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思想的本源-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赵敦华卷)

回到思想的本源-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赵敦华卷)

作者:赵敦华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12-01

评分:4.7分

ISBN:9787303079322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回到思想的本源-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赵敦华卷) 内容简介

“回到事物本身”,是现象学的口号。对现象学而言,“事物本身”即显现于意识的对象,“回到事物本身”意味着在意识之中追寻事物的本质。这本无不当之处,但一些主要的现象学家把“意识”等同于个人的“自我意识”;他们没有看到,人的意识是一个思想的世界,对人的意识的研究不能自我封闭在个人意识的领域,而要向人类的思想世界开放。因此,我把现象学口号修改为“回到思想的本源”。
我所说的“本源”是一个复合词,包括“根本”和“起源”两层意思。思想世界的根本是它的构成要素——文本。文本既有思想的内涵,又是思想的载体,文本在历史中流传,出现在世世代代的人面前,供人们理解、欣赏和批判。文本既是个人主体的显现,又是历史和公众的客观对象,我们在思想世界首先要面对文本,特别是经典文本。“回到思想的本源”,就是要不断地解读经典,讨论经典,传播经典。
文本虽然重要,但不是世界的一切,文本的起源在文本之外的现实世界。但现实世界是人的世界,人性和人所生活的环境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是历史中的个人创造文本的永无止境和永不枯竭的源泉。“回到思想的本源”,就是要回归到人性的起源和发展的那个进化过程,反思我们现在所处的思想世界的“原点”,从那里开始追寻文化传统之根和自我意识之源。

回到思想的本源-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赵敦华卷) 本书特色

“回到事物本身”,是现象学的口号。对现象学而言,“事物本身”即显现于意识的对象,“回到事物本身”意味着在意识之中追寻事物的本质。这本无不当之处,但一些主要的现象学家把“意识”等同于个人的“自我意识”;他们没有看到,人的意识是一个思想的世界,对人的意识的研究不能自我封闭在个人意识的领域,而要向人类的思想世界开放。因此,我把现象学口号修改为“回到思想的本源”。 我所说的“本源”是一个复合词,包括“根本”和“起源”两层意思。思想世界的根本是它的构成要素——文本。文本既有思想的内涵,又是思想的载体,文本在历史中流传,出现在世世代代的人面前,供人们理解、欣赏和批判。文本既是个人主体的显现,又是历史和公众的客观对象,我们在思想世界首先要面对文本,特别是经典文本。“回到思想的本源”,就是要不断地解读经典,讨论经典,传播经典。 文本虽然重要,但不是世界的一切,文本的起源在文本之外的现实世界。但现实世界是人的世界,人性和人所生活的环境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是历史中的个人创造文本的永无止境和永不枯竭的源泉。“回到思想的本源”,就是要回归到人性的起源和发展的那个进化过程,反思我们现在所处的思想世界的“原点”,从那里开始追寻文化传统之根和自我意识之源。

回到思想的本源-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赵敦华卷) 目录

上篇马克思哲学:正本清源
研究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正本清源”方案
“物质”观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嬗变
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马克思哲学的中间原理
波普尔对马克思:批判理性主义的批评和反批评
中篇西方哲学:推本溯源
西方哲学的危机和进化论转向
现代达尔主义向社会领域的胜利进军
人性科学何以可能
图腾制是人类文明的起点
宗教哲学的达尔文范式
研究道德起源的达尔文范式
逻辑和形而上学的起源
在西方哲学文本的语境中理解being的意义
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十个误解
休谟的经验论真的摆脱了矛盾吗
下篇中国哲学:返本开新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考古哲学思考
保卫中国哲学
中西形而上学的“同源分流”
《孟子》的道德形而上学的体系
《墨子》的功利主义体系
中国古代价值律的重构
中加古代价值律在政治哲学中的应用
走向“黄铜时代”
**次中西文化交流得失之考察
中国文化对西方现代性形成的作用
西方汉学研究的“韦伯话语”
“大哲学”视野中的现代中国的哲学
后记

回到思想的本源-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赵敦华卷) 节选

“回到事物本身”,是现象学的口号。对现象学而言,“事物本身”即显现于意识的对象,“回到事物本身”意味着在意识之中追寻事物的本质。这本无不当之处,但一些主要的现象学家把“意识”等同于个人的“自我意识”;他们没有看到,人的意识是一个思想的世界,对人的意识的研究不能自我封闭在个人意识的领域,而要向人类的思想世界开放。因此,我把现象学口号修改为“回到思想的本源”。 我所说的“本源”是一个复合词,包括“根本”和“起源”两层意思。思想世界的根本是它的构成要素——文本。文本既有思想的内涵,又是思想的载体,文本在历史中流传,出现在世世代代的人面前,供人们理解、欣赏和批判。文本既是个人主体的显现,又是历史和公众的客观对象,我们在思想世界首先要面对文本,特别是经典文本。“回到思想的本源”,就是要不断地解读经典,讨论经典,传播经典。 文本虽然重要,但不是世界的一切,文本的起源在文本之外的现实世界。但现实世界是人的世界,人性和人所生活的环境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是历史中的个人创造文本的永无止境和永不枯竭的源泉。“回到思想的本源”,就是要回归到人性的起源和发展的那个进化过程,反思我们现在所处的思想世界的“原点”,从那里开始追寻文化传统之根和自我意识之源。

回到思想的本源-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赵敦华卷) 作者简介

赵敦华,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人文学部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哲学分会主席。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著有《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Ⅸ基督教哲学1500年》、《当代英美哲学举要》、《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西方哲学简史》和《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以及《西方人学观念史》(主编)等著作十余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