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

善与恶

作者:(美)任博克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06-12-01

评分:5分

ISBN:7532545490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善与恶 内容简介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土。本书对“特殊性”的天台佛学采取了“普遍”诠释的原则,其首先关注的是天台遍中论的构成来源:本土中国思想的遍中整体论、印度佛学的价值诡谲表达。然后对早期中国思想在语法层面上进行“整体论”的类型学分析。就八字的天台佛学语境自身而言优秀教师突出了开权显实说在天台基础理论中的核心地位。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交互主体性与汉语整体论、价值吊诡一般理论的反思地基、印度佛学的价值与反价值、知礼的价值吊诡概念、伦理动机与意涵等。

善与恶 本书特色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土。本书对“特殊性”的天台佛学采取了“普遍”诠释的原则,其首先关注的是天台遍中论的构成来源:本土中国思想的遍中整体论、印度佛学的价值诡谲表达。然后对早期中国思想在语法层面上进行“整体论”的类型学分析。就八字的天台佛学语境自身而言优秀教师突出了开权显实说在天台基础理论中的核心地位。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交互主体性与汉语整体论、价值吊诡一般理论的反思地基、印度佛学的价值与反价值、知礼的价值吊诡概念、伦理动机与意涵等。

善与恶 目录

作者前言〈br〉
译者前言〈br〉
致谢与体例〈br〉
**章导论:问题
价值对立的问题〈br〉
一个价值空无的世界
反道德律的
第二章价值、交互主体性和整体:哲学参数与中国的背景〈br〉
**部分整体论——界定与区分
中〈br〉
交互主体性与汉语整体论
作为焦点和场的物体
一中论、多中论和遍中论的意蕴
第二部分价值〈br〉
价值吊诡一般理论的反思地基
工具价值和终极价值的倒置金字塔
汉语修辞中的吊诡
早期中国思想中的整体论的应用及其价值论的结局
第三章印度佛学的价值与反价值〈br〉
第四章天台基础:遍中整体论〈br〉
**部分基础〈br〉
四教与三谛
三轨
十如
十界
相待妙与绝待妙
开权显实(转化性的再脉络化)
一念三千/性具
第二部分后期天台的转化史思考
华严宗与“性起”
《楞严经》与早期禅宗中的“清净心”
湛然复兴天台
山家/山外的分裂
第五章知礼理解的天台传统中的交互主体性
自行即化他
感应
交互主体的遍在
作为山家山外之争焦点的交互主体性的首要性
第六章天台思想中的价值与反价值〈br〉
**部分智■与湛然思想中的善与恶〈br〉
天台方便论的价值吊诡结局
性具恶的道德利益及智■对反道德律的质疑
湛然论性恶与修善
第二部分知礼的价值吊诡概念〈br〉
交互主体性的基础:恶的不可去除及与善的相即
究竟蛄蜣
知礼与智■、湛然的比较
与山外的比较
反对与回应
知礼的修恶
第七章为何要说恶这样的好:结论与意涵〈br〉
形而上学的意涵
知识论的意涵
伦理动机与意涵
参考文献〈br〉
术语〈br〉
索引〈br〉
译者后记

善与恶 节选

这一观点显然与我们目前所关注的有很大关联。不过在借助波兰尼范
畴来结合问题的这两面时,另一远景变得明显起来。因为我们现在同样看
到了可转换性隐含于整体论价值关联中的趋势,这并非是波兰尼自己希望
发展这一概念的方向。实际上,为了协调其为科学探究有效性建立一个基
础的兴趣,他希望在焦点一缄默知识结构中找到一个手段来收集一种普遍
有效标准。那就是,通过“住于”显见于任何特定行为结合中的一致性和
焦点,那一结合的固有旨意或评价,也就是一个对它自身意旨和行为的评
价就能出现。基于此,我们能“从内在[他者的]自己观点”来判断想要的
结合是成功还是失败。然而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天台体系对整体论前提的
采纳达到了一个更激进和不妥协的地步,这适应了其对交互主体性范畴的
展开,从而暗中削弱了这一整体论意涵的基础。在天台看来,从没有任何
确定性的限制设定给一个特别的“整体情形”以便我们对其价值作出一个
*后判断,因为通过不可避免地再结合成一个新的整体,这一判断不大可
能成为同样有效的预言。此外,这一再结合不是外在于原初理解的整体,
相反,若给出遍中论的交互主体性来支持天台价值理论的话,那么无限量
的可替代结合模式总是已经在每一结合中起着作用并已改写它。
不妨设想我正在对着墙扔一个橡胶球然后又抓住它,每次球弹回时,
我的整个世界就聚焦成自己肌肉的运动,我的视野中只有这个球,我的脚
、胳膊以及脊柱全部运动着以便抓住球。我的身、心以及所有我了知的都
朝向这焦点而结合起来,他们都展示为“抓住这个球”。依波兰尼的看法
,我们会根据这一自定目标来判断我行为的价值,如果我的肌肉、神经以
及感官的结合方式使我可以优美自如地抓住球的话,那么我正在做的事就
是一个有效的积极价值。但在我们此处探究的立场中,这一状况及其内在
的价值设定并不具有予其自身一个*终判断的优先地位。当我一跃而起,
成功地抓住球的同时,我自身也飞窗而出导致死亡,评价的参数似乎也已
经可以扩展到需要重写原先的评价,即我跳跃而起是否是一成功行为。此
外,我所有的行为,扔球和抓球的整个状况以及它内在的评价,他们自身
只是结合进其他整体的一个部分。实际上在天台看来,必然有着无限量的
他者,这些他者根据其自身的目的同等有效地评价那个部分。对了知与评
价之核心结构的展开带来了价值吊诡结局,这大不相同于通过追求某些至
少与波兰尼的判定有相似性的东西而引起的结果。
为了更清晰阐明作用于这类价值概念中的可转换性含义,还是让我们
回到马克思主义的例子。如果“阶级斗争”是一个“整体”的中心术语,
而这个“整体”又包含了朝向一个广泛现象的态度,例如包括从男性压迫
到恶,从性压制到生态危机,我们可以设想这些术语怎样成为“阶级斗争
”的“缄默”方面。也就是,信奉马克思主义者也许体验了其他人可能描
述为“男权压迫”的现象,但他“显而易见地”视他们不是“男权压迫”
,而只是阶级斗争的另一例证。举例来说,一个性别歧视的特殊例子,在
他看来,只是阶级斗争之实质的展示。然而,设若在一个辩论的交互主体
性状况下他被要求解释这是阶级斗争而非男权压迫的例子,由此男权因素
被分解成附带现象,那么他发现置身的立场是,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解释手
段,将性别歧视的明显例子作为目标或结果,事情就被解释了。在此过程
中,阶级斗争必须很明显地表明它怎样能证明并解释现已成为中心的性别
歧视。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了在更直接的价值论水平上更直接地阐说这一
观点,真正地证明了阶级斗争的真理(中心性),他必须表明这一概念的价
值是真正地解决了所有错误地归在其他名字下的问题。为此,他必须能解
决后者的问题以满足这些错误地将他们作为终极问题的人。他必须表明,
通过解决阶级问题,他已经真正地解决了他们正体验为性别歧视的问题以
及此外的其他问题。不过要使努力成功的话,他就必须以某些价值,比如
说性别平等作为中心,而阶级冲突的解决则成为圆满这一价值的工具。手
段/目的关系已经倒置,但只是在中心或目的完成内在要求的过程中,这一
要求将其界定为中心或目标是用来说明和解决所有其他工具性的价值问题
。(P82-83)

善与恶 作者简介

作者:(美)任博克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