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拾遗

学界拾遗

作者:韩子渝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2006-12-01

评分:5分

ISBN:7536682689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学界拾遗 内容简介

本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 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

学界拾遗 本书特色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本书为其中一册,以人物、事件为主线,以选入本书的具体人物或事件划章节。对陪都学界代表人物的生活、学术生涯、奇闻轶事等作全方位的扫描和阐释,并配以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

学界拾遗 目录

总序往事岂能尽如烟 重庆旧闻录1937-1945
悲壮的高校西迁
“开开‘文化矿’”的战时教育部长陈立夫
抗战时期的中央研究院
罗家伦与中央大学
复旦大学在夏坝
“法学摇篮”朝阳学院
抗战陪都的本土学府——重庆大学
大气磅礴的本色学人——傅斯年
“现代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世界伟人”——晏阳初
陈寅恪教授三次到渝的故事
在古庙构思儒学大著的唐君毅教授
抗战陪都的烧磁文化区
张伯苓与南开的素质教育
陶行知和他的育才学校
抗战时期的江津教育
四壁清风石墙院——陈独秀的晚年生活
杨芳龄与陪都名校广益中学
后记

学界拾遗 节选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本书为其中一册,以人物、事件为主线,以选入本书的具体人物或事件划章节。对陪都学界代表人物的生活、学术生涯、奇闻轶事等作全方位的扫描和阐释,并配以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

学界拾遗 相关资料

书摘抗战陪都的本土学府——重庆大学四川天府之国,从先秦到汉唐,其经济文化一直以川西平原的成都为中心地带。清末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庆辟作商埠,因有两江合流、舟航转运的特殊优势,于是“蜀西南北,旁及康藏,以至滇黔之一隅,商货出入,输合必于重庆”。商贸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川东地域经济的发展,重庆崛起成为西南重镇。随着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法、美、德、日、英等国纷纷在重庆设立领事馆。辛亥革命后四川军阀混战的结果,推出新的代表人物刘湘主持川政。刘湘主持川政后,极为重视发展教育。继1926年拨盐税一部支持创建川大的前身成都大学后,1929年又组建重庆大学,又在磁器口积极筹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和四川中心农事试验场;并指令21军军部创建四川省立重庆女子职业学校;刘湘还支持在北碚创立中国西部科学院,担任董事长。刘湘对筹建重庆大学有深邃的见地,他认为,世界各国之所以有进步的文化和高度的文明,赖有完备的大学研究之所。因为大学设立,才能够演进学术,阐明真理。因此,“欲解决种种问题,与列强相处于平等地位,应取法列强,办理大学教育”。1929年8月4日,刘湘在21军军部召开的重庆大学筹备会上指出:“重庆乃西南重镇,川东首要之区,大学之设立仍付缺如,这实为重庆地方之耻辱。此间中学毕业学生,除负笈远游外,无升学之学校,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