干脆
出现了公开点名批判张春桥的大字报,作者是某工厂的技术员白智清。在大
字报之前发生了争执,*后大
何怀宏、徐友渔、李银河、葛剑雄、梁小民、丁东、杨东平、季卫东、崔卫平、陈家琪……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档案。
经历了这*近“百年”、《十年》巨变的个人或有幸运或不幸的遭遇,但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又都可说是幸运的:中国历史上何曾有过在如此之短时间里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时代?——序言·何怀宏
记忆、语言和文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大财富,身外别无长物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它们而在精神上富足。当然,这笔财富也需要小心守护,以免遗失或者盗窃。——徐友渔
这不是一本类似于“人生随笔集”的“私人小书”,而是集中反映各位学者三十年精神历程的“历史大书”,从这些学者的精神历程中,读者自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在艰难中奋然前进、而又不无坎坷的侧影。——后记·曹保印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这36篇鲜活的个人思想独白真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某些不可磨灭的思想脉动,或者,某段苍凉悲喜的灵魂故事。这些中国的思想者未曾主导过历史潮流的发展,甚至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像大多数人一样,被动地接受时代的潮来潮去,但他们亲身经历着一幕幕历史的现场,并在内心深处忠实地记录着这个时代,这些思想者可能并不处在时代浪源码上,但他们的灵魂却一直映射着时代。即使在境遇*为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停止对国运民生的观察与思索。我们可能确认的是:他们的灵魂,不曾远行;他们的思想,仍在路上。
或许,在世代变迁、大浪淘沙之后,人们依然可以凭借这些带有口述性质的私人思想记录,来接近历史,再现历史……
书评经历了这*近“百年”、“十年”巨变的个人或有幸运或不幸的遭遇,但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又都可说是幸运的:中国历史上何曾有过在如此之短时间里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时代?——序言·何怀宏记忆、语言和文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大财富,身外别无长物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它们而在精神上富足。当然,这笔财富也需要小心守护,以免遗失或者盗窃。——徐友渔拒绝遗忘,不断描述自己的过去,给自己的成长过程尽可能地提供一种解释或说明,这就是我们这代人可以为自己(说不定也就是为我们这个民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可能做出的一件使所经历的事件“事件化”的工作,即公众化、公共话题化的工作。它比那些大规模的旧房改造、推倒重来无疑更紧迫,也更有意义。——陈家琪这不是一本类似于“人生随笔集”的“私人小书”,而是集中反映各位学者三十年精神历程的“历史大书”,从这些学者的精神历程中,读者自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在艰难中奋然前进、而又不无坎坷的侧影。——后记·曹保印
本书共分四讲,第一讲概述了传统诗学的兴发感动的美学特质,即“赋比兴”之说。接下来三讲分别对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的一些
人这一辈子:探索生命文化密码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刘达临的粉丝,中老年读者,关注生命思考人生的大众读者。1.刘达临先生是国内知名的社会学教授,著作等身,性学研...
北岛诗精编 本书特色 收录了中国当代诗人北岛的诗歌百余篇,包括《日子》《港口的梦》等。他的文字凝练而细腻,富于想象而讲究韵律,无论是温婉抑或豪情,精致抑或粗犷,...
鲁迅散文杂文鉴赏 内容简介 鲁迅的散文、杂文、内容博大精深,艺术完美精湛,实属我国现代革命史、思想史、文学史上的瑰宝,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珍贵的不朽的艺术宝库。注释...
音乐荡漾在城市的天空-肖复兴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肖复兴在美国生活期间行走于美国东西部所写作的散文精品,这部作品并不是一...
刘索拉 目录 代序一 音乐不仅是声音二 即兴音乐与个人意识三 我已经选择四 蓝调、说唱及其他五 蓝调之缘六 美国黑人音乐漫谈七 文化不可交流八 即兴之谈刘索拉 ...
以静以淡以柔软应万变 本书特色 吃饭时吃饭,走路时走路,穿衣时穿衣,睡觉时睡觉。一次只想一件事,一次只做一件事。年轻时总要凑热闹,大家混在一起才觉得踏实;恨不得...
http://lianzai.book.qq.com/book/3968/index.htm在此阅读作者简介 西川,1963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85年毕业于...
《地下室手记》内容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专家,醉心于病态心理和反常心理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清
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统治的权威性学说或工艺制度,但大家必须无条件地承认,唯有违反或超过这种权威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证继续进步。所以权威是不可以没有,权威主义则...
百花散文书系 新当代部分 黄裳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黄裳散文选集》荣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百花散文书系 新当代部分 黄裳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41:朱东润卷 本书特色 朱东润是文史大家,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奠基者,其中《张居正大传》*具代表性,本卷收录《张居正大传》全书。海上文学百...
《学习天性》内容简介:如果我们改变专长、发展新方向、生成新身份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且持续终生的,那会怎么样?如果我们每天醒来大
巴金经典作品系列 生之忏悔 内容简介 本书一九三六年三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系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之一种,收入作者一九÷九年至÷九三四年所作散文、书评、序跋等,作者...
中国最佳 诗歌 本书特色 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杂,泥沙...
《这样的人也该千载难逢》内容简介:爱之初,在那东山顶上。那一年,我初次遇见了你,从此误了几多韶华。你滴落的眼泪、眉心的那一
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系列 听雨楼随笔 抚剑堂诗抄 本书特色 《听雨楼随笔·抚剑堂诗抄》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系列 听雨楼随笔 抚剑堂诗抄 内容简...
梅兰芳游美记 本书特色 几台戏,惹出美国男女多少如痴如醉情,却道“台词不懂心里懂”;一个人,走入华侨同胞几许思国思乡梦,真是“想见时难别亦难”。——梅兰芳192...
菊与刀:在这里,读懂日本 本书特色 顾名思义,书名就是日本文化的象征。“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
高情已逐晓云空: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本书特色 《高情已逐晓云空: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是载录前代文士与美人间情感故事的“大旨谈情”之作。文士与美人,向来是后世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