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散文选(上下册)

中国历代散文选(上下册)

作者:郭预衡 刘盼遂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2006-12-01

评分:4.8分

ISBN:9787200001433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中国历代散文选(上下册)中国历代散文选(上下册)前言

我国是个散文非常发达的国家,自古以来,不仅文学家,而且有些史学家、哲学家、科学家,都很讲究文章的写作。有的史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同时也是散文家。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从春秋战国以来,行人出辞,史官记事,哲人立论,都很注重文采。这就形成了我国散文的一个优良传统。司马迁的《史记》之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是这个传统的突出的表现。今天研究这一份散文遗产,分析它的艺术特点,总结它的写作经验,从思想到艺术,批判地继承其中一切有用的东西,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散文发展的**个历史阶段是先秦时期。远在殷商时代,就已经产生了散体的文章。甲骨钟鼎已有不少成文的片段。不过,周诰殷盘,基本上仍属佶屈聱牙的文字,散文的飞跃发展是在战国。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散文极盛的时期。因此,古人论文,也很重视战国。清人章学诚说:“周衰道弊,六艺道息,而诸子争鸣。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①所谓“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 “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这都是指当时文章的体裁、风格的变化多样说的。

中国历代散文选(上下册)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散文选(下)》是高等学校教材,本版是经过六年教学实践后的补充修订本。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选我国历代优秀散文248篇(《中国历代散文选(下)》为下册,共选自唐代至清代的散文142篇)。选文注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也适当照顾题材的多样性;文后注释难词,串释难句,是公认较好的散文选注本。

中国历代散文选(上下册) 目录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言语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与韩荆州书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原毁
送董邵南序
张中丞传后叙
师说
进学解
柳子厚墓志铭
祭十二郎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
毛颖传
论佛骨表
陋室铭
与元微之书
种树郭橐驼传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钻鉧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捕蛇者说
三戒
敌戒
段太尉逸事状
阿房宫赋
李贺歌诗集序
原谤
蠹化
野庙碑
辨害

待漏院记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梅圣俞诗集序
答吴充秀才书
祭石曼卿文
与高司谏书
读李翱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六国
上欧阳内翰**书
墨池记
爱莲说
谏院题名记
与王介甫书
肥水之战
伤仲永
读孟尝君传
答司马谏议书
祭欧阳文忠公文
游褒禅山记
留侯论
日喻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答谢民师书
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
石钟山记
教战守策
上枢密韩太尉书
书洛阳名园记后
新城游北山记
金石录后序
戊午上高宗封事
南京上高宗书略
跋李庄简公家书
入蜀记
送郭拱辰序
祭陈同甫文
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
指南录后序
登西台恸哭记

焚驴志
市隐斋记
送秦中诸人引

送张叔夏西游序
辋川图记
送何太虚北游序
录鬼簿序

送东阳马生序
狙公
司马季主论
卖柑者言
越巫
瘗旅文
说琴
尚书别解序
项脊轩志
寒花葬志
任光禄竹溪记
报刘一丈书
题海天落照图后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祭梁夫山先生文
牡丹亭记题词
山居斗鸡记
孤山
满井游记
徐文长传
西山十记
游黄山日记(后)
陶庵梦忆序
西湖七月半
五人墓碑记
刘中山集题词
寓山注序
李龙眠画罗汉记
核舟记
奇零草序
狱中上母书

九牛坝观觝戏记
原君
生员论
广宋遗民录序
与友人论学书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李姬传
论梁元帝读书
盲者说
狱中杂记
左忠毅公逸事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梅花岭记
黄生借书说
为学一首示子侄
登泰山记
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与孙季逑书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病梅馆记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海国图志叙》
不如归序
革命军序
少年中国说
与妻书
重订后记

中国历代散文选(上下册) 节选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樊须请学稼,孔子犹鄙之,以为不知礼义信,况讲商贾之末利乎?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2引,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街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书>日:“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伊尹为阿衡,有一夫不获其所,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孔子日:“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


中国历代散文选(上下册) 相关资料

本书的选注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由刘盼遂、郭预衡担任主编。当时参加工作的先后有王立言、启功、李长之、吴万刚、韩兆琦等同志。参加资料工作的还有祝鼎民同志。这次修改时,刘盼遂、李长之两位教授已经逝世,又有张俊、周纪彬、李元大等同志参加了工作。张俊同志并参加了全书的定稿工作,周纪彬和吴万刚同志还对全书的选文作了校对工作。此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组的其他同志也参加过部分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大学中文系季镇淮同志为我们保存了本书的原稿。这次修改,季镇淮同志和北大、人大、北京师院的同志,还有文学研究所、北京出版社等单位的同志都对本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此外,还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的同志们寄来的书面意见。我们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自1980年出版以来,上册印刷八次,下册印刷七次,已经发行了相当的数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85年,根据几年来许多教师用于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广大读者所提的意见,我们适当增选了一些篇目,修改了一些注释,对原文亦有所校正,前言也略有修改。修订版至今,又重印了十五六次,现在需要重新制版印刷,我们感到有必要借此机会再作些修订。
经过这次修订,原版的缺欠和失误,得到了若干补正;但是,限于水平,错误仍属不免。希望使用本书的教师同志和广大读者继续给以批评指正。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