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未来

宗教的未来

作者:[美]罗德尼·斯达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12

评分:8.1

ISBN:978730007695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作品目录

致谢
第一章 宗教的性质
第二章 关于教会、教派和膜拜团体
第一部分 宗教经济
第三章 信仰系列
第四章 宗教的地域性
第二部分 教派运动
第五章 永恒之旅:宗教异见和分裂的缘由
第六章 美国本土的教派运动
第七节 教派的转型和向上发展:被遗漏的机制
第三部分 膜拜团体
第八章 膜拜团体形成的三种模式
第九章 美斩膜拜运动:一份调查报告
第十章 美国的“客户型”和“受众型”膜拜团体
第十一章 膜拜团体成员:沸腾的二十年代
第十二章 科学学派:追求绝对清新
第十三章 超觉静坐会的兴与衰
第上部分 新成员的吸纳
第十四章 信仰的网络:人际关系纽带与膜拜团体及教派的增员
第十五章 友谊、宗教和神秘性活动
第十六章 社会运动的数学推算:理论上的含义
第十七章 再思“观念变革”
第十八章 谁加入膜拜团体运动?
第五部分 宗教运动的各种资源
第十九章 世俗化、复兴与膜拜团体的形成
第二十章 加拿大的教会和膜拜团体
第二十一章 欧洲对膜拜团体和教派的接受度
第二十二章 反抗运动、压制性的社会制度与宗教运动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精彩摘录

教派领袖的来源普通大众并不引发社会运动,他们只是支持者。任何运动都需要领袖——那些有能力将不满情绪集中起来、指挥有组织的行动的人。“时势造英雄”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时势造就的是机会,不是领袖。事实上,如果考察任何一个社会运动的领袖——无论是教派、膜拜团体或是政治反抗——我们发现的领袖都是为其角色做了充分准备的人。他们不是从芸芸众生中突然冒出来的;他们已经具备领导运动的经验,并有相当的资源来控制它。就我们受伤的案例来说,教派领袖通常在母体组织中就已经具备领导经验——因而也有某种重要的地位。他们通常都是神职人员,或者至少是杰出的平信徒领袖。

——引自第119页


宗教向人提供友谊,提供做一个名声好的正直人的地位,提供闲暇和娱乐活动以及婚姻、求爱和生意上的接触等机会——提供人们重视的一切东西。

——引自第13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